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銅器之鄉帶「寶」進京啦

2020-08-14 看看新聞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王崢

2020-08-14 16:38

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政府主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等出席開幕式。

本次展覽分為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3個單元,從歷史、藝術、社會、信仰、文明等不同角度解讀商周秦漢時期的青銅禮器,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了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故事和智慧,其中包括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如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牆盤、逑盤,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鎛等。

此外,展覽在展示設計方面,合理分割展示空間,營造相對獨立、完整的單元局域範圍,提高展覽的觀賞性、故事性,其中何尊、利簋、牆盤、㝬簋、秦公鎛等代表性展品置於獨立櫃或十字形、多邊形特製展櫃之內,便於多角度仔細參觀。在銘文展示方面,儘量將青銅器銘文以完整、清晰、可觀的方式呈現給觀眾,蓋上有銘文的青銅器儘量分離展示,照片、拓片、視頻解讀、多媒體數控等多元手段也更加方便了觀眾閱讀、參觀。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崢 實習編輯:程玲)

相關焦點

  • 「青銅器之鄉」?寶雞青銅器究竟有何特點
    寶雞,古稱陳倉,位於關中平原西端,扼八百裡秦川之首,踞千裡秦嶺之要。擁有我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又稱「青銅器之鄉」「數量多、重器多、精品多、銘文多、標準器多」是業內專家列舉的寶雞青銅器五大特點。寶雞「青銅器之鄉」或許有人會說,歷史上的青銅器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秦漢以及商周時期最為精美,為什麼偏偏青銅器多出土於寶雞呢?
  • 青銅器之鄉,寶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當時我們約著幾個朋友決定去寶雞探尋一番,首先我們先來到市區,和大多數城市一樣,市區依舊如此繁華喧鬧,但是生活的節奏不是那麼的緊張,既然是青銅器之鄉,來到寶雞,我們必須先去青銅器博物館看看,剛走到外面的時候,一個特別大的青銅器製造的一個器物映入眼帘,我一直以為那是一個博物館跟前的標誌性建築,沒想到走到跟前的時候才發現那就是青銅器博物館,真的是很奇妙呀!
  •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周原遺址最著名的「莊白窖藏」、「董家窖藏」、「齊家窖藏」分別出土青銅器103件、37件、39件,這三處遺址的窖藏文物只是周原遺址的「冰山一角」。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的數量國內罕見,因此寶雞被稱為「中國青銅器之鄉」,而周原遺址是「貢獻最大」的。周原遺址主要在今天的陝西寶雞扶風和岐山兩縣交界地帶,這裡曾是西周早期都邑所在地。商周時期一直到秦漢,人們主要使用青銅器,因此這一時期的青銅器最多,鑄造工藝水平也最高。
  • 青銅器之鄉,擁有2個5A景區,但卻僅為4線城市!
    但是我個人覺得寶雞市實際上並不比它差那麼多,特別是,清朝末期的四大國寶、石鼓、何尊等珍貴文物大量出土,而且炎帝回歸,青銅器之鄉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另外,作為初期西部工業的咽喉,地理位置優越,是西北部的交通中心,特別是寶雞除了交通優勢外,還擁有寶鈦、寶光、寶石油、寶橋、寶煙、西鳳酒等眾多品牌產品,那個gdp在4線綜合是一個城市,近年來,寶雞的GDP一直排在榆林之後,但也只能看這一個指標,話雖如此,這並不影響寶雞是陝西第二大城市,但擁有眾多資源的陝西省真該反省了。
  • 【雅昌專稿】「青銅器之鄉」寶雞:一生應該去一次的地方
    以周原為核心的整個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具有重器多、銘文多、器形種類多的特徵,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這些青銅器的發現使得今人對西周時期的政治、宗教、社會風俗、禮儀制度、工藝鑄造等方面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商代晚期 鳥父甲鼎寶雞古稱陳倉,地處陝西關中平原西端,是西周的發祥地和畿輔要樞,青銅文化遺存極為豐富,被譽為「中國青銅器之鄉」。
  • 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
    青銅器博物院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銅文化為主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國家「4A」級景區中華石鼓園內,園內有兩大主體建築。一是石鼓閣,是寶雞市地標性建築,高56.9米,位於石鼓山頂,仿秦建築風格,外五內九的層級設置,喻示周秦文明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 史上最牛的青銅器進京了
    銘文中「中或(國)」的本義為四方之中、天下之中,儘管與專有國名「中國」差異顯著,但這種提法與國名「中國」的出現之間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關聯。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國博開幕。
  • 位於陝西地區的青銅器之鄉,隱藏著兩個王朝的興衰史
    這座位於陝西寶雞的小村,為什麼會出土如此之多的文物呢?將近百年後,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秦朝。周人和秦人在這裡生存繁衍的同時,也在這裡鑄造了很多做工精美的青銅器,虢(guó)季子白盤就是其中之一。虢(guó)季子白盤整體呈圓角長方形,口大底小,四壁各有兩隻銜環獸首耳,口沿部分以竊曲紋和波帶紋作為裝飾,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精品。
