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我們社交關係中除了親人之外最親密的人,它不僅僅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更是陰霾下可以互相撫慰的動力。
朋友間的關係也分很多種。
就親密度來講,朋友又有多種類型。
有十分親密的,事無巨細都要互相告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天不約渾身難受。
這類朋友俗稱『閨蜜』,閨蜜是自己選擇的家人,是除了家人之外自己最為信任的人,甚至是比家人更能懂得你的內心的人,可想而知親密程度。
有交情範範的,比閨蜜關係淺一點的這類朋友,不會心上過於掛念,也不會好久不見,時常約約訴訴家常即可。
還有偶爾聯繫的,這樣的朋友只停留在認識和打招呼的層面,不會更深一步,比陌生人熟悉一點,流於表面的,是最淺淡的關係。
還有是好久不見卻時常想起,這類朋友其實佔據內心裡很重要的位置。可能不會天天見面,不會時常聯絡,可是只要聯繫,就會毫無陌生感毫無距離感,如同昨日才見過面的感覺。
就功能性來講,朋友的作用又不可小覷。
有能夠雪中送炭的,這種朋友是最讓人感動的,關鍵時候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如同深夜裡的一顆星星,能夠照亮心裡的黑暗;如同寒冬裡的一簇臘梅,點起心中的希望。
有能夠錦上添花的,能夠幫我們更上一層樓的朋友,必定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不管是否牽扯利益,能助我們更進一步總是好的。
有能夠聊以慰藉的,這類朋友一般不會給你什麼實質上的幫助,不會掏心掏肺地去體恤你的難處,或者憂你所憂。
但是它有個功能,就是日常可以給你一些話語上的安慰,一個心理上的慰藉,比陌生人更多一些理解和共情。
還有的只是隔岸觀火,這類朋友一般都是比較能夠分清利弊,善於總結事件是否對自己有利,凡事先從是否利己為出發點,然後決定怎樣行事。這類朋友還不算太差勁,畢竟不會去害朋友。
還有的是幸災樂禍的朋友,發生事情不僅不幫助我們,可能還會明裡暗裡的揶揄和幸災樂禍,其實我們要感謝這樣的朋友的存在。因為在他們刻薄的言語中,我們更能真實的獲取事件的另一面的表述意思,讓我們能從另一個層面去看清事實,這反而更有利於我們的成長。
不管是從親密度還是從功能性來講,每種類型的朋友都是有助於我們成長的,不管他們是能陪伴一生的,還是只能夠陪伴一時的,都是命運帶給我們的福袋。
那麼,最好的朋友關係是什麼類型呢?
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和自己最親的,最近的,最理解自己的,肯定是最好的朋友關係。
其實我不這樣認為,因為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分開的時候,再理解自己的人,也會有誤會的時候,誤會產生的時候,誰也不能保證誰能能夠一輩子都陪在自己身邊。
你早晚會明白,最好的朋友關係,應該是沒事不聯繫,有事才想起,永遠不缺席。
聽起來有些現實,可是用心一想,難道不是這樣嗎?
我有一個朋友,初中起認識,已經很久了,算起來有十多年的時間了。
即使時間這麼長了,我們也算不上是閨蜜,因為不會每天分享日常,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
也不算是非常親密的朋友,忙於各自生活的我們,有可能幾個月甚至一兩年都不會聯繫,一個信息也不會有的那種。
可是,我們總會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熟悉感。
它跨越地域的距離,跨越時間的長河,完成心靈的流動。
每當手機上響起彼此的電話或信息聲時,我們就明白,需要對方的時候到了。
「忙什麼呢,待會幫我去……(幫忙某某某件事)」
「逛街好累呀,一會去你那裡歇歇……」
「懷孕幾個月了?快來我這裡給寶貝做個b超瞧瞧……(她在醫院裡工作)」
我們總是這樣,平時自動忽略彼此,需要的時候自動上線。
不過想來慚愧,每每都是我需要她的時候多一些。因為她在醫院裡工作的原因,所以大多時候都是我在麻煩她,並且,沒有報酬得那種。
十多年來,我們的關係就這樣維持著,不遠不近,不親不疏,不過分親密,不過分冷淡,時間和空間,都恰到好處。
我認為朋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這樣:
需要的時候,你儘管出現,不管大困難還是小麻煩,我盡力幫助,一定不會缺席。
即使好久不見,彼此之間也不會覺得陌生,更不會覺得尷尬。距離,只是讓我們更好的生活,更多地去體驗這成長的樂趣,並沒有剝奪我們成為朋友的那份好感。
所以,最好的朋友關係,不一定是天天見面天天陪伴,而是即使相隔千裡,即使時間荏苒,你我依然心意相通。
有種默契,是叫心靈的默契,有種永遠,叫『有這樣的朋友』!
希望你們也有一個這樣的朋友!陪你四季常青!
原創文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