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報導:百姓故事:「天使」在人間
華龍網7月23日15時訊(記者 黃宇)7月22日,在第46屆南丁格爾獎頒獎大會上獲得獎章的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傳染科護士長遊建平載譽回到重慶。她是重慶第三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
「頒獎的整個過程都很激動,馬上要戴上獎牌時走路的步伐都偏快了。」接受記者採訪時,遊建平說,「之前從沒想過能真正獲得南丁格爾獎,作為每個護理人的夢想,只想著朝著這個目標去做就夠了。」
遊建平說,自己一直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接下來要更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在突發事件和應急防控,特別是軍事衛勤保障上要發揮帶頭模範作用;用一言一行去傳遞南丁格爾精神。
當地時間5月12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通過官方網站宣布了2017年第46屆南丁格爾獎章的獲獎者名單。共有來自22個國家的39名護士獲此殊榮,包括六名中國護士。華龍網「百姓故事」欄目報導過的護士長遊建平獲此殊榮。
南丁格爾獎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設立、用於表彰為人道主義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優秀護理人員的最高榮譽。今年共有22個國家的39名護理工作者獲獎。我國自1983年首次參加評選以來,已有79名優秀護理工作者獲此殊榮。
遊建平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受父輩影響,15歲那年,她考入護校,從此和護理工作結緣。
從事護理工作24年來,無論是在高強度的ICU病房還是在高風險的傳染科臨床,無論是在防控「非典」的國內戰場還是在抗擊伊波拉的異國他鄉,無論是在汶川地震災害救援還是在衛勤演練的雪域高原,無論是在病房救治患者還是在國際軍演中彰顯風採,她始終衝在最前,勇挑重擔,以堅定的信念、精湛的技術和無邊的大愛,詮釋了新時代「人道、博愛、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
正如頒獎詞上說的那樣,「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遊建平24年的護理生涯既是軍人氣魄、醫者仁心的代名詞。她是國際軍演中身兼數職、勇挑大梁的護理「尖兵」,她是援非抗埃前線中親力親為、攻堅克難的醫療隊總護士長,她是西藏高原上為災民控病防災、為我軍衛勤訓練保障四處奔忙的「白衣雪蓮」。她巾幗標兵的英姿總是站在傳染病護理工作最前沿,用「不留遺憾、問心無愧」的誓言直面挑戰。
在此之前,重慶曾有兩位護理人員獲得南丁格爾獎章。2015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趙慶華獲此殊榮。她從事護理工作30餘年,曾參與過非典、地震、甲流等突發事件的救援工作,創建重慶紅十字會首支護士志願隊伍,參與籌建了重慶首個護理夜大。
2009年,西南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長鮮繼淑獲得南丁格爾獎章。其投身護理事業20餘年,多次受到各種表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中表現突出,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