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師院「信蜂」行動用微博搭建留守兒童親情溝通橋

2021-01-14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31日訊(記者 陳淋)暑假來臨,當城市裡不少孩子跟著父母出去遊玩時,農村裡不少留守兒童卻在田地裡,釋放對父母的思念。今年,團中央學校部、教育部新聞辦、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圓夢中國第二屆微公益大賽,已經正式啟動。川內不少高校也紛紛參與其中,通過微博為留守兒童搭建親情溝通橋梁。

  「留守兒童」一直都是關注度極高的話題。不少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也將其作為主題活動。在留守兒童關愛中,微博也逐漸成為主戰場。今年6月以來,成都師範學院微博協會,在校黨委宣傳部和學生處、校團委以及成都市溫江區區委、區政府的幫助下,參加圓夢中國第二屆微公益大賽。成都師範學院微博協會的「信蜂」行動項目,在全國近萬餘微公益項目中脫穎而出,躋身全國100個重點支持項目。「信蜂」行動,便是要為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搭建「愛」的橋梁,志願者們尋訪在外務工不能回家的父母,替他們拍照;通過照片、書信等形式將父母對孩子的愛傳遞給農村留守兒童。

  同時,志願者在尋訪務工人員的同時還積極引導他們轉變觀念:不少外出務工人員對子女的關愛還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面,認為只要給足零花錢、買來新玩具就足夠了。但這種簡單的物質關愛,卻難以培養出孩子健康的心理。出門在外的家長們要轉變觀念,多抽時間陪孩子,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生活。無論走多遠,都應該常與孩子聯繫,多抽時間回家看望,多監管和教育孩子,讓他們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起來。

  為此,成都師範學院微博協會的志願者們經過前期的摸底調查了解到溫江區外來務工人員的分布情況。7月29日,「信蜂」行動志願者又在溫江天府街道辦及海科社區的幫助下,了解溫江地區外來務工人員具體的家庭情況,隨後志願者們將會分小組深入到各大企業、建築工地等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地展開活動。8月下旬,志願者將奔赴外來務工人員的老家,將孩子父母的照片、視頻以及學習用品、書籍等愛心傳遞到他們手中,在孩子與父母之間架起一座愛的橋梁;志願者們還會與孩子們一起玩遊戲、下棋、打羽毛球、彈琴、唱歌,教他們把想對父母說的話寫在紙上,折成愛心紙鶴再傳遞給他們的父母。

