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檔——溫暖中國人心靈的40部電視劇》首發座談會實錄(20100713)
時間:2010年7月13日14:00
地點:工體東門水牛石餐廳
主持人: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各位大腕、各位明星,各位媒體的記者,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由著名的影評人李星文先生所著的《黃金檔——溫暖中國人心靈的40部電視劇》首發式,咱們正式開始了。
我是今天的活動主持人曾子航,今天這個日子非常難忘,我看了今天來的人特別多,我感覺好像來看世界盃決賽的,今天好像又一次舉行了,剛才有一個朋友跟我講,他說昨天覺得特別失落,因為世界盃結束了,感覺日子挺沒勁的,今天突然感覺興奮了,因為有一部書可以看了,這部書叫《黃金檔》。我們大家聚在一起歡慶又一本暢銷書的即將誕生,首先我介紹一下咱們今天出席活動的各位領導、各位明星、各位導演,還有各位名人。首先介紹一下我們今天活動的主辦方,來自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於清女士、人民出版社宣傳策劃部主任孫清明、人民出版社副編審、本書責任編輯傅躍龍先生。下面介紹的是一批重量級的嘉賓,同樣重量級的。中國電影學會會長章柏青先生、著名電視劇導演、電視劇《士兵突擊》(高清在線觀看)、《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導演康洪雷先生。著名電影導演,大家非常熟悉的電影《風聲》的導演高群書先生。最近正在熱映的電影《無人駕駛》的著名導演張揚先生。還有著名導演,去年榮獲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馬上有片《迷城》推出的章家瑞導演。導演介紹完了,介紹的是目前咱們內地最紅的小生,目前正在熱映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二》的唐伯虎黃曉明先生。中國藝術報副總編康偉先生,天字行娛樂公關公司總經理李亞平女士。今天到場的還有很多星文的朋友,著名的影視評論人,剛才星文特別要求,由他挨個給他介紹,都是一幫狐朋狗友。
李星文:我一次性地把大家所有名字念完,大家統一鼓一次掌就可以了,排名不分先後。影評人朋友,譚飛、曾子航、魏君子、江小魚、胡建禮、梁振華、劉邦邦、宋子文、司馬平邦、曾念群、鴻水、鞏寶榮、王旭東,還有幾個好朋友是周顥晗、傅紅宇,在這兒一併表示感謝,謝謝。重點補充一下,本次活動的,也是重要的贊助方之一,水牛石餐廳的老闆李春燕女士。
主持人:星文介紹完好友之後,我再介紹一下今天出席的媒體朋友,來自北京晚報、京華時報、精品購物指南、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的各位媒體的朋友,還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樂老師和北廣傳媒的趙旭先生,感謝各位媒體的光臨。接下來我們首先請出的是來自人民出版社的領導於清總編輯為大家講話。
於清:不好意思,跟剛才熱烈的氣氛有點衝突,但是我也沒有大家活躍的這種天分,我只有照著稿子念。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們邀請了首都新聞媒體的朋友,著名作家、著名導演、著名演員,在這裡歡聚,以獨特的方式祝賀李星文先生的《黃金檔》日前在東方出版社出版,東方出版社是我們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實際上也就是京城0001號的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星文先生是在座的許多嘉賓老朋友,他在這本圖書中表現出來的才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人的印象。有人評論他,說他像發燒友一樣熟悉文本,像親歷者一樣熟悉內情,我覺得這些評論都是很中肯的,因為他三年磨一劍,的確是認真地下工夫做好了一件事情,開創以章回體形式成為電視劇的先例。
此書回溯了電視往事,重點介紹了過去三十年前影響和改變了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四十多部經典電視劇,全書共28回,每回有三部分內容。在這本書裡集中介紹的電視劇,已經經過了時間的檢驗,或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或留載在文字記錄裡。今天李星文先生用富有歷史感的文字又重新喚起了我們當時看這些電視劇時留下的深刻印象。
在座專家和朋友們也都知道,市場上關於經典劇的圖書出了不少,但都局限於靜態資料或者專業探討,而李星文這本圖書,獨特的價值有三個方面。一、以電視愛好者的身份,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評品經典電視劇帶來的審美快感和認識價值。二、以採訪者的身份從主創人那裡採掘到不少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三、以評判者的身份記錄和評價了經典劇與時代之間的關係,從電視劇、故事、社會和人心的變化,書中還配置了很多經典相關圖片,更有一種圖文並茂的閱讀快感。
從這本書裡,六十年代生人的讀者,能從書中看到青春的影子,七十年代生人的讀者能從書中看到自己的心靈、成長史,而八十年代生人的讀者,能從書中窺見中國三十年的風雨來路,相信大家讀過這本書,一定會百感交集,心生愉快和感謝之情,因為我們都經歷過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也都可以在今天這個美好的下午停下來,歇息一會兒,懷舊、體驗、議論,共同享用這個美好的下午時光,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於清總編輯非常深情委婉地介紹,讓我們好像回到難忘的八九十年代,因為那個時候咱們在座很多60後、70後、80後,都曾經看了很多經典電視劇長大,像這本書裡提到的《上海灘》、《射鵰》、《阿信》、《血疑》、《宰相劉羅鍋》、《激情燃燒歲月》,都曾經伴隨我們成長,跟我們一起歡喜一起憂,接下來我們請出的是本書的作者,用幾十萬的文字記下了我們所有的感言,所有的回憶,所有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請李星文先生為大家發表它的創作感言。
李星文:謝謝大家高分貝的尖叫,謝謝於清總編剛才的精彩發言,謝謝章柏青老師、康洪雷導演、高群書導演、章家瑞導演、張揚導演,包括咱們的大明星黃曉明,今天下午來參加今天的首發式,也感謝眾多的親朋好友和新聞媒體前來捧場和報導。
其實我要說的話在這本三十多萬字書裡頭可能說得已經差不多了,今天再簡單地說一下這本書的最初寫作的緣起。我是一個多年以來的一個電視老豆,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是在電視機還沒有真正進入千家萬戶,可能還是一個稀缺物的時候就養成看電視這個習慣。這麼多年下來以後,看的電視劇是越來越多,我眼睛的近視程度也越來越深。
怎麼想起來寫這本書呢?從2007年的時候說起。那個時候我比較熱衷於寫博客,寫博客需要找選題。如果說僅僅針對這些社會熱點或者輿論熱點走的話,我覺得挺累的,平常我在報社工作專門就一些時政新聞、社會新聞寫時評,這個工作已經很累了,我覺得需要在博客裡寫一些輕鬆的東西,我想把以前看過電視劇的一些觀感、感想,包括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所謂的內幕記錄下來,就開始在自己的博客上寫。寫完了以後,狐博客認為這個東西還不錯,所以推在了比較醒目的位置上,網友看完以後當時反響比較好,給了很多熱情洋溢的回帖,一個寫字的人最怕得到鼓勵,在讚揚聲中越寫越多,直到後來萌生創作一本書的念頭。當一個愛好一旦變成工程的時候,這件事情變得不太輕鬆。不能僅僅自己感興趣的一些電視劇擺在這兒,有些在中國電視劇史上非常有分量,但是自己可能並不是特別熟悉的,需要我補課、採訪、搜集資料的工作,這樣的話,又花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些工作,呈現出來就是現在大家手裡的這本《黃金檔》。
