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懶的詩:全詩39字有36字重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2020-09-09 老黃說事

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三章只換了6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唱!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9字有36字重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被稱為文學皇冠上的明珠。詩是運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

有人說,詩歌是諸多文學體裁中最難掌握的,其實,縱觀中外文學史,人類最早掌握與運用的就是詩歌,比如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它收集的就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早期詩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有一句人們常常引用的古語「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就源自《詩經》中一首詩《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首詩創作於西周滅亡後,一位西周舊臣路過舊都洛邑,見到昔日繁華的宮殿被夷為平地,種上莊稼,世事滄桑,天上人間,有感於家國興亡,不勝感慨,因而寫下了這篇哀婉悲傷的述情詩。

此詩由物(黍與稷)及情,寓情於景,情景相諧,在空靈抽象的情境中,蘊含著主人公綿綿不盡的故國之思和悽愴無已之情。全詩三章,每章十句,其主要特點是用重疊的字句,全詩39個字,有36個字一直重複使用,堪稱史上最「懶」的一首詩了。

但是,這樣的「懶」,其實是作者有意為之,這樣的回還反覆地吟唱,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鬱之狀。這樣的低轉婉回、一詠三嘆,發出的正是一個心懷家國者的悲憂之聲。宋代大儒朱熹在《詩集傳》中說:「黍之離離,與稷之苗,以興行之靡靡,心之搖搖。既嘆時人莫識己意,又傷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真是說中了作者的心語。

這首詩疊字很多,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三章對於結構的設置基本上是完全一樣的,只有作物的生長狀態和作者的心情不同。剛開始時,作物只是小小的苗,生長得極為旺盛,一片勃勃生機,和旁邊破落不堪的故都形成了更加令人心碎的對比,使人悲從中來,涕淚橫流。之後的兩章中只修改了寥寥幾字,但哀傷的基調不變,反而更加濃鬱了,層層遞進,悲無可訴。

這種情景與情感的遞進,抒發的正是作者的故國之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充滿失望的呼號,就好像後世詩人陳子昂吟出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心中所懷的,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也可以這樣說,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正是受了《黍離》的啟發而寫。

不僅僅是陳子昂,後世許多文人寫詠史懷古詩,也往往沿襲《王風·黍離》這首詩的音調。後世歷次朝代更迭過程中都有人吟唱著《王風·黍離》詩而淚水漣漣:從曹植的《情詩》到向秀的《思舊賦》,從劉禹錫的《烏衣巷》到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無不體現著《王風·黍離》的興象風神。而「黍離」一詞也成了歷代文人感嘆亡國觸景生情常用的典故。

