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樂平作品精選,《三毛流浪記全集》評分高達9.3
《三毛流浪記全集》豆瓣評分:9.3作品簡介:張樂平先生誕生三毛有七十多年,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個三毛。可正個世界卻沒有用英語詮釋三毛畫面的書。這部塗上色彩用英漢雙語對照形式編印的《三毛流浪記》,或許能為仍在走四方的三毛敞開多扇入關的門。
-
秋木叔叔講《三毛流浪記》全集收聽(後附彩蛋)
三毛流浪記的故事,描寫三毛乞求到城市後的坎坷命運和遭遇,同時表現了三毛不斷尋找幸福和溫暖的辛酸、無奈、幽默的流浪經歷。
-
《三毛流浪記》導讀
《三毛流浪記》這本漫畫書,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流浪兒三毛,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吃貼廣告用的漿糊,睡在垃圾車裡,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禦寒。《三毛流浪記》創作於解放前,解放前的舊上海,大資本家、軍閥、投機商人、洋人、流氓、騙子橫行於世,他們過著養尊處優,揮金如土的腐敗日子,而底層人民則窮苦不堪,生活艱辛。三毛的形象是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有較強的社會諷喻和批判意義。本書無情地鞭撻了舊社會人間的冷酷、殘忍、欺詐和不平。頌揚了極度悽苦無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堅強、樂觀、善良、機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
張樂平與《三毛流浪記》
》 自1947年《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上刊載以來,三毛的形象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甚至越出國界,成為知名於世界的中國漫畫。1946年,他的反映國民黨軍隊生活的連環漫畫《三毛從軍記》在上海《申報》上發表,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從1947年開始,《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上推出,引起廣大讀者的極大關注,在社會上激起了更加強烈的反響,上海市民老老少少爭相購閱《大公報》,一時間,《大公報》因登載《三毛流浪記》而洛陽紙貴。 《三毛流浪記》的創作,起因於一個令張樂平刻骨銘心的悲劇故事。
-
《三毛流浪記》—死於寒夜的孩子背後,是張樂平的流浪尋家的歸途
如果說《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有著流浪兒般的孤獨,1935年的張樂平在面對著山河破碎的境地,無異於一位在家中流浪的人。在這一點上,張樂平和三毛是一致的。只不過,三毛的家在遠方,而張樂平則是在殘破的家裡尋找未來的家。
-
古今姓名趣聞——三毛與《三毛流浪記》
臺灣女小說家、散文家三毛(1943-1991年),原名陳平,出生於四川一個律師家庭。她在短暫的人生中,足跡遍及全世界,作品以描寫撒哈拉沙漠的風土人情而風靡海外,出版有《撒哈拉漠》、《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等。
-
新中國公映的第一部電影《三毛流浪記》
一個嘗遍孤苦的流浪兒,一段悲慘心酸的經歷,一部傳世之作——《三毛流浪記》。1948年12月,製片人韋布取得了電影的改編權,後由馮亦代、陳鯉庭等人牽頭,最後決定由夏雲瑚、任宗德合作經營的上海崑崙影業股份有限公司拍攝。1949年,上海崑崙影業公司將著名漫畫大師張樂平筆下的系列漫畫《三毛流浪記》搬上了銀幕。影片風趣詼諧,笑料層出不窮,無情的鞭撻了舊社會的冷酷和不平。
-
4K修復版《三毛流浪記》全球首映
電影《三毛流浪記》堪稱幾代人的經典記憶。但你知道嗎?它還有個特別的「身份」——新中國成立第一部公映的國產電影!三毛形象感染力絲毫不減昨天晚上,雖然下雨降溫,但來到上海電影博物館的市民仍然絡繹不絕。童先生說,他原本是想帶著孫女來感受一下露天放映的樂趣,後來得知要挪到室內,略有遺憾,卻「依然有意思,畢竟《三毛流浪記》太經典了,好的東西就應該代代傳承」。
-
《三毛流浪記》70歲了!國漫經典影響幾代人
《三毛流浪記》第一幅作品「孤苦伶仃」(網絡圖片)1947年6月15日,長篇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
-
《三毛流浪記》當真是兒童漫畫嗎?
