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這個10歲女孩不簡單 獲國際作曲獎、創作抗疫鋼琴曲……

2020-12-03 澎湃新聞

薛楚君 供圖

sunrise of winter(《冬之日出》)

「她一直都比較喜歡歡快激昂的樂曲,創作的曲子也是充滿了快樂和激情的……」談起女兒的音樂之路,湯瓊總會說,要讓她保持一顆自由的心靈,這樣創造力才不會萎縮。

雲南10歲女孩獲國際作曲獎 創作抗疫音樂

今年1月初,在2020年美國金鑰匙國際藝術節鋼琴作曲比賽中,一位來自中國的小女孩贏得了榮譽。由她創作的《Piggy Waltz》(小豬圓舞曲)、《War is coming》(戰爭來了)兩部鋼琴曲分別獲得此次大賽的二等獎和四等獎,她是這個組別中唯一的中國獲獎者,也是這次大賽中唯一獲得雙獎的參賽者。

金鑰匙獎獲獎證書 供圖

金鑰匙獎獲獎證書 供圖

更讓人們感到驚訝的是,在以往的金鑰匙比賽中,中國獲獎者大多是各大音樂學院和音樂附中的作曲系優秀學生,而這位小女孩今年才10歲,這樣低年齡段的獲獎者並不常見。

小女孩名叫薛楚君,活潑可愛的她是雲南省昆明市的一名四年級小學生。別看她年紀小,她學琴已經有5年時間了。特別是在疫情發生後,她還創作了一首抗疫音樂作品——鋼琴曲《冬之日出》,愈發加深了人們對她的印象。

4月21日,雲南網記者採訪了薛楚君的媽媽湯瓊。交談中,記者發現,薛楚君在取得這些驕人榮譽的背後,與其優秀的家庭教育觀念密不可分。

夢想開始的地方 一架玩具鋼琴

回憶起女兒的學琴經歷,湯瓊告訴記者,在女兒2歲多的時候,得到了一個禮物,是一架玩具鋼琴。一開始,薛楚君就經常在琴上撥弄,雖然無節奏可言,但她卻總是陶醉其中。

慢慢地,湯瓊驚奇的發現,女兒竟能彈奏出一些好聽的旋律片段。在之後的日子裡,這架玩具鋼琴像是有種特別的魔力,吸引著薛楚君。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直就很有主見的薛楚君提出要學習鋼琴。於是在她5歲那年,正式開始了她的音樂之路。

可學音樂並不輕鬆,薛楚君經常在鋼琴面前一坐就是很長時間。但每當自己練琴疲憊的時候,就會即興彈起自己創作的曲子,那時她就感到很快樂。

看到辛苦學琴的女兒,湯瓊和丈夫也會找出空閒時間,帶著女兒去野餐、旅行、解解饞嘴……他們認為,女兒在追求自己「事業」的同時,還應該有和同齡孩子一樣的童年時光。

「童年是影響人一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候,要讓孩子認識到自然的美、藝術的美、人的偉大和渺小……」湯瓊說,這樣她生命中才會多一些灑脫,對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寫出來的音樂也會更有生命力。

對於女兒此次在2020年美國金鑰匙國際藝術節鋼琴作曲比賽中獲獎。湯瓊表示,這是對女兒學琴和作曲這一階段的一個肯定,她的成績屬於她自己,也屬於中國。按原計劃,今年8月,薛楚君還將在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奏響她創作的鋼琴曲。

薛楚君 供圖

疫情之下 10歲小女孩的家國情懷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歡度新年的節奏。隨即,中華大地吹響戰鬥號角,無數「逆行者」衝鋒在前,投入到抗擊疫情一線。

這段時間以來,學琴之餘的薛楚君還會每天關注了解疫情消息,不懂的地方就問爸爸媽媽。特別是看到那麼多人的無私犧牲與付出,一幕幕畫面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泛起波瀾。

