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時的古詩詞,你還是不是當初的少年

2020-12-06 光影說英語

時光裡的自己還是一個喜歡看著古詩詞發呆的稚童,再次捧起的書本也不再是當初的版面,那些感嘆時光易逝的古詩詞裡,終於在學過的幾十年裡,慢慢懂得。只是,不再是當初的少年。

《長歌行》——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園中的葵菜都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勸學》——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短歌行》——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北鬥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願,與人駐顏光。

譯文:白天何其太短暫,百年光陰很快就過去了。蒼穹浩渺無際,萬劫之世實在是太長了。就連以長壽著名的仙女麻姑,頭髮也白了一半了。天公和玉女玩投壺的遊戲,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億次了。我想駕日車攬六龍,轉車東回,掛車於扶桑之上。用北鬥酌酒漿,每條龍都各勸其一觴酒,讓它們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駕日出發。富貴榮華非我所願,只願為人們留住光陰,永駐青春。

賞析:「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時間本是個抽象的概念,用「白日」來指代,便成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了。「短短」兩個疊字,強調它稍縱即逝。由時光的流逝,自然聯想到人生易老,年華難駐。這樣,詩意自然而然地轉到對光陰的珍惜。「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鬥酌美酒,勸龍各一觴。」詩人要攬住為太陽駕車的六條神龍,把太陽所乘之車掛在東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樹上,用北鬥作酒勺盛滿美酒,請六龍各飲一杯。這樣便會使時光停歇下來,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長久。結尾二句道出詩人的意願:「富貴非吾願,為人駐頹光。」自古帝王們,即使秦皇、漢武一代雄主,也無不遣人訪神仙,求長生,無非為了富貴永久。詩人要攬六龍、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絕非為個人富貴。

《明日歌》——錢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譯文:明天又一個明天,明天何等的多。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麼事情都沒有進展。世人和我一樣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過去馬上就會老。早晨看河水向東流逝,傍晚看太陽向西墜落才是真生活。百年來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請諸位聽聽我的《明日歌》。

賞析:七次提到「明日」,反覆告誡人們要珍惜時 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詩歌的意思淺顯,語言明白如話,說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義。這一首《明日歌》給人的啟示是: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得,只有時間難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永不回頭。不要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拖後天。要「今天的事,今日畢。」《明日歌》自問世至今,數百年來廣為世人傳頌,經久不衰。詩人在作品中告誡和勸勉人們要牢牢地抓住稍縱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計劃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今天才是最寶貴的,只有緊緊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實的明天,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否則,「明日復明日,」到頭來只會落得個「萬事成蹉跎」,一事無成,悔恨莫及。因此,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牢牢銘記:一切從今天開始,一切從現在開始。

《偶成》——朱熹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裡沙沙作響了。

《春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譯文: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極短的時間也十分珍貴。花兒散發著絲絲縷縷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樓臺深處,富貴人家還在輕歌曼舞,那輕輕的歌聲和管樂聲還不時地彌散於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經很深了,掛著鞦韆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靜。

賞析:開篇兩句寫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寶貴,花朵盛開,月色醉人。這兩句不僅寫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後兩句寫的是官宦貴族階層盡情享樂的情景。夜已經很深了,院落裡一片沉寂,他們卻還在樓臺裡盡情地享受著歌舞和管樂,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良辰美景更顯得珍貴。作者的描寫不無諷刺意味。全篇寫得明白如畫卻又立意深沉。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譴責。詩句華美而含蓄,耐人尋味。特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人們常常用來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和寶貴。

《雜詩》——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譯文: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並不等待人。

