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洞明皆學問,多學多問學問來

2020-12-07 悟思必得

我喜歡讀國學方面的書籍,像《論語》這本書我是讀了很多遍,每讀一次就會有一次的收穫。從這本書中能夠悟出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來,孔子不愧為是一個大學問家,大思想家,還是一位大智慧家。

孔子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社會,古時經濟落後,科技不發達,孔子很喜歡讀書,可古那時候要讀的書也不是很多,自然,孔子就喜歡讀社會實踐之書,就是虛向別人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此也就彌補了書籍少的不足,處處有學問。孔子為何有如此高深的學問和智慧呢?答案只有一個,就要他能虛心向別人學習;又能經常反思自己。能夠學習別人的長處,又能改正自己的不足,做到了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他的智慧和才華就是這樣來的。

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說:一個人品德不加以修養,讀書學習不以培養,求取學問不加以講習,聽到道義不能想從,是吾憂也!從孔子這幾句經典佳句中便可以知道,做人品德修養,注重學習,不斷改正自身的不足很重要,做人只抓住了這幾點,便可以成為一個有知識有學問的人。

如今有一句話是:」做事先做人,做人德為先,有德才有得。」人生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好事,讀書也是如此,只有嚴謹的學風才能學而有成。人生不管是平凡還是不平凡都離不開做事,要將事做好就要先做好人,做好人是做好事的關鍵,做人無德,做事就會有私心雜念,凡事從自我角度出發,人的心態不好,就會損人利已,時間長了,做事越多,便會害人害己。只有人做好了,做事才會善心,不怕苦,不怕累,做有德之事,做的事越多,也就是積德積善了,厚道人有福報就是這個道理。

做事先做人,學習也是這樣,講誠信的人總會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能夠見賢思齊,誠信的人總會改正自己的不足。而滑頭人總是看不起別人,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什麼都要比別人聰明,有的人壓根兒看不上別人的優點,如此之人也學不到真本領了,只會耍嘴巴皮子,會說不會做,務虛不務實。

孔子的學問和智慧,源於他的做人和學風,「見賢思齊」,「吾日三省吾身」。僅憑這二點就註定他不是凡人了,看到別人長處就去學習,每天還能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點,就是放在現在,有多少人能有如此思想境界呢?可見,在學習上也是要先學會做人才行,做人有德,在學習上才能走正道,不走歪道。

