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風箏博物館迎來首批小學生體驗風箏扎制工藝

2020-12-19 齊魯網

  原標題:小客人學扎風箏,有模有樣

 李乃剛在教孩子們扎制風箏。

  濰坊風箏博物館迎首批30多名小學生體驗風箏扎制工藝

  濰坊風箏博物館內的民間工藝體驗區開放不久,5月17日,就迎來了第一批小客人,30多名小學生來此學習風箏製作,了解風箏文化。一些遊客也加入了學習、體驗風箏製作的行列。濰坊風箏博物館副館長李乃剛表示,他們會爭取每個星期都舉辦這種活動,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風箏的製作過程,弘揚風箏文化。

  認真調色繪畫

  5月17日,記者來到濰坊風箏博物館民間工藝體驗區,30多名小學生分坐在四張桌子周圍,正全神貫注地繪畫、製作風箏,小臉蛋上露出認真的表情。他們手拿毛筆,繪製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卡通、動物、人物等各種主題的風箏應有盡有。博物館內的一些工作人員正在指導學生們繪製和扎制風箏。

  在中間的桌子上,圍著8名十幾歲的孩子,每人都拿著一個調色盤,跟著老師學習如何調色。有個小女孩太過專注於繪畫,以至於把顏色抹到了臉上,其他孩子看到後,都哈哈大笑起來。

  正在教孩子們製作風箏的濰坊風箏博物館宣傳展覽科科長盧岱陽告訴記者,此次前來學習製作風箏的小學生有一定的美術功底,繪製出來的風箏都十分不錯。「由於扎制風箏需要用剪刀和刀子等鋒利物品,比較危險,因此這些小學生還是主要以繪製風箏為主。通過了解製作過程可以讓孩子們對風箏文化達到感性的認識。」盧岱陽說。

  學會了做風箏,回家教給爸爸媽媽

  今年上小學三年級的李佩軒製作的金魚風箏圖案已經描繪得差不多了。「在課堂上學習過如何畫金魚,但那時色調比較單一。今天來這裡學會了如何調色,如何讓畫出來的金魚看上去更鮮活。」李佩軒說,描繪圖案是第一步,下一步還要加上骨架。

  「以前跟爸爸媽媽放過風箏,但從沒親手製作過。今天不僅學習了風箏製作過程,還學到了很多關於風箏的傳統文化。」小學四年級學生邱詩云說,他學會了製作風箏,回家還要教給爸爸媽媽。

  正在參觀博物館的遊客常女士也帶著女兒,參與到繪製風箏的隊伍裡。「我女兒上小學二年級,非常喜歡風箏,今天便帶她來看風箏。」常女士說,這個體驗區十分不錯,老師教孩子製作風箏,能讓孩子更深入地了解風箏的製作過程。

  ◎博物館

  定期舉辦活動

  當天上午,經過兩個小時的努力,小學三年級學生李澤坤首先製作出了風箏,並向小夥伴們展示起來。隨後,他拿著自己製作的風箏,在現場順利地進行了放飛。

  「這是我第一次放飛自己製作的風箏,心裡有點激動。」李澤坤高興地說。

  濰坊風箏博物館副館長李乃剛告訴記者,濰坊風箏博物館內的民間工藝體驗區於4月20日正式開放,5月17日這裡正式迎來了第一批小客人。

  據了解,民間工藝體驗區不僅聘請了專業藝人對濰坊本土民間工藝藝術現場演示,並配以室內無風風箏放飛表演。遊客在領略藝術魅力的同時還可以在藝人的指導下親手製作自己喜歡的風箏、年畫、剪紙等作品。

  「此次前來的這些小學生都在10歲左右,現場有工作人員指導他們繪製和製作風箏。想親手製作風箏只需要繳納一定的材料費。下一步,我們會爭取每個星期都舉辦這種活動,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風箏的製作過程,弘揚風箏文化。」李乃剛說。

