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十句經典語錄,道盡墨家精髓!

2020-12-08 國學筱豆芽

《墨子》是諸子百家中墨家的經典著作,其中提倡兼愛、非攻、尚賢,是由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墨子》十句經典語錄,道盡墨家精髓。

一、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墨子·親士》

強調了在治理國家方面,應當視賢士重於國寶。正所謂,「千金易求,一將難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歸」同「饋」字,贈送的意思;「不若」則是不如、比不上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將貴重的寶物獻給國君,還不如多向國君引薦一些賢能之才。

二、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墨子·尚賢上》。

「常」即永久的意思,而「下」是罷免的意思。身居高官者不可能會永遠地富貴下去,而貧賤之民也不會永遠地窮困下去;對於有能力的人就應大力舉薦他,而對於沒有能力的人就應將他給罷黜掉。

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節儉才能昌盛,淫逸只會敗亡。

四、治天下之國,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墨子·尚同下》

治理天下國家,如治理一個家庭;使用天下民眾,如使用一個人。

五、一目之視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強也。——《墨子·尚同下》。

操:拿。一隻眼睛看到的東西,不如兩個眼睛看到的東西。一隻耳朵聽到的事情,不如兩隻耳朵聽到的事情。一隻手拿東西,不如兩隻手拿東西。

六、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墨子·兼愛》

如果天下人們之間都能做到平等相愛,國家之間就不需要相互攻打,封邑之間也不用相互侵擾,盜賊都沒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做到盡孝盡慈,如果這樣,天下便會安定下來了。

七、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墨子·非攻中》。

鏡:這裡作動詞用,以之為鏡。以水為鏡,能夠看出面容;以人作鏡,則可以知道吉兇。

八、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己在所愛,愛加於己,倫列之愛己,愛人也。——戰國·墨翟《墨子·大取》

墨子強調的是博愛,雖然並不容易做到,但仍不失為一種人生理想。愛就是關懷,就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奉獻。

九、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墨子·親士》

好的馬匹是很難駕馭的,但它卻可以負重遠行。這句話比喻優秀的人才都難以駕馭,但卻常常能夠做大事。

十、萬事有法。——戰國·墨翟《墨子·法儀》

萬事萬物都有規範和限制。這句話對人們有鼓動和激勵的作用,這是應該讚揚的,但冷靜而客觀地說,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每個人都受制於一定的條件,違背這些條件,做事情時超越一定規範和限制,必將一事無成。