到今天我還想說兩個在寫書過程中的感慨。一個通過回溯經典電視劇,我發現中國的老電視劇確實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藏。現有的一些,我們經常見到的一些比較自信的創作者,還有一些比較自信的評論者,都有一種觀點,認為歷史是自我開始的,在我之前發生的那些故事不值一提,但是通過我這個回溯這些經典劇,我發現這個觀點非常錯誤。實際上在我們之前,中國的電視劇已經精彩了很多年,比如說老版電視劇《西遊記》,這是一個從1982年到1988年六年磨一劍的一個非常精工細作的電視劇。當時演員的選擇是調動了幾乎所有戲曲演員和話劇演員,每拍一集都要換一個外景地,每一集電視劇都相當於拍了一部新的電影。老版《紅樓夢》也是這樣,開創了一種,所謂紅樓夢中人這種劇組選演員選秀活動,實際上是從老版電視劇《紅樓夢》中開創的,幾乎也是動員了全國所有年輕的演員,把這些演員徵集上來以後,在圓明園辦了兩期學習班,在開拍之前,請紅學專家、表演老師,給他們進行了半年左右時間的培訓。我想八十年代電視劇這種不計成本、不留遺憾,一心一意生產精品的創作的態度,我們是非常值得稱頌的。老電視劇裡頭有太多值得留存的故事、值得學習的精神、值得尊重的創作態度,這是一個感想。
第二個感想,中國的電視劇浩如煙海,好的電視劇數不勝數。康洪雷導演有一句話,說世界電影之都在好萊塢,但是世界電視劇之都即使現在不在,未來也一定是在中國。這意味著我們有非常多的產量,也有非常多的經典作品。儘管我非常想通過各種手段回放中國電視劇產業這麼多年的全貌,最終的結果也一定只能是一個個人的選本,掛一漏萬的呈現。我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有意識地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彌補,比如把時代背景加進來,把自己不是很熟悉的電視劇通過補課多看看,收集資料,但是最終呈現的我覺得還是遺漏多多。我舉一些例子,像康導的《青衣》,高群書導演的《徵服》,在我書裡都沒有得到太充分的展開,但是這本書已經三十多萬字,已經四百多頁,已經太沉太厚了,我只能靠再寫續集補上。我想說的就是這些,下面我懷著非常忐忑的心情請大家為手裡拿到的這本書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主持人:星文剛才充滿感慨地回憶了自己的創作歷史,大家除了關於這個書的內容之外,可能還有一層想法,最近世界盃章魚帝預測比賽預測得很厲害,你能不能預測一下自己的銷量?
李星文:我自己預測肯定不準確的,待會兒可以請劉邦邦發言的時候,作為一個專業的發行人員,來預測一下。
主持人:期待劉邦邦成為咱們中國書界的章魚帝。我透露一下,星文寫這本書,可以說傾注了很多的心血,這兩年其實我們這幫今天請來的評論人當中,有不少人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影視創作,你像剛才魏君子先生也帶來了一本書《香港電影演義》,一會兒請魏君子先生談一談。這麼多圖書出來,我想也需要這些專業的資深的評論家對這樣的書籍進行點評,我們請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老師給咱們點評一下。
章柏青:各位作家、各位朋友,今天參加由東方出版社出版,李星文寫作的這本大作,比較高興。李星文是我年輕的朋友,認識他首先是因為北京青年報,看到他語言比較銳利、觀點很獨到的那些評論。後來我就知道他寫電影和電視評論同樣具有一些特點。我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實際上缺乏很多新鮮的東西,所以我看他的文章覺得新鮮,不僅是觀點,還是因為他的文風,他寫的一些影視評論,也常常使我驚嘆,就是現在的年輕人看法非常獨到,主持人說是我老人,我確實年齡大。年齡大,可能經歷的事情多一點,但是恰恰變成舊,就會成為老朽,需要一些新的思想。我跟李星文交往,他確實在很多方面,他是我的學生,其實某些方面,我從他的文章當中都能學到好多東西。
這一本《黃金檔》他前些天寄給我,我翻看了一下,我覺得這本書的確不同一般,我搞言論研究來講,我原來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的所長,我們這個看得比較多,我們以前這些書籍可能寫作方法方面千人一面,按照年代、按照作家、按照作品,不但是電影史、電視史,文學史也一樣,很少有一種新鮮的寫法。至於生動、活潑,那更談不上了,可能有幾本好一點的,但是相對這本書來講,它的吸引力我覺得差得遠,李星文這本書,我覺得有幾個優點。一個優點,非常具有可讀性,這個可讀性包括它的語言的深度,包括它的資料豐富,包括它寫作的涉及面的廣播,可讀性。第二個,具有相當的理論性,它的可讀性不是現在一些娛樂報導的一些新聞八卦,他創造出一些電視以外的很多電視消息當中,很多電視的問題,這些東西沒有理論來支撐的話,這部劇就會顯得淺薄。李星文這個年齡來講,我覺得他應該是很小,但是他對於八十年代一些作品他是經過鑽研的。他寫《編輯部的故事》,沒有理論素養可能寫不出來。所以這些方面,也就是他的一些理論的基礎、觀點,加強了這部書的思想和分化的力度,而它的文字的流暢,以及知識的豐富,使這部書具有可讀性,所以我想這部書會贏得廣大讀者的歡迎,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式,對於我們電影學術界,或在電視學術界也會受到啟發,這實際上是一種,在每一個時代上面,變成一部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對整個電影、電視脈絡進行改觀、認識、評析的,帶有史學性的一部作品。
我覺得他在各個方面都具備了一種暢銷書的品質,我對這本書,對於影視界所起的作用,或者在廣大讀者當中所能產生的作用,充滿了希望,因此也感謝東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這樣的眼光,來關注這樣一種新鮮的,在內容形式上面富有創新的這麼一部作品,我覺得他們的領導和編者也是很有文化。非常感謝新聞和出版社的領導邀請我參加這次會,見到很多年輕的朋友,謝謝。
主持人:感謝章會長從理論的高度肯定了這本書的價值,我剛才翻了一下《黃金檔》,裡面我看康洪雷導演的三部作品有濃墨重彩的論述,一部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一部是《士兵突擊》,還有《我的團長我的團長》,我們請出康導做一番精彩發言。
康洪雷:我是昨天晚上剛回來,前幾天星文給我發信息,說讓我來參加這樣一個會,關於電視劇的一個的書,我是這麼想,只要對中國電視劇有所推動和有發展的會,我都願意參加。今天我來到這兒,看到這個題板,叫《黃金檔——溫暖中國人心靈的40部電視劇》,特別是叫溫暖中國人心靈,我覺得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好,因為這些年來做電視劇也好,從事電視劇工作也好,我始終把這個觀點放得特別前頭,來指導我整個創意。我也在各種場合曾經談到過。我說中國電影發展有一百多年了,電視劇發展三十多年,電影有很多的關於理論文章,包括美學的這種理論性的提升的專業書籍,可是中國電視劇發展到今天,而且現在日漸成熟的前提下,非常急需這種美學的提升和美學的牽引,我一直在呼籲,我們那些評論界,包括理論的研討的這些專家們,怎麼能在中國開展一場關於中國電視劇美學理論的提升和牽引的會議。今天看到這樣一個李星文能寫這麼一本書,裡面闡述四十部電視劇,一定對電視劇行業包括從業人員產生巨大的影響,在這裡我代表一小部分電視從業人員向李星文表示感謝,感謝你出了這麼厚一本書,我剛才沒看,我確實剛來,沒看到,我回去好好看看,看看有沒有什麼情感,為我下面的創作提供堅強的基礎,謝謝大家,謝謝星文。
主持人:謝謝康導,今天請來的導演高群書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他的電影《東京審判》,還有《風聲》,高導也是最早拍電視劇起家,而且當年有一部電視劇非常轟動,捧紅了孫紅雷,另外一個紅雷,請高導講一講,您這麼多年不拍電視劇了,但對咱們的電視劇創作是不是應該繼續關注一下?
