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些通識性餐桌上的禮儀,讓你成為有修養的社會人

2020-12-04 迷迭香Love17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

個人僅憑生而具有的自然屬性和生物本能是不能在社會中生存的,必須通過社會化途徑學習和掌握社會文化知識和規範。

同桌吃飯是人們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方式,餐桌禮儀是實用型的行為科學,不僅是儀容有整、行為舉止、餐具使用還是言語辭令,無不透露著一個人的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由於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文化環境對個人的成長具有深刻影響,因此,在古時候,餐桌禮儀一直作為家庭教育的重點。

宴請有中式和西式,有商務招待、喜宴壽筵與私人休閒聚會等,因此,餐桌上的禮儀就有許多細分類別,到底哪些通識性的餐桌禮儀能讓我們在宴會中更顯從容優雅呢?

容儀有整

儀容儀表是個人涵養的一部分,整潔的衣著,良好的精神風貌給人以舒服和受尊重的感覺。從前即使在家吃飯,家長都會穿得整整齊齊,像出席正式場合一樣,從來不穿拖鞋、背心上飯桌的,然而,隨著快餐的流行改變了人們許多習慣,很多人一回家就脫下外出服,換上家居服,有的還穿睡衣或背心短褲,就是怎麼舒服就怎麼穿,當一家人吃飯時,也不會再去換回正式點的衣服,直接就坐在餐桌前開吃。

若是一家人吃飯,見慣不怪,也就湊合湊合算了,但若是在家裡宴請客人,還是不要穿睡衣、短褲背心,雖然你認為這樣挺親和的,但客人可能會覺得尷尬。因此,無論是在家宴請還是在酒樓賓館吃飯,最好注重一下自身的儀容儀表,講求大方得體,因應不同的場合而進行穿衣打扮。

如果是商務宴請應穿正式的商務西裝,或者遵照請柬上的著裝要求;參加晚會、舞會、商業聚會等應酬交際的社交場合,可穿突出時尚個性的時裝、或依據聚會主題而穿著,此時最好不要穿制服和便服;而三五好友的休閒聚餐,就應穿著舒適自然,正正規規的制服就顯拘謹,若是穿皮草、晚禮服什麼的,就有點顯誇張了。

行為舉止

吃飯可以滿足口腹之慾,人的需求得到滿足時,心情就會愉悅。當心情好了,我們不自覺就會放下一些偽裝,尤其在喝得高興時,就容易忘乎所以,露出慣有的行為舉止,而其中有一些細節會暴露出最真實的自己。

坐有坐相。如果我們是受邀的賓客,在入座前最好聽從主人的座位安排,不要大大咧咧地隨手拉開一把椅子就坐下。

入座時男士要替同行的女士拉開椅子,然後才把椅子輕輕後移,不要弄出太大的動靜。入座後,上體自然坐直,可輕靠椅背但不要兩腿過於叉開或長長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癱坐在椅子上。女士若是穿著裙裝,應先輕攏裙擺,坐下後再站起來整理衣服就不雅了。

雖然不至於要求大家正襟危坐,但有些行為舉止是不良習慣,在正式的社交場合,應儘量避免。諸如:坐得東倒西歪,或是蹺起二郎腿一個勁在抖腿,又或者把手肘支靠在桌面等,還有邊拿著手機玩邊搖腿,又或者總在下意識去打開手機看,這些會讓人感到你心不在焉。

吃相禁忌。《禮記.曲禮中有提到「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那「共食不飽」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要留有餘地,不要自己吃飽了,別人卻沒有吃好。

某次我們全家赴宴,主人點的菜餚不是太多,我孩子當時六歲左右,可能菜比較對他的口味,他吃得特別多。我擔心菜不夠,就帶孩子去洗手間時,提醒了他。這件事讓我明白到「共食不飽」的規矩,應在孩子三、四歲與大人同桌吃飯時就要教導,尤其對自己喜歡的食物,要知節制。

吃不言,食不語。在進食間隙時,大家聊聊天交流感情,愉悅心情,但倘若口裡有食物時不要講話,若非要講話的,先把嘴裡的食物吞下,擦乾淨嘴巴才說。吃飯時口水花噴噴,高談闊論不僅不利於健康,也是不禮貌、不衛生的。

餐桌上的禁忌還有許多,例如:當食不嘆,就是吃飯時不要唉聲嘆氣,有什麼事離開餐桌再解決,嘆氣影響食慾;同桌有長輩,長輩先動筷,沒有長輩的,主人先動筷,切莫主人還沒有開動,自己就迫不及待地開吃;別人夾菜時,不要跨過別人去夾菜,不要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更不能用筷子扒拉和挑揀菜等。