相關焦點

  • 高考常用古詩詞之惜時篇
    再有不到一個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開始了,學古文小編總結了一些古詩詞中關於珍惜時間的詩句,希望能幫到高考考生,同時也勉勵身處人生考場的自己,要充分利用時間,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多讀一些高質量的書。惜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10句經典惜時古詩詞,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10句經典惜時古詩詞,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1.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嶽飛《滿江紅》。不要空閒著,無所事事,浪費著青春年華,等到人生白頭的時候,才發現完事無成,只能空悲傷。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宋·朱熹《偶成詩》年少的時候,學習效果好,容易有所成就,等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在想學就難了,因此要珍惜大好光陰。7. 少壯輕年月,遲暮惜光輝。——南朝梁·何遜《贈諸遊舊》少壯不懂得時間的可貴,到老年才知道愛惜時間。
  • 有一種勸人惜時之作叫陶淵明的雜詩(上)
    古詩詞中,有一種勸人惜時之作叫陶淵明的雜詩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就是時間,想抓抓不住,想留留不住,金錢萬貫都買不到,這才最令人抓狂。存於世間,生而為人,總有追求,但無論什麼樣的追求,又都不得不藉助世間。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追著時間跑,翻山越嶺,穿過茫茫人海,跑得氣喘籲籲,筋疲力盡一個不小心,還是會被他甩在千裡之外。也有時候,會顛倒過來,時間開始追趕我們,我們一路向前,從不敢也來不及回頭看,忙忙碌碌,最終一無所獲,卻發現時間已經耗盡,生命已到盡頭,怎樣的懊悔都為時已晚。所以,惜時,也是一個長久不衰的命題。
  • 歲月是一縷青煙,你已不是當初的白衣少年
    那時的你,還是白衣少年,執劍天涯,以夢為馬。坦蕩不羈,放浪形骸,什麼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雲煙;瀟灑自如,氣宇翩翩,什麼如花美眷敵不過似水流年。歲月這一縷青煙,吹散了年少的夢想,你可以不再是你,我也可以不再是我。不是我執念放不下過去,而是歲月的這縷青煙時時讓人牽掛。
  • 古詩詞中的「惜時勸學」
    這時我覺得我們的古詩詞該登場發揮他的作用了,如果孩子從小就知道了這些關於珍惜少年時光努力學習的經典詩句,他自己就知道該幹什麼了,起碼不會和家長胡攪蠻纏了,畢竟能流傳數百上千年的詩句肯定是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肯定是千真萬確,毋庸置疑的。下面我給大家精心挑選了一些古人關於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的詩句,希望對青少年朋友和家長朋友能有所幫助!
  • 王源長歌行驚豔登場 鼓舞少年惜時奮發滿滿正能量
    王源長歌行原標題:王源長歌行 勸誡年輕人「惜時奮發」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將作為央視「開年之作」,首期節目中,譚維維《山高路遠》驚豔再現「詩的時代」實力致敬汪國真;青年歌手王源《長歌行》唱響中國少年「惜時奮發」最強音。
  • 6首唯美古詩詞:願你珍惜韶光,不負年華!
    今天安久和大家分享6首唯美古詩詞,願每個人都能不負自己!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金縷衣》唐·佚名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此詩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曾出現過,也是勸人惜時的代表。其實人生中不論哪一個階段,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時間,在能夠奮鬥付出的時候,去努力。不要到了暮年,回首自己的一生,覺得遺憾便好。這首詩,送給所有人,希望每個人能夠珍惜當下。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 秦時明月:赤練還是那個紅蓮,衛莊卻已不是當初那個少年
    是否還記得當初那個心比天高的少年?是否還記得當初那個一拍腦門加入流沙的紅蓮?又是否記得當初那個義無反顧劍指七國的衛莊?經歷過地獄的牢籠,生死之間的磨練,那個少年早已不在,變成了如今的……大叔,沒錯,就是大叔,人稱莊叔(手動滑稽) 經歷過滅國的浩劫,顛沛流離失所,一朝變成蛇蠍美人,但那個稚嫩的痴情少女依舊還在。破碎的家,殷毒的血,惡魔的夢,鐵石的心。
  • 《經典詠流傳》譚維維驚豔再現"詩的時代" 王源引吭高歌"少年惜時"
    首期節目中,譚維維《山高路遠》驚豔再現「詩的時代」實力致敬汪國真;青年歌手王源《長歌行》唱響中國少年「惜時奮發」最強音;齊豫攜手趙照演繹春運返鄉必備神曲《鄉愁》;「華爾街傳奇投資人」羅傑斯的女兒快樂與小蜜蜂《聲律啟蒙》大秀中文造詣驚為天人;平均年齡74歲的清華學霸合唱團五國語言改編《登鸛雀樓》震撼呈現。
  • 三首經典惜時詩,總有一首讓你喜歡,適合作為座右銘和個性籤名