薛楚君決定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經過一段時間不停地作曲和修改,終於把即興曲修改成成品,最終這首名為《冬之日出》的曲子展現在我們面前。

在薛楚君的理解中,《冬之日出》是通過描寫太陽從冬天冷冽的清晨裡冉冉升起,融化冰雪,大地回暖,世界從黑暗走向光明,從絕望走向希望,象徵著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走過的歷程。

湯瓊告訴記者,雖然這不是第一次聽到女兒彈奏她自己寫的曲子,但自己仍然感到很欣慰。因為她把接收到的疫情信息,在腦海中提煉轉化成了音樂旋律,並對中華民族堅韌頑強的精神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鋼琴曲裡傳達出了一種精神力量感。

薛楚君 供圖

家庭教育建立起孩子生命的底色

尤為一提的是,在家庭教育中,湯瓊和丈夫總是不會太多去幹預女兒的個性。「很多事情我們都會讓她自己去做決定,並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我們很少會強加給她大人的想法。」

湯瓊說,家庭教育能為孩子建立起生命的底色。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尊重其自身的個性和特點很重要。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薛楚君彈奏著自己歡快的樂曲,朝著精彩的未來茁壯成長。

原標題:《雲南這個10歲女孩不簡單 獲國際作曲獎、創作抗疫鋼琴曲……》

相關焦點

  • 昆明十一歲女孩創作抗疫鋼琴曲,再奪國際作曲獎雙獎
    Sunrise of winter1月初,在2021年第十四屆美國金鑰匙國際音樂節鋼琴作曲大賽中,來自中國雲南的十一歲小女孩薛楚君再次贏得了榮譽。由她創作的《Sunrise of Winter》(冬之日出)鋼琴曲獲得了此次大賽的三等獎,她是這個組別中,獲得最高獎的中國獲獎者。
  • 昆明十歲女孩薛楚君創作抗疫主題鋼琴曲《冬之日出》
    以藝戰疫,昆明文藝界創作了眾多作品,以文藝的力量傳遞愛與力量。不久前,昆明11歲女孩創作了一首抗疫主題鋼琴曲。這首鋼琴曲沒有歌詞,通過旋律來表達情感和思想,彰顯抗疫精神、中國精神。
  • 12歲鋼琴過10級 這個女學霸被人大復旦南大爭搶
    張弘佼自彈自唱自創歌曲  12歲鋼琴過10級,創作20多首歌曲,電子琴、吉他、架子鼓樣樣精通……18歲女孩張弘佼擁有令人羨慕的才藝。今年高考,她以662分的好成績獲眾多名校青睞。近日,記者傾聽了她的成長故事——  「蒲公英在飛翔,飛向我夢想的天堂,無畏浪多高風多狂,此刻只願飛向前方……」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女孩在11歲時寫下的歌詞。
  • 王冷菲:淺析中國風格鋼琴曲的創作特點
    我國鋼琴作品的創作如何借鑑西方優秀的鋼琴作品的精髓,除了在創作中融入西方音樂作品的創作手法之外,還應使我國鋼琴作品民族性更加鮮明突出,更具獨特的生命力。中國鋼琴作品創作的主要思想源泉分為以下幾類:以主調音樂為創作主流:主調音樂首先有明確性的情感表達以及鮮明的音樂形象。
  • 第三屆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比賽 大同女孩馬可獲金獎
    馬可(右一)在頒獎現場前不久結束的第三屆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比賽中,20歲的大同女孩馬可在高手林立的決賽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獲得金獎,並當場與深圳交響樂團籤約成為客席鋼琴演奏家據介紹,雖然如今各類國際鋼琴大賽很多,但協奏曲鋼琴大賽還比較少,中國深圳國際鋼琴協奏曲比賽始於2006年,旨在為青年鋼琴家在國際範圍內搭建一個與交響樂團合作交流的平臺,促進國際間鋼琴協奏曲領域的交流合作,發現和選拔最有潛質的青年鋼琴演奏人才。
