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持續探求、收益的歷程。成長是通過栽跟頭的方式自我更迭、自我否定、自省。然後,日漸成熟、理性。幼兒時,因骨骼稚嫩會栽跟頭;少年時,因逆反心理會栽跟頭;青年時,因年輕氣盛、剛愎自用,依然會栽跟頭。之後,隨著知識的疊加,經驗的豐實,心志的成熟,會越發沉穩、自信。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成長環境、人生歷程和天賦性情是迥異的,所以在生活中,每個人突破困局的能力也是因人而異的。儘管有些人年近而立、不惑,但依然處在栽跟頭的探索、自省的階段,這是人生不可迴避的現實。
為了能避免深陷挫敗和彎路的困局,在這裡分享六條建議,與所需之人共勉。
1、往事清零,不糾結於過去
「凡是過往,皆成序章」。至理名言一定要熟記於心,很多時候,我們做事的方向和方法都沒有問題,恰是遊蕩在內心的怪情緒分散了你的動力,沒有續航力,自然會喪失未來的精彩。人是感性的、注重情懷的,有些故事、記憶是自我慰藉的精神食糧。但有時,這些過往的經歷、經驗也會是亂你心智的紛擾。
所以,是時候給自己的過去做個總結,無論功勞或敗績,說聲再見,重新開始。摒棄曾經的陣痛確實很難,但為了成功,你別無選擇。
2、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堅持自律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學習是立身之本,現實社會越是浮躁,你更要強迫自己加倍學習,無論是書本知識,還是職業技能亦或經驗規則,這些都是你獲得競爭力的籌碼和底氣。未來的社會競爭,不是單一的關係和學歷,資本的選擇會愈加傾向於學習力。
自律是保持競爭力的根基,若要保持優勢,就要堅持自我約束。持利用好自己的時間,遊戲時間、如廁時間、失眠時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時間擠擠,總會用不完。
3、主動拋去橄欖枝,夯實自己的人脈圈子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老話庸俗卻真理。或許有些人個人能力很強,不屑交際,但現實社會的鴻溝是你我永遠不能靠任性和倔強能夠逾越的。擁有一個廣泛的人脈、圈子可能會是你的效率事半功倍,讓你的實力如虎添翼,嘗試一次,或許就會改變你的倔強認知。
所以,無論社會還是職場,儘可能多些友好、親和,主動去幫助需要的人,或許他正是那個能助你擺脫困局的人。放開性子,伸出手,去嘗試,去改變。
4、學會寬容,不要記恨那些嘲諷貶低你的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只有自己過得不好的人,才會想著諷刺打擊別人的努力,嘲笑別人的缺點。相反,社會上真正有所作為的人,對人總是謙遜有禮,提供鼓勵和幫助。對於前者你大可不必理會,對於後者,多虛心請教,對你未來人生很有幫助。
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每個人都不可能徵服所有人的意志,別人的嘲諷、貶低,有時亦是自我奮進的建議或激勵。換個維度去考量你周遭的人或事,寬容的角度,是自我獲得啟示的大智慧。
5、強化內心,樂觀是守衛心神的護盾
「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身在家庭或職場,你有理不完的煩心事、壓力和打擊。成為強者,你必須是能夠承受最多的那個人,不要急於辯解、抗議。那些失態的形容、言辭不過是內心的虛弱和不自信。很多時候,競爭的本質不是力量的落差,而是時間的考驗。顯然,樂觀的心態是內心強大的人,這種人註定能贏到最後。
6、心懷感恩,必能行道致遠
「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今天你能走到今天的位置,除卻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為你付出的人,他們都是出現在你最苦難的時刻,施以援手。曾經的恩惠,要銘記於心。同樣,如有機會,也應以同樣的仁愛之心,授予需求之人,這才是對感恩真正的回饋。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這是做人的華貴品質。我想,懂得感恩的人是最可交的朋友,是最長久的心靈陪伴,亦是最引人敬重的君子。
青年之後,我們更懂得生命、生活的意義,我們肩負起更重的責任和使命。重擔容不得我們偏激、自負、無知、認死理、走彎路。有句名言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生活也一樣,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這是付出代價的獲益和新知,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
希望所有正在經歷考驗和栽跟頭的人,能早日找到自己的處世之道,思想富足,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