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的妙意,再品齊白石「此中有真味」

2020-10-07 古籍

齊白石曾刊刻一枚小章,曰「此中有真味」。

近日,「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於北京畫院美術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此次展覽曾於去年在希臘雅典展出,借白石老人妙筆來講述中國文化中的哲學與美學,受到希臘觀眾的極大關注。展覽聚集了齊白石藝術精品近百件,通過「不似之似」、「象外之意」、「物我之際」三部曲,悠揚而婉轉地吟唱出中國文化的深邃內涵以及中式哲學的思辨之道。

齊白石作畫,妙就在「似與不似之間」。他衰年變法後繪畫風格逐漸褪去徐渭、朱耷、昊昌碩等人的風格和筆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墨彩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這種藝術風格的轉變在齊白石的題識中亦可見出。如他在《酒食圖》題識中寫道:「寄萍堂上老人齊璜,此立幅乃予初來京華時棄去八大變如此畫法,殊可惜也。」

芙蓉小魚 齊白石 133cm×33cm 無年款軸 釋文:池上有芙蓉,倒影來水中。水中有雙魚,浪碎芙蓉紅。三百石印富翁並題。鈐印:木人(朱文)

展出作品《芙蓉小魚》,畫面下方有兩尾小魚相伴而遊,從容自在。魚兒的周圍做了留白處理,雖然看不到水紋,但魚兒繾綣靈活的姿態令人感受到水的流動;在畫作的上半部分,大片的荷葉以及兩朵盛開的芙蓉花自上而下伸展開來,與下面的魚兒相互呼應。

齊白石出生於湖南省湘潭市杏子塢星鬥塘,他的童年是在鄉村度過的。

在那裡,河塘裡悠然遊動的小魚在齊白石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及至暮年,遠離家鄉,他仍然會在家中養魚,時常觀察其動態,熟悉其習性。

所以,他筆下的遊魚躍然紙上,活靈活現。

蝦 齊白石 134cm×33cm 無年款 軸 釋文:餘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一變畢真,再變色分深淡, 此三變也。白石山翁並記。鈐印:木人(朱文) 白石翁(白文)

秋荷 齊白石 137.5cm×47cm 無年款

1902年,齊白石開啟了歷時八年(1902-1909年)的「五出五歸」遠遊之路。他走過了大半個中國,飽覽祖國山河美景,結識了很多文人名士,品鑑了大量名家名作,自此眼界大開。1910年,齊白石結束遠遊回到家鄉,將遊歷得來的山水畫稿重新繪製,彙編成《借山圖》,一共有52幅,後來多有散佚,北京畫院現藏有22幅。

芭蕉樹屋(借山圖之四) 齊白石 30cm×48cm 1910

洞庭君山(借山圖之四) 齊白石 30cm×48cm 1910

這套《借山圖》冊頁取材於遠遊中真實山水的寫生稿,屬於實景山水作品,體現了中國畫意象的簡約表達。遠遊之前,齊白石的山水畫主要以《芥子園畫譜》和明末清初的「四王」的山水風格為主。之後,齊白石憑藉遠遊時的印象,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將原型山水進行了概括和提煉,初步形成自家山水面貌與風格。

桃花源 齊白石 101.5cm×48cm 1938年 軸 釋文:平生未到桃源地, 意想清溪流水長。竊恐居人破心膽,揮毫不畫打魚郎。戊寅,時居燕京城西,白石齊璜。

《桃花源》描繪了他內心深處的一處避風港。畫中除描繪桃花源的美景,但卻不見隱居桃花源的鄉親,叢林中的房間屋舍也皆躲躲藏藏。原來創作這幅作品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民不聊生。75歲高齡的齊白石,在家閉門作畫。畫家體味到了一千五百年前陶淵明的內心苦楚,他不願把山外戰亂紛爭的消息帶到內心所營造的一片淨土中,破壞桃源人安寧平靜的生活。因而畫面空無一人,屋舍也都躲起來,讓人不禁感慨白石老人的畫外之意。

齊白石的人物畫創作與其人生狀態息息相關,具有濃厚的「民間味」。中國民間藝術中常以吉祥、祝福的諧音入畫,有年畫、剪紙、雕塑等藝術門類。自幼長於鄉村的齊白石,深愔民間藝術的精髓,他以心中的美好祝願入畫,其筆下的人物畫作品巧妙詼諧、情感真摯而富有人生智慧。

