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經歷三個月的休漁期,我國黃海和東海在8月1日中午12點迎來部分開漁。在浙江、福建等地,東海伏季休漁第一批漁船解禁出海。沿海碼頭又熱鬧了起來,漁民們抓緊做好捕撈作業準備,漁船揚帆起航。與此同時,當地有關部門也積極做好海上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為開漁保駕護航。
中午12點,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漁民徐林又檢查了一遍漁船上的網具,便啟動了發動機,準備出海。徐林的船是桁杆拖蝦類漁船,船上共有7名船員。這一次在內海捕撈,開出去不算遠,他的合伙人潘國飛為大家採購了一周的食材。潘國飛說:「他們捕魚也很辛苦的,雞肉、鴨肉、豬腳什麼的都要買一點,各種各樣的蔬菜多買一點。」
這一次東海海域解禁的是桁杆拖蝦、籠壺類、刺網類、圍網類等幾類漁船,像這樣的漁船,寧波市有1852艘,它們都是在5月1日12點開始休漁的,允許捕撈的是大黃魚、小黃魚、梭子蟹等8類海鮮。東海全面開漁是9月16日。
為確保漁船安全、有序、按時開捕,從7月30日開始,浙江省市縣三級漁政部門出動上百名執法人員,8艘執法船艇,2艘護漁船,在象山縣石浦漁港開展24小時巡航。
8月1日,在浙江省舟山市,2000餘艘漁船「解禁」開捕。
開捕前,舟山市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各港漁船管理服務站內十分繁忙。工作人員為各艘漁船發放證書、證件,並認真登記每位出海漁民的個人信息,並對即將開捕的漁船例行檢查。重點檢查船舶和船員證書、船隻作業類型、安全設備的性能狀態等。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漁政漁監科副科長李廣志表示:「我們每一條船都要檢查一遍。我們主要的原則是,申請一艘,檢查一艘,合格一艘,放行一艘。」
為保障出海漁民的安全,舟山市普陀區海洋與漁業局在轄區60馬力以上捕撈漁船中推廣救生雨褲項目,為漁民配備救生雨褲。
舟山市普陀區海洋與漁業局漁政漁監科副科長穆黎敏介紹,與普通雨褲相比,新型救生雨褲的右腰側裝有安全氣囊,內襯有氣囊袋,胸前裝有反光條。漁民穿上它,落水後能浮在海面上,並向漁船反饋落水位置,為海上搜救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穆黎敏說:「在下水之後3到5秒,就會自動彈開救生氣囊,到胸前這個位置,是全身的氣囊。他下水之後3到5秒鐘,船上的接收器會接收到報警,告知有人落水,連東經北緯都會有顯示。」
目前,舟山市普陀區1.1萬多名出海漁民都已配備救生雨褲,配備率達到100%。
同樣在8月1日中午12點,福建全省海域正式開漁。上午,在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一級漁港碼頭,一排漁船整齊停靠。漁民們在忙碌地整理漁具、對船上器械進行最後的檢查調試。
為保證漁船安全、有序出海生產,莆田市組織十多支海洋與漁業執法隊深入各漁港、碼頭,了解漁民開漁準備情況,做好海上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莆田市秀嶼海洋與漁業局執法大隊大隊長吳志鵬表示:「我們還會加強海上巡查,強化漁民的安全主體責任,督促船東船長落實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確保漁業生產安全,為開漁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