  • 8歲「鋼琴神童」獲國際比賽季軍 每天學琴一小時
    8歲「鋼琴神童」獲國際比賽季軍 每天學琴一小時   每天學琴一小時,練了一年多  每天練習鋼琴一小時,練了一年多,學琴總共花費還不到2萬元。可是兩周前,內江8歲的彭雷允小朋友就在新加坡舉行的鋼琴比賽中,獲得國際音樂比賽鋼琴少兒組的第三名。  除了鋼琴厲害之外,彭雷允從5歲起就開始練習街舞,在圈內小有名氣,不少商家還找他代言。2012年,小雷允還獲得《中國達人秀》重慶賽區的冠軍。
  • 鋼琴曲:10首鋼琴曲推薦
    【排名第2:麥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 】 英國作曲家麥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創作出來的「EnglishCountry-Tunes」鋼琴曲。這首號稱是全世界最難演奏的鋼琴曲,琴譜上有時一個小節裡就擠進三百個音符,彈奏的時候手指頭和手肘都要用......俄羅斯女鋼琴家絲羅克蘭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這首曲目。
  • 希臘七歲男童創作疫情鋼琴曲
    【新華社微特稿】希臘七歲男童斯泰利奧斯·凱拉西季斯在新冠病毒疫情中迸發創作靈感,創作一首鋼琴曲,廣受好評。這首曲子名為《隔離圓舞曲》,曲風類似賦格曲,3月31日首次發布在視頻分享網站「優兔」上,截至北京時間4月7日14時,點擊量超過6萬次。
  • 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奏鳴曲創作特徵
    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奏鳴曲創作特徵探析導讀:普羅科菲耶夫的一生創作了眾多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基本展現了他追求音樂表現手段的創新。本文用鋼琴奏鳴曲作為研究對象,從旋律、和聲、鋼琴演奏風格三方面作分析,讓人們清楚地了解普羅科菲耶夫音樂創作中煥發出的新的生命力。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是20世紀最優秀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一位傑出的鋼琴家。
  • 希臘七歲音樂神童創作鋼琴曲《隔離圓舞曲》爆紅網絡
    近日,希臘七歲男童斯泰利奧斯·凱拉西季斯迸發創作靈感,一首鋼琴曲上網一周即獲怒贊無數。這首曲子名為《隔離圓舞曲》,曲風類似賦格曲,3月31日首次發布在視頻分享網站上,僅一周時間點擊量就超過6萬次。他父母均是鋼琴家,教他彈奏鋼琴。他3歲首次登臺演出,2018年在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奏蕭邦的圓舞曲,去年在英國倫敦皇家艾伯特大廳演奏英國知名音樂人埃爾頓·約翰的名作。凱拉西季斯最喜歡的鋼琴家是已故加拿大鋼琴家格倫·古爾德,後者擅長彈奏難度極高的巴赫變奏曲。英國《衛報》稱,這是凱拉西季斯第三次創作樂曲。前兩部作品獻給他的兩個姐姐。
  • 最美鋼琴10曲,如詩如畫,動聽至極
    「無詞歌」中最為著名的曲子,全曲大篇幅的運用裝飾音,增添了不少華麗色彩,格調明亮清新,旋律流暢輕柔,不僅用於鋼琴獨奏,還被改編成管弦樂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樂器的獨奏曲而廣為流傳。》中的第一首曲目,全曲均為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形式,流暢優美,節奏舒緩,有一種處事不驚之感。
  • 莫扎特童年創作兩首鋼琴曲 沉睡百年今曝光
    音樂神童莫扎特生平創作超過600部作品,如今又有兩份新琴譜曝光了。前日,這兩首曲子在莫扎特故居他的古鋼琴上首次公開演奏,獲得眾人好評。專家分析,這可能是莫扎特七八歲時的創作。  據悉,這兩份琴譜一直都保存在莫扎特國際基金會的檔案中,但是最近才被確認為莫扎特的創作。