  文/圖 記者王路欣 鄧永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濰坊風箏博物館迎首批小學生體驗風箏扎制
    李乃剛在教孩子們扎制風箏。濰坊風箏博物館內的民間工藝體驗區開放不久,5月17日,就迎來了第一批小客人,30多名小學生來此學習風箏製作,了解風箏文化。一些遊客也加入了學習、體驗風箏製作的行列。濰坊風箏博物館副館長李乃剛表示,他們會爭取每個星期都舉辦這種活動,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風箏的製作過程,弘揚風箏文化。認真調色繪畫5月17日,記者來到濰坊風箏博物館民間工藝體驗區,30多名小學生分坐在四張桌子周圍,正全神貫注地繪畫、製作風箏,小臉蛋上露出認真的表情。
  • 濰坊風箏博物館
    濰坊風箏博物館座落在濰城白浪河東崖岸,佔地面積一萬三千平方米,建築面積八千一百平方米,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風箏博物館。其建築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為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託於孔雀蘭琉璃瓦屋頂上,似蛟龍遨遊長空,擊蕩九霄。館內有一個近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大廳和大小十個共三千多平方米的展室。
  • 高清組圖:濰坊民俗工藝之風箏龍骨骨架手工扎制過程
    高清組圖:濰坊民俗工藝之風箏龍骨骨架手工扎制過程 (/20) 2014-03-02 11:29 [提要]濰坊又稱濰都,鳶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同中國許多民間藝術形式一樣,產生於人們的娛樂活動,是寄託著人們的理想和願望,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聯繫的娛樂品。在各類風箏品種中,龍頭蜈蚣風箏備受人們喜愛。 濰坊又稱濰都,鳶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
  • 天上風箏飛,地下濰坊美,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天上風箏飛,地下濰坊美,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可以讓人透過文物,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2015年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門票30元濰坊,古稱濰縣,位於中國第一大半島山東半島的中部,是風箏文化的發祥地,又名「鳶都」,有「世界風箏之都」和「中國畫都」之稱。
  •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見聞:220米長的「梁山好漢」風箏獨樹一幟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11月11日,「新動能·新山東——第十六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走進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了解風箏的歷史,感受風箏的文化魅力。風箏,北方稱「紙鳶」「木鳶」,南方稱「鷂子」。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故又稱濰都,鳶都。
  • 雲放風箏 「王者榮耀」牽手濰坊風箏「遊峽谷」
    遊戲中的風箏回城特效在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濰坊風箏和王者榮耀不謀而合,在傳播平臺和對象方面互補相長。今年3月,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與騰訊《王者榮耀》合作,以遊戲為媒介,在清明期間推出「王者踏青日」活動。
  • 當濰坊風箏遇到《王者榮耀》
    基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共識,濰坊風箏和《王者榮耀》不謀而合,在傳播平臺和受眾對象方面互補相長。今年3月,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與騰訊《王者榮耀》合作,以遊戲為媒介,在清明期間推出「王者踏青日」活動。
  • 扎風箏的人:從學徒工到「風箏王」他將風箏「放飛」到太空
    王永訓正在扎制風箏  「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鄭板橋的一首《懷濰縣》,描繪的正是濰縣(今濰坊)百姓放風箏的熱鬧景象。30年前,在風箏的故鄉——濰坊,一個年輕人走進楊家埠一家小作坊,開始埋頭做風箏;30年後,他設 計 制 作 的 木 鳶 風箏——飛鷹,搭乘著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飛船,千百年來寄予人類飛天夢的風箏飛入太空。他就是被稱作濰坊「風箏王」的民間匠人王永訓。文/圖記者高玲  【匠心】17歲開始扎風箏,30年只做一件事  「一天不摸渾身難受,這麼多年就是喜歡風箏。」
  • 山東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濰坊風箏博物館以中國風箏之鄉濰坊的風箏歷史文化為依託,是世界著名的風箏專業博物館。展館收藏、陳列了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及有關風箏的文物資料,充分體現了風箏文化所獨具的藝術魅力,成為了傳播和弘揚風箏文化的藝術交流中心。
  • 兒童風箏歌謠:《扎糊繪放》 ——祝賀2018濰坊全國傳統風箏製作技藝大賽
    兒童風箏歌謠:《扎糊繪放》——祝賀2018濰坊全國傳統風箏製作技藝大賽《中國風箏簡史謠》在《風箏》雜誌發表後,各地的小孩子們很喜歡。在中國風箏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首次聯袂合作主辦「大賽」之際,再寫兒童風箏歌謠《扎糊繪放》。
  • 她用一雙巧手,讓濰坊風箏飛向全世界
