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習俗大年三十規矩多 請神送神有講究(圖)

2021-01-16 水母網

    大年三十規矩多

    早些年,除夕之夜禁忌很多。記得我小時候,每當此時,爺爺和奶奶總是再三叮囑,不要高聲喧譁,更不能哭,怕聲音被鬼魂收去,一年內要多災多病。子夜吃餃子更是規矩繁多:坐的姿勢要正,後背不能靠到牆上;蒜因為和「散」諧音,有「散夥」之嫌,所以要叫「義和菜」;餃子煮碎了,只能說「掙了」不能說「碎」。

    為了叫我們長記性,爺爺還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宋福、裴本師兄弟兩個,跟同一個師傅學廚藝。師兄學得慢,但會說話,懂規矩,很令師傅滿意;師弟學得快,但嘴拙,又結巴,常挨師傅訓。出徒時,師父對師弟說:「光學廚藝不行,話也得學著說。」但他並不以為然。

    師兄出徒後,到一買賣家求職,掌柜問:「叫什麼名字?」宋福說:「晚輩叫宋福。」掌柜一聽「送福」上門來了,便一口答應下來。宋福在柜上當了廚師,一幹幾十年,雖然手藝不算出色,但卻打點得掌柜十分滿意。柜上特重視過大年的規矩,他煮餃子的手藝不高,大年夜裡,常煮得滿鍋是碎餃子。掌柜的討吉利,總是要問:「宋福,今年掙了多少?」宋福馬上回答:「向掌柜的道喜:今年掙的不少,你來看看,滿鍋是金,滿盆是銀。」掌柜的聽了,滿臉樂呵。

    宋福年歲大了,打算告老還鄉。掌柜的很是捨不得,要他推薦個人來頂班。宋福想了半天,只有師弟技術不錯,他幹過幾家都沒住久,正好賦閒。掌柜的聽說是宋福的師兄弟,當然高興,就問:「叫什麼名字?」宋福說:「叫裴本。」掌柜一聽「賠本」,先是皺了眉,看在他們師兄弟的關係上,便說:「那就讓他來吧。」裴本上任以後,確實露了幾手,菜燒得上口味,麵食調劑得也有花樣,可就是說話常令掌柜的皺眉頭。

    不覺又來到討口彩的大年除夕之夜,掌柜的看著下完了餃子,就問:「裴師傅,今年掙了多少啊?」老裴回答說:「只掙……掙……掙了一……一個,叫我……我老裴自己吃了。」掌柜的好不掃興。等餃子擺上了,掌柜的看還短一樣東西,又問裴師傅飯上齊了沒有。以往,宋福總會說「『義合菜』 馬上就到。」可老裴卻回答說:「就缺……缺蒜……蒜(算)了。」掌柜的氣得就差扇他耳光了。過了年,就把老裴打發走了。

    聽了這個故事,我們把過年的規矩和禁忌,釘在腦子裡,終生都不忘記。(張榮起)

    隔年菜團圓餃財運福氣都要有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民間最為看重的年飯有兩樣,一為隔年菜,二為團圓餃。

    大年三十中午,在福山、牟平、棲霞等地,家家必做隔年菜,又稱為「過年大菜」或「年菜」。一個「隔」字,將舊歲和新年連接起來,表達了人們期盼財運綿綿不斷的心願。隔年菜的最大特點是用料比較雜爛,幾乎將春節期間居家準備待客的各種食品一鍋燴了,因此也有將所有財運都「攔」住的意思。

    在我們老家,做隔年菜的用料有酥魚、酥肉、酥雞、酥丸子,有烀熟的豬下貨,還有粉條、豆腐,大白菜更是少不了。大鍋加底油燒熱,蔥姜爆鍋,放入白菜片煸炒,烹入醬油,添上水,放粉條、豆腐以及所有用料,加鹽,熬燉六七分鐘,一款醇厚濃鬱的過年大菜就做好了。靠海的漁家做年菜,摻的海味多。據說從前,芝罘島上的漁家年三十做的大菜叫「長久有餘財」,實際是「腸韭肉魚菜」的諧音,其中包括海腸子、韭菜、豬肉、海魚,別具風味。

