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金萊的父母一共生了6子5女,11個孩子。章金萊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彌補三哥章金剛早逝的遺憾。
章金剛是個很有藝術天賦的孩子,不幸的是8歲時得了腸梗阻,但他性格內向,身體不舒服也不吭聲,結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等扛不住病痛時為時已晚,送到醫院不到3天就去世了。
父親六齡童傷心欲絕,母親安慰丈夫說:「你別難過,我再賠你一個!」
1959年4月12日,懷胎不足10個月的母親突然肚子疼痛,她已經生過10個孩子,經驗豐富,讓老大拿上水壺,老二拿上臉盆,一起去了醫院待產。
已經順產10次的母親萬萬沒想到這一次竟然是難產,在痛苦掙扎中罵道:「不知道會生下一個怎樣的小怪物。」
醫生問她萬一不行的話,保孩子還是保大人。母親毫不猶豫:「保孩子!」
經過一番折騰,醫生用鉗子夾住章金萊的腦袋,把他夾了出來。章金萊的腦袋都被夾扁了,塗了一頭紫藥水。
章金萊小時候和三哥長得一模一樣,有人說他是三哥轉世投胎。母親生下他已經是高齡產婦,因此他從小體質不太好,身體孱弱,時刻不離母親。他調侃自己是母親產下的一個「薄皮蛋」。
父親六齡童在子女中最看重的是二哥章金星,當作接班人培養,取藝名「小六齡童」。
小六齡童3歲時便上臺演《鍘美案》中秦香蓮的小兒子,包攬了劇團中所有小孩子和小猴子的角色,他的表演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1957年 12月15日,周恩來總理在上海中蘇友好大廈觀看《大鬧天宮》,六齡童扮演孫悟空,8歲的小六齡童扮演小傳令猴。
演出結束後,周總理上臺和演員握手,誇讚六齡童的出色表演,並高高抱起小六齡童,觀眾掌聲雷動,《新民晚報》的記者抓拍下這張經典照片。
周總理對六齡童說:「文藝事業需要接班人,你要把下一代帶出來,多培養幾個小六齡童呀!」
六齡童夫妻忙於生計,想照顧孩子也照顧不過來,小六齡童是在他人的照顧下長大的。他從未上過一天學,但記性特別好,通過自學認識了許多字,對連環畫《七俠五義》、《三國演義》的人物和情節過目不忘,倒背如流。
小六齡童生性聰明,善於理財,小小年紀就學會用錢精打細算,從不大手大腳亂花錢。
小六齡童進入浙江紹劇團當「藝徒」後,每年有15元工資,他從中拿出5元交給母親,以補貼家用。
小六齡童很孝順,父親在夏天演出,一場戲下來大汗淋漓,小六齡童總是準備好一盆水,等父親一下場,就替父親擦背。
1965年9月,小六齡童到部隊體驗生活,站在隊伍中時突然感到身體不舒服,癱倒在地。馬上被送到醫院,診斷結果是白血病。
白血病屬於不治之症,家裡人不敢讓他知道病情真相。
小六齡童住院時,6歲的章金萊和母親在醫院陪著他。醫院沒有多餘的床鋪,小金萊就睡在床底下。小六齡童不願弟弟受苦,就和他擠在一張床上睡。
章金萊陪著哥哥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光。住院期間,小六齡童只要精神好一點,就給弟弟講《西遊記》的故事。孫悟空的72變,豬八戒的好吃懶做,給章金萊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有一天,小六齡童精神不錯,和家人一起去影院看了《地下尖兵》。小金萊天真地以為哥哥的病要好了,但他看到一半,身體就不行了,中途退場。
小六齡童偷看了病歷,又去醫院圖書館看了與自己的病相關的書,終於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對母親說:「一個人只不過到這個世界來看一看,遲早要離開這個世界的。」
父母想盡一切辦法挽救兒子的生命,母親甚至哭著給院長下跪,哪怕有一點希望都不放棄。
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小金萊趴在哥哥的病床邊,氣息微弱的小六齡童對弟弟說:「金萊,我就要死了……」
小金萊天真地問:「哥哥,什麼是死啊?」
小六齡童輕輕撫著他的頭髮,緩緩說:「死就是你再也見不到我了。」
小金萊的眼淚一下就下來了,拉著哥哥的手哽咽著說:「那我怎樣才能見到你啊?」
小六齡童說:「當你演成美猴王孫悟空的那一天,就能見到我了。」
1966年4月13日,章金萊生日的第二天,年僅16歲的小六齡童離開了這個世界。去世前一天,他還為小金萊過了7歲生日。其實這一天他已經思維模糊,基本上不會說話了,可能出於本能的感覺,他一定要熬過這一天,否則弟弟的生日就永遠成為他的忌日了。
年幼的章金萊不明白死是什麼,只知道二哥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他再也見不到二哥了,再也聽不到二哥講孫悟空和豬八戒的故事。
二哥生前講的話一直迴蕩在他耳邊:「當你演成美猴王孫悟空的那一天,就能見到我了。」這句話影響了他未來的人生道路。
小六齡童短暫的一生在舞臺上演過很多角色,遺憾的是他一直扮演的是小傳令猴,從未真正扮演過美猴王孫悟空。章金萊註定要拿起金箍棒,替哥哥完成未了的心願,延續哥哥的藝術道路。
剛開始章金萊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演戲天賦,父親也沒打算讓他演戲。前面兩個兒子的去世讓他害怕了,不忍看章金萊練功,每次章金萊拿大頂,頂了10分鐘,父親就心疼,說下來下來,好了好了。
父母對他要求不嚴,都沒有罵過他。章金萊完全出於自覺,要繼承哥哥的遺願,一定要成為真正的美猴王。
他每天早晨5點鐘就到浙江紹劇團練功,多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在看門大爺眼裡,這個小夥子比劇團所有的學員都勤奮,將來肯定比團裡任何人都有出息。
高中畢業後,章金萊考入浙江崑劇團,1981年演出崑劇猴戲《三打芭蕉扇》獲得成功,京昆大師俞振飛稱讚他的演出「形神兼備」。
1981年,楊潔導演為電視劇《西遊記》尋找孫悟空的人選,給六齡童打電話問小六齡童還演戲嗎?