相關焦點

  • 你一定要讀的《墨子》經典30句,道盡墨家精髓
    《墨子》經典30句,寥寥幾句道盡墨家精髓本文轉載自金峰之約品讀欣賞"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習語:古人說,品行要從自己的行動中表現出來,名聲則需要別人認可才能樹立。——摘選自《擺脫貧困·從政雜談》原典:《墨子·修身》《墨子·修身》選讀春秋戰國 · 墨子」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 《墨子》10則經典名句,道盡人生哲理!
    《墨子》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後期墨家的思想。《墨子》10則經典名句,道盡人生哲理。1. 鄉長之所是,必皆是之。——戰國·墨翟《墨子·尚同上》改掉你們不好的言論,學習鄉長好的言論;改掉你們不好的行為,學習鄉長好的行為。這是墨子的主張和理想。2. 一目之士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強也。——《墨子·尚同》。
  • 墨子與墨家思想簡述
    墨子及其弟子們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而且他們之所以過這樣的生活卻與他們的思想信仰有關,他們認為「不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所以,就當時而言,墨家這個團體在生活方式上是大異於常人的。長時期的自苦,導致他們形容憔悴,以至於腓無肱,脛無毛,再加上短衣草鞋,人們常常將他們以刑徒役相看。即使在當時人看來,墨子與他所創的墨家也是一群非常另類的人了。
  • 《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 先秦時期
    (一)墨子其人與《墨子》其書1.墨子其人墨子名翟,魯國(一說宋國)人,一說墨非其姓,以勤勞瘩黑得號,墨家學派創始人,我國先秦時期重要思想家之一其生平事跡不詳?大約生於孔子之後,活動於戰國初期。他出身於手工業者,能製造機械,也通曉軍事,曾率同弟子們幫助宋國防禦楚國的進攻。
  • 《墨子》中的10條經典名言,寥寥幾句道盡墨家精髓!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等觀點。1.萬事莫貴於義也。選自《墨子·貴義》。【譯文】萬事沒有比義更為貴重的了。2.取高下以善不善為度。選自《墨子·經說下》。【譯文】一個人地位的高低應該用善與不善來衡量。3.且用工而後已者,必用工而後已。
  • 華人100句國學經典之——墨子:義,利也
    本文摘自《「較真」國學(2):華人100句國學經典》,經作者「長歌一曲 【義,利也】 導讀: 西方有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東方有中國 「三聖」:老子、孔子、墨子。 懂中國必從先秦開始,知「國學」必讀「三聖」經典。本系列閱讀讓經典回歸本真,把經典讀「薄」,以100條經典呈現,以通俗語言加現實情境真實解讀。
  • 墨子是墨家的「巨子」嗎?
    從上述材料可知:「巨子」是墨者集團的最高領導人,為各諸侯國的「墨者」共同信奉;鉅子世代相傳,後一任鉅子由前一任巨子臨終前指定;鉅子之子犯法,與普通墨家成員同罪。墨子是墨家理論的發明者,是墨家集團的第一位首領。那麼,墨子是不是「巨子」?假若是鉅子,為什麼《墨子》中,弟子只尊稱他為「子墨子」,先秦他書無一稱他為巨子?
  • 墨子和墨家的基本思想
    韓非子在一篇題為《顯學》的文章裡面就提到,當時的顯學,也就是顯赫的學派,就是儒家和墨家。《呂氏春秋》裡面也講到,當時「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皆以仁義之術教導於天下」。也是把孔和墨,也就是孔子和墨子並稱。在《孟子》的書裡面,它提到了當時是「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也就是說當時除了儒家之外,最著名的兩個學派,一個是楊朱,以楊朱為代表的學派;另外一個就是以墨家為代表的學派。
  • 墨家墨子經典語錄36句,沒有翻譯,原句!
    ——墨子2、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3、 志不強者智不達。 ——墨翟4、 勇,志之所以敢也。 ——墨子5、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帶五湖。——墨子11、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子12、 仁人之所以壞事,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13、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墨子14、 人之於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於天下。
  • 《墨子》經典30句,寥寥幾句道盡墨家精髓
    墨家主張兼愛。兼愛,指同時愛不同的人或事物。墨子主張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8. 是故君子自難而易彼,眾人自易而難彼。【釋義】所以君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而平庸的人卻寬以待己、嚴於律人。9. 默則思,言則誨,動則事,使三者代御,必為聖人。