高群書:李星文曾經寫過一個標題,康洪雷負責黃金檔,我負責午夜檔,我以前在拍電視劇,一直在拍電視劇,可能將來還要拍,現在也在準備,我對電視劇有非常深厚的革命感情,靠這個起家吃飯的。最近有兩本書我覺得比較有必要,一本是魏君子的《香港電影演義》,這部書很厲害了,改變了我的後半生,你們不知道。我本來現在正在面臨給誰籤約的時候,你把書送給我,我誰也不籤了,我要做一個獨立的、自由的人。另外星文《黃金檔》我覺得特別有必要,但是更必要一定要出一個午夜檔,我希望我在午夜檔出現,希望魏君子將來出一個中國電影演義,希望把張揚寫進去。
魏君子:這是李星文具有的責任。
高群書:共同發展,我覺得出這本書特別有必要,特別是溫暖人心靈的,我也是這麼多年來被這些電視劇溫暖成長起來的,我也希望我以後的作品繼續溫暖中國人,雖然這個書裡邊沒寫我,但實際上我也在溫暖,謝謝大家。
主持人:咱們今天還請來了兩位電影導演,張揚導演和章家瑞導演,張揚導演應該沒拍過電視劇吧?
小燕:但是張揚演過電視劇。
張揚:我爸拍的電視劇叫《姊妹行》,我在裡面當副導演,演了一個民工。
主持人:請張揚導演說幾句。
張揚:其實我覺得這種書,比如說我自己也是,好像電視劇近幾年,其實看得就非常少了,裡面晚上回家的時候就好,坐在電視機前特少,我剛才翻目錄,你就會發現,以前的好多電視劇,在你生活裡邊,從小長大的生活裡,其實還是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自己覺得其實這本書的意義不在於單篇的文章,當你把這些東西集合起來變成一個歷史的時候,這個重要性就顯出來了。我自己覺得,實際上我們每個中國人也都是從七十年代真正電視劇開始發展播出了,我們每個人的經歷,尤其像這代人,基本上看著電視劇,不管國外電視劇,國內電視劇,就這麼長大起來的。可能每個人自己也不會說花時間、花精力,這麼反過頭看一下這個過程,可能就一點點自然而然就過來了。但是我覺得這本書讓你回過頭,你就可以看到這些年,這些電視劇怎麼影響了我們今天的電視,影響了今天的,包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多這樣的東西,有一個歷史發展的脈絡。我覺得這個脈絡其實是很重要,我自己覺得,包括電影,其實電影你也可以看到,基本上中國也就是改革開放以後,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後,這些電影重新冒出來,重新有一些類型的電影,每個年代開始出來不同感覺的東西。我覺得也是跟中國的改革開放,所謂意識形態的開放、文化的開放,每一步每一步好像都跟這個有關係的。我覺得從歷史的角度去回顧,你也能看出中國社會的一點一點的,不管有時候緊了、有時候鬆了,有時候開放了,人的需求,物質的需求好像也在一點一點發生變化,我自己覺得這種,其實不光是電視劇,電影我覺得都需要這種縱向的、歷史的眼光,回過頭看一下,我們從一個創作者角度,可會看到這種變化。你的創作、你的這些東西也會對我們有特別大的幫助。所以祝賀這本書出版,謝謝。
主持人:好,我們請出另外一位大家比較熟悉的電影導演章家瑞先生,章導大家比較熟悉,電影《芳香之旅》到《紅河》,還有馬上要推出的《迷城》,剛才有人爆料說章導也拍過電視劇?能不能介紹您拍過什麼電影劇?
