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獨奏《月夜》作曲:劉天華 演奏:梁聆聆

2020-12-18 昭華民族音樂

二胡獨奏《月夜》

作曲:劉天華

演奏:梁聆聆

《月夜》劉天華創作於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是劉天華一生中創作的第二首二胡獨奏曲。1918年完成初稿,1924年定稿,通過對皓月當空的描寫表達了一種淡淡的惆悵。此曲最大的特徵是作者儘可能地創造一種「寧靜」的氣氛,而正是在這看似」寧靜」的背後卻又隱藏著一種心潮洶湧、思緒萬千的興奮與激動。這正是一個有理想抱負的知識分子那種矛盾心理的寫照。樂曲真正具備了「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的境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描繪了江南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又抒發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之情。

演奏家介紹

梁聆聆

副教授,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黨總支副書記,碩士生導師,紫禁城青年室內樂團團長,二胡碩士,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兩岸四地中國模範學生展示活動首席國樂顧問,齊齊哈爾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CCTV民族器樂大賽評委。

出生於西安,六歲隨父梁新建學習二胡。1986年考入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師從李長春教授、王方亮教授。1992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師從二胡教育家安如礪教授,胡琴大師劉明源教授學習二胡、板胡、高胡。1996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部,攻讀碩士研究生,導師為蔣派胡琴名家安如礪教授。1999年獲得碩士學位,成為中國音樂學院培養的首位二胡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

學生期間連年評為「三好學生」,兩次獲得中國音樂學院「特別獎」。曾獲西安音樂學院民樂比賽二等獎、「紀念阿炳誕辰100周年全國民族器樂比賽」二等獎、「富利通杯國際中國樂器獨奏大賽」二胡專業組二等獎、中國音樂學院「首屆劉明源獎學金民樂比賽」第一名、「北京地區青少年民族器樂獨奏比賽」園丁獎、「首屆澳門國際青少年音樂大賽」園丁銀獎、浙江省「管溪杯」第七屆二胡獨奏比賽省外專業組優秀園丁獎、「盛世華音中日韓國際二胡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首屆臺灣「日月潭杯」音樂大賽臺灣總決賽獨奏組合指導教師雙金獎、美國紐約國際音樂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德國柏林之夏國際音樂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等獎項。創作方面,二胡獨奏曲《秋過》獲2014「金胡琴杯」胡琴小型作品展演創作銀獎以及「網絡最多好評獎」;鄒航編曲、梁聆聆改編的二胡重奏曲《加林賽》獲2014「金胡琴杯」胡琴小型作品展演創作銀獎以及「最佳作品演奏獎」。

曾出版個人專輯唱片四張;發表研究二胡藝術、教學理論的學術論文九篇;在瑞典以英文發表《Hlsningfrn China Conservatory i Beijing 》;出版專著三本。拍攝多部二胡教學片。曾在美國、日本、瑞典、丹麥、加拿大;中國北京、陝西、山西、山東、湖南、江西、湖北、江蘇、廈門等地區舉辦獨奏音樂會和專題講座。演出足跡遍及亞、非、歐、北美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相關焦點

