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翩躚而至 廣州沉醉「人生若只如初見」

2020-12-05 騰訊網

  今年3月,以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的生平為創作背景的大型原創新時代中國古典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正式開啟首輪全國巡演,於20-21日走進廣州大劇院。公子翩躚而至,場景恢弘震撼,故事令人唏噓。

  在主創見面會上,當被問及創作難點,總導演劉震言簡意賅的一句「太難了」,逗笑一片戲迷。據悉,該舞劇由北京市海澱區委宣傳部、北京舞蹈學院歷時3年共同創作完成。自2018年6月首演以來,它以第一部以納蘭性德的傳奇一生為原創的舞蹈藝術作品,第一部創作於海澱、以納蘭為主角的新時代中國古典舞劇這兩個「第一」深受舞蹈界和廣大「納迷」、舞蹈愛好者的矚目和讚譽。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都不是難點,如果難得自己痛苦,那帶給觀眾的一定是不愉快」。劉震稱之為一種「幸福的創作」,「就像我們今天見面,初見永遠是最美好的」。

  劇本

  首部演繹納蘭性德一生的原創舞劇

  3月18日晚7點半,廣州大劇院交響排練廳內,近百位老中青戲迷早已落座,等待與《人生若只如初見》的主創們——總導演劉震,副導演崔睿,主演張珊珊、李楠暢談舞劇背後的故事。

  康熙年間,京西海澱,才子納蘭性德一生短暫而傳奇,三十歲逝世,卻留下諸多詩詞名篇,其中以《木蘭詞》尤為經典。當初讀到「人生若只如初見」,劉震就念念不忘,「我就是喜歡上優美的詩詞而產生的衝動」。

  當真正走進納蘭性德的世界,劉震才恍然發現,納蘭的一生「多情」為舞劇創作帶來了極大難度。「他的詩詞裡涉及了非常多的愛情、友情,還有家國情、思鄉情,這一定要取捨,而且比例要掌握好」。

  納蘭生於海澱、葬於海澱。為了更好地展現納蘭的「至情至聖」,劉震抓住了一個支撐點「若」字。他介紹說,「若」字在納蘭詞中使用頻繁,既有悼念亡妻的「若似月輪終皎潔」,也有感嘆邊塞悽楚的「深秋遠塞若為情」,是虛幻,也是期許,成為整部劇目情感表達的源泉。「一個點就註定了他的一種永恆,而不在於事件的羅列,但所有事件又真實存在於他的人生軌跡中」,他說。

  最終,這部舞劇以詩詞為點綴、以成長為脈絡、以變遷為戲劇衝突,以大眾所熟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為名,通過《別有根芽》《天為誰春》《何處情深》《人在誰邊》四個篇章,呈現納蘭性德的傳奇一生和家國情懷,以小家之情深,烘託大國之襟懷。

  道具

  一塊白布可隨情感與色彩變幻意象

  3月20日晚,廣州大劇院歌劇廳內儘是黑暗。伴隨「嗖」的一聲,一束追光直射舞臺前方,一支弓箭赫然出現,以「納蘭公子雄姿英發,騎射歸來」拉開第一幕……

  第二幕中,納蘭思慕妻子盧氏,少女嫋嫋婷婷的身影出現,正撐著傘為一朵荷花遮雨,舞臺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喜帳紅燭,雕闌曲處,飾演盧氏的張珊珊倚著滑動的木架起舞,讓觀眾感嘆「晾衣架子還能舞得這麼美」。而在第三幕,納蘭與亡妻盧氏夢中相見,漫天飄落梨花雨,盧氏坐在一支長長的鞦韆上,納蘭正推著她翩躚共舞,畫面煞是好看……

  這些驚豔的場景,得益於劉震在道具設計上的靈感與巧思。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塊使用頻繁的巨大白布:在策馬奔騰的邊塞,它是隨風狂舞的黃沙;在婚房紅燭之下,它是喜慶的紅綢;在盧氏難產而亡後,它是血色的紅帳;在納蘭悼念盧氏時,又是一塊慘白的凌布……劉震說,當初並不是為了找這塊布而這麼編舞,恰恰是情到深處使然,「當我們慢慢走進去時,它就會當著你的面,轉換情感和顏色」。

