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學名銅胎掐絲琺瑯,京城四大名旦,燕京八絕之首,專屬皇家獨有技藝,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幾近滅絕,現卻無人繼承!
景泰藍俗稱「銅胎掐絲琺瑯器」,是一種在銅質胎型上用細扁銅絲掐掛各種花紋,再把琺瑯質料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景泰藍有著青銅器的氣勢、絲綢織錦的色彩和瓷器一般明亮潤澤的質感。
景泰藍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下面小編就為廣大景泰藍愛好者講一講在收藏景泰藍的注意事項:
一、 收藏景泰藍,除了認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物為首。
景泰藍使用的主要顏料為琺瑯色料,偽造者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偽造的一般方法是:先製成銅胎,並用銅絲掐成各種圖案,接著將普通顏料研磨後填入灼燒,燒成後鍍金,再用細石將表面的硬稜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後還要在其表面塗上一層杏幹粥,使其生鏽。數十天後把表面的鏽除去,再用胭脂油擦一遍,其顏色和光潤程度可與舊器物相混淆,但藏家只要仔細觀察,便能分辨真偽。
二、景泰藍以明代的製品為佳,凡是明代的製品,它的質料都是透亮而不發磁,而大綠一色,其透亮則更比他色更為厲害。
它的性能與玻璃略同,它的顏色像油綠的翠玉,紅色像昌化的雞血,紫色猶深色的舊紫晶,藍色類似於藍腚,白色類似凝脂,淺綠色發藍,黃色與姜中擰出的漿汁略摻黃米相同,其絲胎皆是黃銅,鍍金為大鍍,它的器物上均有砂眼。
到乾隆時期,它的料都是不透亮而發磁,因為明代透亮的料子,到此時已經不再見到了。所以它的絲胎多是紅銅,它的鍍金亦是火鍍,乾隆所制的,以黃白兩色為最佳,其黃色黃而發乾,與煮熟的雞蛋黃相同,後來仿製的,多是黃中發綠或發紅,與乾隆時的幹黃色不相似。
乾隆的白色也最難仿製,其中緣故有二點:
一因其白色與東渠石色沒有差異,仿者須用六品頂珠製成,然而頂珠不易得到;
一因其白色白而且幹,後之作料家雖亦發明一種乾料,但燒時不易熔化,相比其他材料,吃火特別厲害,如果不是精良的工匠製作,器物極易受傷。
景泰藍製作工藝繁複,有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製作;景泰藍用料昂貴,相當於官窯瓷器的幾十倍,其價格卻比同時代的官窯瓷器低得多。由此可見,目前景泰藍尚處價值窪地,據業內人士估計,景泰藍精品價格三年內漲幅可達三成。
《四面方尊》翠色國禮景泰藍國禮第一方尊器
以往藏界內很少有人提景泰藍收藏,那是因為狹義上的景泰藍收藏,其對象多指清晚期和民國時期以手工製作且工藝程序複雜的古董景泰藍。此類景泰藍,其成品存量極其有限,價格極高,不是一般收藏者所能承受的。
而如今,景泰藍的收藏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於玩不起古董的收藏者而言,完全可以另闢蹊徑,關注當代景泰藍作品。
新中國成立以來,景泰藍的主要原料和其他手工藝品製作技術不斷發展,市場需求量也不斷提高,這些因素促使景泰藍製作工藝屢現重大突破,新景泰藍品種、新的釉料顏色、新工藝不斷出現,多種工藝相結合的景泰藍產品也廣受好評。
故宮建院90周年戴嘉林《雀之翎》景泰藍瓶
建國幾十年來,能傳承宮廷景泰藍技藝的僅寥寥數人,除了米振雄大師外,僅有錢美華、鍾連盛、張同祿等人。因此,當代景泰藍藝術大師的作品因其藝術價值高、工藝精湛複雜而且受技藝傳承的局限,近年來廣受市場追捧。
據稱,目前一件普通的景泰藍工藝品都能賣到幾千到上萬元,而大師作品因其數量少價格更是日趨走高。與古董景泰藍佔據市場高價位相比,當代景泰藍市場還處於收藏價值窪地,正是入手的好時機,一旦等其價值全面爆發,普通收藏愛好者將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