似乎每一代人的小時候都看過《三毛流浪記》。從《三毛流浪記》誕生至今以來80餘年,看過這部作品的人不勝枚舉,從政壇領袖到文藝界明星,年代之久,跨度之大,影響之深遠,堪稱中國漫畫之最。也許是陰影太深,有些網友甚至指出《三毛流浪記》並不太適合小朋友觀看。《三毛流浪記》當真是兒童漫畫嗎?其實張樂平筆下最早的三毛形象,並非像人們認知中的那樣是個顛沛流離的孤兒。
-
一直流浪,從未有家;《三毛流浪記》連結局也是如此虐心
不應該忘記三毛的苦難和期盼這是動畫片《三毛流浪記》每集開頭的導入語,我們平常的一天可能都是三毛渴望已久的幸福,可以看出,三毛過著是什麼樣的生活,他經歷過怎樣的苦難,又有什麼樣的期盼?《三毛流浪記》是央視在2006播出的一部國產動畫片,由朱敏,王柏榮導演。是根據畫家張樂平先生漫畫作品三毛改編的,講述的是20世紀30~40年代三毛在上海的生活情景,展現的是三毛情結中最積極的因素。
-
三毛流浪記拍攝71年了,三毛之父張樂平,還是作家三毛「父親」
1948年10月17日,也即71年前的今天,上海崑崙影業公司開始拍攝兒童片《三毛流浪記》。三毛不幸又倔強的形象更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三毛的三撮毛、潘長江的尖劉海、周潤發的大背頭,算是迄今為止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三種髮型了。
-
三毛流浪記:家,真的有嗎?
(原創)三毛流浪記是童年看過印象最為深刻的動畫片之一,它強烈地刺激和感動著我們。三毛看似平靜的生活卻總是掀起各種波瀾,他遵從本心即使過得很苦,但卻經常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雖然有時被誤會帶來麻煩甚至是生命危險,但他的初心卻從未變過,這點是非常難得可虧的。三毛的經歷深深地刺激著我們的心靈,他所受到的苦難與期盼是我們體會不到的。
-
4K修復版《三毛流浪記》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公映的國產電影《三毛流浪記》,6月18日晚以4K修復版亮相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光影記憶·時代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影展」單元,在上海電影博物館進行了一次特別放映。於1949年12月上映的《三毛流浪記》總長71分鐘,由趙明、嚴恭執導,陽翰笙編劇,王龍基主演,為三毛配戲的演員則包括上官雲珠、黃宗英、趙丹、孫道臨等知名演員。電影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悲慘命運。
-
作家三毛的筆名是取自《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還是毫無聯繫?
我第一次聽到三毛的名字,不是因為陳懋平,而是因為曾經風靡中國的那本《三毛流浪記》。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但那時關於三毛的流浪故事已是婦孺皆知。直到後來讀三毛的書才知道,有一個漫畫家叫張樂平,我喜歡的臺灣作家陳懋平就是因為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而取的「三毛」這個筆名,後來張樂平成了陳懋平也就是作家三毛的乾爹。說來奇怪 ,小小的三毛天生一顆慈悲心 ,自己在心裡種下慧根 ,儘管不了解她的人都覺得小孩子家不懂事 ,但信仰的力量在冥冥之中給予她幫助 ,使她在後來的遭遇中總能遇到貴人。
-
《三毛流浪記》和作家三毛啥關係?看完這段歷史,你就懂了
年齡稍稍大一點的小夥伴,一定看過《三毛流浪記》,也一定知道作家三毛。那麼,《三毛流浪記》和作家三毛啥關係?看完這段歷史,你就懂了!三毛流浪記在中國,電視剛剛普及的時候,螢屏上總是播放《三毛流浪記》。三毛流浪記《三毛流浪記》的作者是張樂平
-
毀童年的100種姿勢——《三毛流浪記》
關於《三毛流浪記》的記憶,我的腦海中僅存只有一兩個主人公三毛的臉而已。我忘得一乾二淨。或許是小時候並沒有認真看的緣故,我將它當作消遣,看了其中的幾個片段,到如今,甚至終於知道故事背景是舊時代中國的時候,我還愣了一下。
-
【春苗書屋·兒童影院】《三毛流浪記》
中文名:三毛流浪記類 型:劇情,喜劇出品公司:崑崙影業公司製片地區:中國大陸拍攝日期:1949年4月到1949年8月導 演:趙明,嚴恭編 劇:陽翰笙主 演:王龍基片 長:71 分鐘上映時間:1949年10月
-
電影《三毛流浪記》故事,起源於人間悲劇,結束於明星盛宴
,開始創作反映上海流浪兒童生活的諷刺漫畫《三毛流浪記》。1947年6月,《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開始連載,成為當時全上海關注的熱點漫畫。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三毛流浪記》就是四幅畫一套的小故事組成的,這就是該片的原生態。《三毛流浪記》是屬於喜劇還是悲劇呢?從根本上講,漫畫嘛,其本質還是喜劇,只是「流浪」的題材太殘酷和現實了,因此《三毛流浪記》看起來也像是悲劇。此外,該片還帶有那個時代以及漫畫本身的一個特質,諷刺。在電影中,用對比進行諷刺的畫面到處都是。
-
【恩原子推書】《三毛作品全集》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 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於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