雖然一直被模仿,但是,從未被超越。難怪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價該詩時說:「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無限。此專以描摹虛神擅長,憑弔詩中絕唱也。」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懶」的一首詩39字有36字重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三章只換了6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唱!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9字有36字重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詩是運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有人說,詩歌是諸多文學體裁中最難掌握的,其實,縱觀中外文學史,人類最早掌握與運用的就是詩歌,比如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它收集的就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早期詩歌。
  • 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9字有36字重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詩是運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 有人說,詩歌是諸多文學體裁中最難掌握的,其實,縱觀中外文學史,人類最早掌握與運用的就是詩歌,比如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它收集的就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早期詩歌。
  • 古人寫詩有多懶?全詩39字就有36字重複,其中一句人人會背
    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三章只換了6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唱!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9字有36字重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詩是運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
  • 古人寫詩有多懶?全詩39字就有36字重複,其中一句人人會背!
    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三章只換了6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唱!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9字有36字重複,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詩是運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 有人說,詩歌是諸多文學體裁中最難掌握的,其實,縱觀中外文學史,人類最早掌握與運用的就是詩歌,比如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它收集的就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早期詩歌。
  • 史上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9字有36個重複,卻成千古絕唱
    「最懶」的詩詞,全詩總共有39個字,但是卻重複了36個字,雖然看似是在偷懶,但是每一個字,都蘊含著詩人的文化底蘊。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一句在三個排比句中,一字不差完全複製了下來,讓不少人都感覺這首詩的作者未免也太懶了吧,一字未改直接照抄,卻意外成為了《詩經》中,最為經典的一首詩詞,其實仔細讀完這首詩詞之後,你就會感受到,其實無論是換掉那一句話,都會失去以前的味道,想必這就是詩人帶給大家的感受吧。
  • 史上最「懶」的詩,全詩共39字有36個重複,卻成了經典
    史上最「懶」的詩,全詩共39字有36個重複,卻成了經典文/安老師講歷史 圖/網絡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有著獨特的韻味與豐富的內涵。在我國優秀的文學作品中都有悲怨美表現形式,其中包括詩、詞、歌、賦、散文、戲劇、小說等。古詩文就屬於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我國古詩文具有獨特的節奏和韻律,在世界文學之林中是一道別具色彩的風景線。如果你想感受中國古代文學的美,那就很有必要先拜讀一下《詩經》了。《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
  • 史上最「懶」的一首詩,每段39字有36個重複,卻重複出千古名句
    而提起中國的詩,最不能繞開的就是《詩經》。我們熟悉的很多名句都是從《詩經》裡摘取的,比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等。熟悉《詩經》風格的人都知道,《詩經》很多名篇都有重複吟詠的情況。 比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後面還有「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採採,白露未已」兩段,《蒹葭》全篇每段有26個重複,而每段共32個字。不過這種對比還不夠明顯,更明顯的是另一首號稱史上最「懶」的詩,它每段39字居然有36個重複,還重複出了千古名句。
  •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4個重複,卻成千古經典!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7個重複, 卻成千古經典!如果沿著中國詩歌的發展史溯源,其源頭一定會與《詩經》有關。《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所以,《詩經》又有個別名,叫《詩三百》。
  •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7個重複, 卻成千古經典!
    《風》有詩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周南中的《關雎》、《桃夭》,魏風中的《伐檀》、《碩鼠》,秦風中的《蒹葭》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在五風中,也有一首非常特別的詩作——《國風·王風·黍離》,全詩三節,每節是39字,共含有117字。
  • 這首詩流傳千年影響深遠,全詩三章每章39個字,卻有36個字重複
    這首詩流傳千年影響深遠,全詩三章每章39個字,卻有36個字重複雖然現在時代越來越先進,但是古代遺留下來的一些文化依舊是很多人喜歡的,比如漢服,在最近也是流行起了漢服文化,很多的年輕人老人都穿起了漢服。而今天小編和大家說一首詩,而這一首詩就是來自於詩經。這首詩也是非常的獨特。這是有關於家國興亡的詩歌。這裡一共有三章,每章只有十句。但是每章裡面的字大多都是一樣的。每一章中都有39個字,但是看完這三章之後。你會發現一章與另一章中有36個字是重複的。整個看下來就像是粘貼複製的一樣。但是這一首詩卻是非常的經典。
  • 這首詩有39個字,其中36個字重複,但卻成了千古經典
    今天編者要給大家講的,也正是出自這部偉大的作品當中,這首詩的作者被稱為是最懶的作者,既然都能夠寫出這樣好的作品了,為什麼還會說他是最懶的呢?原來是因為這首詩整部詩一共才只有117個字,每一章只有39個字。
  • 古代最「懶」的一首奇詩,一章39個字有36個重複,卻流傳千古
    它在課本中出現頻率很高,在各種文學作品中也經常被引用,這些歷史中傳承千年的文化,讓人們能清晰地體會到詩的韻律和美的享受。《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的特點是「唱和」,很多篇章都是由民間歌謠演變而來,它們中有很多都是靠著重複的句子押韻,卻蘊含著深切的意義。
  • 李清照最懶的詩,全詩54字,「花」字重複了17次竟成了千古絕唱
    李清照,史上第一才女,宋朝第一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性人物。她自幼好文,一生寫下過許多千古絕唱式的詩詞,在詩詞方面的造詣,就算是與唐宋八大家相比,李清照也是不遑多讓。可以肯定的說,李清照絕對是自古以來最受歡迎的女詞人沒有之一。
  • 最「敷衍」的一首古詩,39字重複36字,只剩3字精髓讓其流傳千古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文學最經典的三種體裁就是詩、詞、曲。其中,以詩的意境最為廣闊,字句最為凝練,是三種體裁中最浪漫自由的一種。同時,詩也是最古老的和最具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其最初源自於古人勞動時的號子和民歌,詩歌也因此得名。
  • 史上最懶對聯:下聯一字不差地照抄上聯,總在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史上最懶對聯:下聯一字不差地照抄上聯,總在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下聯「好讀書不好讀書」,讀懂就是贏家!比如書法大家王羲之,不僅字寫得好,對聯也撰寫得非常有趣。傳說有年春節,王羲之也應景寫了春聯張貼到大門上,結果,寫一幅,被人揭走一幅,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字寫得好,二是對聯的寓意也美好,所以,別人都盯著他家大門,只要有新聯一出,就會被人給竊為己有。
  • 歷史上最「懶」的一首詩,一章39字有36個重複,卻流傳千古
    據傳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但傳到後世,只剩下311首,孔子編輯《詩經》後,孔子選「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作為傳承者,至於為什麼只剩下300多首,可能是戰亂或者時代不同所以將一些詩淘汰了。
  • 盡顯「懶惰」本色的一首詩,一章39字有36個重複,卻流傳千古
    《毛詩·大序》中寫道: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古詩就像現在人們經常發的朋友圈一樣,並不是刻意而為,只是即興發揮,把心中所想說出來罷了。然而,縱觀中國流傳至今的千古名作,卻有那麼一首古詩,一章39個字卻有36個重複,盡顯「懶惰」本色。
  • 詞人酒後醒來,顧影自憐寫下首詞,其中7字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張先的詞所寫內容大多是描繪詩酒生活以及男女之情,在詞作方面和柳永齊名,他對於宋詞由小令到慢詞的過渡有著積極的作用,可謂是宋詞發展承前啟後的人物。而他最著名的三首詞都和「影」相關,分別為「雲破月初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墮輕絮無影」,所以張先又被稱為「張三影」。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10個字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古代的讀書人,大都有用一生所學濟世的夢想,畢竟大都受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種思想的影響。而現實往往和理想是有出入的,尤其是那些有風骨的讀書人,一身書生意氣,又怎麼願向世俗低頭,他們追逐內心的聲音,總是和現實碰撞,就像「詩仙」李太白一樣,志得意滿時有「貴妃倒酒,力士脫靴」的瀟灑,落魄時只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中唐無名詩人只留下一首詩,成閨怨絕唱,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中唐無名詩人只留下一首詩,成閨怨絕唱,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金昌緒,真正的只留了一首詩而為人記住的詩人。生卒年不詳,確實很不詳,幾乎沒有隻言片語,連僅有的籍貫都只是大約。這是一首典型的閨怨詩,卻又不是普通的閨怨詩。只有二十個字,卻勝過千言。開篇就給人懸念感,為什麼要打黃鶯?第二句揭開疑惑,不讓她叫。於是新的懸念產生了,黃鶯叫的不是挺好聽的嗎,為什麼不讓叫?第三句再次揭謎,打擾人做好夢了,於是新的懸念又產生了,是吵到她睡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