  • 「圖集」畫紋飾學知識 萌寶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9月12日,寶雞市金臺區東城幼兒園的20名萌寶在老師寶雞是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何尊,其中銘文「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何尊上的「中國」的「中」字像不像飄揚的旗幟……講解員告訴孩子們這件青銅器不僅講述了周武王、成王的功績,更重要的是
  • 陝西「黑馬」城市,有我國最大青銅器博物館,譽為「青銅器之鄉」
    陝西這個省份,境內有許多很有實力的城市,其中一個便是:雍城,這座城市擁有我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被許多人所稱作為「青銅器之鄉」,它便是——寶雞,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這座城市還是周朝的始源地,到如今已經有了約3200年之久了,也是我國文明城市之一。
  • 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陝西寶雞,跟四川城市比拼,排名第幾?
    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陝西寶雞,跟四川城市比拼,排名第幾?寶雞市陝西省發展良好的地級市,素有「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的美稱。
  • 陝西寶雞為什麼被稱為青銅器之鄉?這兩點因素不可忽視
    這座位於陝西寶雞的小村,為什麼會出土如此之多的文物呢?將近百年後,秦始皇統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秦朝。周人和秦人在這裡生存繁衍的同時,也在這裡鑄造了很多做工精美的青銅器,虢(guó)季子白盤就是其中之一。虢(guó)季子白盤整體呈圓角長方形,口大底小,四壁各有兩隻銜環獸首耳,口沿部分以竊曲紋和波帶紋作為裝飾,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精品。
  • 青銅器的名字為啥有點「怪」
    曰爵、曰觚、曰觶、曰角、曰斝,古器銘辭中均無銘文,宋人但以大小之差定之,然至今日仍無以易其說。」如飲酒器「觚」,便是宋人定下的舊稱,迄今這類青銅器上仍未發現「觚」字。宋人的這種叫法對不對?還真難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觚,鄉飲酒之爵也」;東漢學者鄭玄又稱:「古文觚皆為觶」。而觚、爵、觶實是不同造型的青銅酒器。如何給青銅器起名字?
  • 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陝西寶雞最值得遊覽的六個旅遊景點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位於關中平原西部,是華夏九州之一,有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之美譽。寶雞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自然風光絢麗多彩,文物古蹟遍布全市,尤其以青銅文化最為出名。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寶雞最值得遊覽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青銅器僅33字銘文,記錄歷史重大事件,如今是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從商周到秦漢時期的青銅器,製作精良,品種繁多,被譽為國之瑰寶。一般來說,青銅器上銘文越多,價值越高,比如毛公鼎,雕刻有499銘文,價值連城。前些年,陝西一位農民挖出一件青銅器,上面雕刻有33字,卻因此成為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它就是「西周利簋」。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青銅器則是由青銅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 傳統觀點認為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 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龍山文化遺址中已少量出現青銅製品,一般認為在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中國便進入了青銅時代。
  • 青銅器之鄉的寶雞2020年一季度GDP出爐,在陝西省內排名第幾?
    提到我國歷史呢,陝西省可謂是相當悠久和深遠,而寶雞作為陝西省內著名的大城市,號稱全陝西第二大城市,也曾經顯赫一時,早在周朝年間,我們寶雞叫岐邑,是周朝和秦朝的故都,也山周秦文化的發祥地,此外我們寶雞的青銅器因數量眾多、工藝高超、雕刻精湛,因此被譽為青銅器之鄉,至今還有青銅器博物館為證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將在國博開展啦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 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 寶雞市文物局、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承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 經過工作人員幾個月的精心籌備,即將和大家見面啦! 展覽分為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 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
  • 「青銅器之鄉」寶雞,到這裡旅遊必打卡的3大景點,你都去過嗎?
    寶雞,是陝西省地級市,古稱陳倉、雍城,素有「青銅器之鄉」、「炎帝故裡」的美譽,其歷史悠久,是一座有著27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如今的寶雞還是一座優秀的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若是第一次到寶雞旅遊,這3個景點一定不要錯過。
  • 江西靖安縣水口鄉李家村出土的徐國青銅器
    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李家村村民為了耕作方便,決定修一條從屋旁上山的機耕道,機耕道一邊是一個長滿茂林修竹的小山包,另一邊是一條清澈的小溪。鄉村美景,很容易讓人想起「水向竹邊流出冷,風從花裡過來香」的佳句。推土機推開山體的表層,土框、扁擔緊隨其後。村民們沉浸在修路的忙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