客來敬茶。在餐桌上的敬茶看似簡單,但其實是有一定學問的。一般中餐宴請,客人落座後,主人為表示敬意會起立親自給客人倒茶,客人也應起立說聲"謝謝",並用雙手接過。

倒茶時要注意不要倒得太滿,七分滿就好,太滿了容易溢出,可能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但是茶水也不能少到僅及杯子的1/3,甚至只是遮過杯底,會讓客人覺得主人不待見自己而產生不愉快心理。

敬茶時應依輩分或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輩分或職位高的客人,再端給自己同輩。上茶時應雙手端著,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請喝茶!」。端茶時不能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也不能單手遞過去,更不能在自己面前倒好茶後用手指點茶杯,讓客人自己來取,這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敬酒的講究。敬酒應以不影響用餐為首要考慮,宴會一開始時,主人在自己的座位上站起身,微笑著手拿酒杯,面朝大家,先集體敬酒,並同時說祝酒詞,這時所有人應停止說話和用餐,在主人提議乾杯時,大家都要端起酒杯站起來,互相碰一碰。即使平時滴酒不沾的人,不能幹站著,更不能坐著不動,也要拿起酒杯抿上一口,以示對主人的尊重。

當別人斟酒的時候,要回敬以「叩指禮」,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面表示對斟酒的感謝。不能喝酒的,不要將酒杯倒扣在桌面,只需用手蓋在酒杯口,並客氣地表示:「不用了,謝謝!」

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清主次。一般情況下,敬酒是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朋友間的聚餐,沒有職位、身份之區分時,可按統一的順序敬酒,比如先從自己身邊按順時針方向開始敬酒,或是從左到右、從右到左進行,但要注意不要厚此薄彼。

敬酒也就是祝酒,敬酒的人總得有個說辭,不能一站起來就用自己的酒杯碰一下別人的杯,然後張嘴說:「喝酒!」,咱不是綠林好漢哈,祝酒詞其實也沒有多難的,也不用特別背誦,喝酒就是圖個開心,矯情些的可以說是有緣相聚,簡單些的就說感謝賞面,對女士來一句讚美,實在想不到由頭的就道一句為「身體健康」而乾杯。

敬酒時應注意,讓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過之後再敬,員工不要搶到上司前敬領導;敬酒前先看看客人是否與人在談話,是否在吃著東西,是否別人在敬他;敬酒時不說明「乾杯」時,大家都是隨意喝多少,但先敬的人要比被敬酒的人喝多一點;若是被敬酒者表示酒量不濟時,不可強求,表示「你隨意」就好了。

別人向你敬酒時,酒杯要舉到雙眼高度,在對方說了祝酒詞或「乾杯」後再喝,喝完後,還要手拿酒杯和對方對視一下。若自己酒量欠佳應該事先誠懇說明,否則對方一口乾了,你卻只是「意思意思」,這樣會引起對方的不快。

如果是主人親自向你敬酒,客人在稍後要回敬主人,用右手拿著杯子,左手託底,碰杯時,自己的酒杯要略低於主人的酒杯,然後大家同時喝。若是對方相距較遠,用遙敬的方式,就是以酒杯杯底輕碰桌面,表示碰杯。

敬酒的講究還有很多,諸如:敬酒不勸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喝多少就隨量了;如果你不是領導,不可一人敬多人;可多人敬一人,但不可交叉乾杯;不要貿然給領導代酒,更不可大言不慚地表示要替領導喝;客人不要喧賓奪主亂敬酒,那是不尊重主人的行為。

文明布菜。上第一道菜時,熱情好客的主人會為長輩或主賓布菜,而男士為了彰顯紳士風度,也可為旁邊的女士布菜。布菜不用太過於頻繁,要用公筷和公勺,若是客人以手蓋碗示意不用時,不要勉強,尤其是外國的客人,西餐是分餐制,他們不一定能接受布菜的行為。

餐具使用

筷子是中餐的主要餐具,用筷子時需注意:用來夾取食物的筷子,不可用來剔牙和作他用;筷子不能指向客人,與人交談時要先放下筷子;不要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不要拿著筷子在一盤菜裡上下「扒拉」,更不能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的上面;絕不能用筷子擊盞敲盅;儘量不要讓筷子、勺子掉在地下,發出響聲。

在用筷子取食時,勺子是用於輔助舀取菜餚和食物,儘量不要單獨使用勺子去取菜。在舀取食物後在原處暫停片刻,等湯汁不會再往下流再移到自己的碗裡,另外,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舀取過滿,以免溢出弄髒餐桌或衣服。喝湯時,如果太燙了,可先放涼再喝,切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或用嘴對著勺子吹,更不要舔食吮吸勺子。