  • 妙悟佳音 靜聆永恆 記二胡名師梁聆聆
    ——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與二胡結緣三十多年,一直耕耘在二胡教育與演奏事業的舞臺上。她對二胡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在教學上的一絲不苟,潤物無聲般地流露著她與二胡的不解之緣。  梁聆聆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酷愛音樂的父親為她取名「聆聆」,寄託了對她能演奏出「餘音繞梁、聆聽永恆」美妙樂章的期望。她的父母並非從事樂器演奏或是與音樂相關的職業,但她的啟蒙老師卻是她的父親。 6歲起,梁聆聆隨父學琴,1986年考入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師從李長春教授、王方亮教授。
  • 宋飛二胡獨奏會紀念劉天華
    吳玉霞和宋飛(右)  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李澄)「20年前,我作為民樂界新人的第一場獨奏會就是紀念劉天華誕辰100周年的作品專場。20年後的今天,為紀念劉天華誕辰120周年,我的獨奏會將演奏他的十大二胡名曲。」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說,7月27日,「華風琴韻——宋飛二胡獨奏音樂會」將作為「打開藝術之門」之「民樂典藏」板塊的頭陣在中山音樂堂上演。  據介紹,今年的「民樂典藏」板塊推出了琵琶、二胡、古琴、笛簫、古箏、民樂大樂隊等8場民樂音樂會。
  • 梁聆聆楊西二胡對話古箏 舉辦弦上琴韻音樂會
    據了解,梁聆聆副教授與楊西老師在2年前就開展了二胡與古箏教學工作中的交叉合作,探討彈撥樂器與拉弦樂器的異同,互相借鑑,豐富教學經驗。半年前,曾在陝西師範大學舉辦了第一場二胡古箏師生音樂會,此次音樂會是系列師生音樂會的第二場。  當晚,音樂會共演奏了八首樂曲。
  • 二胡十大名曲 你知多少
    它有強烈的旋律,即快速的起起伏伏,充滿了強烈的情感,它是二胡音樂的不可多得的傑作。4.空山鳥語這首曲子是由著名二胡音樂家劉天華於1918年至1928年創作的二胡獨奏,劉天華歷經十年做成此曲。這首歌描述了在深山山谷中鳥兒歌唱的生動場面,用二胡曲調模仿鳥兒的鳴叫,而作曲家的情感也在音樂中反映出來。
  • 劉天華,二胡因你而改變!附劉天華十大二胡名曲欣賞
    從這個角度來說,劉天華先生需要一個全新的樂器拓展他的理想,他選擇了二胡,是因為二胡這個樂器與小提琴有一定的兼容性。因此整個中西方樂器和藝術形態在中國的交匯,需要二胡這麼一個載體,劉天華先生精通二胡和小提琴的演奏,在他一生的創作中兩個樂器的風格得到了最大化的融匯。而且也為他在整個新文化運動音樂領域裡,奠定了西為中用的一個實際典範。
  • 二胡獨奏《楓之舞》丨青年二胡演奏家張曄​作曲、演奏
    權威國樂資訊,關注華音網楓 之 舞此曲是張曄創作於2014年夏,首演於「第二屆中國弓弦藝術節」的一首二胡獨奏作品樂曲自由融合了爵士、拉丁、流行等多種音樂風格,在靈動的旋律中勾勒出秋天紅葉飛舞的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二胡豐富的音樂表現力。「每當漫山紅葉隨風飄舞的時候,我仿佛伸手就觸摸到你洋溢著天真微笑的臉。自由飛翔吧,我的紅裙姑娘!」中國青年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理事,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二胡獨奏演員及樂團首席。2000年起隨恩師宋飛學習。
  • 劉天華先生的二胡十大名曲您最喜歡哪一首
    劉天華先生的二胡十大名曲:1《病中吟》2《月夜》3《苦悶之謳》4《悲歌》5《空山鳥語8《光明行》9《獨弦操》10《燭影搖紅》劉天華先生劉天華先生對二胡演奏方法進行了改制,增加了二胡的把位,提高了二胡演奏的表現力。
  • 「活動預告」民樂潤童心——郭民二胡演奏賞析會
    根據史料記載,它最早的名字叫「奚琴」,最初的奚琴是在兩根弦之間加上竹片,後來,竹片改用馬尾做成琴弓來演奏,它又有「馬尾胡琴」之稱。元代,二胡又有改進,琴筒用皮來蒙面。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以及地方戲曲和民間音樂的蓬勃發展,二胡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長期以來,二胡主要是給戲曲和曲藝表演做伴奏之用,很少作為獨奏樂器登臺演奏,社會地位也很低。
  • 一把二胡演繹古今中外,一場獨奏音樂會帶來「弦外之音」
    12 月 13 日,《亦聞 · 亦樂——陸軼文二胡獨奏音樂會》如約在哈爾濱大劇院歌劇廳奏響,90 後二胡演奏家陸軼文攜手青年作曲家、鋼琴家李淵清讓二胡與鋼琴 " 對話 "。作為二胡藝術領域極具演奏實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領軍人物之一,陸軼文先後獲得各類重大比賽獎項,更是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與文華獎的雙金獎獲得者。陸軼文的演奏技藝精湛、音樂表現自然流暢,舞臺感染力強,在其弓弦之間不僅能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演奏技法與情愫傳遞,更能聽到許多當代二胡新作,品味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 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劉天華十大二胡名曲
    他為二胡與琵琶的教學編寫過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和十五首琵琶練習曲。1930年還分別用五線譜和工尺譜記錄過梅蘭芳的京劇戲曲譜,編成「梅蘭芳歌曲譜」。劉先生還吸收小提琴演奏的長處,將二胡從伴奏樂器發展為獨奏樂器,並納入高等院校的專業教學,為我國近現代二胡演奏學派奠定了基礎。劉天華的作品有十首二胡獨奏曲、三首琵琶獨奏曲、兩首絲竹合奏曲。
  • 漫談二胡音樂中的地方風格特點