章家瑞:我拿到這本書很親切,溫暖了我的心,我近幾年也沒時間看電視劇,但是早期的像這裡邊說的,《阿信》、《血疑》、《紅樓夢》、《圍城》,都跟我記憶很深。九十年代拍電視劇,但是我拍得不好,沒進入黃金檔,但是也拍過,今天看了這個我覺得很親切,我覺得電視劇曾經確實是讓中國曾經是萬人空巷,你想我當年記得《渴望》這部戲,一到時間街上就沒什麼人了。後來又是不少的類似電視劇都是萬人空巷的紀錄。我覺得電視劇對大眾的影響,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比電影要更來得更厲害,因為它是老少皆宜,每一個人開電視劇都可以看,所以影響很大。像星文這樣能夠對電視劇進行一個,剛才章老師說的,它上升到一種美學的高度去對一些人產生一種審美的引導,我覺得這個作為李星文,包括還有很多很優秀的影評家,今天在座的各位,我覺得功不可量。因為我們看電視劇,剛剛開始,包括看電影,剛開始可能看熱鬧,老百姓看個茶餘飯後,但是隨著我們國家物質越來越豐富,國家的地位也成為一個崛起的大國,我們的精神價值和審美價值,我覺得有一點滯後了。我們物質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強大,但是我們的精神價值,我們老百姓審美的這種東西,這種普及,我覺得是遠遠不夠的。星文這本書出來以後,讓我們從一開始過去,到現在,這二三十年走過的這條路,通過看這本書,回顧這些一個一個電視劇,我相信它會通過這些回顧,感受到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時代,幾十年走過來的變化當中,受這些電視劇的影響之下,它會達到一個提升。不光看回憶一些過去的故事,電視劇怎麼好看,一集一集怎麼過來的。回過頭來回顧這段歷史,電視劇的歷史,我們能從中間感受到我們這個民族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我們還要不要美的東西?還要不要真誠的東西?像《渴望》所描述的這種李星文在裡邊評論的這些,這種善良的、真的、美的、真善美的這些,對我們普通人會有點點滴滴的啟迪。
我覺得這本書的意義還是很重要的。而且它用一個,有的評論寫得比較理論,理論普及就有限。但我覺得星文這本書好就好在用章回體,很好看,有一個章回小說的形式,用很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述了我們這個電視劇這幾十年來它所觸動每一個人心靈的變化,所帶來的一些思考、啟迪,和我們所最渴望的價值觀的需求。我覺得這個書意義在這個地方,特別希望這個書大賣,賣得越多,對我們這些觀者,現在很多電視劇觀眾,我雖然現在在拍電影,我也希望以後有更多的關於電影方面的這種書能出來,能夠對我們老百姓看電影的時候,不光看熱鬧,打打殺殺,搞笑,當然,這是需要的娛樂,看完之後我們能不能從電影裡面得到一點什麼啟迪,這就需要我們評論家來助威了,來引導。就像美國好萊塢好的影評家、評論家,確實能引導一個電影的走向,分量很重的,好萊塢影評家的地位很高的,所以我希望星文,包括在座的評論家,以後寫出更好的評論,謝謝你們的邀請,也希望這個書大賣,謝謝。
主持人:謝謝章導,他提出一個期望,希望咱們在座影評人都成為電影界的章魚哥,任重而道遠。今天到現場的還有一位大明星,這位大明星很有意思,在咱們這本書裡居然三次上了《黃金檔》,有三部作品在星文的筆下提及。《新上海灘》、《神鵰峽侶》、《鹿鼎記》,而且還有兩張珍貴劇照,下面請出咱們內地最紅的小生,最帥的曉明,給我們大家來講幾句話。
黃曉明:糾正一下,三張劇照。實在是不好意思,當著這麼多老師和前輩的面讓我說話,讓我很緊張,大家都是非常有名的評論家和撰稿人,還有名博,我就說兩句,很實在的話。實際上我看到這本書,就像你寫的這樣,溫暖。因為不管是現在的電影人、導演、演員,絕大部分都是從電視劇做起,所以我一拿到這本書,首先我沒想別的,我先看有沒有我,沒我,我白一眼,我一看有我,寫什麼。原來我演的也不咋地,開個玩笑。
李星文:我對曉明的《神鵰峽侶》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表揚。
黃曉明:但是我覺得說得非常對,我向來認為凡事有因必有果。之所以到今天為止沒有一個很好的作品,其實作為一個演員來說,有些人不了解,我佔的比重其實不是很大。比如說我對很多的導演拍攝的一些方式方法,我也不敢苟同,可是我不一定認為他一定是錯的,我就是正確的。可是你像張揚導演、章家瑞導演、高群書導演,這都是他們好的導演,我聽他們的,信章魚帝得永生。但是有些我沒辦法,不是我可操控的範圍之內,可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特別客觀、特別正確,我覺得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讓我很冷靜、很客觀地看待以前的東西,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借鑑。尤其現在在電視劇、電影,正好處在一個分割的時期,我覺得你這個總結的是非常有時代的時候,我是七十年代的人,我是懷舊的,我就覺得正好到一個電影比較盛行的時期,電視劇我們可以暫時做一個小結,我覺得你這本書就是非常好的總結,讓我們電影人、電視人特別溫暖,讓觀眾很客觀地看清楚很多東西,並且從裡邊學習到一些東西,我覺得對於我來說這本書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從裡邊得到很多感悟和感觸,我以後也會向我一些朋友推薦這本書。我可不可以先暫時預定一百本?
李星文:謝謝。
主持人:曉明預定一百本,看樣這本書的銷量沒問題了。曉明給我們提出一個期望,這個書我覺得一直往下寫,也許再過三十年,你快退休的時候,再寫一個《黃金檔二》,不是,午夜檔。接下來,我們請出的是中國藝術報副總編康偉先生為大家發言。
康偉:我是先爆料,我是李星文的同學,我們曾經同居兩年,他在上,我在下,保持兩年這個狀態。昨天半夜星文給我發一簡訊,明天得說幾句,有點緊張,生怕把黃金說成白銀,今天一直在開會,包括早上兩點半,習慣性醒過來,因為是比賽時間,但是一看不對,拿了書看了半天也沒感覺,這本書很早看到,世界盃期間有一幫同學在很遠的地方看球,把這書展示了一下,又馬上收回去了,說我還得好好看,因為那書還沒出來呢,錯失了認真研究的機會。剛才來之前一個小時我迅速地,偶爾翻過,有些我比較了解,因為我們是專業媒體。就很認真地寫了一個稿子,我就照著念了,否則真的把黃金說成白銀。