  他進一步解釋,「等它鋪在大地上,就是一張紙,而當納蘭鑽進去時,它可能就是他心裡的那座墳」。

  在崔睿眼中,這些都是劉震生活情感的另一種流露。「導演在生活中是個特別可愛和浪漫的人,這些(舞臺)處理都是他積累下來的,並最恰當地呈現在一個舞劇的角色裡」。

  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主創見面會,左二為總導演劉震。

  舞蹈

  換位演繹,把握情感中的「度」

  舞劇缺少臺詞,更需要演員充分運用肢體的張力,去展現豐富而曲折的人物情感。

  漢族文士顧貞觀比納蘭年長18歲,卻與他結為莫逆之交,彼此惺惺相惜。飾演「顧貞觀」的李楠介紹,為了演繹顧貞觀與納蘭的深厚感情,他在劇中與姚亮有大量的雙人舞,而這與以往的舞劇設計不盡相同。「一般創作男子雙人舞時會採取一種有矛盾衝突的形象設計,但我們要講述的是初見時那最真摯的感情」,他說,這就要有一個身體接觸的「度」的把握,「過多會很肉麻,太拘束又達不到情感至深的效果」。

  舞臺上,年老的顧貞觀依偎著曹寅,臉貼著他的衣服慢慢滑落。那一瞬間,李楠恍如隔世,「我覺得好像自己真的就是他」。正是拿捏好了分寸,這段男子雙人舞大放異彩。

  張珊珊對此也深有感觸,為了協助姚亮與李楠進行排演,她曾在排練廳裡跳過「納蘭」與「顧貞觀」的舞蹈。儘管換位演繹的舞蹈動作難度更大,卻讓她能更好地體會不同角色的情感變化,「配合劉導在創作中賦予納蘭性德『公子世無雙』的形象」。

  人物檔案

  總導演:劉震

  著名青年舞蹈家、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編導,現任北京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海澱區舞蹈家協會主席、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團長。

  在舞蹈界,他囊括了國家級舞蹈比賽的所有最高獎項,曾表演的獨舞《我是誰》榮獲了連續六年空缺的第十屆俄羅斯國際現代舞大賽「表演大獎」,舞劇《阿炳》、舞劇《大夢敦煌》、大型舞蹈音畫詩《楚水巴山》榮獲多屆「文華大獎特別獎」「文化劇目大獎」「文華編導獎」「文華表演獎」等獎項。

  2009年,他創作的中國首部舞臺藝術行願作品《功夫詩·九卷》,既榮獲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舞臺劇「金譜獎」與2011年香港衛視中國十大文化創意項目獎,同時榮獲2012年以色列國際藝術節「最佳劇目獎」,是中國舞蹈藝術精品的代表。

