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媽媽遛娃偶遇44歲奶奶,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帶娃本質不同

2021-01-08 騰訊網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現代的醫療水平真是越來越發達,就比如生孩子,古人把生孩子比作「鬼門關走一遭」,可見生娃的風險有多大。

然而到了現在,孕婦分娩的危險性已經特別低了。因為技術手段的保護,湧現出不少的高齡產婦。

大家選擇高齡生娃的理由都不一樣,有人怕孩子一個人太孤獨,有些想拼個兒女雙全。確實,二孩政策發布後,二胎變得越來越普遍。

但隨之也迎來許多問題,就比如帶娃,大家都知道非常費精力,尤其是高齡產婦,年紀大帶娃和年輕人可比不了。

44歲媽媽遛娃偶遇44歲奶奶,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鄰居李大姐今年44歲了,在我們這邊都已經到了可以當奶奶的年齡,可她卻很有勇氣地生了第二個孩子。

按她的說法是:這孩子是老天賜給我的,我一定要生下來。其實這個寶寶是意外懷孕,但大家都說老來得子是喜事,家人也很支持她的決定,所以就把孩子留下了。

李大姐在懷孕期間鄰居可吃了不少苦,畢竟年紀大了,孕期非常辛苦,還患上兩種高發的妊娠病

由於懷孕期間無法正常接受治療,只能硬扛著。其實這都不算最痛苦的,分娩時更是讓人捏了一把冷汗。

孩子出生時候李大姐大出血,還好醫生緊急處理保住了性命,否則後果真的不敢想。本想著孩子生出來就苦盡甘來了,可帶娃又讓她很苦惱。

前幾天帶娃出門遛彎,正好遇到與她同齡的朋友,而對方已經帶著孫女出來溜達了。當時氛圍很尷尬,人家還誤以為李大姐帶著的也是孫子。

那種情況下也不知該如何解釋,最後只能硬著頭皮說了實情,對方顯然愣住了,隨即神情恢復正常,還多誇了孩子幾句。

這做了二胎寶媽以後,李大姐都沒時間打扮了,出門遇到同齡人都是容光煥發,穿著時尚。而李大姐白頭髮都生出不少,整個人看上去就像老了十歲。

這就4歲媽媽遛娃偶遇44歲奶奶的區別,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明明是同齡人,帶娃本質卻有很大區別。

大家如果確定要高齡生產拼二胎,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才不至於在帶娃時心理方面有落差

在44歲這個年紀,讓家裡老人帶娃肯定指望不上,而自己帶孩子又很勞累。希望大家可以慎重做選擇,安排好以後的生活,防止帶娃期間和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大。

44歲奶奶和44歲媽媽的區別在哪?

1)精力方面的差距

女性年紀大了之後,體力開始逐年下降,沒辦法再像年輕人那樣,用飽滿的精神狀態去看護孩子。

這期間一旦出現疏忽,孩子的安全就無法保證了。另外,高齡產婦也需要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畢竟產後休養時間更長。休養期間沒法帶娃,也需提前和家人溝通好誰來帶娃。

奶奶帶娃就沒媽媽那麼辛苦了,因為可以和媳婦一起照顧,兩人輪著來,比一個人帶娃輕鬆得多。而且奶奶也不需要餵夜奶,起碼晚上可以睡個好覺。

2)心理上的差別

女性懷孕前後身體激素水平變化很大,這會直接影響到情緒。自從懷孕後,每天還要提心弔膽地擔心孩子,所以每天心都很累。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向著孩子,心理壓力也會變大。

