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是和唐詩、宋詞並稱的中國古代著名文學形式,深受百姓喜愛。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著名的元曲,看看有哪個你最喜歡,可在評論區留言,看看有沒有志同道合的人。
1、《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相信大多數人對這個《天淨沙·秋思》應該不陌生吧!運用白描手法,寓情於景,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悽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2、《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又是一首初中必背元曲,在寫法上,作者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裡行間中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鬱風格。
3、《天淨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白樸這首小令《天淨沙·秋》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
4、《四塊玉·別情》
關漢卿
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作者以一名與愛人分離的女子口吻寫來,直抒其纏綿的相思、真摯的愛情。曲從別後說起,口氣雖平易,然送別的當時,既覺「難捨」,過後思量,心緒自然無法平靜。
5、《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連用幾個相同的數詞和量詞,音調錯落和諧,正好表現忐忑難安的心情;作者筆下,秋雨綿綿,桐葉聲聲,雨打芭蕉,愁滴心頭,羈旅路遙,思鄉情長,無限惆悵,無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裡行間。
6、《水仙子·詠江南》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裡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
該曲中運用了「一」「兩」「再三」「十」等數詞,集中表現了江南風物明麗雋美的特點。由於選擇的數詞不同,富於變化,增強了生動活潑的情韻。
7、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全曲用典,運用秦始皇、石崇、隋煬帝、項羽、周瑜、班超等人典故,慨嘆秦漢時期的戰爭,抒發了連年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8、《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趙秉文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遊。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
這首詞上下片對比鮮明,一路讀來,不禁令人心胸豁然開朗,豪情滿懷。更為難得的是語言通俗易懂,又不流於俗白,可見作者的確有很高的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