  採寫:南都記者莫郅驊

  圖片:廣州大劇院提供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而我第一次知道納蘭性德也是因為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所以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木蘭花令吧!
  •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的究竟是誰?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的究竟是誰?文/愛講歷史的賈大師「人生若只如初見」看到這句話,很多人就會自然的接出下一句話,這句話的作者是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雙全,十八歲便成為進士,深受康熙帝賞識,可惜天妒英才,僅三十一歲便英年早逝。
  •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懂納蘭性德你就讀懂了愛情
    納蘭容若又叫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生,逝於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主要作品:《通志堂經解》、《側帽集》、《飲水集》、《淥水亭雜識》等。時人都愛他「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嘆惋,少有人看到他「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的預見,「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的悵惘,「天上人間一樣愁」的無奈,「眼前冷暖,多少人難語」的哽咽......《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本書全面展示一個納蘭公子,只希望能讓所有傾慕納蘭的人從另一種角度來了解納蘭。
  • 古典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首輪全國巡演開啟
    《人生若只如初見》演出照以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的生平為創作背景的古典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2019首輪全國巡演正式開啟了!3月20、21日,《人生若只如初見》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以內蒙古包頭大劇院為第一站,之後轉場鄂爾多斯大劇院、山東省會大劇院、德州大劇院、廣州大劇院、佛山大劇院、閩南大劇院等十餘個大型劇院,持續兩個月。
  •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性德與盧氏的傾城之戀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這一首觀看幾字便聞筆者心如刀割的痛苦聲,也無可奈何的嘆氣聲。筆者正是人們熟知的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有多少人可以在繁華與喧囂的世間能夠覓得一位愛人?小編估計很難,且不說,現在的社會,誘惑很大,人們把愛情當作玩玩的也大有所在。能寫出這種詞的人,究竟是經歷了什麼才可以寫出如此的悽婉可憐,如此神傷的愛情?
  • 講述納蘭性德傳奇人生,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全國巡演開啟
    近日,由海澱區委宣傳部出品、以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的生平為創作背景的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於2019年1月5日、6日登陸國家大劇院歌劇廳,為觀眾奉上一場唯美的北京古都文化視聽盛宴。,以詩詞為點綴、以成長為脈絡、以變遷為戲劇衝突,以最為大眾所熟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為名,通過《別有根芽》《天為誰春》《何處情深》《人在誰邊》四個篇章,呈現了納蘭性德傳奇的一生和家國情懷,以小家之情深,烘託大國之襟懷。
  •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性德一首《木蘭花令》,道盡人性與愛情真諦
    納蘭性德也是如此,他的"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圞月"、"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有一首詞,引經據典行文極美,講述的卻是閨怨和人性的惡,他用一首《木蘭花令》,道盡人性與愛情真諦。《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這首詞,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中的一種。
  • 《人生若只如初見》——遇見
    有一種相見叫「只如初見」,「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往事都化為紅塵一笑,只留下初見時的驚豔,忘卻傷懷、無奈和悲痛,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清】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性德傳奇登陸國家大劇院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1日電(通訊員 劉海棟)纏綿悱惻的動人愛情,才子佳人的短暫一生;痴情詞客邂逅夢中仙子,在王朝鼎盛的圖景之下,結出微小卻不平凡的愛情之果——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講述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短暫而傳奇的一生。
  •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自幼飽讀詩書,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中舉,康熙十五年賜同進士出身,深受賞識。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 《木蘭辭》賞析:人生若只如初見
    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 好詞必讀:人生若只如初見,人生願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其實這首詩初衣有另外的想法,那是詩人納蘭性德,因為對情感的敏感,而感到的洞徹。當然就和我在結尾中說。現在我來解讀的,就是關於這首詩的深邃。納蘭起句很恢弘,將一切的情感起句在「人生若只如初見」。那麼,這首詩是納蘭的一首情感兼人生總結。因為若僅僅只是情人之間的,不會有這麼橫貫了人生的起筆。
  • 「人生若只如初見」下句是什麼,納蘭性德是表達愛情,還是友情?
    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想說起這句話估計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知道這首詞的下句是什麼嗎,作者納蘭性德寫這首詞又是為了表達什麼的呢,是納蘭性德的纏綿的愛情,還是向目前的一些學者所說的友情?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這首悽美的詞。
  • 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還是少用這句為好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於是,納蘭性德被選中了,納蘭的所有作品中,知名度比較高的則是必有「人生若只如初見」。於是「人生若只如初見」開始出現在各種作品中。自己也曾經覺得這句很好,直到有一天,讀了整首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秋風悲畫扇,用的是班婕妤被冷落的典故。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詩詞欣賞
    下面是他的較為著名的一首詩詞進行賞析《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人生若只如初見,有太多人喜歡這一句。命運如同樹枝間投下的光影,光怪陸離,斑駁交錯,怎樣都無法看清,而若是細細的看,久了便覺出恍惚來。容若這首《木蘭花令》,道破天機的只這一句,其餘的,都是可以略去不看的。在浩如煙海的詞賦中,無論怎樣,這一句都是決絕的獨立,很難找出能與這句話並肩的句子。
  • 納蘭性德的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對初戀女孩的懺悔嗎?
    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曾這樣評價清朝才子納蘭性德是「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可見,納蘭性德的才學造詣非同一般。他文採出眾,有納蘭明珠這樣權傾朝野的父親,又是康熙皇帝跟前的帶刀侍衛,真是羨煞旁人。然而納蘭性德卻稱自己是人間惆悵客,在他短暫的31歲生命中,他卻只想成為一名詞人,他創作的詩詞大多清新雋秀,帶有一絲哀婉的色彩,正如他的生命一樣,哀婉而動人。他曾經寫過一首《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其詞風亦是帶有一絲哀怨纏綿之感。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清朝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的詩詞佳句賞析,人生若只如初見
    清朝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的詩詞佳句賞析,人生若只如初見長相思·山一程[清] 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清]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背後的故事,原來是寫給朋友的絕交信
    尤其是「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一句,更是被廣泛的應用在感情逝去之後。尤其是其中舉了唐玄宗和楊玉環的例子,就更讓人覺得這首詞是應該寫給情人的。但其實,我們從副標題知道,這首詞是寫給朋友的,而且還是寫給朋友的絕交信。這首詞告訴我們友情其實與愛情一樣都需要呵護不知道納蘭性德的這個朋友是怎樣的。
  • 最美詩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詩詞之美,不止在於語言,更在於那躍然於字裡行間的那人生最細膩的情感,或喃喃自語,或娓娓道來。一首詩詞,總有那麼一處,觸動人心;一首極美的詩詞,總會有那麼一處,讓你我陶醉其中,久久無言。花開再美,怎如初見?
  • 最美詩詞: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作者:納蘭性德,字容若,清朝著名詞人,出身顯赫,父親是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中進士。納蘭容若一生多情,也傷情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