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李氏宗親相聚鹿邑祭拜先祖老子(組圖)

2020-12-11 搜狐網

  3月27日,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李常盛率世界各地40多名李氏後裔,來到老子故裡河南省鹿邑縣明道宮祭祀李氏先祖老子。據悉,鹿邑是老子的出生地,也是李氏發源地。中新社發閆廣君 攝

  3月27日,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李常盛率世界各地40多名李氏後裔,來到老子故裡河南省鹿邑縣明道宮祭祀李氏先祖老子。據悉,鹿邑是老子的出生地,也是李氏發源地。中新社發閆廣君 攝

  中新網3月31日電3月27日,老子故裡鹿邑縣,鮮花簇擁,彩旗招展,祭樂悠揚,紫氣浮天。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臺灣、香港等地的150餘名海外李氏宗親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相聚在老子故裡明道宮恭祭先祖老子——李耳。

  上午9時,祭拜大典開始。

在和諧的春風中,三牲五穀陳列,禮炮齊鳴。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李常盛,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副理事長、印度尼西亞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李振強,臺灣李氏宗祠懂事長李金土等分別向先祖老子上香,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副理事長李嵩仁奠酒,臺灣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李蘭鳳恭讀了祭文,李氏宗親代表及各界人士向老子像三鞠躬。

  鹿邑作為李姓發源地、老子故裡、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是漢代以來歷代皇帝祭拜老子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道教信眾尋根祭祖的聖地。這裡歷史遺蹟眾多,碑刻、遺址、文物發掘、民間傳說極其豐富。太清宮、老君臺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宗教活動場所。老子故裡旅遊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鹿邑縣被河南省評為「河南省十大文化強縣」。