這部二十九回的談論電視劇的書我覺得本身就是一部二十九集的電視連續劇,這不是戲說,因為對這部《黃金檔》這個書比作電視劇的話,編劇、導演就是星文,主演就是四十部電視劇,張頤武先生撰寫的序言我想就是導演闡述,因為他說得比較宏觀。後記裡邊星文寫的謝謝收看是片尾,我覺得這電視劇很好看的,把它當成電視劇看很好看。
好看有幾個理由。第一點,就是一個私人史,因為在回顧歷史的時候,尤其因為理論梳理的時候,我們尤其理論界,章老師在那兒,有時候其實很習慣於宏大敘事,好像似乎不如此寫這樣的理論文章就無法凸顯理論的高檔。我們其實也需要這種宏大的敘事,因為對我們電視劇大國來講,宏大敘事是非常不可缺少的,我也為那些被宏大敘事有意無意忽略的個人的聲音感到遺憾。但是《黃金檔》正好告訴我們一個個人的聲音,這是星文一個人的聲音,一個電視劇文化的痴迷者,我知道事情還是比較晚的,他那麼痴迷,在我們面前打開了他的私人筆記,所以激起了偷窺的欲望,這種讀者的興趣還是很大的。立足於作者個人觀劇經驗選出的這四十部電視劇是一個人的排行榜,是一個人的電視劇史,更是一個人的青春記憶,在呈現每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星文也從個人經驗出發,自如地剪輯,讓我們跟隨他的思緒重溫那些電視劇,激活那些以為早已遺忘的畫面。
第二個,我覺得這是一個媒體人的電視劇史,星文長期供職於媒體,並擔任過北青文化版的執行主編,剛才說到,我跟星文是同學,我回憶他什麼時候有這個打算的,其實他那個時候是以校園足球明星的身份引起大家關注的,踢的是前鋒,屢屢進球。畢業以後從事的也是經濟報導,這看起來好像跟文化輿論沒有什麼關係,但現在想他其實有一顆長期潛伏的文藝青年的火熱的心。其實他後來寫了一篇長篇小說,把周圍的人都給寫進去了,把我也寫進去了,作為一個反面的典型寫進去了。或許正是北青報文化版的工作讓這顆心迅速甦醒,長期以來,無論讀者,還是文藝評論界對媒體評論,有這樣那樣的看法,有這樣那樣的不滿足,有這樣那樣的期待,今天星文以資深文化記者的身份和視角推出了是一篇長篇評論的《黃金檔》,值得電視劇界和媒體界重視。他讓我們相信,在媒體界,尤其是從事文化娛樂報導的媒體當中,還是真的存在一些具有思考的廣度,探索的深度,視野的廣度的執著的人,星文和他的《黃金檔》就是一個很生動的例證。媒體人的思維就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在熱鬧的電視劇背後用心、用功、用情樹立三十年來的電視劇,正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熱鬧看門道的一種體現。另外,作者充分發揮了媒體人的優勢,採訪了大量相關的藝術家、演員、工作人員,有的地方是直接以口述歷史的方式來呈現的,讓我們看到鮮為人知的細節,而這種細節又不是一種花邊式的花絮,具有一定的深度,這也是別的研究者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第三點有一個特點,就是形散神不散,形散神不散是六十年代的時候肖先生關於散文興趣的經典論述,我覺得用來說《黃金檔》這本書。為什麼?剛才提到採用章回體寫作,章回體寫作可以很自由散漫,不必考慮太多的理論和架構,既有時代背景的介紹,每一回的開頭我覺得很好的一個介紹,同時也旁涉電影文學、音樂、曲藝各個門類,信息量是很大的。但是在形散背後,都是神不散,這不散的仙就是對電視劇文化的考量。
現在有一些理論家認為,現在可以用電視劇來標舉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藝術的成就,這是最高的代表了,我認為這個觀點是值得商榷。但是電視劇藝術確實是這麼多年來中國最為獨特,以往從來過的一個樣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電視劇就是這樣一個時代的文學,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一種藝術能夠如此集中地承載老百姓的集體記憶,也沒有一種藝術能夠如此生動地凝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因此,進行深入的文化考量,這是對電視劇文化的建設性貢獻,剛才也有幾位導演提到。這種文化的考量貫穿於《黃金檔》這本書始終,史料的運用,細節的呈現,演員的採訪,都是以文化考量為目的的,這對電視劇的快餐文化論,甚至沒文化論是一個有益的反正,實在是難能可貴。星文寫這本書下了真功夫、狠功夫,他反覆觀看作為文本的電視劇,正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做學問的態度。他在後續中說,多年以來,我一直堅持不斷地看片,不斷累加自己的近視程度,可我想說什麼,其實他也在累加著自己對於電視劇的清晰程度,並幫著我們把電視劇看得更清,所以要謝謝李星文,謝謝《黃金檔》,謝謝東方出版社。
主持人:星文還有一位朋友,著名導演繆永女士也來了,向她的到來表示歡迎。今天來了很多朋友都是經常跟李星文在一起踢球,寫影評的一些朋友,接下來把時間交給朋友們,大家可以比較尖銳地提出自己的各種建議和批評,也可以對李星文在接下來寫《成人檔》提出很好的建議。介紹一下,著名的評論人、策劃人、脫口秀主持人、影評人譚飛先生,多說兩句,兩年前我記得在這裡主持過譚飛的一本書的首發式,賀歲書,叫《非典型性娛樂》。那本書,以後我們這幫朋友帶動了一股出書熱。
譚飛:我聽出了高群書的一絲不快,他一來就舉了魏君子的書,很顯然,他是翻了一頁沒找到自己的名字,情急之下宣傳了魏君子的書,可見李星文這個書在大家心中還是有分量,每個人都能夠為躋身這個書而感到高興。高導,下本星文就寫電影了。李星文這個書的出版的原由我是比較了解的,也在裡面做了一些牽線搭橋,但是這次牽線搭橋成功並不是我。我覺得星文給我最大的感受,他是一個很認真、非常執著,非常較勁的那麼一個人,最早出版商就說你要怎麼怎麼改,星文說我就不改,後來我看他不改是對的,他堅守了自己一貫的操守和質量要求。