如今,有的人不想做老實人,認為做老實人吃虧,在有的人眼中,老實人成了無用的代名詞,莫說每天自省身上的不足,就是別人批評他的不足,都會不高興了。可見,人的能力與其道德品行也是密切聯繫的,做學問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人生處處有學問,學問要「學」也要「問」,世事洞察皆學問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哪麼有知識和學問?那麼,這知識和學問到底從何處而來?無疑,從書本中來;從實踐來;從思考中來。所謂學問學問,就是又學又問。學問就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認識和經驗總和;學問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系統的知識。
  • 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
    什麼精髓——就是《紅樓夢》總的兩句對聯: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啥意思呢?世事洞明皆學問,——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其實啊,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要告訴他們,有字的書要讀,沒字的書也要讀,就是人要致力於學,書裡書外地用心學習、讀書,這是一種修齊治平的人生觀。那對孩子的學習,有什麼幫助?尤其是一年級語文的學習!
  • 學問、學問,究竟怎麼學?怎麼問?
    就「學」與「問」的關係而言,清人劉開在《孟塗文集·問說》中說得好: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於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也。
  • 「問學」與「學問」
    幾經商議,將「問學」確定為展覽主題,這對我這個自詡「文人」來說,倒是恰如其分。一則這是我最想表達的,博士後出站時我下定決心要將問學進行到底,與學問終身為伴;二則書家要「取法乎上」 ,「問古」 ,以古觀今;三則就書法展本身而言,問學亦有求教之意。「且古且今雙袖墨,半潘半讀滿床書」是我當下生活的真實寫照。問學第一層意思是求知、求學。
  • 共讀國學 | 682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陸遊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來吧少年,咱們繼續共讀國學第二期。共讀規則見本篇內容後……682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此句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這些都是學問;恰當地處理事情,懂得道理,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文章。682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大意是: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非文章
    董卿在《朗讀者》一期節目的開頭曾經說過:「如果你要問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學作品是什麼,我可能會想到《紅樓夢》《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無奈;『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為人處世的一份智慧」。「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幅對聯,出現在《紅樓夢》中,旁邊還掛著一幅燃藜圖,旨在勸人積極入世,致力於仕途和功名——這也是為什麼厭惡功名賈寶玉一看到這就要吵著離開。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45【格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譯文】世間的事情洞察明白隨處都是學問,人情世故琢磨透了處處都是文章。【解讀】這是出自《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
  •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想想為什麼一本書值得人們花那麼多時間去「研究」去「探索」,什麼原因?簡而言之便是兩個字——「價值」。這本書把中國傳統文化描繪的「淋漓盡致」,其中包括文學、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等,而如今這個時代正是採用西方分科而學的教育方式培養年輕一代人,可想而知《紅樓夢》的「份量」。雖然說《紅樓夢》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經典」,但現在還能靜下心來看的人有多少呢?
  • 讀完三字經,教子有借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
    讀完三字經,教子才有方,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古人的智慧可以借鑑!命運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會得到一張王牌,美貌!智慧!家世!天賦!等等;能否走上人生巔峰,關鍵看這張牌能否在合適機會裡,打得又對又好,依靠情商和智商,缺一不可!
  •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出《紅樓夢》,是一幅很耐人尋味的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一經問世,就被世人流傳開來。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這可能也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處事哲學的高度概括和凝練。在人世間,在紅塵中,如果把世間的事都用心去體會, 其實很多的學問都在生活中。
  • 孔子的學問從哪裡而來?三人行必有吾師,處處留心皆學問
    孔子是一個大學問家,教育家,也是位智慧家,他的《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不少人總是說:孔子的智慧和學問從哪裡來?《論語·子張》有記載:衛國大夫公孫朝問子貢,孔子跟誰學習,話裡有嘲諷孔子並非名師高徒的意思。子貢毫不客氣地說:「文王、武王的大道並沒有崩壞,還在人間。
  • 孔子的學問,其實是靠「問」學來的
    其實,從這一句話的意思就可以看得出,孔子其實是一個虛心受教的人,如果要是遇到了比他有學問,或者說,別人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他也都會虛心向人請教。從這就可以看得出,孔子的那大學問,其實就是靠「問」得來的,不問不知,一問便知,知道後,也就成了自己的知識。
  • 紅樓夢評點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微評#【故事】《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在寧府上房內室,見高懸《燃藜圖》和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說明一個人通人情,懂世故,能夠把世人的心理揣摩透徹,那麼處處都是文章,這說的為人。對這兩句話我是贊同的,人是社會的人,能夠洞悉世情,人情練達,在社會出入自由,如魚得水。是令人羨慕的。一個人做到這兩句話,是非常成功的。世事洞明,凡事都看得很透徹,這是真學問,真正做到世事洞明的人並不多;對於人情世故很通達,這是大文章。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周末給姑娘講寫文章,順便提到了這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剛講解了出處,結果小丫頭立馬斯巴達了,堅定地認為,凡是寶玉反對的,必是封建糟粕,要堅決摒棄的。其實也很好理解,誰還沒個年少輕狂的時候呢!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親愛的頭條君,尊敬的各位師友們,選擇「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做題目,我不是想以一己之見分析這句名言的含義,更無力解讀其豐富內涵,我只並且,假如時間允許的話,想娓娓道來的、記憶中的事物的所知、所想、所發,更會源遠流長!因此,不得不承認,在自己老頑童的特性左右下,對世事洞明的程度真得太淺太淺!對人情事故更不敢稱練達!但是自己堅信,世事人情、眾生百態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自己的平庸之感、愚鈍之智啊!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為何看到這對聯連忙退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對聯出現在《紅樓夢》第五回,回目是: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這一回講的是,寧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擺上好酒好菜,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賞花。秦可卿將寶玉帶到寧府的上房,寶玉一進門就看到牆上畫和這幅這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當即心裡不高興,連忙退出。原文寫道: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
  • 雅俗之間皆學問
    之間皆學問 偶有土豪劣紳對"性學學者"和"易學學者"投來鄙夷之目光,爾曹實不學無術之俗輩也。性學和易學學者皆是研究人類與自然對立統一之大學問,非博學而不能,非庸常所能為。 細而言之,性學學者主要將"曰"字拉長來研究,研究"將軍不離九宮內,士止相隨不出宮。 象飛四方營四角,馬行一步一尖衝"之類繁衍戰術,開口不離成年男女之事。而易學學者則將"日"字壓扁來研究,研究"太極陰陽,氤氳交感"、"天地玄宗,萬氣本根"之類天地宇宙學問,開口不離"子曰詩云"。
  • 紅樓夢有哪些情節體現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第五回中,賈寶玉想要午睡,秦可卿領他到一間上房,裡面有一幅畫《燃藜圖》,又有一幅對聯,寫的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那麼這幅對聯是什麼意思呢?世事,塵世間的事,洞明,清楚明白,看的透徹,人情,人情世故,練達,幹練通達。
  • 詩詞和名著故事中的經典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中,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封神演義》中,三千社稷歸周主,一派華夷屬武王。《警世通言》裡,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老殘遊記》中,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詩詞名著中,詩詞聯可謂難以計數,其經典程度也是其他對聯難以相比,這些文化瑰寶能夠歷盡千百年的時間衝刷而依舊光彩照人,已然說明了一切。
  • 讀書札記丨趣談《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
    人情練達皆文章這種本事在《紅樓夢》裡有兩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依我想來,如今盛時固不缺祭祀 供給,但將來敗落之時,此二項有何出處?莫若依我定見,趁今日富貴,將 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 亦設於此。合同族中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後按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 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爭競,也沒有典賣諸弊。便是有罪,己物可 以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