    農家也好,漁家也罷,做隔年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的要多,要有「餘」頭,以備正月食用,謂之「餘財」。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重頭戲,家家早早動手籌辦。當天午飯過後不大工夫,「嘭嘭」的剁菜聲此起彼伏,像鏗鏘的鼓點,傳到四鄰八方。過去餃子的餡心以鮮肉、白菜為主,肉加菜調餡,諧音「有財」。剁菜聲越響、時間越長,說明包的餃子越多,日子越紅火。

    膠東年節的餃子,有個普遍的習俗,要在餃子內包上若干吉祥物,一般為硬幣、慄子、大棗、花生米、糖塊等,象徵著財富、順利、運氣、長壽、甜蜜等。餃子的形制有月牙、元寶、麥穗形,傳統的多是月牙形,包製時要捏細捏勻,謂之「捏福」。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日常包餃子,橫排豎擺,皆隨其意,年三十包的餃子則馬虎不得。放餃子的蓋帘子要用圓形的,先在中間擺放幾隻元寶形餃子,然後繞著元寶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層擺放整齊,民間俗雲「圈富」。煮餃子時不能用鍋鏟亂攪動,要順著一個方向,沿著鍋沿鏟動,形成圓形,與擺放餃子之義相同。煮的餃子有露餡的,忌說破、碎、爛等,而要說「掙」了或「漲」了。

    民間俗語云:「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從這一點上講,年飯餃子作為載體,既含有節日賀喜的成分,更寓意著家人的團圓。(欣宇)

    請神送神有講究

    直到現在過年,有些老人還要「請神送神」,這個習俗早已有之。它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也反映出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大年三十下午三四點鐘「接神」,初二晚上「送神」,「接神」宜早,「送神」要晚———早接的是一些貴神、喜神、財神,晚接的就只剩下些無家可歸的窮鬼惡神,去趕人家一些漿水喝。初二晚上八九點鐘「送神」———送得晚,說明家裡的日子過得殷實,對神侍奉得好,有點難捨難離的樣子。還有的在初三的凌晨「送神」,早早地起來下餃子,焚香放鞭炮送神上路。神,究竟是個什麼樣,誰也沒看見,不過是一種念想而已。

    「接神」前,要先在門外糞堆上栽莊稼(高粱秸上頭夾有燒錢紙剪成的紙條,象徵糧食穗,栽培一些谷秸,都是來年要種的好莊稼);家主拿著香、紙,朝喜神、財神的方向燒香、燒紙,磕頭把神接回家。接、送神之間的這兩天內,有些舊規矩,如,不許掃地,怕迷了祖宗眼,怕把財寶掃沒了;不許到井裡打水,怕驚動了龍王(在「接神」前水缸已打滿了水);不許出嫁的閨女回家,怕踩了馬草,俗話說,「踩了娘家的馬草,娘家世世輩輩過不好」。另外,還要少說話。俗語說:「冬不推(不推磨)、臘不壓(不碾米壓米)、大年五更少說話」。少說或不說不好聽的話,多說吉利的話,最要緊的是,不能說喪氣話,因此有句老話叫:「大年五更死頭驢,不好也得說好。」(於新武)