    三首經典惜時詩,總有一首讓你喜歡,適合作為座右銘和個性籤名。大家好,我是小編木婉,專注給大家分享在書中遇到的好段,好句,好詩,並加以解釋,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你們的支持就是小編前進的最大動力,謝謝!
  • 六句勸學惜時詩詞,時間如水易逝,勸君莫負少年時!
    少年是意氣風發,揮斥方遒;少年是青澀感性,為賦新詞強說愁;年少時不知光陰似水,再回首,只嘆白了少年頭。一、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詩句出自杜秋娘的《金縷衣》,意思是: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二、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出自宋代朱熹的《偶成》,這是朱熹用切身體會告誡年輕人的經驗之談。說明人生到老,學問難成,因而必須愛惜光陰。因其「易老」、故「不可輕」,可見惜時之重要。
  • 這九首古詩詞告訴你:彼此當少年,莫負好時光!
    人的一生中,少年時期是最意氣風發,是最青春逼人。少年時,我們不知道光陰流逝之快,等到時光老去,再回過頭時,才發現自己已經白了少年頭。其實,人終究是會老去的,不老的只有夢想與激情,願你我都能做永遠的少年。
  • 3句珍惜時間的古詩詞名句,句句經典,值得珍藏
    這三句詩都是關於珍惜時光的名句,來看看你會不?讀書①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同樣是一句講光陰易逝,講珍惜時光的名句,出自宋代詩人朱熹的《勸學詩》,全詩為: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這首詩前兩句在講治學的難,要從少年時就開始珍惜一點一滴的光陰。
  • 古人惜時名篇佳句(隨筆)
    古人惜時名篇佳句(隨筆)——清 · 曾國藩 …… 凡此種種,古人惜時名篇佳句不勝枚舉。這一切說明了古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惜時觀點是旗幟鮮明的,勿需贅言。在惜時如金的基礎上更要求人們珍惜美好時光,努力進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勿謂長少年,光陰未轉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都是我少年時代背得滾瓜爛熟的惜時名篇佳句。
  • 趙春和:惜時如金
    我的微信暱稱之所以稱惜時如金,因為我知道時間意味著什麼。我是個急性子,吃飯總是咀嚼不夠,工作不拖泥帶水。看不慣慢性子,更鄙視懶惰。人生可以多種多樣,但絕不等於時間可以浪費,光陰可以虛度。我們可以不必為了爭名奪利去花銷時間。但是,珍惜時間,有所作為,用於工作學習,個人愛好,正當的高雅享受,有情趣的活動,較之於忙忙碌碌、渾渾噩噩要好得多。
  • 最美行書:顏真卿、陸遊、朱熹「惜時」詩四首,溫暖青少年時光!
    「惜時」詩因而成為古詩中的一條獨特風景線。下面就讓我們一邊欣賞盧定山的書法,一邊開啟時間的齒輪,回到那個呤詩、作詩的時代,一起感受顏真卿、陸遊、杜秋娘、朱熹等人「惜時」詩給我們帶來的文字魅力。三、杜秋娘《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摘直須摘,莫待無花空摘枝。
  • 這幾首勸學惜時的詩,是時候讀給你家的孩子聽了!
    但是它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要珍惜時間」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的勸學與勸人惜時的詩詞其實有很多今天si妹就帶各位詩友看看那些勸學惜時的名篇。這首詩也是勸人趁著年輕勤奮學習,不要等老了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讀書。
  • 我愛古詩詞——《少年行》
    我愛古詩詞 FM90.9廈門音樂廣播 大家好,歡迎收聽廈門音樂廣播《我愛古詩詞》,我是宋穎。 盛唐,是青春勃發的,一切都欣然向上,讀到王維的《少年行》,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詩酒縱橫的年代。《少年行》原是四首組詩,我們今天欣賞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少年行》 《少年行》(其一)王維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 「探尋千古詩詞 做儒雅少年」
    在這些特殊又溫暖的春日時光裡,三(2)中隊的少先隊員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趣,開展了以「詩意的春天在家裡啟程」為主題的家庭項目式學習活動,全家齊動員,以「詩」寄情,以「詞」悟美, 以「文」明理,開啟了居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挖掘出了古詩詞學習中的更多趣味和「可能性」。
  • 這幾首勸學惜時的詩,是時候讀給你家的孩子聽了
    時間是無形的但是它總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要珍惜時間」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的勸學與勸人惜時的詩詞其實有很多,有的詩句也許我們從小就在聽,但可能不知道它的出處。今天si妹就帶各位詩友看看那些勸學惜時的名篇。這首詩也是勸人趁著年輕勤奮學習,不要等老了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