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第100屆澳網公開賽在墨爾本公園揭開戰幕,男單冠軍德約科維奇成功三度衛冕,女單則由比莎娃年輕兩歲的白俄羅斯姑娘阿扎倫卡奪得。
對手依舊 BIG4難以撼動
有了對手的江湖走起來才最有意思。男子網壇正處於這種強者恆強、BIG4難以撼動的時代。在本屆澳網賽事中,BIG4包攬前四的局面再度出現,這已經是繼2011美網後連續第二項大滿貫賽事有TOP4號種子包攬半決賽席位,也是自2008年美網、2011年法網和2011美網後第四次由德約科維奇、納達爾、費德勒和穆雷四人佔齊四強席位。所不同的是除了穆雷之外其餘三人都已經擁有了多個大滿貫冠軍頭銜,不過英國人經常扮演攪局者的角色,多次打進大滿貫決賽就是最好的例證。今年德納費穆在會師四強之前所參加的19場比賽中,四人總共才丟3盤而已,之強勢可見一斑,並且在決戰之前的兩場BIG4內鬥也都堪稱本屆澳網的經典之作。男單半決賽費德勒對陣納達爾,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網球解說員童可欣談到,費德勒全場送出了多達63次非受迫性失誤,這確實不是一個頂尖狀態的費德勒。縱觀全場比賽,納達爾將頑強地作風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利用自己招牌式的正手上旋球不斷壓迫費德勒,同時大角度調動對手,最終收穫了整場比賽的勝利。童可欣同時表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球迷們在大滿貫賽事中看到費德勒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儘管瑞士人的目標是20個大滿貫和35歲退役,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他還是逐漸失去了最佳的競技狀態。但是對於費德勒大家還是應該給予足夠的讚揚和尊重。在男單決賽上,德約科維奇與納達爾上演巔峰對話。經創紀錄的5小時53分鐘鏖戰,小德在五盤大戰中以5-7/6-4/6-2/6(5)-7/7-5連續第7次擊敗納達爾成為繼2007年費德勒後又一位在澳網成功衛冕冠軍球手,2008年、2011年和2012年三入澳網決賽的德約科維奇三度成功奪冠。除了費德勒,其餘三人年紀相仿,在瑞士人逐漸淡出後未來很多年的男子網壇依然是這三人之爭,三角關係遠比四角關係更穩定,三人中誰能成為一代球王呢?
青春風暴再掃莎娃 墨爾本不是金花「花園」
隨著更為年輕的阿扎倫卡捧起達芙妮-阿克赫斯特紀念杯,第100屆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女單賽事圓滿落幕,在墨爾本公園的又一場青春風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比莎拉波娃年輕2歲的白俄羅斯姑娘不僅成為澳網新科女單冠軍,同時也成為了新的No.1,而決賽中兩位尖叫女皇的PK也成為本屆澳網女單巔峰對決的一個標籤。
2011賽季四大滿貫女單冠軍被四個不同選手分享,2012賽季首項大滿貫女單戰場就格外開放化,沒有了絕對的霸權,小威、小克兩位80後的領軍人打道回府,世界第一沃茲尼亞奇黯然離去、李娜、斯託瑟兩位上賽季獲得首個大滿貫冠軍的老將也提前告別,最終剩下的是17歲即獲得大滿貫24歲就被稱為老將的莎拉波娃和首次打進大滿貫的阿扎倫卡。
澳網的女單以戲劇性的開局揭幕,同樣以戲劇性的結尾收場,誰奪取冠軍誰就是世界第一,這樣的場面已經久違了。近幾年來女子網壇水貨世界第一頻頻出現,從揚科維奇、伊萬諾維奇再到薩芬娜、沃茲尼亞奇,如今終於迎來了一位實至名歸的世界第一。當然這個位置的競爭依然是十分激烈的,現在的女子網壇沒有誰具有絕對的統治力,無論80後還是90後都有登頂的機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女網亂世至少還將在本賽季延續下去,直到一位新王者的誕生。並且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自李娜在法網奪冠起,最近4次大滿貫賽女單決賽最後折桂的冠軍球手都是她們在四大滿貫的「處女冠」,相信對於首次殺入大滿貫決賽便一擊即中的阿扎倫卡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畢竟今年她只有22歲而已。
而本屆澳網另一亮點就是李娜。李娜在手握四個賽點的情況下,輸給了腳踝受傷的克裡斯特爾斯,止步女單16強。賽後她拒絕了一切一對一的採訪,這在國際網壇並不多見,費德勒就是在他最低谷時,也沒這麼做過。賽後看著她哭著走出新聞發布廳,看來這次失利對她的打擊不亞於中網時首輪出局。但願她這次失去的只是眼淚,而不是自信。這次採訪她,在談到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她的最大轉變時,她認為是對職業網球有了一個全面和深入的認識,而勝負對於一個職業球員來說就像無時無刻的呼吸一樣,但願她在對於勝負的認識也能達到職業球員的標準。不管勝利對你多麼近在咫尺,勝和負就是截然不同的事。對於球員來說又是最平常的事。作為職業球員,比賽獎金和積分是不能迴避的兩個問題。去年新賽季強勢開局,闖入澳網決賽、在法網奪冠的李娜,全年比賽總獎金狂攬384萬美元,再算上全球的廣告收入,累計總收入居然達到了22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高達1.38億。與此同時,在去年6月法網奪冠後世界排名也升至第四名的高位,平了日本名將伊達公子創造的亞洲選手最高排名。
去年下半年跌入低谷的李娜,在今年開局依然強勢,算上霍普曼杯的比賽,娜姐開季豪奪7連勝。當然與去年相比,成績則有小幅退步。其中在雪梨賽上,李娜敗給阿扎倫卡衛冕失敗,不僅影響了娜姐的收入,同時排名也因積分減少而退至第六位。在來到墨爾本公園之前,李娜在今年所獲得的獎金是57000美元。
隨著澳網女單止步16強階段,意味著娜姐在墨爾本將帶走10.925美元。年度累積獎金便達到16.625萬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為105萬,與去年同期收穫119.7萬美元相比少了103.075萬美元,換言之僅比賽獎金一項就「縮水」了650萬人民幣。
當然賽前就很清楚需要面臨巨大保分壓力的李娜來說,此次無緣8強意味著此次只能拿到280個積分,而去年殺入決賽需要保得積分為1400分,換言之此次被克裡斯特爾斯逆轉淘汰損失1120分,在澳網過後李娜的排名積分將「銳減」至4450分,目前確定A-拉德萬斯卡斯託瑟、茲沃娜列娃和巴託麗都將超越李娜,而小威廉士也有望完成超越,可以說只能是險險保住依然位居前十行列。
有了對手的高手們不再寂寞,因此我們在澳網接連見到強強對話,李娜VS小克、沃茲尼亞奇VS小克、阿扎倫卡VS小克、莎拉波娃VS科維託娃、費德勒VS納達爾、穆雷VS小德、小德VS納達爾,當然我們還必須提到羅迪克VS休伊特,正是有了他們的強強對話,澳網才變得如此精彩,才會在中國的春節上演一場又一場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