牙籤可用於扎取食物和剔牙,在用餐時儘量不要當眾剔牙,若非剔不可時,要用另一隻手掩住嘴巴,剔完牙的牙籤不能用來扎取食物。

言語辭令

宴請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主要功能是交流,交流感情和交流信息。人際互動時,從一個人的語言談吐可看出其素質涵養。

如果自己不是主人或主賓,那就應以主人和主賓的話題為主,不要隨便改變話題。與人交流時,不要涉及他人的年齡、工資收入、人際關係等較為隱私的話題;也不宜吐槽家事和公司的人和事,更不要議論他人的是非;不談破壞愉快氣氛的悲戚之事;避免談論政治、宗教、女權等敏感話題,還要避免一些過於冷僻的話題,以免冷場。

談話時態度自然大方,表達得體,不要隨便翻臉和表達憤怒的情緒;不要輕易打斷別人,也不要糾正別人,不做無意義的爭論;不隨便質疑和挖苦別人,也不要隨便搭嘴補充他人的說話,更不要挑戰他人,讓對方下不了臺;再怎麼生氣,都不宜訓斥孩子或服務員;而自顧自地滔滔不絕,或旁若無人地發表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論,也是很令人討厭的。

結語

古語有云:"禮者,敬人也",真正的教養在飯桌上,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體現了自身的素養,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相關焦點