我覺得李星文研究電視劇我覺得他應該叫百曉生,兵器譜裡面排在前三位。《黃金檔》最大的意義書裡呈現了觀眾的一段段回憶,電視劇其實是功名社會最基礎、最溫暖的事項載體。電影的大演員由大電視劇的大演員衍生而成,像很多國家電影演員跟電視劇演員分得非常開,我覺得中國國情決定了我們未來金字塔必須經過電視劇的培養。香港也是這樣,但是有些地方不是這樣。我很讚賞李星文他把一些歷史大事跟歷史電視劇的背景結合來談,包括那個社會那段時間發生了什麼,那個對電視劇影響特別大,這個角度是很重要的。因為電視劇絕不是純粹對文本的分析,對演員表演,對藝術的分析,還是對一個大背景下的每一個事件的梳理。我們最早的電視劇其實還是反映更多的是一些不是太跟老百姓的生活掛鈎的東西,越到後面越掛鈎,這個縮短也反映了中國電視劇使命的一個變化,他的細節分得非常生動,我粗略翻黃曉明那段,韋小寶和他七個老婆,我覺得李星文還是能夠找到一個大的宏大敘述,但是小的細節的生動之間的聯繫,有些東西是可以吸引讀者的,有些是可以滿足自己喜好。謝謝李星文給我們呈現這本書,而且這本書也不太貴。
主持人:譚飛老師提出了一個出版界以後的新方向。我們今天請魏君子老師來說幾句,魏君子老師最近有一本書也是在大賣的,《香港電影演義》。
魏君子:我昨天下午在唐山看了唐伯虎點秋香,下午看唐二,晚上看唐三,我是覺得這裡邊,先說唐二,題外話,這個片子本身的質量,我不敢恭維,但是它比較聰明的是把香港許多舊的一些笑料整合在一起,算是比之前整合得要更深一點或者玩得更近一點。一個最簡單的方式,被叫四大才子,四大才子把當年「五福星」和「最佳損友」的集體做喜劇這種概念做起來。我覺得曉明的表演,首先真的很帥,另外在一些喜劇的表演上,你可以看出他的努力比電視劇那一塊明顯上升了一個檔次。本身他這個戲定位也好,跟周星弛那部不一樣的,我覺得沒有辦法相提並論。而且我看那場是滿場,我進去之後我坐的是第一排,我到現在為止只看過兩次第一排,一次歲月神偷。
黃曉明:到昨天兩千萬票房,客觀地說,這個戲現在呈現在大家前面的,我演的這個唐伯虎,這個戲一共拍了三個半月,大概所有鏡頭只有我一個月的量,另外兩個月他們告訴我曝光了,而且另外兩個月他們拍得最好看的,是不是真的曝光,我不知道,但是李導演一直不出現,我也沒辦法向他求證。我只能說這個導演的概念太重要了,不管太拍電視劇也好,拍喜劇,拍悲劇也好,導演的風格非常非常重要。唐山大地震,我沒有想到他那麼拍,風聲,高導拍,換別人拍可能是兩個風格。演員在選題材、選製作團隊、選陣容的時候很重要,否則很多時候是得不償失的,我覺得我是用了這兩年的時間,從唐伯虎也好,從很多戲起起落落也好,我用了兩年的時間總結了很多經驗,學到了很多東西,我覺得是值得的對我來說,至少讓我今後十幾年少走很多彎路,我覺得人有時候淡定一點,靜下來看一些東西,你可以站在第三角度看一些東西。很高興,不管唐伯虎,還是之前拍的戲怎麼樣,至少有一點,我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至少在中國電視劇電影史上,從現在開始,我知道要怎麼樣把它做好,這是最重要的。
李星文:由一個偶像明星,向一個內心演戲的這麼一個好演員正在過渡,大踏步前進。
魏君子:剛才曉明提到這個故事,可以放在香港電影演義裡。
黃曉明:有一點,你看我原來拍大漢天子的時候,很多人找我演皇帝,我不去演,拍楊過,很多人找我大俠,我沒去戲,我演了鹿鼎記、風聲、唐伯虎,我總結我自己有毛病,我老是跟自己過不去,老是接一些不適合自己型的戲,但是心裡想的我是演員,我要挑戰自己,所以不停在給自己釘子,總結下來之後我不覺得不對,我覺得到一定階段要碰到很多挫折,只是我提前碰這些挫折而已。人哪,千萬不要想到超越自己,在這個階段我一定不一樣或者怎麼樣,那是不可能的,你在現在這個階段把自己手中能做好的東西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跟別人比,跟自己比,人一定要戰勝自己。
魏君子:其實我剛才說到,其實李星文這書可以叫中國電視劇演義,章回體是一個形式的表現,因為李星文做這個書稿的時候,最早我也是見得很早,在搜狐博客連載的時候我都看,我跟他共同點在於,我是香港電影這塊,李星文是電視劇這塊,我們的方法是相似的,我們首先是八卦的,首先他這書裡邊有很多八卦的東西。另外,他比我好的,因為他在寫的這個時候按照章回體,有目的、有預謀,我要做這本書來,我那本書並不是有預謀,所以我那個叫演義是並不合適的,它那個系統性跟他這個比起來不如他做得有目的性。我覺得它有一大一小,每一個章回的前面,就像三國演義裡邊,話說天下大事,整個八十年代那一年的社會大的環境的變化,包括政治、生活,每個人的審美情趣,這部書應運而生,其實你做任何一個選題,你得首先討論,如果成為一個經典,為什麼成為一個經典,闡釋得非常清楚。另外你看到天下大事,你再看他說這個戲,從藝術性、思想性,每個臺前幕後說起,會發現他後邊就是形散神不散的概念。我為什麼要說到他這個東西,因為我覺得一本書,如果想成為一本暢銷書,它一定要有一個門檻,就看你的門檻是高還是低。所以我覺得李星文這本書的門檻是比較低,他既適合我們這種專家也好,影迷也好,電視劇迷也好,專業人士因為深度文本的解讀,他也適合普通的喜歡了解一下電視劇這塊的,去看看。所以我看這裡邊,有一段特感觸,西遊記裡面演豬八戒的馬德華為什麼沒有再演,是因為他跟楊潔有一種宿怨,這也叫八卦,這種八卦我覺得不等同於花邊新聞,實際上講了一個讀者多年的疑惑。當年馬德華的豬八戒為什麼演得這麼好,第二部為什麼沒有?普通讀者多年心中的一個扣他解除了。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裡面,真的達到了一種雅俗共賞,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這麼一個概念。所以這本書,而且電視劇的觀眾,暢銷書是肯定的,其實他在行文的時候,有很多我都去借鑑他,他年紀比我多,我管他兄長,有很多東西我都是借鑑他學習他,如果將來有機會,我們一起弄一本書或者怎麼怎麼樣,剛才高導提出了,中國電影演義或者怎麼樣也好,希望我們能夠按照這個方法走下去。
李星文:他們電影可以合導,我們書也可以合著,一起來演義。謝謝老魏熱情的鼓勵,下一個項目會後就啟動。下面請出也是我的好朋友,北京師範大學的副教授梁振華老師來說幾句,梁老師,他比我厲害,我這只是一本書裡頭寫了四十部電視劇,他出過一本寫了一百部電視劇裡的書,我們請他用學院派的目光。
主持人:梁老師去年寫的一部電視劇上了央視的黃金檔《密戰》,唯一編劇。
梁振華:見面機會就十幾次,但是經常在博客上面互相吹捧,看了《黃金檔》,此前我在網上搜了一下,兩個震撼,一個震撼,我們這兩本書的選題之雷同,讓我很震撼,除了兄弟的心有靈犀我找不到其他的解釋,我這本叫做中國影響志電視劇,附標題是溫暖我們一生的電視劇。首先我是用了一個抽樣調查,我調查了可能是一千戶家庭,大家共同各個階層的人,共同篩選這三十多年中國人最喜歡,影響最大,社會影響力最廣泛的電視劇,一百部,這四十部全在其中,我不知道到底抽樣調查很準確,還是李星文同志您的眼光。