相關焦點

  • 大年三十都有什麼講究呢?在農村大年三十的說法可多了,都有啥呢
    今年大年三十是立春,也是一個相當難逢的日子,春首交歲尾不能說是百年難遇,這150年裡面大年三十立春,一共才出現過三次,在大年三十在過去的農村講究還是頗多的,只不過隨著生活的變化,現在很多講究都已經變的不在那麼的著重,有些講究和說法確實也該退下舞臺,但一些好的習俗還是要保留下去的,這個跟過年不讓放鞭炮一樣,缺少了這些習俗,反而真的會心裡少了點東西,
  • 家有長輩去世第一年春節有什麼規矩?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家有長輩去世第一年春節有什麼規矩?原來有這麼多講究家有長輩去世,稱為居喪或守孝,特別是父母去世,居喪尤其講究。傳統習俗認為,嬰兒出生之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後,兒女也應該還報三年,即居喪三年。
  • 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貼春聯有什麼禁忌講究規矩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臘月二十九或三十。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
  • 除舊迎新—老寧波的過年習俗
    原標題:除舊迎新—老寧波的過年習俗   寧波民間傳統的「年事」:「廿三祭灶,廿四撣塵,廿五做豆腐,廿六割肉,廿七宰雞,廿八做金團,廿九送年,三十晚上守歲」,若是像今年這樣廿九夜為除夕,則變通為「廿七做金團,廿八送年,廿九晚上守歲」,其餘照常。
  • 滿滿的回憶 細數湖南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過年,天南地北各有各的風俗,就拿湖南來說,14市州年俗也千差萬別,不盡一樣。除了我們熟悉的掃新、守歲、貼春聯、放鞭炮、封壓歲錢、開財門、舞龍舞獅等風俗以外,還有很多奇異有趣的年俗。回想起兒時過年的情景,滿滿的都是回憶。那麼湖南人過年有哪些習俗?湖南過年要吃什麼菜?有哪些講究?又有哪些好玩的?
  • 長沙隨筆丨過年:長沙人歷來把大年三十看得很重
    長沙過年從臘月二十四算起。這一天是「小年」,此前只是準備階段。在小年究竟是哪一天這個問題上,南北方有些差異。北方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小年這一天,長沙要祭灶神,又稱「送灶神」。小年過完,大年馬上就要來了! 長沙人歷來把大年三十看得很重,除舊布新,喜迎春天的到來,謂之為過年。長沙人講究大年三十封財門,初一開財門。
  • 大年三十,為什麼不讓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呢?
    在北方的農人,大年三十晚上吃餃子,就是全家人辛苦一年了,全家團團圓圓的意思,在這天基本都是家家團圓的時候,也很少有外人打擾,一家人嘮嘮嗑,和家裡人分享一下自己的事情,總結總結今年,一起聊聊明年的新想法,這就有點像外面大公司年終開總結會的那麼點意思。那麼為什麼大年三十這時候出嫁的女兒不能和娘家人一起團團圓圓吃頓餃子呢?
  • 東北人過年的習俗,這些你都知道嗎?
    春節臨近,家家戶戶都在開始籌備年貨準備過年了,大家知道東北過年都有什麼講究嗎?不知道的快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了解吧!眾所周知東北人過年講究熱鬧、喜慶,所以年俗也就特別多。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隻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也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 過年敬拜家神,「井神」是什麼樣的存在?位列家宅六神
    分別是門神、戶神、井神、灶神、土地神、廁神。過年期間,民間對於家神的供奉是最隆重的,這也是每年唯一的一次敬拜。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六位家神中的「井神」是誰?井消失了,現在家庭還應該供奉嗎?敬拜井神·網絡供圖所謂家神,都是與家庭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神靈,井神與灶神,自古被認為「人所欲食」。
  • 老北京如何過年?有什麼規矩講究?
    老北京人的禮兒多這是出了名的,尤其是過年,規矩和講究特別多。雖然中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華人過春節各不相同,但最核心的是回家團聚。臘月三十(小建為二十九日)為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老北京人歷來將這天視為正式的年禧。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團圓飯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家宴,又稱「團年飯」、「合家歡」。
  • 農村過年講究多,什麼時候「開財門」最好?農民朋友要知道!
    導讀:農村過年講究多,什麼時候「開財門」最好?農民朋友要知道!在農村,過年的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講究,這一切都是為了能討個好彩頭。特別是關於財運的,農民朋友就會特別注意,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裡能夠發財。在農村就有「開財門」這樣的說法,寓意著打開財門迎接財神,如果財神早早的就來到家裡,說明這一家在新的一年裡就會發大財。不同的地方開財門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農民朋友一定要注意,如果不按照當地的風俗來走,很可能就會影響到新一年的財運。