  • 這些中國人的餐桌禮儀,你知道嗎?
    這些中國人的餐桌禮儀,你知道嗎?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曾經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讚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是在繼續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世界餐桌禮儀之——日本的餐桌禮儀
    人類文明的進步,從其飲食上便可以看出。原始社會,人類肆無忌憚的啃食生肉;再看如今,整齊的餐具,優雅的舉止。無不反映出人類璀璨的文化結晶——餐桌禮儀。世界上每個國家文化的不同構建造就了各國這多姿多彩的餐桌禮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中國,西方和日本三大地區。
  • 帶你梳理一下中國傳統餐桌禮儀,你還記得多少?
    吃,在我國是一件非常有講究的事情,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餐桌禮儀也表達著中國的待客之道。中國地域遼闊,每個地方的禮儀也各有不同,但是有很多重要的地方還是大同小異的,只要掌握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餐桌禮儀,不管去哪座城市都不會在餐桌上出醜。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被大眾廣為接受的一些禮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親子┆ 春節聚餐,這些餐桌禮儀孩子必須要知道!
    過年走親訪友,免不了要團聚吃飯,可是熊孩子的餐桌禮儀實在拿不出手,該怎麼辦?  其實,餐桌上的點滴細節,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春節期間,聚餐是不可缺少的。可別小瞧了餐桌禮儀,它可能讓人對孩子讚不絕口,也可能讓人對孩子頻頻搖頭。
  • 不懂這些中餐的餐桌禮儀,就別說你有好教養
    中餐的餐桌禮儀,好教養的金字招牌《禮記·禮運》有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可見,禮儀在中國人傳統進餐中是重要的。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自己不熟悉中餐,餐,不過真正了解中餐的人卻並不多,特別是不了解中餐的進食禮儀。坐位的次序吃飯入座雖是一件小事,但是從這件小事上卻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懂得社交禮儀。
  • 細節見修養,這些文明禮儀你都做到了嗎?
    細節見修養,這些文明禮儀你都做到了嗎?我們每天的文明言行就是在參與文明創建那麼,如何做一個文明的人呢?車輛亂停亂放導致城市管理秩序混亂,造成道路交通擁堵,有損城市整體形象。一切車輛應按統一朝向在劃定地點停放。文明用餐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粒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這是巨大的浪費。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要打包。文明用餐要從抵制浪費做起。良好家風的傳承是從餐桌邊開始的。
  • 文明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中國有句俗話叫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小餐桌大文明>飲食是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餐桌文明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朋友們在您心目中什麼是文明餐桌?我們又該如何倡導文明餐桌?
  • 餐桌上的禮儀有哪些 如何文明就餐
    我們中華民族具有傳統的文明,無論在什麼方面,都是有一些規矩需要遵從的,比如酒桌上喝酒需要注意哪些禮儀,餐桌上就餐需要注意什麼禮儀,還包括拜別人為師需要什麼禮儀,等等,這些傳統的禮儀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否則,就會容易鬧出不愉快,甚至會讓別人誤會或者看不起你,所以,一定要注意餐桌上文明用餐。
  • 職場新人餐桌上必知的禮儀
    作為職場新人,你知道餐桌上的禮儀嗎?如果你對餐桌上的禮儀了如指掌的話,那麼不僅會給別人一種好印象,甚至對你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  座位順序  預定地點時,要交代店方留個好位置,切不可留在廁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
  • 餐桌禮儀對孩子有多重要?家長們都該重視了,別讓孩子未來埋怨你
    所以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沾染了不好的習慣,模仿父母的用餐行為,成為了讓人厭惡的無禮之人。3、溺愛成為習慣,自私自我還有一些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在他們眼中,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可愛的。讓孩子學會餐桌禮儀到底有多重要1、情商培養,更好融入社交學會餐桌禮儀的孩子,在用餐時知進退,遵守約定俗成的規則。有助於孩子的情商培養,讓孩子懂禮知禮,學會在餐桌上與人正確交流,培養孩子的情商。
  • 法新社:富裕中國人花高價學習上流社會禮儀
    外媒稱,富裕的中國人支付不菲的學費學習這些上流社會的禮儀,以適應他們高端的生活方式。據法新社7月22日報導,在創立不久的北京瑞雅禮儀學校,為期兩周的課程收費不菲,高達10萬元,但還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名學員。報導稱,瑞雅禮儀學校2013年3月在北京一家高級酒店正式開幕,是一家旨在培養女性社交禮儀和風度氣質的歐式禮儀學校。
  • 中式餐桌禮儀攻略,你都知道嗎?
    當禮與食相結合,餐桌上的禮儀則必不可少。對餐桌禮儀一知半解,並不利於人們宴會中的社交,由此,盛世江南圓臺大王,來為大家講解一下中國的餐桌禮儀!
  • 主題課程:餐桌禮儀我行動
    教師結合我園醫教課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了解正確的餐桌禮儀。但我們時常會發現幼兒在用餐的仍然存在問題:進食時講話、不會細嚼慢咽、不用正確使用餐具等問題,可以看出幼兒對用餐禮儀意識仍然模糊。   那如何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餐桌禮儀呢?為幫助幼兒餐桌禮儀的養成,成為一個文明就餐的幼兒,快快行動吧!1.了解基本的餐桌禮儀文化。
  • 為什麼要懂禮儀?禮儀修養有什麼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要懂禮儀?禮儀修養有什麼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民族的禮儀文化,都是在本民族固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禮儀也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傳承。然後規範的禮儀行為體現了一個人他本身的行為方式。美是一個感性、具體的存在,包含或體現社會生活的本質和規律,能夠引起人們特定情感反應的具體形象。良好的禮儀能使人感受到人生的完美,使人產生興奮的情緒,並進而產生積極的心態和行為。良好的禮儀也使人們感受到美從而容易使交往對象產生認同感,獲得交往的成功。
  • 「倉廩實而知禮節」,品盛世大唐的餐桌禮儀,感受禮儀文化的魅力
    但是,其中另有乾坤你知道嗎?面對你真的會「吃」嗎?的疑問,我們該怎樣答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著稱,孔穎達曾說過:「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所以被稱為夏,而夏有含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所以叫做華。一句簡單的話我們可以中感受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禮儀文化的尊崇。
  • 寬鬆包容、放浪形骸的魏晉時期,遵循的是什麼樣的餐桌禮儀?
    自西周時期《周禮》的誕生以來,整個社會就有了約束人的規範和依據,哪怕是歷史上最為放浪形骸的魏晉王朝也不能避免。禮儀,是貫穿整個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生生不息的命脈。不僅包含在知識分子們日夜鑽研的聖賢書之中,還存在於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人與人日常的交往交際,官場中上下級的微妙聯繫,甚至是日常的吃飯,也包含著豐富的禮儀內涵。
  • 「餐桌禮儀」懂多少
    中華之所以被稱作為「禮儀之邦」,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凡事都非常注重「禮儀」的國度,哪什麼被稱作「禮儀」呢?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今天來聊一個跟大家息息相關的「禮儀」有關的「餐桌禮儀」。
  • 學會這些餐桌禮儀,可以用一輩子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網絡圖片)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餐桌禮儀供大家參考,適用於西餐、中餐、飲酒場合。中餐禮儀中餐文化中十分注重尊卑主次,這一點從入座的禮儀便能看出。
  • 寧德人,文明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爭當文明市民從踐行文明行為做起文明有禮優雅如你文明寧德推出文明禮儀知識專題【文明有禮】俗話說,明以食為天,吃飯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餐桌文明也是文明的一種體現。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了,可是節儉的傳統美德卻慢慢被遺忘,在餐桌上,浪費的現象變得十分普遍。
  • 錦繡姐姐說禮儀 | 培養情商高的孩子,要懂這些餐桌禮儀
    錦繡姐姐說禮儀 | 培養情商高的孩子,要懂這些餐桌禮儀 2020-11-19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