主持人:這叫心有靈犀一點通。
譚飛:心有靈犀使用男生和女生的。
梁振華:當年我寫這個書的初衷跟你差不多,我也是07年年底,你也是,寫正史的部分,書也好,非常少的用一種老百姓特別親和的,而且能夠喚起大家一代人共同記憶的方式寫,用什麼方式呢?講中國三十年的歷史,所以在選取這個角度,寫的過程裡面,經常寫的過程裡面,我跟你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我是合著,二十多個人,您這個是專著,兩者是互有它的特點的。寫的過程裡面,人民出版社的編輯和領導他英明了,李星文太幸運了,我這本書編完了,我這還有電影卷,為了出兩本書我費了老盡,八家出版社來回輾轉,跟你一樣,他們提出若干的讓一個作者提出頭皮發麻的要求,我絕不幹,這些編輯編看編流淚,邊說,這個可能老百姓可能不會認同。我實在不行,找到北師大出版社,那個編輯說過那樣一句話,我相信很多讀者看過這本書感覺會一樣的,在很累的時候拿出來翻一番會覺得很安靜,晚上的時候再看一看就哭了,就覺得看的是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兩個有一個共鳴之處,寫作的不是電視劇和電影,寫的是電視劇帶出來的我們經歷那個時代人共同的感想。我跟李星文作為好友,在這方面有很多的共鳴,我感到很高興。
這個章回體看似簡單,但是應用起來我知道有一定難度的,這是形式上很大的。李星文作為一個,我覺得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他不是學文學出身的,也不是學影視,他的眼光很難能可貴的,從一個社會分析,從史料和素材的收集上面,非常能夠見到一個學者的功力。李星文雖然學者不是一個專業的學者,但是用了很多專業研究的方法,這裡面大量素材,包括去年做《百花》,這是很珍貴的資料。這裡面有很多的生動的史料貢獻出來了。
第三點,這裡面的語態,也要說一些對他的個人意見,像《黃金檔》語態介於三種文體之間,報告文學、隨筆、評論。就是在各個章節之間李星文是來回搖擺的,我覺得寫作者仔細看能夠發覺,但是大家沉浸在歷史的懷舊當中我們會忽略它,但是李星文下次寫作的時候希望你攻其一點紮下去。不管是什麼檔,把它的史料盡情公布,八不八卦根本不重要,我們的八卦,對觀眾事實上是一種喜悅,看不到觀眾的內幕。
主持人:梁振華的眼光太毒了,一下看出我在三種語態之間的搖擺,因為這本書雖然不厚寫了三年,可能一年一個狀態,一個語態,寫下來就是三種語態的交叉。現在請大家久久盼望的章魚哥劉邦邦講幾句話。
劉邦邦:我印象當中李星文一直是寫影評的,沒想到他寫電視劇。我也看到你這本書有關於老版三國的一些分析,我原來不太理解為什麼我們翻拍四大名著經典不如老版好看?看這個書我就知道,資源不一樣,以前是舉國體制,絕對不是幾家民營公司能夠調動的資源。你也一直在參與三國的評論工作,我提點建議,你就不能綜合你的對老版的分析和新版的了解,給新的電視劇工作者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在你的製作力量達不到以前投入的情況下,你怎麼把翻拍做好,四大名著都在翻拍,越翻拍越爛,到底怎麼拍?你從哪個點迎合觀眾和迎合市場,同時達到好的口碑。我個人意見是說,在這部分,你把史實擺出來,懂行人能夠看到這種門道,不懂行的看不出清晰的。我個人意見能不能通過你的博客上,對這些漏洞進行一些評註,新老版三國的名著上的一些評註。
作為一個營銷商,提點建議,我覺得現在社會一要用新的形態,不只是網絡,還包括微博,主要面向知識分子階層。另外一個,對我們作者進行重點包裝,曾子航就是一個重點的例子,當當網、卓越網十大暢銷書作者之一,我相信李星文也具備這樣的條件。作者包裝對於書的銷售很重要的,一點建議。
燕子:我剛才翻了一下那個書,大家都說得太專業,太學術了,我代表一個觀眾,還有一個崇信心理,所有電視劇我都有記憶,雖然後面電視劇看得少,沒時間,但是我覺得有一點是很好的,所有的,每一部電視劇跟我們的成長史和我們的記憶是息息相關的,我覺得你剛才提到的很多電視劇我們就想,當時我們身邊的人和生活都有很大改變的。老師們說的《渴望》,還有「小鹿純子」,這些都是我們的記憶,影響了我們一代人生活,而且對於我們以後,我對影視業的熱愛,我覺得這些東西多好啊,可以把每一種夢想中的生活變成一種很現實的東西,體現在人眼裡,我覺得這是一種謀劃,我不管以前的文化怎麼說,文化的延續必須要在現有的人的思想裡面展開。所以說這個是能擊中人思想的東西。我鼓勵大家都去看,而且我們繼續做續集,這樣的書越多越好。
司馬平邦:我覺得這本書寫的東西網際網路找不到的,我們現在懶到什麼程度,總是網際網路上找東西,李星文的這個積累很難達到的,厚積薄發,寫了三年,中國電視劇迷和電視劇導演應該認真感謝李星文,給電視劇留下一個史記,都很新鮮,包括西遊記的故事,我看這個東西很新鮮,他把很多東西綜合到一起了,我覺得這個東西很有價值,已經讀過好幾章了,我覺得能讀進去,而且現在電視劇上,我沒看過太多的電視劇的書,很少有系統介紹,星文是做了一個比較細緻、比較專業的。另外一點,我覺得星文這人在現在的這個時代確實是大家,博客時代,我們這圈子經常寫博客,大家浮躁得要命,每天都可以玩新東西,但還能這麼堅持地把這個東西寫好,很少見了,小說都看不到了,我覺得這種沉澱挺令我佩服,書沒全看完,最大特色就是你去網際網路很少看到這麼細緻的信息,我建議這本書別上網,就賣。出個好的版本,一百塊錢一本,我覺得這有價值。實際上中國電影也有很多電影,我也沒看出中國人很細緻研究電影,它不是劇評,他是把圍繞電視劇本身寫故事。我覺得給我們這些人也做點榜樣,謝謝星文。
王旭東:作為星文的老朋友,兩年前我們通話,我說你忙什麼呢?除了報社那點事,在寫書,寫什麼書,梳理一下三十年的電視劇,我說不得了,你是在做一件我心目中的奧斯卡。聽到這個消息他一直在做。去年梁振華打過電話,我說你們倆基本想到一起了,我說一個困難。以我自己來說,偶爾也拿筆寫一寫電影評論,我通常看一部片子,用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寫一篇影評,一千字,大概花費五到六個小時,甚至更多,我在想,星文看了這麼多的電視劇,選出優秀的電視劇,再把它精讀一遍,再行文,花費的精力應該是嘔心瀝血,所以我覺得這個書首先是一個嘔心之作,可以換算出來。第二個,作為他心目中的奧斯卡,可能在出版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大家意見相左,他和堅持自己的,歷經一些出版人的建議,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但是最後這個書和大家面市,我還是比較清楚他很困難的,有幾個朋友他們也在做,比如我有一個朋友,明年畢業,他的論文是研究英國自由電影來茲那個部分,已經做了兩年,十萬字左右,到現在還沒有出。我覺得李星文很高效,三年拿來這麼好看的一本書,另外一個,應該回去好好看看,從我個人來說,是一個研究的依據,非常感謝李星文給電影電視劇帶來這麼一本書。