《清平福來》

展覽現場,齊白石創作的《寒夜客來茶當酒》被製作成動畫。據相關介紹,現場動畫中,乍冷的初雪,溫暖的燭光搖曳,畫面中一枝梅花插在一壺清水裡,兩盞茶杯代表著有客人到訪。展覽還以視頻形式展現了齊白石在不同階段創作的蝦,從63歲時追求造型真實、用墨濃淡均勻,到68歲時喜好精神氣足、用墨濃淡分明,再到80歲後筆墨精煉、更加傳神,便於觀眾體味中國繪畫的妙意。

寒夜客來茶當酒齊白石 66.5cm×28cm 無年款 軸

相關焦點

  • 中國繪畫的妙意 再品齊白石「此中有真味」
    齊白石曾刊刻一枚小章,曰「此中有真味」。齊白石作畫,妙就在「似與不似之間」。他衰年變法後繪畫風格逐漸褪去徐渭、朱耷、昊昌碩等人的風格和筆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墨彩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這種藝術風格的轉變在齊白石的題識中亦可見出。
  • 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
    值此之際,北京畫院美術館推出「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與觀眾一同賞白石墨妙,品思辨之道。此次展覽於2019年在希臘雅典展出,借白石老人妙筆來講述中國文化中的哲學與美學。在「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下,見證了兩國人民文化交流的熱情。
  • 齊白石的畫中「真味」
    ,品思辨之道。此次展覽於2019年在希臘雅典展出,借白石老人妙筆來講述中國文化中的哲學與美學。    齊白石曾刊刻一枚小章,曰「此中有真味」。一個「真」字,竟將中國藝術與希臘文化最本質的內涵描繪得恰到好處。希臘人尚「真」,早期先賢不斷追問萬物與時空的真理,哲學、數學、科學、藝術……應運而生,成為歐洲文明的起源。
  • 近百件齊白石藝術精品展現「此中真味」
    「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展覽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與觀眾一同賞白石墨妙,品思辨之道。近百件齊白石藝術精品展現「此中真味」。在展覽現場,齊白石創作的《寒夜客來茶當酒》被製作成動畫,乍冷的初雪中,溫暖的燭光搖曳……此次展覽將在京展出至10月18日。
  • 齊白石畫中真味,與希臘數千年的藝術傳統驚人相似
    齊白石畫中真味,與希臘數千年的藝術傳統驚人相似  王亞楠  近日於希臘雅典塞奧哈拉基斯古典藝術及音樂基金會美術館揭幕的「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展,引發了國際範圍的高度關注。
  • 齊白石畫中真味 與希臘數千年的藝術傳統驚人相似
    近日於希臘雅典塞奧哈拉基斯古典藝術及音樂基金會美術館揭幕的「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展,引發了國際範圍的高度關注。此次展覽經過整整五年時間洽談與協商,借126件齊白石藝術作品,與希臘觀眾討論中國人的形神觀、意境觀與宇宙觀。
  • 畫鳥勝過王雪濤,畫花勝過齊白石,他的小寫意繪畫真厲害
    好的國畫作品,有故事的國畫作品就一定會受人喜歡。他是一個無門無派的畫匠,但畫鳥勝過王雪濤,畫花勝過齊白石,而且國畫水平和繪畫的意境都是達到了一流的級別,此人就是汪慎生。一個在近現代畫壇之中名氣不大,但作品名氣與意境卻造詣極高的真正國畫大師。
  • 品齊白石《鳳仙》:朝陽初上碧梧枝
    齊白石《鳳仙》設色紙本鏡心66×33cm。此類來源可靠遞承有序的中國書畫佳作,在拍場中一向表現不俗受到眾家追捧,白石老人類似的花卉作品曾在2010年的嘉德秋拍中拍出184.8萬的價格,可謂藏家所向,眾望所歸。
  • 齊白石:冬筍炒白菜,不借他味,滿漢筵席真不如也
    都說北京人愛吃白菜,一個冬天吃的白菜有北海的白塔那麼高。汪曾祺先生在《胡同文化》中寫道: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可見老北京對於白菜的熱愛。不知道是不是齊白石北漂後,受老北京文化的影響。在他眾多菜蔬類作品中,白菜是他心頭所愛。他甚至為白菜打抱不平,曾言:「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
  • 齊白石繪畫的用墨有絕招,學會對突破繪畫瓶頸很有用!
    齊白石畫有一個簡單好用的絕招,卻被我們視而不見1,大師的繪畫題材貼近百姓,所以他是「人們的藝術家」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的藝術大師,他繪畫的題材非常之廣。凡是他生活常見的事物都能被他挖掘出來進入他的畫面。
