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遺寶——法門寺出土的那些國寶級文物

2020-12-12 枯海歷史

法門寺,譽為關中塔廟之祖,顧名思義,先有塔後有寺;法門寺前身為東漢明帝時期所建的阿育王寺,隋朝時稱「成實道場」,唐初改名「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

法門寺在唐朝因為安置有釋迦牟尼的佛指骨真身舍利而成為佛教聖地,盛極一時;在唐朝每隔三十年都會由宮廷組織開啟地宮迎奉舍利到長安城供民眾瞻仰,是說"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谷捻而兵戈息」,唐朝滅亡以後隨著中國政治中心的東移,法門寺也就遺落荒原,一切都成為傳說。

法門寺再一次震驚世界是在1987年,此時距離上一次地宮關閉已經過去了1113年,1987年法門寺在重修因遭遇雷電坍塌的佛塔時才發現了這個傳說中的地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號稱可以窺見半個盛唐的法門寺地宮,都有哪些國寶級文物。

一、釋迦牟尼佛指骨真身舍利

在地宮中總共發現了四隻舍利寶函,有4枚舍利。其中三枚屬於「影骨」,和真身「靈骨」放置在一起是為了保護後者。「靈骨」色黃而有似骨質的顆粒分泌物,根據《物帳碑》記載,經專家鑑定,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這枚佛指骨舍利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發現的佛指舍利,是全世界佛教界的聖物,其價值無法估量。法門寺也隨著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為佛教的勝地。

二、金銀器

在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金銀器多達120多件(組),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據地宮出土物帳碑記載這些金銀器多為當時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動而專門定製的禮器,做工考究,多刻有鏨銘,為判斷物主、斷代提供了方便。其中還出土了許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與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幾乎完全相同,證明了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唐代。

三、瓷器

在法門寺地宮開啟前,中國歷史學家和陶瓷專家對秘色瓷一直有各種說法和爭論,有人認為秘色指的是一種釉色的秘方,也有人認為是對一種極為少見的顏色的叫法。但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十三件秘色瓷器揭開了秘色瓷的身世之謎。為鑑定秘色瓷提供了確切的鑑定依據。

四、絲織品

唐朝是中國絲綢製品發展的一個高峰,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大量絲織品就是很好的佐證。這些物品多是歷代皇后所供奉的,包括女皇武則天的「武后繡裙」一件。這些絲織品由於年代久遠,氧化嚴重,大多已無法展出,只有少量的金絲織繡品能夠完整展出。

五、琉璃器具

琉璃器就是今天的玻璃器皿,在中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琉璃器,但那時還沒有完全掌握琉璃製取技術,導致琉璃製品同金銀器一樣珍貴難得,唐朝時期,中國的琉璃加工技術受西亞波斯的影響,風格多是伊斯蘭式的。地宮中出土的的琉璃器多是盤、碟、碗等承託器皿,共有20餘件。體現了那時琉璃器的珍貴,也反映了當時中西方文化交流情況。

六、地宮《物帳碑》

這只是一通石碑,但它的價值絲毫不亞於那些金銀器、瓷器等寶貝;《衣物帳》碑,全稱《應從重真寺隨真身供養道具及恩賜金銀器物寶函等並新恩賜到金銀寶器衣物帳》碑上刻文共四十八行,滿行四十二字,共一千七百餘字,羅列著地宮裡2499件文物清單。碑文物主清楚,名稱羅列清晰,有標類注別,為研究唐代經濟、文化以及衣物器具名稱、製作工藝、紡織服飾樣式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也為考古界許多爭議的斷定提供了依據,例如早在法門寺地宮之前香囊被稱為香薰或薰球,在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區都有出現,法門寺地宮也出土了兩件,物帳碑明確記載為「香囊兩枚」,為這個器物名稱確定畫上了句號;類似很多不再列舉。

