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天。春天,象徵著萬物復甦,是一年的開始。我們的眼、耳、口、鼻、手在經歷了一個寒冬之後,躍躍欲試地要去擁抱自然,浸潤在溫暖、潮溼的空氣的他們,也變得更為靈敏,一絲色彩、一抹花香、拂過花草柔軟的「身軀」,聽蟲鳴鳥啼,都足以使我們歡欣雀躍,這是春獨有的魅力。
古代詩詞「達人」就用不同的方式感知春天,並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看春天,「春風又綠江南岸」,「萬紫千紅總是春」;聽春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聞春天,「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觸摸春天,「沾衣未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甚至可以品嘗春天,「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這些詩句都太美了。我們生活在城市的喧囂之中,鮮有機會去聆聽自然,觸摸自然,但是詩詞記錄下的美妙意境,給了我們無限的想像。每每讀起和春有關的詩詞,無論描繪的是怎樣場景下的春,都嘆服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筆觸如春風拂面般的溫潤,卻帶有春的希望的力量。分享幾首與春有關的詩詞,讓我們在這個春天,用詩歌撫人心。
鳥鳴澗
王維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人閒、夜靜時,在山中行走,聆聽桂花慢慢飄落的聲音。月亮升起來,光線的一絲變化驚動了山鳥,他們和著山澗的水聲,時斷時續地鳴叫。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
除了山林和夜晚安靜,同樣安靜的是詩人的內心,所謂「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我們每天都要有一段時間是用來放空自己的,放下手頭的事,放下心中的事,讓自己靜下來。古人尚且需要培養自己的「靜」的心態,更何況是我們現代人呢?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燭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在所有描寫春雨的唐詩裡,杜甫可謂寫到了極致。春風化雨,帶來蓬勃生機。春雨低調內斂,夜裡無聲潤物。有如謙謙君子,德澤萬民,不言話天下,無為治天下。
就在這綿綿細雨中,期盼著天亮之時,在雨水的潤澤下,花朵在泥土中綻放,錦官城萬紫千紅的景象一定分外迷人。
世人喜得春雨降臨,而詩人將這份喜悅傾注在詩句之中,讓後人讀來也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喜悅和期盼。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春天是戀愛的季節,空氣中都帶著甜甜的味道。唐代青年崔護就是在清明踏青之時,遇到了他的「春天」。
崔護獨遊長安的南郊時,偶遇一片桃花林,所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他一下子就被美麗的桃花吸引,走到了桃林深處,發現了一處房屋。崔護上前敲門,想要一些水喝。有一個姑娘開了門,這女孩美得就像這桃花一般,兩者相映成輝,光彩照人。她和崔護也是一見傾心,崔護要走了,她把崔護一直送到門口。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清明,崔護想起了這次邂逅,想著去尋訪這位姑娘。到了桃林,只見桃花依然開得燦爛,可是房子卻上了鎖,千呼萬喚無人開門。崔護只能在門旁寫下了這首《題都城南莊》,惆悵得走了。
過了幾天,崔護又來到了房子前,卻聽到裡面傳來哭聲,崔護循聲而去,遇到了一位老人家,才知道這位老人家是那位姑娘的父親。原來姑娘出門幾日歸來時看到了門上的詩,絕食數日,現在已經死了。崔護要求進屋,他見到女孩後,呼喚著她,女孩竟然奇蹟般地醒了。之後,崔護就和這位女子成親了。
原來在這首詩的背後,還有這麼一個千迴百轉的故事,不過最終,是愛創造了奇蹟。春天真是萌發愛情,收穫愛情的季節。
春天來了,戴著口罩的日子卻還沒有遠去,我們比以往都更渴望徜徉在草長鶯飛、萬物舒展的春光裡。疫情可能讓我們放緩了追逐春天的腳步,卻不能阻止我們對春天的渴望。讀詩,品詩,在詩中感受濃濃春意,或許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