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客人學扎風箏,有模有樣
李乃剛在教孩子們扎制風箏。
濰坊風箏博物館迎首批30多名小學生體驗風箏扎制工藝
濰坊風箏博物館內的民間工藝體驗區開放不久,5月17日,就迎來了第一批小客人,30多名小學生來此學習風箏製作,了解風箏文化。一些遊客也加入了學習、體驗風箏製作的行列。濰坊風箏博物館副館長李乃剛表示,他們會爭取每個星期都舉辦這種活動,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風箏的製作過程,弘揚風箏文化。
認真調色繪畫
5月17日,記者來到濰坊風箏博物館民間工藝體驗區,30多名小學生分坐在四張桌子周圍,正全神貫注地繪畫、製作風箏,小臉蛋上露出認真的表情。他們手拿毛筆,繪製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卡通、動物、人物等各種主題的風箏應有盡有。博物館內的一些工作人員正在指導學生們繪製和扎制風箏。
在中間的桌子上,圍著8名十幾歲的孩子,每人都拿著一個調色盤,跟著老師學習如何調色。有個小女孩太過專注於繪畫,以至於把顏色抹到了臉上,其他孩子看到後,都哈哈大笑起來。
正在教孩子們製作風箏的濰坊風箏博物館宣傳展覽科科長盧岱陽告訴記者,此次前來學習製作風箏的小學生有一定的美術功底,繪製出來的風箏都十分不錯。「由於扎制風箏需要用剪刀和刀子等鋒利物品,比較危險,因此這些小學生還是主要以繪製風箏為主。通過了解製作過程可以讓孩子們對風箏文化達到感性的認識。」盧岱陽說。
學會了做風箏,回家教給爸爸媽媽
今年上小學三年級的李佩軒製作的金魚風箏圖案已經描繪得差不多了。「在課堂上學習過如何畫金魚,但那時色調比較單一。今天來這裡學會了如何調色,如何讓畫出來的金魚看上去更鮮活。」李佩軒說,描繪圖案是第一步,下一步還要加上骨架。
「以前跟爸爸媽媽放過風箏,但從沒親手製作過。今天不僅學習了風箏製作過程,還學到了很多關於風箏的傳統文化。」小學四年級學生邱詩云說,他學會了製作風箏,回家還要教給爸爸媽媽。
正在參觀博物館的遊客常女士也帶著女兒,參與到繪製風箏的隊伍裡。「我女兒上小學二年級,非常喜歡風箏,今天便帶她來看風箏。」常女士說,這個體驗區十分不錯,老師教孩子製作風箏,能讓孩子更深入地了解風箏的製作過程。
◎博物館
定期舉辦活動
當天上午,經過兩個小時的努力,小學三年級學生李澤坤首先製作出了風箏,並向小夥伴們展示起來。隨後,他拿著自己製作的風箏,在現場順利地進行了放飛。
「這是我第一次放飛自己製作的風箏,心裡有點激動。」李澤坤高興地說。
濰坊風箏博物館副館長李乃剛告訴記者,濰坊風箏博物館內的民間工藝體驗區於4月20日正式開放,5月17日這裡正式迎來了第一批小客人。
據了解,民間工藝體驗區不僅聘請了專業藝人對濰坊本土民間工藝藝術現場演示,並配以室內無風風箏放飛表演。遊客在領略藝術魅力的同時還可以在藝人的指導下親手製作自己喜歡的風箏、年畫、剪紙等作品。
「此次前來的這些小學生都在10歲左右,現場有工作人員指導他們繪製和製作風箏。想親手製作風箏只需要繳納一定的材料費。下一步,我們會爭取每個星期都舉辦這種活動,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風箏的製作過程,弘揚風箏文化。」李乃剛說。
文/圖 記者王路欣 鄧永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