相關焦點

  • 唐朝一遺址出土逆天文物,日本人:奇恥大辱
    中原周圍地區不是被大唐兼併便是臣服於大唐。但在建國前,大唐的盛世似乎只出現於史書,沒有留下任何歷史文物。直到考古發現了唐三彩,發現了何家村遺寶以及發掘了法門寺地宮。出土了一批又一批唐朝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基本都是象徵權貴的金銀器,而如今世人再次看到這些文物時就會感受到大唐的盛世與繁榮。
  • 中國挖掘唐朝一遺址,出土了一件逆天文物,日本人:奇恥大辱
    中原周圍地區不是被大唐兼併便是臣服於大唐。但在建國前,大唐的盛世似乎只出現於史書,沒有留下任何歷史文物。直到考古發現了唐三彩,發現了何家村遺寶以及發掘了法門寺地宮。出土了一批又一批唐朝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基本都是象徵權貴的金銀器,而如今世人再次看到這些文物時就會感受到大唐的盛世與繁榮。
  • 陝西小山村的大唐遺寶,成就了一個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而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成名與成就,與一個小山村出土的大唐遺寶有很大關係,業內人士說,是這個小山村成就了陝西歷史博物館。工人們知道挖到寶藏了,急忙向文物部門上報。考古專家趕到現場後,又在附近發掘出一個陶罐和一個銀罐子。後來共計清理出文物1000多件,其中金銀器皿271件,瑪瑙器3件,多屬於唐朝遺寶。原本默默無聞的何家村,也因發現了大唐珍貴遺寶而聞名全國。
  • 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千餘件文物,其中一件證實日本茶文化起源
    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千餘件文物,其中一件證實日本茶文化起源作為我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處在金字塔頂尖的存在,在充分繼承前朝社會的同時,也開創了不一樣的繁華盛世。直到唐三彩的出現,在何家村的遺寶發掘當中出土了一批接著一批的珍貴文物,而其出土時判定的年代,基本上歷屬盛唐時期,通過對這些文物的研究,足以見證到這個國家的繁盛與強大。在唐朝時期,對於佛家有著諸多禮遇,我們都知道玄奘取經的故事,也是源於當時盛唐時期。
  • 《長安十二時辰》:在法門寺邂逅「大唐風華」
    眾所周知,《長安十二時辰》很愛從博物館裡「借」文物:除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何家村遺寶被「複製」到劇中以外,導演還「看中」了陝西扶風縣法門寺珍寶館的館藏。進入法門寺珍寶館,便可以看到供佛珍藏出土時的還原布局:剛出土之時,珍寶們按照以下位置擺放在地宮門口。
  • 工人修建法門寺發現唐朝地宮,出土一件文物,日本人:奇恥大辱
    唐代之所以如此有名,還因為其經濟、社會、文化等呈現出多元化,直到考古發現了唐三彩、何家村遺寶和法門寺地宮。發掘出大量來自唐朝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都象徵權貴的金銀器皿,當世界第一次看到這些文物時,會感覺到大唐的盛世和繁榮。
  • 國寶級文物背後的故事:西方貢品,大唐遺寶之鎏金伎樂紋八稜銀杯
    :何家村遺址文物地位:國家一級文物所屬年代:唐中期​不論是造型還是它的這個工藝非常的嚴謹,專家推斷,該文物可能是當時中央官府的作坊製造出來的,或者是西域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品。其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與整個唐代的風格是一致的。唐代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而金銀器、玉器又是唐代工藝美術的代表,盛唐時期的何家村窖藏可稱得上「皇冠上的明珠」,也有專家稱其為「何家村遺寶」、「大唐遺寶」,它與西方著名的考古發現「阿姆河遺寶」相對應,成為20世紀中國重大考古發現。
  • 走進「大唐遺寶」 探尋文物背後的故事
    啟動儀式後,採訪團一行參觀了陝西歷史博物館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
  • 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2000件文物(圖)
    >  地宮出土文物將全部回歸法門寺(圖)  今年是法門寺地宮發掘20周年,保存在省考古研究院的文物將陸續移交  本報訊 (記者 李彪 楊怡)20年前,封閉了1113年的法門寺地宮開啟了神秘的大門;時隔20年後,其中一些出土後封存了20年的地宮珍貴文物將有望和廣大市民見面。
  • 大唐遺寶匠工們,我們喊你來現代
    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大唐遺寶展館,展出的每一件藏品都是國寶級,每一件都驚世駭俗,令人嘆為觀止。那些藏品每件都代表著盛唐時間的頂尖工藝,也折射出大唐盛世時是何等的輝煌、奢華。那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藏品,經過歲月的沉澱,件件都是無價之寶、價值連城。
  • 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一逆天文物,印度專家為何不淡定了?
    文物是我們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徵,這些年文物熱越來越流行了,其實千萬別小看那些看似很普通的東西,其實說不準它可能就是一件國寶,看著是一塊石頭,但是它背後的價值你卻無法看得到。有很多文物還為我們中國爭光過呢,比如馬王堆漢墓中出土《地形圖》那更是打臉一些外國專家,讓他們知道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南海就已經納入我們中國的版圖了。咱們下面要來介紹的這件文物極其的珍貴,而它珍貴的背後卻有一個更加值得興奮的事情,那就是它的出土在某一方面改寫了印度歷史,讓那些印度專家甚至有點不淡定了,這件文物就是真身佛骨。