    自二胡成為獨奏樂器以來,產生了眾多的二胡獨奏作品,其中創作素材多取材於各地方的民間說唱和戲曲藝術、民歌小調等音樂元素,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風格特點。本次講座呂老師通過樂曲演奏,帶領欣賞者們走進二胡的音樂世界。
  • 「二胡藝術裡程碑之作」 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獨奏:唐峰 指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長城隨想》作曲:劉文金二胡:唐峰;指揮:郭明作品自問世以來,便以其非凡的民族氣質和豐富深邃的思想內涵,對中國二胡藝術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被我國音樂界譽為「自劉天華以來二胡作品的又一裡程碑」。這首巨作是劉文金二十世紀70年代末與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在訪美期間,參觀聯合國大面對牆上懸掛著巨幅壁毯—萬裡長城時中湧起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
  • 1932年6月8日:中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因病逝世
    1828年他迫於母命入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但大部分時間則用於作曲與鋼琴即興演奏。除作曲外他還從事戲劇、詩歌的寫作,創辦了《新音樂雜誌》。在音樂方面他深受舒伯特影響。其主要作品有:《蝴蝶》《核桃樹》《詩人之戀》《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等。1856年7月29日,舒曼卒于波恩附近恩登尼希的一所精神病院。
  • 江蘇文化日曆 | 民樂之魂:一代國樂大師劉天華
    1912年隨兄劉半農去上海,工作於開明劇社,業餘加入萬國音樂隊,並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曾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1932年因猩紅熱病逝於北京,年僅37歲。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歌舞引》、《飛花點翠》等。劉天華創作的10首二胡曲,是民族器樂寶貴的財富。
  • 二胡鼻祖劉天華的10首二胡名曲(曲譜合集分享)
    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二胡鼻祖劉天華先生原名劉壽椿,生於1895年2月4日,因猩紅熱病卒於1932年6月8日。劉天華先生是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自幼受到家鄉豐富的民間音樂薰陶,1912年隨兄劉半農去上海,工作於開明劇社,業餘加入萬國音樂隊,並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劉天華的音樂創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樂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1.
  • 二胡鼻祖劉天華的10首二胡名曲(曲譜合集分享)
    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二胡鼻祖劉天華先生原名劉壽椿,生於1895年2月4日,因猩紅熱病卒於1932劉天華先生是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自幼受到家鄉豐富的民間音樂薰陶,1912年隨兄劉半農去上海,工作於開明劇社,業餘加入萬國音樂隊,並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劉天華的音樂創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樂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1.
  • 二胡英才名士知多少
    二胡事業經劉天華開拓,再經陳振鐸蔣風之等人繼承,又經第三代王國潼、閩惠芬等人的努力。二胡事業就象一股股強勁的蔣巽風,吹化了二胡冬天那段皚皚的楊雪、層層的陳潔冰。開創了二胡前所未有燦爛的李長春、趙元春。今天,二胡事業就象一個百花盛開的陳春園、邢立元(園)張慧元(園)。
  • 以二胡琴聲展開中國風畫卷 張音悅帶你走進二胡的絕美世界
    (著名二胡演奏家、長沙市音協二胡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阮星演奏我國北部二胡樂曲《一枝花》。)(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會員劉玉凌演奏《月夜》。)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劉天華等一代又一代藝術家潛心研創,二胡逐漸從民樂伴奏中脫穎而出,成為主要的獨奏民族樂器。介紹完二胡在我國的發展史,張音悅為觀眾講解如何培養在樂曲演奏中的樂感和審美。
  • 中日二胡演奏家東京奏響中國傳統民樂
    (日本《中文導報》/文遲 攝)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日前,由日本二胡振興會和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二胡緣·第四屆中國民族樂器精英音樂會」暨梁聆聆二胡與室內樂日本首演,在東京江東區卡梅利婭音樂廳落下帷幕。
  • 宋飛領銜「紀念劉天華誕辰120周年」巡演
    2016年1月6-7日晚,將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辦「宋飛二胡獨奏音樂會」與「手拉手?光明行——『民族音樂進校園』音樂會」兩場音樂會。這是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宋飛領銜的「致敬大師 感悟經典——紀念劉天華誕辰120周年」系列巡演活動的最後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