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五院四系」相信法學專業的同學一定不會陌生。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成立了一批法學重點院系,具體來說應該是「五所政法院校和四所大學法律系」。「五院四系」就是這九所院系的簡稱。
所謂「五院」,即北京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學院、中南政法學院和華東政法學院;所謂「四系」,即北京大學法律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律系。經歷了這麼多年,曾經輝煌的」五院四系」現如今都成啥樣了呢?
北京政法學院,於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所高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合併而成。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併,組建成立現在中國政法大學,號稱「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
西南政法學院,於1953年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政法系的基礎上成立,197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1995年,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在《201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和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並列全國前四強,被評為8星級專業。
西北政法學院,前身是1937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陝北公學,1958年與西北大學法律系組建西安政法學院,後更名為西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法學為「B+」。
中南政法學院,學校前身是1948年創建的中共中央中原局,1953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中,以中原大學財經學院、政法學院為基礎,薈萃中南地區六省多所高等學校的財經、政法系科,分別成立了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2000年2月,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學院合併,於2000年5月26日組建成新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震旦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合併,在聖約翰大學舊址成立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3月,學校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
「五院」發展到如今,仍堅守在政法陣地,不斷為社會輸出法律人才,而「四系」也不斷發展壯大,現如今均已發展成為法學院,師資力量和招生人數成倍增長。北京大學法律系發展成為北京大學法學院(1999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發展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律系發展成為武漢大學法學院(1986)、吉林大學法律系發展成為吉林大學法學院(1988年)。
長期以來」五院四系」九所院校的法學專業是法學界所有人心目中崇高的學術殿堂,許多學子以能考進這九所大學為榮耀。但是近幾年,隨著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法學新勢力院校的異軍突起,傳統的「五院四系」的格局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法學這塊大蛋糕也將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