    「風箏王」楊同科第三代傳人,首屆國際風箏工藝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濰坊風箏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十大模範傳承人、首批齊魯文化之星、首批山東省「德耀齊魯」榮譽講師、山東省民間手工藝製作大師、優秀匠心山東人、濰坊市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濰坊市傑出文化工作者、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
  • 世界最大的專業風箏博物館《濰坊風箏博物館》
    濰坊風箏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行政街66號。濰坊風箏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風箏藝術專業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世界最大。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館內有大小展廳12個,館藏風箏展品1300餘件,展現了從公元前5世紀『魯班風箏』至今的中外各式風箏,全面展示了風箏的歷史文化,現代文化,國際文化及延伸文化。
  • 傳統技藝催生現代產業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大型風箏博物館,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建築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的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屋頂用孔雀蘭琉璃瓦鋪成,似蛟龍遨遊長空伏而又起,設計風格在國內獨樹一幟。
  • 張效東參加了36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首屆風箏會捧回一等獎
    在傳統的濰坊風箏技藝上大膽創新,發展了「六動」「四動」動態風箏。在歷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上,多次獲創新、扎制金獎等多項大獎。先後被授予世界風箏顧問、中國風箏專家、國際濰坊風箏一級工藝大師、濰坊工藝美術大師等。2010年5月,被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認定為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4年4月,被山東省文化廳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8年,被文化部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 2019中國(濰坊)國際風箏產業文化交易博覽會精彩在線!
    12月14日,2019中國(濰坊)國際風箏產業文化交易博覽會迎來開展的第二天,恰逢周六,現場熱度依舊只增不減,熱鬧非凡。不僅有來自20個國家的留學生到場參觀、品嘗,還吸引了部分學生與家長共同體驗風箏扎制。
  • 周末來濰坊富華,看看什麼叫「風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炳文12月1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第二屆·中國國際(濰坊)風箏產業文化交易博覽會將於12月12日—13日在濰坊富華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本次博覽會展覽面積15000平米,涵蓋風箏產品及相關配件、風箏文創產品、非遺精品、風箏文化、戶外運動產品等五大展區,為中外風箏從業者、愛好者提供互相交流、啟發智慧、展示形象的重要平臺。濰坊作為世界風箏的發源地,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山東濰坊的一個「小小風箏博物館」,為何能引來世界各地的遊客!
    今天木木將帶大家到達「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市,參觀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領略中國風箏文化的傳奇!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銀線連四海,風箏傳友誼」,這是博物館門口的對聯,十分準確地闡述了風箏在中國與世界間的「橋梁」作用。
  • 山東濰坊:風箏博物館引遊人
    在山東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展出的睡寶寶風箏(4月25日攝)。山東濰坊國際風箏會期間,不少市民和遊客來到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參觀這裡展出的各式中外風箏展品。 新華社記者 馮傑 攝在山東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展出的壽星風箏(4月25日攝)。
  • 濰坊國際風箏節,讓濰坊飛向世界的金字名片
    中新網9月29日電 濰坊,世界風箏之都。時至今日,濰坊舉辦的風箏節已經跨越了36個春秋,已經成為中國連續舉辦最長的體育盛會之一。9月26日,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在濱海區拉開序幕,來自全國各地31個省市地的風箏1100多名愛好者雲集濰坊,一起放飛夢想。
  •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聞名中外,神秘的風箏奇觀
    提起濰坊,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風箏了。不錯,濰坊最著名的就是風箏了。濰坊著有「世界風箏都」之稱。來到濰坊的,不管你是遊客也好,還是來辦事,你可一定要到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來看一看呀!都說濰坊是風箏之都,那可不是吹的,濰坊各種各樣的風箏保證會讓你看得眼花繚亂,流連忘返。沒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不敢想的。來到這兒,定會讓你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