相關焦點

  • 河南鹿邑召開世界李氏宗親十三屆二次大會籌備工作座談會
    河南鹿邑召開世界李氏宗親十三屆二次大會籌備工作座談會 2009年04月01日 13:25:00來源:-- 中國臺灣網   3月27日,世界李氏宗親祭拜先祖老子大典在老子故裡鹿邑明道宮舉行。
  • 海內外李氏宗親歡聚老子故裡河南鹿邑聯誼交流
    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副理事長李德武(臺灣)在講話中,感謝鹿邑縣人民政府、李氏文化研究總會、李氏大宗祠籌建委員會近幾年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在老子故裡李氏祖根地——河南鹿邑,恢復重建了中華李氏大宗祠,為全球李氏後裔搭建尋根謁祖、聯誼交流、中華文明傳統教育的平臺,意義重大;呼籲全球李氏宗親及有識之士再為大宗祠建設做出積極貢獻,並表示,相信只要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協力
  • 尋根老子故裡 全球李氏宗親同回河南鹿邑拜祖
    (圖片來源:河南省鹿邑縣政府辦)  中國臺灣網5月9日鹿邑縣訊 日前,來自臺灣、香港、澳門、廣東、福建、河南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500餘名李氏宗親代表雲集老子故裡河南省鹿邑縣,緬懷祖先李耳,舉行了全球李氏宗親紀念老子誕辰2587周年拜祖大典、老子銅像安放揭幕暨中華李氏大宗祠拜殿封頂慶典等活動。
  • 中華李氏大宗祠始祖殿落成慶典在河南鹿邑舉行
    世界李氏宗親祭祖慶典場景(蔣保慶 攝)4月8日,中華李氏大宗祠始祖殿落成慶典暨全球李氏宗親祭祖大典在河南省鹿邑縣老子故裡景區舉行。據了解,來自美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廣東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400多名李氏宗親代表出席盛典,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李常盛、周口市副市長李紹彬、鹿邑縣縣長朱良才、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會長李文德等為儀式剪彩。
  • 中華李氏大宗祠宗門竣工典禮在河南鹿邑舉行
    中國臺灣網5月21日鹿邑消息 日前,中華李氏大宗祠宗門在老子故裡河南省鹿邑縣落成,宗門是由世界李氏宗親總會顧問、中華世界李氏宗親聯合會主席、陝西明珠國際集團中國原點新城董事長李繼和與陝西鑫基源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縣民共同捐款
  • 李氏宗親總會吸納鹿邑縣李氏文化研究會為成員單位
    李氏宗親總會吸納鹿邑縣李氏文化研究會為成員單位   中國臺灣網10月29日鹿邑消息 近日,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李常盛表示,擬吸收河南省鹿邑縣李氏文化研究總會為理事會成員單位,這是該組織吸收的中國大陸第一家成員單位。
  • 鹿邑的這個地方建造時,李嘉誠曾捐款
    中華李氏大宗祠的建立 2011年4月8日上午,河南省鹿邑縣,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李常盛,以及來自8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名李氏宗親代表齊聚此地,和當地李氏後裔共同為中華李氏大宗祠始祖殿落成剪彩,並參加全球李氏宗親祭拜先祖大典。
  • 天下李姓,根在鹿邑
    先祖為老子李耳,李利貞第十一代世孫。公元前571年,老子出生於河南鹿邑(「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也」——《史記-老子 韓非子列傳》)。當然,鑑於司馬遷「莫知其所終」的說法在先,唐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對老子生卒年份問題也有不同看法。但由於朝廷的考證和提倡,關於老子生平行跡的上述觀點遂成為流行觀點而延續至今,學界多持這種觀點,地方政府、道教界、李氏宗親和民間均認同這一觀點,並紛紛在每年農曆的2月15日以不同方式拜祭老子,形成官祭、道教祭、宗親祭、民間祭四種類型的祭拜方式。
  • 金秋十月1268名全球李氏宗親相約隆堯
    確立了「唐堯聖地 李氏故裡」兩張文化名片,隆堯縣通過多種渠道,不斷加大文化名片的對外傳播力度,讓世界了解和認知隆堯,以此提升隆堯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近年來,隆堯李氏先後赴臺灣、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參加世界李氏宗親總會代表大會暨全球華人李氏懇親大會,加強與世界各地李氏宗親的聯繫,向世界展示唐堯聖地、李氏故裡隆堯的風採。
  • 【李姓尋根問祖】世界李姓宗親們:中華李氏大宗祠·老子紀念館在...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國際,禹亳鐵路籌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玉金,縣政協副主席李蘭明,太清宮鎮黨委書記張峰,中國鹿邑李氏研究總會會長李文德以及老領導張寶金、楊德平、梁永釗、仵廣才、王克彬、鮑遠光和李氏宗親代表共同參加開放儀式。鹿邑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國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副會長李國際宣布中華歷史大宗祠、老子紀念館正式開放。禹亳鐵路籌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玉金主持開放儀式。
  • 李氏族人:你值得拜祭的李氏祠堂
    相信很多李家人都參加過家族的一些祭祀活動,那麼對於我們「李姓」來說,除了自己家族的祠堂,還有哪些值得我們一去的祭拜地點呢?按照《史記》引《括地誌》云:皋陶死後「葬之於六」,就是現在的安徽六安,其子孫也主要受封其周邊,所以這裡也是我們祖先生活的地區,有機會一定要來祭拜一次。
  • 圖:世界李氏宗親老子故裡尋根
    4月3日,世界各地李氏宗親代表在老子出生地河南鹿邑縣明道宮參觀老子遺蹟。
  • 自李唐始 共尊老子
    河南商報記者 李肖肖 丁亞菲  對於其他姓氏來說,可能有不同的分支和起源,但對李姓來說,雖然說法也多,但最無爭議並被大家公認的就是起源於鹿邑老子。天下李姓,幾乎無不認老子李耳為先祖。這又是為什麼呢?  得姓  跟一種名叫「木子」的果實有關  2月13日,鹿邑縣太清宮鎮。
  • 廣東鄧氏宗親河南鄧州祭拜先祖
    廣東鄧氏宗親河南鄧州祭拜先祖 >  中新網鄧州8月13日電(王秋蘭)日前,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淡水鎮奕貴福利公司鄧應鵬一行專程赴河南鄧州祭拜先祖,鄧姓文化研究會閆富傳,炎黃鄧氏宗親聯誼總會副理事長鄧香雲等接見鄧應鵬,雙方就鄧氏宗親聯誼及開展鄧姓文化活動等進行廣泛交流。
  • 海內外李姓宗親尋根祭祖祈福大典 共同祭拜祖先老子
    海內外李姓宗親尋根祭祖祈福大典共同祭拜祖先老子 (1/5) "← →"翻頁
  • 廈門李氏宗親赴臺參加臺灣李氏宗祠50周年慶典
    日前,廈門李氏宗親會理事長李吉良率李氏宗親一行15人,前往臺灣參加臺灣李氏宗祠50周年慶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李氏宗親相聚一堂,共敘情誼,推進海內外李氏宗親的交流互動。位於臺北市松山區的臺灣李氏宗祠於1965年開始興建,1967年落成,是一棟古色古香的牌樓式六層建築,頂樓外牆刻著「隴西李氏宗祠」。據了解,李氏族人在明朝開始渡海至臺灣,繁衍生息,至今已成為臺灣地區的大姓之一。清雍正、乾隆年代,兌山李氏遷入臺灣臺北蘆山等地,繁衍成為臺灣著名的蘆山李氏。
  • 李文龍任世界李氏總會理事長 為首名新加坡人當選
    李文龍:設立「世界李氏基金」幫助宗親子女、設立分會和弘揚炎黃文化。(新加坡《聯合早報》/鄺啟聰 攝)   中國僑網8月2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李氏總會永久名譽會長李文龍當選世界李氏宗親總會理事長,為首名出掌這個國際宗親組織的新加坡人。  世界李氏宗親總會成立於1971年,設在臺灣臺北市,是規模最大的國際李氏宗族組織,在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150個分會。
  • 臺灣劉氏宗親「祖地尋緣」,祭拜先祖心懷感恩
    而作為本次活動的臺灣帶隊老師,來自臺灣聯合大學的劉煥雲博士已經是第三次來到長汀劉氏家廟祭拜先祖了。「兩岸劉氏一衣帶水、一脈相承,希望列祖列宗知道遷臺裔孫回原鄉祭祖非常難得,希望列祖列宗庇佑,後代子孫房房添丁、戶戶發財、大家平安、兩岸和平。」劉煥雲。
  • 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代表團赴莆田參加世界李氏懇親大會
    三清殿、媽祖廟,等名勝古蹟,莆田李氏和我們同根同源,源於鹿邑,望出隴西。盛會歡迎晚宴現場,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代表向世界李氏宗親總會贈送了一副墨寶:「唐人故裡豫蓼城根親文化名揚海內外 閩臺祖地固始縣皋陶李氏手足一家親」,祝賀世界李氏宗親總會2019全球李氏懇親大會的成功舉辦。
  • 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應邀參加世界老子文化亳州研討會
    2020年6月29日,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長、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執行處副執行長 李世平,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李澤龍代表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應邀參加安徽亳州老子文化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由亳州市譙城區文化旅遊局、亳州市譙城區李氏文化研究會舉辦,同時受邀參加的還有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及廈門千凡文化藝術公司塗曜輝總經理,福建福州老子文化研究院、貴州老子文化研究院等宗親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