  • 《牧童短笛》背後的創作故事丨第一個飛向世界的中國鋼琴曲
    他在20歲時考入長沙嶽雲藝術專修學校,攻讀繪畫與音樂,兩年後留校任音樂教員。他於1928年創作的《暴動歌》曾在海陸豐一帶廣泛流傳。1931年,他考入上海國立音專,從黃自先生學理論作曲,從查哈羅夫、阿克薩可夫等鋼琴音樂家學鋼琴。當時的賀綠汀,只是一個在上海求學的窮學生,租住在一家縫紉店的樓上,夏天熱得要命——就是這樣差的房子,他也隨時有交不出房租的窘況。但是,賀綠汀沒有被困難嚇倒。
  • 獲國際鋼琴大賽一等獎,有人說雙盲的她比阿炳還厲害!
    對,就那個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等聞名於世的阿炳。 01.雙盲女孩獲大獎驚呆眾人 8月29日,在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總決賽上,當工作人員將熊翎好扶到舞臺上的那一刻,偌大的音樂廳既好奇又充滿無限的期待。
  • 不向命運低頭!18歲四川全盲女孩憑肌肉記憶,彈奏悲愴奏鳴曲
    自幼全盲的人,在生活上是該有多麼的辛苦,看不見這個多彩的世界,對於顏色也是完全沒有概念。但是,有些人眼睛看不見,但是卻不會向命運低頭。近日,在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的總決賽上,一位來自四川綿陽的選手吸引了評委的目光。這個女孩叫熊翎好,今年只有18歲的她自幼全盲,學習鋼琴是因為熱愛。
  • 鋼琴曲《致愛麗絲》面世210年了,貝多芬創作的初衷還是一個謎
    1810年4月27日,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鋼琴上創作了一首曲子,曲子不長,技巧難度也不高,對貝多芬而言,創作難度基本不存在。當琴聲從指間傳出,柔美精緻的旋律,明亮略帶一絲憂淡從鋼琴中傾瀉而出。彈畢。貝多芬在琴譜上寫下「a小調巴加泰勒」。 創作這首的初衷有很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有一位名叫愛麗絲的女孩為了幫助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求助貝多芬,貝多芬感動女孩的善良,寫下此曲,老人儘管雙眼看不到,但是從音樂中「看見了」阿爾卑斯的雪山,耀眼的陽光和蔚藍的海水,無限風光。
  • 抗疫先鋒——曾珍 雲南醫療隊的「八段錦女孩」
    雲南醫療隊的「八段錦女孩」和雲南援助湖北醫療隊員曾珍(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護師)認識,是剛到湖北鹹寧做感控培訓時,她專門培訓4名隨名記者。因為培訓穿脫防護服等一系列動作,偶然看到她短短的頭髮,和愛笑的眼睛,從她小小的身體中,第一感覺她還是一個參加工作不久的小女孩。
  • 10首經典中國鋼琴改編曲
    「中國鋼琴改編曲」是指中國的音樂家以傳統民歌、戲曲和民間樂器為基礎,融合西方鋼琴音樂的表現手法,從我國民族音樂素材出發,創作出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鋼琴作品。
  • 獨享寧靜:10首溫馨的鋼琴曲推薦
    -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奏鳴曲式。準確理解這個插入式結構顯得格外重要。 ~2~ 貝多芬 第30鋼琴奏鳴曲 - 第三樂章 如歌地,充滿感情的行板。
  • 10歲女孩5小時奏100首蕭邦作品 稱最想去玩(圖)
    她5歲起每日練琴至少4小時,是一個名不見經傳但品學兼優的小學生,她是鋼琴教育家倪文的得意弟子———10歲的廣州女孩林琳。  然而在鋼琴和遊戲之間,她的選擇是「我想去玩」……  震撼: 10歲就開獨奏會  10歲女孩林琳用5個小時,連續演奏蕭邦原創鋼琴曲100首,這一幕發生在不久前廣州的蕭邦原創鋼琴獨奏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