宋子文:仔細端詳了一下,後面幾個推薦語屬我寫得最短,這麼多年了,我對李星文雖然言語很短,但是一切對他的一些想法,其實都是在不言中的。從我認識李星文那天起我就知道他有幾大愛好,有很多跟我重合的,第一足球、第二電影,其次電視劇。我們每天可能扎到一塊,都是在分辨一些經典作品。所以說在這方面,我也是受益良多。最開始他有寫這本書的意願的時候,其實很早很早。那個時期,我還是跟著他去看話劇,在京城沒有人看話劇的時候,我們是滿北京看話劇,然後一直到午夜,一直在討論。當時我就想法,李星文你出本書吧,但是他說時機未到,還不成熟。那個時候我還不太理解,但是到現在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用一個晚上看完的,我是發現了很多,得到了一些訊息。現在的李星文和這本《黃金檔》跟我當年所知道的李星文,和他心目當中的《黃金檔》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的《黃金檔》是少了當年的一些銳氣和批判心態,但是多了一種思考的態度,再去挖掘很多幕後的事情,一種生成的原因。相比來說,我認為這本《黃金檔》更厚實、更成熟,所以我再重新評價《黃金檔》的時候,用了更厚實、更紮實用這些詞來評價。對於李星文來說,他就像一個兄長一樣,對我來說也像一個師長,無論在生活當中,還是在事業當中,對我的幫助其實是非常非常大,在我當年忍受出版孤獨的時候,那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狀態,就是每天只吃一頓飯,就一碗刀削麵度日的時候,這時候李星文仍然給我提供了大量的精神幫助,所以我在看《黃金檔》的時候我想了這三十年,這種章回體把這三十年來,人情、國事、經濟的一些搬遷,全部凝聚在四十部有代表性的劇集裡,每一部電視劇可能代表我們在每一個不同年代所追求的物質和精神。我認為這本書,僅僅只是個開端,有很多很多像他寫的這些東西,我基本都已經全了解到了,但是我還想知道一些未被了解到的,我們知道八十年代還有一個電視劇的高潮,現在的電視劇出版物很少涉獵的,因為政治原因,大量的越戰,也就是當時的《軍魂》那一類電視劇,他們其實在八十年代電視劇裡,可以說跟翻拍四大名著相比付出的艱辛更繁重,但是獲得的同樣是巨大的。我希望未來的日子當中,李星文能把這一大濃墨重彩的章節寫出來,那時候我們會期待一個真正的《黃金檔》誕生。
京華時報的文藝部主編胡建禮:李星文的一些文章,我在博客上已經看過,裡面有一些非常著名的電視劇像《三國演義》的非常小的一些演員的去處,以前幹嗎的,後來幹嗎,非常佩服他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還有對電視劇領域的熟悉。我跟李星文認識也好多年了,這幾年來李星文一直在努力耕耘,很慚愧。我覺得咱們中國現在影評人多,劇評人少,劇評人為什麼少呢?因為寫劇評很難,比如你寫一個劇評,連續劇的劇評,好歹你得看幾十集,最差前四集後四集這麼看,李星文能把幾十年的咱們內地的,不光是內地,華語,華語電視劇梳理出這麼一個清晰的脈絡,寫得這麼可讀、這麼精彩,我非常恭喜他,也祝賀他。這本書剛才我和江小魚說這個書這個讀者應該是誰?江小魚說應該是專業讀者,他最大的特色文字比較深入,李星文特別喜歡王朔,我說他的文字沒有王朔那種尖酸刻薄,有它那種深度。
鴻水:剛才我們在說來著,37多萬字,挺不容易的,像其他出版社交一個稿,十幾萬字,稿子就相當累了,能有37萬字,我覺得這個誠意是很足的,衝著這份誠意,這本書至少得看一遍。
曾念群:我之前也是譚飛當年在這兒發書,有一年多了,當時也是借燕子的主場在這兒辦的,我覺得這個地方是一塊福地,從譚飛最開始大家一發不可收拾,現在是李星文的書,馬上是鴻水的書,緊接著還有浩月的書,還有曾子航的書,看到大家的景象特別特別欣喜。剛才聽李星文的同居密友說李星文是踢前鋒猛將,但是李星文上三路比下三路一點不差。腦子非常有思想性,寫東西也是一流的,是我們羽毛球隊的一員猛將,也是出場率最高的一名隊員,其次是吳赫跟譚飛同學。而且李星文同學打球一般不遲到,這也說明他這個人做人非常嚴謹認真的一個人,所以他寫這本書,不會浪費這個題材,絕對是勤勤懇懇,絕對是對得起中國電視劇這麼多年,這幾十年這麼多導演,這麼多演員的辛勤工作。這本書夠這個分量,這本書對我們來說,對我們寫一些劇評的人來說,如獲至寶,希望我們從中摘取一些詳實資料的時候不要告我們。
燕子:我是看出來了,一句話,對得起這五十塊錢。
曾念群:我借今天這個很好的氣場我還要感謝一下燕子,真的要感謝燕子,我們羽毛球隊,今天也借李星文主場獲得了下一位贊助,這位老闆非常低調,我們不公布是誰,我們感謝燕子,也感謝新老朋友去打球,謝謝。
高群書:我覺得這個《黃金檔》出了之後,真的可以深化,每拍一個特別火的劇都有很大的操作,我覺得你這個採訪他一下,那個東西非常可貴,身份也適合,人家也願意接受採訪。康洪雷,當時《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時候,很多故事特別好,對很多故事都有很大的幫助,現在初步梳理一下,我覺得可以挖掘一下。王扶林導演都健在,有的已經去世了。
主持人:我還有一個建議,他這個書還可以做一個豪華版,很多經典劇照,彩頁,以圖為主,配一些文字,很多老電視劇。
嘉賓:賣到五萬本以後,就可以搞一個收藏裝。
主持人:下次加印的時候,可以把「溫暖人心」這塊字做大,主打懷舊牌,這個書可以作為一個全民娛樂的書,所以人喚他一種記憶,難過的經典電視劇。媒體沒有什麼問題,咱們今天的《黃金檔——溫暖中國人心靈的40部電視劇》首發座談會到此圓滿畫上一個逗號,不能是句號。希望到五萬冊印的時候,做豪華版的時候繼續座談,按照高導的說法將來再做「午夜檔」,「成人檔」。建議封面加上曉明的照片。
嘉賓:金玉良言,我們策劃的時候,把它搞得更細、更亮。
——完——
(責任編輯:孫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