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姓氏文化中,不乏千奇百怪的姓氏。昨日,本報報導了在廈門大大小小1109個姓氏裡,有人姓「操」,還有人姓「黑」、姓「醜」,讓人大開眼界。
除了這些罕見的單字姓氏,廈門姓氏中還有不少獨特的複姓。據廈門姓氏源流研究會在2010年做的一份統計顯示,廈門有100多個複姓,把後人全部湊齊,簡直可以拍一部歷史武俠大戲了。
最新的複姓「大戶」是誰?廈門又有哪些別具特色的複姓?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歐陽」人丁最旺 在廈有1654名後人
2010年,廈門姓氏源流研究會曾經做過一份調查,在我市150萬常住人口中,有單姓866個,複姓100多個。如今,廈門總共已有1109個姓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廈門的複姓中,人丁最旺的當屬「歐陽」,有1654名使用者。「上官」這個常見複姓,在廈門的使用者目前有401個,也不算少。
溯源:
複姓「歐陽」:據記載,「歐陽」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後代。戰國時期越王無疆亡國於楚,無疆受封於烏程歐陽山之南。古代時以山南為陽,因而稱為歐陽候亭,他的後代子孫就沿用了歐陽的姓氏。
複姓「上官」:源自楚國公族,唐時出現於中原的河南地區,並在陝州成為望族。唐末紛擾,中原民眾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在福建邵武生根。
複姓「宇文」:主要源於中國遼東,為南單于之後。魏晉時,北方鮮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稱屬炎帝神農氏後裔。東晉時,該部落進據中原,以宇文為姓,稱宇文氏。宇文姓早期活動在西北地區,南北朝時期逐步南下內遷。
一女子姓「申屠」 嫌太兇改姓「申」
「諸葛」、「皇甫」、「端木」「司徒」這些古色古香、「霸氣十足」的複姓使用者很少,分別是21、18、10、13個,頗具武俠味的「令狐」的使用者只有3個。
廈門還有不少奇特的複姓。早前便有位媒體人姓「主父」,讓許多讀者都對她印象深刻。
市民鄭女士告訴記者,她有個親戚的姓很有特色,姓「申屠」。不過後來,因為父母覺得申屠這個姓聽上去似乎太兇,不太適合女孩子,於是決定改用「申」姓。
溯源:
複姓「申屠」:淵源有三個,一是源於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後代;二是源於姜姓,出自周平王給申侯幼子的封地;三是上古時期有申徒氏因音誤傳為申屠氏。現主要分布在浙江、陝西、甘肅等地,人口1.7萬人。
複姓「端木」:起源也有三種說法。一源於羋姓(源於軒轅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師鬻熊後代端木典;二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三源於改姓,臺灣林氏族人遭日寇侵略被迫改姓,「端木」意即「雙木」之林氏。
翔安「朱陳」複姓 生前姓朱過世姓陳
廈門還有一個令人稱奇的複姓「朱陳」,使用者有21人。與「歐陽」等傳統複姓不同,翔安的「朱陳」複姓確實為兩姓合稱,但還有個獨一無二的特色——活著姓朱,辭世後改姓陳。
這種姓氏形式在翔安已經流傳了數百年,主要集中在翔安馬巷鎮的後亭、桐梓、內田等社區。有專家推測,「朱陳」的開基祖應當是祖先陳福全——廈門禾山「五戶陳」之一。
溯源:
複姓「朱陳」:據相關資料推算,陳福全應是生活在明朝年間。他熱衷絲竹,曾隻身一人到當時的同安縣馬巷一帶教授南樂,併入贅桐梓社區的朱家。但入贅之後,姓朱還是姓陳一直沒有定論。
陳福全與朱氏締結連理後,四代單傳,為了家族人丁興旺,便前往北辰山問卜。仙人託夢,「蟲燒死,黃葉落,朱出現」。陳福全與族人便都定為朱姓,果然子孫輩出。陳福全壽終後,族人為圓其心願,就用「陳」為他立碑。至此,朱姓改陳姓,而「生朱死陳」的規矩也世代沿襲。
【專家分析】
人口遷移流動 推動姓氏結構變化
「姓氏結構的細分和人口遷移是分不開的。」廈門姓氏源流研究會會長陳淑娥告訴記者。
數百年前,廈門乃至整個閩南地區,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開放程度不夠,姓氏也比較單一。古代一些官僚在政治鬥爭或戰亂中,為了避難,會將族人、兒孫們更換姓氏,流散到各地去避難。唐末五代,翁氏39代翁乾度(莆田人)在閩國任職,有6個兒子。後晉太祖天福年間,閩國被南唐和吳越瓜分而亡,翁乾度攜眷歸隱莆田竹嘯莊。為了避難,他將6個兒子依次改為洪、江、翁、方、龔、汪六姓,他的後代子孫有些流散到廈門來,這六個姓氏也在廈門紮根下來。
上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實行,廈門作為經濟特區,外地移民大量湧入,也豐富了廈門的姓氏。河南、陝西、山西3省都是姓氏輸出大省,闕、黑、醜、老,這些少見的姓氏,填補豐富了廈門姓氏結構。
陳淑娥告訴記者:「罕見姓氏的使用者來廈門打工就業,還有少數民族學生來廈學習、工作,都補充和豐富了廈門的姓氏結構。」據了解,廈門大學就有一位來自西北地區的學生姓「虎」,因為獨特的姓氏,受到不少的關注。
原標題:廈門有100多個複姓 「歐陽」人丁旺「朱陳」來歷奇
責任編輯:黃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