  •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盡人生哲理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盡人生哲理《老子》作為中國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學體系的著作,以其豐富的內涵、透徹的說理、雋永的文字,以及深邃的哲理,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這句話常形容作惡者一定會受到懲罰。這句話也可以進一步理解為:天道、國法是嚴密的也是公平的,既不會漏失壞的東西,也不會漏失好的東西。二、信不足,安有不信。——春秋·李耳《老子·第十七章》。你不講信用,別人就對你不信任。三、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
  • 墨子思想及墨家經典都有哪些,你知道嗎
    墨子和他所創的墨家就是代表庶民用「上說下教」的妥協方法向統治階級提出要求的一個學派。國君和貴族要進行戰爭,就要拉攏庶民,因此必須要在形式上對庶民做出定的讓步,讓他們的代表能夠說說話,墨學便是因此而興起,與儒學同稱為墨家與統治階級的利益並不一致,統治階級作出暫時的勉強而有限度的讓步最終是為了利用墨家來為自己的利益服務,而墨家對統治階級卻是竭盡心力地忠實服務。
  • 華人100句國學經典之墨子:兼愛,相利,節用
    本文摘自《「較真」國學(2):華人100句國學經典》,經作者「長歌一曲 【義,利也】 導讀: 西方有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斯多德;東方有中國 「三聖」:老子、孔子、墨子。 懂中國必從先秦開始,知「國學」必讀「三聖」經典。本系列閱讀讓經典回歸本真,把經典讀「薄」,以100條經典呈現,以通俗語言加現實情境真實解讀。
  • 先秦諸子百家之墨家墨子的傳奇一生
    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文化大家更是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其中的一家很受歡迎的流派大家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宋國人。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到了墨子這一代,他已經是平民。家庭的貧困和生活的艱辛讓墨子的父親懂得了下層人民的疾苦,所以在墨子很下的時候,就教育墨子要關心勞動人民,要珍惜人民的勞動成果,不能浪費。
  • 餘秋雨:墨子,墨家,中國虧待了你們
    現如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隨著我國一墨子命名的第一顆量子衛星的升空,體現了對於墨子在春秋時代的貢獻的認可。 墨子與墨家,所提出的不只是兼愛非攻,更多的現實的是科技對於生產的作用,與公輸家族對於科技的理念不同。
  • 簡說墨子和墨家思想
    墨子姓墨名翟,他創立的墨家與儒、道兩家共同構成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而且墨子構建兼愛體系使用的術語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慣用的詞彙,如孝、慈、仁、義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認同、認可儒家的價值理念,只是在具體走向上以不同的詮釋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但在儒者看來,墨家學說卻是邪說流布。《荀子·成相》曰:「禮樂滅息,聖人隱伏,墨術行。」不過諸子對墨家的批評卻不是針對墨子的尊天、明鬼。
  • 墨家創始人墨子,俠肝義膽,出身農民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齊爭鳴,而戰國時期有一句話「非儒即墨」能在百家爭鳴脫穎而出的墨家到底是怎樣的呢,墨家信奉一句話「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因此墨家在當時是絕對的俠義代表。墨家何以墨為名,這一切都是因為墨家是由墨子創立,墨子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目夷後代因故由貴族被降為平民,小李有幸曾在滕州的墨子紀念館遊覽過一番,雖然都是一同各大紀念館一樣都是無關痛癢的東西,不過對他的事跡生平都有詳細的記載。
  • 戰國時期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所創墨家可與儒家分庭抗禮
    墨子的墨家學說對於當時那個年代來講,的確是十分的獨特的,因為誰也想不到墨子能夠推出自己的學說,畢竟在戰國那個時期,學派學說也不是平常人能夠玩得轉的,很多學派的思想創始人非富即貴,但是墨子卻是一個例外,出身寒微卻創造了墨家學派,宣揚墨家思想,而墨家思想的興起,卻也正好符合戰國時代百姓們的需求。
  • 臧知非 | 墨子、墨家與秦國政治(上)
    呂不韋入秦為相,把「駁而霸」的傳統發展到新階段,墨家「說書派」也被有選擇地納入治國的理論體系之中。但進入秦漢大一統時代,墨家傳人因其價值觀念的因素而沒有適時地發展其理論以服務於現實,最終被排擠出政治舞臺之外。《韓非子·顯學》謂「自墨子之死也,有相裡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
  • 華夏文明史中,墨子與墨家的思想形成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有這樣一個團體,他們吃粗劣的飯菜,穿粗布衣服卻奔走於列國之間,為國君排憂解難,制止戰爭,並因此而顯赫一時,它便是與儒家並立的顯學——墨家。墨子、名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是哪國人,歷來就有不同的說法,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墨子是魯國人。另有史料說他是宋國人,曾長期生活在魯國,卻又做過宋國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