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不是口頭的教育,而是需要一代一代身體力行的傳承

2020-12-16 騰訊網

文/芨芨草

家風,是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所流傳下來的風氣。好的家風,其實是每一個家庭都希望擁有的。但是,好家風並不是每一個人想擁有就能擁有的,它也不是屬於口頭上的說教,而是需要一個家庭裡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特別是長輩的言行舉止,然後用自身的行為來影響下一代,下一代又再傳給下一代。如此一代一代繼承下去,才能形成家風。

提起家風,很多人會想到清代重臣曾國藩。他在朝廷做官時,與家裡的來往信件,最終形成有名的《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多次提到了「家風」問題,其中,包括「孝順、勤儉、理財、修身」等等。

曾國藩身居高位,但是對於家風的傳承他自己是身體力行的,並不是只口頭說說而已。對於他這樣的人物,換成別人,可能家族裡的人會打著他的旗號而去狐假虎威,但在曾國藩的約束下,曾家子弟都能謹遵家訓,做到循規蹈矩。因為,他們都以曾國藩為榜樣。

所以說,家風的傳承,不只是在嘴上,而應該是行動上。如果一個家庭的長輩自身行為端正,他就能給子孫做一個好榜樣;相反,如果長輩自己都行為不端,他的子孫又怎麼可能會得到好家風的傳承呢?

這樣的家風傳承,在我們老家真實地發生過,正好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好行為就有好家風

在我們老家,雖然村子不大,但姓氏卻不少:不到兩千人的小村,居然有十個姓之多。陳姓人口最多,大約有三四百人;林姓最少,可能不到一百人。

據說,陳姓最初只有一戶人家,生有六個兒子,三個女兒。當時的生活很窮苦。大兒子在18歲左右跟著別人到南洋謀生,一走就是幾十年。但他不在家的日子,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音訊,而是一直有寫信回來,給家裡報平安,也會描述海外的生活,不時還會寄一些錢回來。

在他的資助下,弟妹都順利完成了學業,並各自成家立業。陳家大兒子60歲那年,舉家從海外遷回來,並在村裡開辦工廠,助學助農。他對父母極孝,說自己離開家幾十年,沒有盡到做兒子的責任,如今回來,要把這一切都彌補到。

父母病重的時候,他體恤弟妹工作忙,主動把照顧父母的重任攬到自己身上。他的品行,也影響了他的弟妹和下一代。每一個人都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一大家人也都相親相愛,凡事都有商量。

陳家父母死後,一家人還是以大哥為中心,什麼事都會找他商量。在重大事件上,也會聽取大哥的意見再做抉擇。陳家有個「家規」,就是只要有長輩在,所有的子弟親侄都必須把長輩看成是自己的父母那樣去對待。如今,好幾代人過去,陳家良好的家風還是一直在傳承。家族越來越大,其子孫也都有不錯的發展。

第二個例子:壞行為會禍及子孫

陳姓子孫的壯大,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家風的良好傳承。前面說到的人口最少的林姓,在最初,聽說人口數字還在陳家之上,但是林家子弟很不團結,常常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而大打出手,妯娌之間也不和睦,經常為了孩子或者家長裡短而吵架。

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怎麼可能得到好的家庭氛圍的滋養呢?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長大以後,自然也無法用好的行為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就不是好的家風,而是讓人嘆息的敗落。林家的後代,也是人丁稀少,少有能夠有作為的人才出現。在經濟方面,也遠不如陳家那樣的豐足。

當然,我所說的陳家與林家,只代表我們老家那裡的兩個姓族,至於其他地方的陳姓與林姓,不在我的講述範圍內。

所以說,好家風的傳承,並不像老師教育學生那樣的課堂理論,而在於每一個家族成員的共同努力,在於每一個人的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才能有好的效果。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就是這樣的道理。