  • 新年第六天,老祖宗留下的大年初六的規矩:祭拜廁所的一個神
    新年第六天,老祖宗留下的大年初六的規矩:祭拜廁所的一個神盤古開天地,女媧看世間荒涼無生氣,於是用六日時間創造出六畜,第七日時創造才創造了人,這也是為什麼春節期間大都在初七之前有頗多講究。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大年初六的規矩,傳說這一天是「馬日」,因為女媧在第六天造出了馬,在這一天,人們要送窮神,下田備春耕。雖然在華夏各地,人們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能夠破除舊年的壞運氣,迎來新年的美好生活。那麼這窮神到底是誰呢?
  • 有哪些過年習俗,日本還在堅守?
    日本人說,他們過春節的習俗與方式,都是從中國傳來的。有些內容,日本做了些創新。我們來看看,日本人過年,都有哪些習俗?第一,家門口、公司門口要放門松,或者要掛松枝。為什麼要用松枝?日本有個說法,說神是居住在松樹中,所以,在門口放上門松,或者在門上掛上松枝,是為了迎接神靈的到來。
  • 大年三十守歲餃子—內蒙古赤峰農村有趣的過年習俗
    內蒙古赤峰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的影響,很多人是從河北、山東遷徙到這裡的,再加上當地蒙古族和滿族的習俗,實際上形成了一個集河北、山東和蒙古族、滿族傳統文化於大成的獨特文化傳統和過年習俗。守歲的習俗,雖然說守的是歲月的更替,畢竟是一個一夜分兩年的時節,既是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是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實際上,從大年三十的早晨就已經開始了,早飯以後就開始為晚上的守歲做各種準備,炒瓜子、花生,富裕的家庭可以擺一些水果。
  • 過年貼春聯,哪些內容專屬於「家神」?相關春聯需貼在哪裡?
    過年貼春聯習俗,是自古就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對聯裡不僅有對家國的祝福;也有對天地萬物,鬥轉星移,四季交替的感念;更有以自然萬物復甦的欣欣向榮之態,寓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期望。但關於春聯的張貼,自古也都有相關的講究,不光是左右聯的順序,更多的是一些事物的專屬春聯,以及民間神仙信仰中的所用聯;以上這些都是不可貼錯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與「家神」和相關的春聯內容和張貼位置。
  • 「小年」有哪些習俗?
    小年,各地時間不同,北方是農曆12月23日,南方是農曆12月24日,個別地區小年為除夕,表示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人們準備辭舊迎新,為新年做準備,同時小年也是祭灶日,本文就來聊一聊小年有哪些習俗。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傳說,在每年臘月二十三日這天,即小年當天晚上,灶王爺會去天庭去向玉皇大帝述職。人們虔誠地祭拜灶王爺,通常會在灶王爺像前的桌案上頭擺放水果、糖果、餅子等祭品,使讓灶王爺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好話。另外,到了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眾神會來人間過年,灶王爺也會再度回到凡間,所以要準備「接灶」與「接神」的儀式。
  •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過去,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與城市完全不同,不僅習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傳統習俗裡,「年」是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屆尾聲,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迎來送往,繁忙、喜慶、回顧、憧憬交織一起,構成了閩南農村濃鬱的「年味」。雖然,如今的農村已經逐漸城市化,老的習俗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是其濃厚的年味依舊是城市裡找尋不到的。
  • 農曆小年有哪些習俗和講究? 臘月廿三和大年三十習俗
    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 做了這些才叫過年!湖南各地春節習俗大盤點,你知道幾個?
    客人入座以後,還要送上兩枚檳榔。這檳榔被譽為元寶,有祝福發財的意味。 ,講究過「趕年」,即提前一天過年,年夜飯一般都在臘月三十凌晨開吃,越早越好。
  • 大年初六啥講究?老祖宗說有七件事可以做,整年的運氣就看這一天
    大年初六啥講究?老祖宗說有七件事可以做,整年的運氣就看這一天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沒有比春節更重要的節日了,數千年來中華民族過春節的習俗就從來沒有中斷過。很多人從小就知道,過年是件開心的事,同樣也是非常講究的事,有好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得遵守,年前年後該幹啥都是有說法的。老人常教導大年初六要幹七件事,缺一件都會影響整年的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