而做奶奶就省心多了,除了幫兒媳婦帶娃時操心一點,其他時間神經根本不用緊繃著,相對輕鬆不少。

年紀大生孩子不僅對身體損傷大,而且帶娃也是個難題。大家如果準備高齡生產,一定要要做好身心兩方面的準備,協調好家人,大家一起帶娃更輕鬆。

你覺得奶奶帶娃和二胎親媽帶娃還存在哪些區別?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小區遛娃,49歲媽媽偶遇49歲奶奶,差距之大,讓媽媽自慚形穢
    0149歲媽媽外出遛娃,偶遇49歲奶奶,差距大到讓媽媽自行慚穢王姐本來沒有什麼事情了,獨生子27歲了,已經結婚了1、需要付出的精力不同奶奶幫著兒女帶娃,也就是白天的幾個小時,晚上帶娃的重任一般會落在年輕人頭上,老人晚上還是可以睡個好覺的。而睡得好不好,直接影響一個人整體精神面貌,睡眠質量好,這個人看起來就年輕十歲。
  • 同樣是遛娃,47歲奶奶和47歲媽媽對比,兩人顯得很有「差距」
    到底是為了誰要二胎,這件事每個人心裡有不同的衡量。特別是對於高齡女性來說,要二胎的會讓更多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同樣是遛娃,47歲奶奶和47歲媽媽對比小區的院子裡,有片很漂亮的草地,圍著草地有一圈步行道,一到早晨或黃昏,許多孕婦和寶媽,就會在院子裡溜達、遛娃、曬娃。隨著15年二胎政策的開放,這些遛娃的人群裡,多出了一些"二胎媽媽"。
  • 「高齡媽媽」與「年輕奶奶」一起遛娃,同樣49歲,差距卻一目了然
    在不少媽媽還在拼二胎的時候,同齡的其他媽媽已經成為奶奶了。"高齡媽媽"與"年輕奶奶"一起遛娃,同樣49歲,差距卻一目了然李阿姨今年49歲了,因為結婚結得早,孩子也生得早,所以在去年就已經成為奶奶了。女兒在生了孩子之後也開始忙工作,於是平時帶孩子的重任就交到了李阿姨的手上。
  • 46歲媽媽偶遇46歲奶奶,明明是同一年齡,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二胎政策開放以後,不少高齡夫妻也開始步入到生二胎的行列,尤其是家中的大寶已經上高中或者上大學後,這些夫妻更感覺家裡冷清,缺少歡聲笑語,所以才會不顧高齡的風險把二胎生下,可有不少高齡媽媽卻在生了二寶以後特別的後悔,這是為什麼呢?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這些區別很現實,別不好意思承認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這些區別很現實,別不好意思承認1. 飲食上的差距對於奶奶來說,孫子是自己的親孫子,兒媳婦是兒子的媳婦,孫子的親媽,總之和自己的關係還差那麼一層,因此不管是伺候寶媽坐月子,還是在帶孩子的時候,總之做飯都是根據孫子的口味。
  • 60歲精緻奶奶「碾壓」30歲憔悴媽媽,同樣是生娃,差別咋那麼大?
    奶奶笑了:「你這丫頭可真會說話!我生了3個兒子呢,這是幫二兒子帶娃,大兒子的孩子也是我幫忙照顧的,現在已經上小學了。」青青不可思議:「您可真了不起!這麼累,還能保養得這麼好!青青發現,網上類似的「精緻奶奶」還真不少呢,有不少骨子裡都透著「少女感」的奶奶,比如80歲的汪奶奶,前幾年上了電視,做了網紅,時髦出眾的氣質惹得年輕小姑娘們分外眼紅。還有已經93歲高齡的周奶奶,穿著最美的衣服,跑遍了全國著名旅遊勝地,把旅行當成晚年一大享受。
  • 「不公平帶娃」悄然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現如今,很多小家庭都離不開老人帶娃,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老人對於孫輩的態度是一樣的,但作為兒女,受一些傳統觀念影響,他們對各自老人的態度卻大有不同。如今很多家庭出現了一種老人帶娃的「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有啥區別?看圖仿佛是「賣家秀」與「買家秀」
    媽媽帶VS奶奶帶,反差很大回村前,女兒是妥妥的小公主一枚,氣質拿捏得死死的;等到奶奶帶娃,秒變「速度70邁」,甭管啥天氣,大罩衣一穿摸爬滾打都不怕!媽媽帶娃時騎著我心愛的小搖馬,萌的不要不要滴;奶奶呢,一邊帶娃一邊扒苞米,生產要搞,娃也要帶,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寶寶坐在三輪車裡好開心。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1歲後的娃能吃「大人飯」嗎?奶奶易早媽媽易晚,「咋吃」講究多
    等到了寶寶周歲時,進入另一個飲食的「分水嶺」,小娃開始聞飯香,能和父母同桌吃「大人飯」了。寶寶「聞飯香」,奶奶餵飯早,媽媽卻愛「偷懶」壯壯9個月大的時候,寶媽就發現孩子奶奶總給他餵「大人飯」。每次趁著寶媽不注意,就偷偷給孩子夾塊肉吃,美其名曰「補身體」。
  • 媽媽都不喜歡奶奶帶娃?如果奶奶有這幾個特徵,帶娃反而對孩子好