相關焦點

  • 家風家教微課堂|福建好家風第(5)講——一代才女林徽因
    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會聯合福州儒韻學堂為家長提供教育支持 特別推出福建好家風講堂帶你一起學習福建歷代名人代表的優良家風課程視頻內容概要>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築學家、作家、詩人,被譽為一代才女。這一講,我們將了解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家風傳承和她的家教藝術。課程簡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與「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治國從治家開始,而治家的關鍵在於家風。
  • ...第三十期|共讀名人家風故事:「好的教育」是潛移默化中的身體力行
    【家風故事匯】第三十期|共讀名人家風故事:「好的教育」是潛移默化中的身體力行 2020-10-30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好「家風家訓」
    有代代傳承的好「家風家訓」,才有代代相傳的「厚德載物」一個家庭,誰也想代代偉大、幸福、長壽、平安,但是想歸想,要想實現這個目底理想,首先是要做到代代傳承的好「家風」,如果沒有一種好的「家風家訓」,就得不到好的後生載物,就得不到代代偉大、幸福、長壽。
  • 【我的家風故事】家風其實很簡單,一代做給一代看…
    【我的家風故事】家風其實很簡單,一代做給一代看… 2019-08-19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風故事匯】一代書聖 滿門英才——王羲之
    從本周開始,我們將推出《家風故事匯》系列,期待更多更美的家風故事,凝聚更多婦女兒童和家庭,傳承中華千古好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 家風故事匯①|一代書聖 滿門英才——王羲之
    王羲之的書法滋養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他的人格、才氣也被後世人所稱道。在他的影響下,王家子孫中有不少人也成了書法家,王家成了書法史上頗具盛名的家族。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琊王氏,在父親王曠的啟蒙下,他很早就開始學習書法。他每天勤奮寫字,毛筆寫完了要用水洗,他就在旁邊的一個水池子裡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本來清澈見底的水池被王羲之洗成了「墨池」。
  • 《家風中華》:給家風傳承加點「儀式感」
    但實際上,對待生活的儀式感並不是都市白領的專屬,更不是現代生活中才有的什麼新鮮物,而是中華家族文化傳承中與生俱來的東西。近日,開播的一檔文化類談話節目《家風中華》,就用發生在你我身邊的幾個動人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中華家風的「儀式感」。
  • 百年緯二,家風傳承!濟南市緯二路小學「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書...
    為此,新學期開學典禮,學校圍繞「最大限度成全每一個生命」的育人理念,以濟南市「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爭做泉城文明家庭」進社區活動與迎接學校百年校慶為契機,通過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書」主題系列活動,展示部分家庭「家訓」「家書」活動風採,並為好家訓、好家書家庭頒獎,引導更多家庭找到生命之根。
  • 【家風家訓】家風裡藏著你的教養
    最好的教養不是家境而是家風作家馬伯庸曾寫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 家風傳承,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科學看待家風建設
    男子身在這種家中引以自傲,女子從家中嫁出堅韌不屈,這是整個家族所建設的一個家風,它是整個文化傳承,也是家風建設的一個內涵,在整個發展的過程當中,他能讓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後代學到很多的知識和道理。著名的心理學家洛克曾經說過,人的心靈就猶如一塊白板,它本身沒有任何內容可以任人塗抹外部的力量,直接決定了這個人的發展狀況,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他所有成長的過程都是父母在他身上添加的,同時他也是受他身處的這個環境所影響,也就是他身處的家庭環境當中,所以建設好的家風建設,就是給孩子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環境。
  • 莆田:傳承好家風涵養新風尚 幸福花開「好人家」
    良好的家風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而言,都是一種道德的力量。近來,莆田多地通過豐富的形式呵護好家風傳承好家訓,讓優秀的家風家訓在廣大群眾的生活中發揮著「潤物無聲」的滋養,展現新時代的新風美德。其後裔傳承家風,高風亮節,為世人稱頌。東海鎮是蔡襄三子蔡旻後裔的聚居地,聚居著4萬多蔡氏人口,佔莆田蔡氏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堪稱莆田姓氏人口族居之最。
  • 家風的傳承