楊潔的話勾起六齡童的傷心往事,但他不動聲色,讓她來家裡看看。楊潔坐火車趕到他家,六齡童才告訴她小六齡童已經去世了,看看章金萊行不行。
章金萊拿起棍子表演了孫悟空的動作和喜怒哀樂的表情,楊潔覺得還不錯,回去向領導匯報,讓他們等通知。
等待通知的一個多月裡,六齡童對他進行突擊訓練,帶他去動物園觀察猴子。章金萊對自己能否在電視上演好孫悟空沒有把握,父親鼓勵他說一定能演好。
1982年,章金萊和父親坐飛機來到北京面試,楊潔讓他表演小品,可能太緊張,加上當時他對影視表演一無所知,居然把桃子比畫成西瓜那麼大,讓在場的人忍俊不禁。
章金萊的表演通過了考試,當天晚上中央電視臺就發布了《西遊記》劇組選定他扮演孫悟空的消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有了自己的藝名「六小齡童」。
父親鼓勵他:「你今年才23歲,中國有幾億人口,讓你撿到這麼大一個餡餅,以後就要看你怎麼把它做好了。」
六小齡童原本是戲曲演員,戲曲表演和電視劇表演有著巨大差異。離開了鑼鼓點,他簡直不會走路,動作呆板,在導演和同事的幫助下,他總算慢慢適應了鏡頭前的表演。
他們先拍攝了試集《除妖烏雞國》,先聽聽群眾的意見。試集播出後,觀眾反映並不理想。楊潔覺得他演得像個獵戶,他覺得自己演得像個大猩猩。
面對批評,六小齡童異常苦悶,關在房間整整一個星期沒有出門,擔心導演換掉他。
「當你演成美猴王孫悟空的那一天,就能看到我了。」想起二哥的話,他又恢復了鬥志,要是不抓住這次機會,一定遺憾終生!一定要演好孫悟空!
孫悟空是火眼金睛,章金萊卻是400度近視加200度散光,眼睛空洞無神。為了練出火眼金睛,他天天早晨去看日出,目不轉睛盯著太陽;看別人打桌球,眼睛隨著白色小球飛快轉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六小齡童終於能用眼神傳達孫悟空的各種情緒:憤怒、委屈、好奇……
在《西遊記》拍攝過程中,六小齡童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吃過的苦數不勝數:在太上老君煉丹爐裡被燒掉了猴毛和眉毛;在火焰山上差點被烤成羊肉串;被哮天犬咬了一大口;險些掉下懸崖差點喪命;鋼絲斷裂從空中摔下來骨折……
有位香港導演聽說他們拍戲沒有保險,不可思議的說:「萬一摔死了怎麼辦?」
25集《西遊記》歷時6年才完成,每集都按電影的標準拍攝,等於拍了25部電影。《西遊記》整體投入600萬左右,演員中六小齡童的片酬最高,每集80元,6年一共2000元片酬。
在今天看來這是不敢想像的事情,現在的電視劇動不動綠幕摳圖,小鮮肉片酬幾千萬。在上世紀80年代沒有高超特技、條件簡陋的情況下,《西遊記》劇組全憑一腔熱愛和敬業精神完成了影響幾代人的精神食糧。
1988年春節,《西遊記》前25集在中央電視臺完整播出,引發收視狂潮。六小齡童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家喻戶曉,以123萬張選票當選中國電視明星第一名,同時獲得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他隨《西遊記》劇組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所到之處無不大受歡迎。
功成名就的六小齡童回到故鄉紹興,來到二哥小六齡童的墓前,獻上鮮花和醇酒。這時二哥已經去世20多年了,六小齡童想起昔日和二哥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時光如流水飛逝,二哥的生命永遠停留在記憶裡的16歲。
「當你演成美猴王孫悟空的那一天,就能見到我了。」二哥在天有靈,一定會為弟弟的巨大成功而驕傲。
為了紀念早逝的二哥,1993年中央電視臺拍攝了反映「猴王世家」家族史的8集電視劇《猴娃》,獲得了飛天獎和金鷹獎最佳兒童連續劇獎。
六小齡童飾演了父親六齡童,獲得第12屆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獎,他也成為金鷹獎歷史上第一個兩次獲獎的演員。
2016年農曆猴年來臨之際,六小齡童應邀訪美,紐約州政府參議院為他頒發了終身成就獎。
六小齡童以孫悟空的形象亮相紐約時代廣場,在後臺化妝時,他小心翼翼把祖父章益生、父親六齡童、二哥小六齡童和自己四代章氏猴戲傳人的照片一一擺放在梳妝檯前。
這個儀式從他開始扮演孫悟空就有了,幾十年如一日。他看著他們,他們也看著他,有一種穿越時光的精神交流,為他每次登場前鼓舞。
六小齡童從藝已經半個多世紀,章氏猴王世家的傳承也走了上百年,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