    為什麼年輕夫妻都很介意老人帶娃?如今,很多人都對老人帶娃抱有很大的看法,大部分是因為老人的「經驗育兒」經常和父母崇尚的「科學育兒」起衝突,而且,網上也相傳老人帶娃和爸媽親自帶娃的反差,再加上有的老人帶娃一般都會比較縱容,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壞習慣,而為人子女,也不可能指責老人,這也是成為越來越多的人不想讓老人帶娃的原因。
  • 為啥外婆帶娃得給錢,而奶奶帶娃是義務?原因就是這麼現實!
    縱觀現在的帶娃主力軍,基本上都是由老人承擔,不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就是姥姥姥爺。雖說都是老人帶娃,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所受到的待遇不同。若是由姥姥和姥爺帶娃的話,一般年輕爸媽都會有所回報,尤其是妻子,定期都會給帶娃的姥姥辛苦費。可以理解年輕媽媽的想法,作為孩子的姥姥,自然也是她的媽媽,所以她們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很辛苦。
  • 雙胞胎姐妹,一個19歲生娃一個29歲生娃,多年後兩人差距明顯
    姐姐的生活和工作更有規劃性,什麼時候結婚生孩子都是有一定的規劃,終於姐姐在29歲生下第一胎,一家三口人日子過得幸福又甜蜜。雙胞胎姐妹兩人,這麼多年過來,可見差距明顯。 為何一個19歲生娃一個29歲生娃差距這麼大?
  • 姥姥帶娃每月一千,奶奶帶娃卻倒貼,憑啥?女人的回懟讓老公閉嘴
    如今的時代,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已經成為帶娃的「主力軍」,但是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由婆家還是娘家帶,老人受到的待遇卻有很大的差別。「姥姥帶娃有辛苦費,奶奶帶娃卻倒貼」寶媽:答應三個條件,我就一視同仁堂姐最近和姐夫大吵了一架,結婚多年已經生育孩子的夫妻,吵架的緣由多半都是因為孩子,他倆也不例外,更準確的來說,是因為「帶孩子」的問題而吵架。
  • 網友偶遇「三歲怪病娃」 微博求助救救他!
    熱心網友:女兒感冒住院,偶遇「三歲怪病娃」    通過微博私信,大眾網記者找到了網友「雍措」(根據本人要求,對網名進行化名處理),她向記者講述了偶遇小林羲的經歷。於是,在6月22日,冒著傾盆大雨抱兒子來濟南住院的張蘭撥通了「雍措」的手機……    悲情媽媽:只要有希望治,我寧願拿兒子做實驗    7月25日下午2點,大眾網記者來到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兒科病房,見到了「三歲怪病娃」小林羲和她的媽媽張蘭。
  • 奶奶打麻將打發日子,3個娃全送姥姥家,為何寶媽不願讓婆婆帶娃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以前的時代中幫子女帶娃的都是奶奶,人們也都默認奶奶是幫忙帶娃的第一人選,但不知為何如今卻都是奶奶閒賦在家,姥姥成為了帶娃主力軍。為何如今很多寶媽不願讓婆婆帶娃,而姥姥則成帶娃主力軍了呢?1. 姥姥帶娃會維護媽媽的形象不是說奶奶帶娃就一定會在孩子面前詆毀媽媽的形象,但是確實有些婆婆並不會細心到去和孩子們說媽媽有多麼多麼的好,很多都是只讓孩子感謝自己。
  • 20歲生娃和30歲生娃,有什麼不同?姐妹倆多年後相聚,卻充滿隔閡
    吵過,打過,罵過,20歲的小雅不顧父母反對成了單親媽媽,沒有文化,又沒有一技之長,最終在當地一家餐館當起了服務員,白天讓父母照顧孩子,晚上自己帶。過了幾年,終於是嫁給了一個不嫌棄她帶著個孩子的三十多歲老男人,沒要一分錢彩禮,父母還掏了不菲的嫁妝。
  • 姥姥成了帶娃主力,奶奶都去哪兒了?答案現實又扎心
    記得以前網上有這樣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爸爸回家就上網。這聽上去似乎有些好笑,但是如果細細品味,便會發現這是一種社會的悲哀,除了媽媽和姥姥,其餘的人似乎和孩子都毫不相干。李阿姨50多歲,退休有好幾年了,之前一有時間都會參加小區老年大學組織的各種活動,是小區裡有名的文藝骨幹。
  • 爸爸帶娃和媽媽帶娃,有什麼不同呢?
    >爸爸帶娃和媽媽帶娃,有什麼不同呢?讓人感到非常啼笑皆非,爸爸帶娃真的有這麼誇張嗎?不談段子,爸爸帶娃,有哪些地方可以學習的呢?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一、爸爸帶娃:抓大放小  知乎有網友分享,自家老公和自己帶娃時的不同特點,作者認為,她對孩子的一些小毛病總是格外上心,例如衣服擺放不整齊啦,進門沒有好好洗手啦,但是輪到爸爸帶娃時他就對這些問題不太關注,一開始媽媽也覺得爸爸帶孩子實在太「粗糙」了。
  • 奶奶在家打麻將,姥姥卻一人帶4娃,為何姥姥成帶娃排頭兵
    近段時間,網絡上一項關於「你家誰帶孩子」的投票調查引起了眾人的興趣。近一半網友投票姥姥帶,其次較多的是自己帶。而大多數人認為比例最高的「奶奶帶」,卻僅佔4%。對於調查結果,資深網友給出了一句精準的總結——媽媽生,姥姥養,奶奶定期來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