    而影響一個家庭(或者是家族)成員和家庭環境是否安然自若,忠孝禮智,成員素質,心態正常,品德高尚等等,與良好的家風和家庭嚴格的素養教育息息相關。大到理念教導,小到衣食住行。這些都是必須的且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教育,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言傳身教,嚴律於己。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曾國潘的治家誡子書,左宗棠的處世哲理都是歷史上的最有效的聖典。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
  • 好家風傳承正能量_紅觀湖南_論道湖南
    ·傳承」系列報導,介紹湖南歷史名人、湘籍老一輩革命家、勞模等人物好家風好家規的故事。筆者從「視名利淡如水」的許光達、「敢講真話,從不考慮個人得失」的耿飈兩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的家風家規故事中深深感受到了好家風的力量,好的家風推崇仁義孝,彰顯真善美,傳承正能量。正如編者所說的那樣,良好的家風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助於涵養好的作風、政風和社風、民風。    孟子有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禮」。
  • 李調元後人:家風,一個家庭最好的傳承
    或許在世人眼裡,農家樂就是一個吃飯休閒的地方,但在經營者李俊的眼裡,這個地方卻是一個濃縮著家風與人生,家風與家庭等優秀傳統文化的雅致之所。說起家風,李俊告訴記者,還得從爺爺李敬孝和父親李友軍說起。園內的花草植物大多時候都是我父親在管理……」「從善如流、上善若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些優秀品質讓李俊受益匪淺,不僅影響著他自己的人生,同時也讓他在教育後代時,能夠一脈相承。
  • 一代儒宗錢大昕的家風
    舉正行端的家風,澤被後世後人。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江蘇嘉定(今屬上海)人,在經學、史學、音韻學、訓詁學、金石學、詩文創作等方面造詣精深,成就卓著。他是18世紀中國最為淵博且專精的學術大師之一,被學界公認為「一代儒宗」。
  • 錢氏家風
    家風並不會因為農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喪失。家風有別於這樣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它是一個家庭的性格特徵和精神氣質。家風是經長期教化後的結果。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教育,一個時代的教育產生一個時代的家風。時代變動不居,家風也應與時俱進,不斷革新。唯有如此,才能使家在國家社會中發揮應有的「細胞」作用,才能讓好家風凝聚社會人心。
  • 良好家風需要言傳身教
    可能這樣的情景很常見,也很平凡,但故事的情節並不是一直這樣的輕鬆愉悅,突然之間小女孩的哭聲傳來,原來是小女孩自己輸了耍賴,跟自己的媽媽說自己贏了。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的父母可能會選擇妥協,讓孩子高興。但是這位媽媽卻說出了一段讓人值得回味的話,她說:「不管你怎麼跟我鬧,但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規則,遊戲也是一樣的,輸了就是輸了。只有在規則之下任何事情才能運行下去」。
  • 【重陽節】謹記家訓教誨,銘記家風教育
    【重陽節】謹記家訓教誨,銘記家風教育 2020-10-25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下功夫」培植新時代好家風
    培植好家風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組成部分,是家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性思想道德工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每個社會成員躬身踐行,需要優良家風培育與薰陶,「三下功夫」培植新時代好家風。在家庭文化教育,樹立新時代好家風上下功夫。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言傳身教尤其重要。新時代家風建設,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家教之中,通過培樹家庭先進典型,尋找每個家庭的閃光點,凝聚社會正能量,家庭作為道德教育的起點,是連接個人、社會和國家的橋梁紐帶。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百年家風:王家人的一盞心燈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第二期,小新給大家帶來的是定海白泉王家的故事。第十二代「有」字輩王有利、王有星兩位兄弟,他們敦厚樸實,崇學重技,友愛兄弟,和睦鄉裡,讓百年家風傳承發揚光大。家族中的幾位女主人,知書達禮,善待家人,禮讓鄰舍,默默承擔起子女的教育,對子女是慈愛有加,讓男人們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為企業發展盡心竭力,她們任勞任怨,不辭辛苦,對子女的人生觀、世界觀、幸福觀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