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旅遊資源非常的豐富,有很多的旅遊景點。這幾大旅遊景點,如果你去旅遊的話,你會選擇哪個呢?
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雲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裡,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裡。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裡,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山門,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形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託得淋漓盡致。崇武古城: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巖濱海石城-崇武古城,位於惠安崇武半島上。是我國古代東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武半島在我國古代的海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為防備海盜倭寇,江夏侯周德興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築時,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晝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財產遭到嚴重損失,鑑此教訓,勸募大修。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福建總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屯兵在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清代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這時全城周長2567米,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基寬5米,牆高7米,有窩鋪26座,城堞1304個,箭窗1300個。四面設門,東西二門築有月城,城牆上有烽火臺、瞭望臺和這放銃炮的虛臺。城牆有二至三層的跑馬道四城邊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向城外的涵溝。永春牛姆林,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的生態旅遊區,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縣下洋鎮境內,距縣城70公裡,是國家4A級旅遊區、福建省首批自然保護區,福建省生態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及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基地,是泉州十八景之一。牛姆林,又稱姆林山,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牛姆林是名人仙跡薈萃勝地。宋朝永春進士陳知柔詩:「霜後綠筠仍舊色,雲中金磬出新聲」。都是描寫臼尖牛姆林的旖旎風光。1929年8月-率三千紅軍進駐福鼎村時,也到牛姆林一帶勘查,稱它是:綠濤奔牛,仙泉流韻。牛姆林是回歸自然的樂園。牛姆林雖然沒有寺院香火,但它那獨特的森林景觀,魅力無窮,當你踏進牛姆林,仿佛置身於大自然的搖籃,走進一個神奇的森林世界;穿行林中,那透過樹冠的道道晨曦,讓人心曠神怡,清新的空氣和無盡的芳菲,沁人肺腑,令人流連忘返。正如詩人筆下的「海上蓬萊島,人間桃花源,山中牛姆林,快活勝神仙。仙公山(又名雙髻山):位於市區馬甲鎮,南北朝時(公元480-520年)因祀「何氏九仙」而名,有「八閩名勝無雙境,絕頂蓬萊顯九仙」之譽。山中有仙靈橋、仙井、仙腳跡、仙棋盤仙茶樹、仙排閣、貴雪雙髻、荷潭印月等勝景,以及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張瑞圖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摩崖石刻;在泉州市區的新車站乘坐到馬甲的車,到馬甲鎮區下車,在仙公山山下停車場有車上山。在市區的中心客運站可以乘坐11路車到馬甲,以同樣的方式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