  • 中國書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繪畫中有趣的故事
    齊白石先生的作品,大多在一幅畫中有寫意花卉和工筆草蟲,動靜結合,疏密有致。蜻蜓草蟲,栩栩如生。體現了齊白石先生的童趣和對田園生活的深深熱愛。他在繪畫中有趣的故事。畫蝦齊白石畫蝦很出名,求畫者絡繹不絕。於是齊白石特出告示說,白石畫蝦,10兩銀子一隻。
  • 齊白石:飽諳塵世味,尤覺菜根香
    如果要給20世紀的中國美術選一個形象代言人的話,非齊白石莫屬。他一生創作之豐,涉獵之廣,集中國藝術之大成。 齊白石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 如何讓希臘人理解齊白石的「真」?
    近年來,北京畫院著力於齊白石藝術研究的海外推廣,已相繼在匈牙利、列支敦斯登、日本等國舉辦一系列的齊白石藝術展,學術成果日臻深厚。此次在北京畫院展出的「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展,即為北京畫院去年年底奔赴希臘策劃的又一齊白石系列展的回國巡展。這場面向希臘觀眾的齊白石藝術展覽是如何思考的呢?
  • 希臘人能get到齊白石的「真」嗎?
    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2020年09月30日-10月18日近年來,北京畫院著力於齊白石藝術研究的海外推廣,已相繼在匈牙利、列支敦斯登、日本等國舉辦一系列的齊白石藝術展,學術成果日臻深厚。此次在北京畫院正在展出的「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展,即為北京畫院去年底奔赴希臘策劃的又一齊白石系列展的回國巡展。這場面向希臘觀眾的齊白石藝術展覽是如何思考的呢?
  • 齊白石和張大千誰的繪畫水平高?
    齊白石、張大千都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繪畫大師,在畫界有「南張北齊」之譽,有人稱張大千為「雅賊畫家張大千」,也有人稱齊白石為「木匠畫家齊白石」。他們二人都擅長中國畫,因此二位大師經常會被拿來進行比較。畢卡索曾說:我不敢去你們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齊白石,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畫家,早年齊白石的畫並不出眾,而且沒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直到晚年,齊白石的畫風可以說是影響深遠,甚至都可以開宗立派。
  • 淺談:吳昌碩、齊白石和張大千的繪畫藝術有什麼差異?
    淺談:吳昌碩、齊白石和張大千的繪畫藝術 有什麼差異?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出現此種情況,吳昌碩、齊白石和張大千三者在繪畫藝術上的又有著怎樣差異呢?
  • 齊白石第四代傳人 趙洪波花鳥小寫意《秋之味》
    1969年生人,祖籍山東青島,齊白石第四代傳人,師承我國花鳥畫大家李苦禪入室弟子王東升先生,工寫意花鳥,亦能山水人物。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美展,2013年入編由文化部,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共同編撰【新中國美術家大典】及【圖說當代中國美術史】。
  • 倪萍繪畫水平越來越高:用墨大膽有創意,寫意風格不輸齊白石
    就拿她近年來所創作的繪畫來看,倪萍老師的作品越來越受人喜歡了,往往一個主題,在她的筆下變得生動有形象,還隱藏著一些處世哲學與道理呢!到底倪萍老師的作品怎麼樣,雖然不能與專業的國畫大師相比較,但其實水平真不弱,尤其是各方面都是獲得了大家的肯定與認可。
  • 倪萍繪畫水平越來越高:用墨大膽有創意,寫意風格不輸齊白石
    倪萍老師的繪畫其實不能用專業的繪畫等級來形容,但很多人看過了之後形容她的作品不輸專業繪畫家。原因就是她畫得比較厲害,而且繪畫的構圖與用墨很有講究。倪萍作品究竟好在哪裡,首先第一點就是趣味性與童趣味極高,這一點也是與齊白石的繪畫風格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 印聖吳昌碩、齊白石中國繪畫大師《梅花圖》
    提及近現代美術史,有兩位繞不開的藝術巨擘,那就是素有「南吳北齊」之稱的吳昌碩與齊白石。2017年,恰逢吳昌碩逝世90周年、齊白石逝世60周年。吳昌碩和齊白石兩人年紀雖然相差二十歲,但「南吳北齊」的說法仍然是行內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