  • 陝西歷史博物館《大唐遺寶展》恢復開放公告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西安市已經成為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低風險城市,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6月2日恢復開放《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繼續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具體辦法如下:1
  • 法門寺中「長安十二時辰」
    眾所周知,《長安十二時辰》很愛從博物館裡「借」文物:除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何家村遺寶被「複製」到劇中以外,導演還「看中」了陝西扶風縣法門寺珍寶館的館藏。大唐時期,每間隔30年,都會把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從法門寺迎入長安,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 陝西法門寺,出土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五星級餐廳非常豪華
    法門寺享有盛譽,有護國真身寶塔,有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還有佛指骨舍利,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還是國家5A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就在被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的寶雞,下轄的扶風縣。也就是說,法門寺,與洛陽白馬寺同時創建。法門寺,近年來之所以引起轟動,是因為在護國真身寶塔下,發掘出土了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像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八重寶函,以及銅浮屠,等等。
  • 西安挖出1000多件大唐遺寶,其中國寶文物3件,卻為何秘藏34年?
    應該是明清時期,還有漢代墓葬也蠻多的,而像大唐時期的墓葬就相對少了許多。但是唐墓一旦被發掘之後,幾乎都能發掘出大量的稀世珍寶,比如陝西的法門寺地宮,那真的是出土了太多震驚世界的古文物了。據最後考古人員的統計,共計有1000多件,而且經過專家的鑑定,這1000多件寶貝都是來自大唐的寶貝。其中金銀器有271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等,而且還有3件文物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他們分別是鴛鴦蓮瓣紋金碗、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和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還有一件獸首瑪瑙杯被譽為海內孤品。
  • 法門寺國寶級文物-鎏金銀制香囊
    法門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剎,素有「關中塔廟祖」的美譽,從唐代起就是佛教的四大靈境之一。在唐代,備受唐皇李氏的特別殊禮,寺中供奉的佛舍利數次迎入宮廷中,事載竹帛,流傳千古。發掘出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出土120餘件金銀器,這是繼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後,又一次唐代金銀器大展示。這120餘件金銀器代表唐代手工藝製作的最高水平。
  • 西安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公布於世
    本報訊據華商報報導:20年前,封閉了1113年的法門寺地宮開啟了神秘的大門;時隔20年後,其中一些出土後封存了20年的地宮珍貴文物將公布於世。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將法門寺地宮20年前出土的部分文物陸續移交給法門寺博物館。   據了解,1987年4月,考古人員對法門寺地宮進行了發掘,封閉了1113年的2000多件文化寶藏得以面世。
  • 大唐遺寶之一:孔雀紋銀方盒的2個至今未解之謎
    孔雀紋銀方盒無意中挖到的大唐遺寶>上圖這個紋銀方盒於1970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同時出土的還有上圖,也就是本文提到的這個孔雀紋銀方盒。這個盒子誠然不上鎖,但何家村遺寶中卻有17把銀鎖,全部器物中沒有這麼多需要加鎖的器物,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銀鎖呢?明顯不像是一個家庭的用品。其他考古發現的方盒,有很多出土於佛教古剎的地宮中,如最有名的陝西扶風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一套寶函,層層套裝用於珍藏佛骨舍利。
  • 法門寺地宮出土一唐代茶杯,為何卻讓日本人羞愧?原因很簡單
    法門寺地宮出土一唐代茶杯,為何卻讓日本人羞愧?原因很簡單如果可以穿越,大家想要穿越到古代哪個朝代呢?小時候看到關於唐朝的一些電視劇,就在想唐朝那麼繁榮,那麼昌盛,如果能回到唐朝,那是一番什麼樣的光景呢?
  •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法門寺塔又名「真身寶塔」,因藏有釋迦牟尼的手指骨一節而得名。1987年2月重修寶塔時,2400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