相關焦點

  • 廣東陽江留守兒童親情缺失 見父母一面成奢念
    中新社陽江6月1日電 題:廣東陽江留守兒童親情缺失 見父母成奢侈事  中新社記者 陳明  近年來,中國內地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因勞務大量輸出,產生眾多的「留守兒童」,這一現象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湖北省創新留守兒童工作 快樂教育促兒童健康成長
    父母出外打工,孩子留守家園由親戚照看,像曉華這樣的孩子,我省有135.3萬。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留守兒童問題。我省在全國率先安排省預算內資金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服務中心項目建設試點,用創新的思維和管理模式,讓農村孩子們快樂留守。  項目試點 點亮希望  留守兒童是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發展勞務經濟而產生的特殊群體。
  • 82雙手套溫暖留守兒童的心,82封書信搭建愛的橋梁
    舉報   1月8日,天全縣婦聯攜手中國郵政天全分公司在始陽鎮大坪小學開展「溫暖回家路 關愛留守兒童
  • 情系留守 美育童心 打開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新模式
    針對留守兒童得不到適當照護、缺乏親情關愛的問題,今年6月28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二審稿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與未成年人和被委託人至少每月聯繫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情況,並給予未成年人親情關愛。7月3日,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向社會公眾公開徵求意見,一石激起千層浪。
  • 深入解析《米花之味》: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家長要如何彌補
    在這部影片中,同樣是留守兒童的題材,依舊反映出了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缺失拍得十分真實。不僅有主次事件反映出親情缺失的問題,事件中的細節也處理得非常好。當然,整部影片不再像以往的同類型電影一樣,改灰暗、晦澀的色調為輕鬆、歡快、明亮的色調。
  • 留守兒童的假期|暖心行動 讓留守兒童有了安全感
    咱們在社區運營一個服務於社區兒童的服務陣地,平常課程的開展主要是一些作業輔導,同時配上一些社工特色課,加上課間的一些團體遊戲,豐富社區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現在咱們暑期公益課堂招募的孩子共有57個人,我們想把社區建設成除了家庭和學校之外的第三個青少年服務陣地,更好的為社區孩子們服務。
  • 讓「留守花朵」別樣綻放 江蘇海安墩頭鎮開展關愛留守兒童主題活動
    當前,部分兒童由於父母外出務工,成為「留守花朵」。他們的成長、教育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用心守護愛,用愛溫暖心,為了讓「留守花朵」也和其他孩子一樣在陽光下綻放。近日,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在吉慶小學開展「留心花開 文明同行」主題活動,以「留心」寓意留心關注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 「一封家書」寄親情 搭建孩子與父母溝通橋梁 - 荊州廣電新媒體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新聞正文 來源: 荊州新聞網 時間:2020-01-16 15:07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肖琦 通訊員 劉輝 危芬)近日,由荊州市婦聯、共青團荊州市委、荊州廣播電視臺主辦,荊州新聞網承辦,中國農業銀行荊州分行獨家支持荊州市中小學生「一封家書」寄親情徵集活動
  • 跟「愛心媽媽」回家,濟南一幼兒園用愛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
    近日,濟南市第二機關幼兒園的「愛心媽媽」來到萊蕪區和莊鎮草頭廟村開展「愛心媽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給孩子們送去羽絨服、水果、牛奶、文具等日用品和學習用品,與袁煜惠、欒勝男兩名農村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
  • 生鮮超市反哺留守兒童 湖北春暉在行動
    「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是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我們以公司的名義發起此次春暉行動,一方面是將個人及公司的發展與社會責任結合起來,主動投身社會公益,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關心、幫助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積極響應共青團貴州省委關於春暉行動的號召,反哺故土親人」此次行動的發起人和組織者,勝華富農總經理、湖北省貴州商會副會長、貴州籍春暉使者蘇坤倫說。
  • 【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_留守兒童調查報告_搖籃育兒百科
    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以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鬥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常常見諸報端。  親情關係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
  • 關愛未成年子女 搭建親情溝通橋梁
    關愛未成年子女 搭建親情溝通橋梁 2020-11-09 21: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易郵箱公益明信片上線,給留守兒童特別的六一禮
    對於沒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兒童而言,在堅強獨立的外表下,他們更加迫切地渴望關愛與關注。為讓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並給他們帶去情感上的陪伴,網易郵箱在六一兒童節之際上線「寫張明信片,郵去你的愛」公益活動,與留守兒童建立起愛的橋梁,通過明信片來往的形式,給留守兒童獻上特別的六一禮物。
  • 大同市新榮區志願者協會「關愛單親、留守兒童暖心行動」第二季:郭...
    兒童是花朵是未來,是父母的寶貝,對於鄉村「單親留守兒童」來說,大多數孩子的童年都有太多的不如意,現在新榮區各級教育部門都以幫助留守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為宗旨,積極配合政府和社會力量,動員組織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身心全面發展,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缺失、促進心理健康成長,為留守兒童的心靈留住了一片陽光
  • 伊利「方舟工程」公益明信片首發 關注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用伊利方舟明信片寄託對父母的相思情  中國網3月29日訊 昨日,主題為關注經濟欠發達地區校園安全的伊利「方舟工程」來到雲南大關,在當地小學首發「三聯兩票」的公益明信片,為「留守兒童」群體搭建溝通的橋梁。
  • 磁縣教師陳玉文給26個留守孤困兒童當「媽媽」
    「母親」:除了自己的親生孩子,她還有26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子女」;這些「孩子」有些是留守兒童,有些是孤困兒童,當他們來到「愛心小屋」,來到「母親」身邊後,他們感受到了母愛,感受到了幸福和溫暖。    她,就是磁縣講武城鎮學區的一名普通教師陳玉文,「愛心小屋」的主人,也是26個留守孤困兒童的「愛心代理媽媽」。    在2009年,陳玉文成為磁縣婦聯招募的「愛心代理媽媽」後,她在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家訪時發現,有許多留守孤困兒童存在親情上缺少溫暖,心理上缺少幫助,道德上缺少教育等許多問題。
  • 成都公益:把裝著「睡前故事」的MP3送留守兒童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了農村的家裡,孩子們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  即日起,雷鋒熱線發起「有聲童話·構架留守兒童快樂童年」大型公益項目,關注成都周邊地區的留守兒童,為其送去裝著有聲故事的MP3,溫暖他們的童年。同時面向全城誠邀助夢合伙人,希望每個有愛的你加入我們的隊伍。
  • 幸福列車--為了留守兒童的親情相聚
    幸福列車--為了留守兒童的親情相聚 2012-12-1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雪弢 錦錦姐妹見到媽媽,母女三人緊緊相擁  8月的北京豔陽高照,免費承載數十名貧困山區留守兒童的「幸福列車」如期而至。
  • 朱溪:留守兒童有個「快樂家」
    11月底剛通過驗收的鎮兒童之家,如今已成為像她一樣的留守兒童的「快樂家」。「在這裡可以看書,也可以玩耍,還有『臨時媽媽』與我們一起,我很喜歡這裡。」周以昕說,放學後到兒童之家來,是自己和同學們的一種期待。記者了解到,朱溪鎮兒童之家「脫胎」於該鎮的四點「伴」之家。朱溪位於山區,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日益增多,集鎮區朱溪村有人口3800多人,更是如此。
  • 全國人大代表李海燕:三位一體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李海燕說,河南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是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也是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的省份。因此,建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問題。   李海燕說,據河南婦聯調查,河南省留守兒童數量648萬人,在留守兒童成長的關鍵階段,需要父母親情的呵護,但由於他們長期遠離父母,無法享受同齡孩子的正常家庭生活。更為嚴重的是引起青少年犯罪率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