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王曉致辭
汕尾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曾曉佳致辭
專家現場討論
大洋網訊 這裡有不僅有四大稀有劇種,還有別具特色的汕尾漁歌,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裡有品清湖、紅海灣,更有碣石玄武山、大安石寨;這裡誕生過農民運動領袖彭湃,也是偉大音樂家馬思聰的故鄉。今日(24)下午,「廣東省社科專家話城市文化名片」第十二場活動在汕尾市友誼賓館3樓會議廳舉行。6位社科專家就候選的汕尾文化名片進行盤點與研討。最終,包括四大稀有劇種、汕尾漁歌等在內的12張文化名片脫穎而出,成為汕尾的「文化IP」。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社科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中共汕尾市委宣傳部、汕尾市社科聯聯合主辦,廣東省文化學會承辦。會上首先播放了汕尾文化名片PPT宣傳解讀。廣東省文化學會會長李明華,廣東省文藝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馮明洋,廣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兼文史學術委員會主任陳澤泓,知名廣府文化學者、廣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饒原生,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中文系副教授傅鳳龍,汕尾日報社社長、汕尾市作協主席王萬然等6名社科專家就候選的汕尾文化名片進行了盤點與研討,並與會場的觀眾進行了互動,現場氣氛熱烈。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知名文化學者陳實主持本場活動。
汕尾市,別稱紅城、海陸豐,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然而,在汕尾眾多的文化品牌中,哪些才是最具特質、最有代表性的汕尾文化名片呢?從今年6月起,汕尾社科聯便開始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汕尾文化名片,並於當月收到各地名片40張,並由公眾投票選出16張候選名片。
這16張候選名片,成了今日下午專家現場討論的焦點。活動以論壇形式進行,六位社科專家先後圍繞候選的16張汕尾文化名片的評選,以及如何擦亮汕尾文化名片開展了深入討論,並與參會人員進行了互動。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王曉,汕尾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曾曉佳分别致辭。
王曉指出,文化名片是各個城市在發展歷程中沉澱形成的具有特殊價值和廣泛影響力的文化現象,體現著城市文化的特色、風貌和品位,可以提升、鍛造出城市別具一格的文化品質。汕尾是我省久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通過社科專家對汕尾文化的評點、推介、梳理、整合,選出富有汕尾特點、代表汕尾風格、提升汕尾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文化名片,進一步弘揚汕尾的人文傳統、提升汕尾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曾曉佳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廣東省社科專家話城市文化名片」活動,讓專家們幫助汕尾進一步釐清文化脈絡,概括提煉出屬於汕尾特色的文化名片。此次活動必將對汕尾推進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對深入挖掘、豐富、提升和宣傳地方特色文化,對濃縮汕尾文化的精華、打造汕尾文化名片和提升汕尾的城市美譽度起到積極作用,讓大家更加深入了解汕尾、走進汕尾、愛上汕尾。
廣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兼文史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史縱橫》主編陳澤泓認為,以前都說「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說明汕尾既有堅韌強悍的一面,但同時汕尾也有正字戲、英歌舞等細膩的一面,說明汕尾文化有著剛柔並濟的特點。
現場互動環節也亮點頻出。針對有專家提出「城市名片應具備唯一性,而普寧、潮陽等地也有英歌舞,故甲子英歌舞不應入選」的觀點,一名現場觀眾予以反駁:「甲子英歌舞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很有自己的特色,我不認為比其他地方的英歌舞差,為何不能入選?」
該觀眾的提問也給現場專家出了一道難題。專家回應時紛紛表示「很糾結」,並表示將在會後多做「功課」,了解甲子英歌舞與其他英歌舞在表現形式上的異同,以及成為國家級非遺的先後時間。主持人也提議以熱烈的掌聲為該觀眾熱愛家鄉的精神點讚。
最終,專家們經過討論後「忍痛割愛」,從16張候選文化名片中評選出12張汕尾文化名片:紅宮紅場、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含甲子英歌舞、河田高景、滾地金龍、麒麟舞等民間藝術)、四大稀有劇種(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皮影戲)、彭湃、馬思聰、鍾敬文、碣石玄武山、品清湖·汕尾鳳山媽祖、紅海灣、汕尾漁歌、陸河萬畝梅園、大安石寨。
據悉,今年底,「省社科專家話城市文化名片」活動項目執行小組,將統一公布我省當年評選出的各城市文化名片。
廣報全媒體記者陳家源、秦仲陽 攝影:葛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