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轉型成為今年家電行業最熱的詞彙之一,在這個領域,家電行業的頭部企業美的、海爾都已探索出自己的轉型路徑,並且成績斐然。
海爾從2012年就開始探索智能製造,到打造全球首家互聯工廠,在海爾內部的通過持續演進、迭代,孵化出了「卡奧斯」數位化工廠網際網路平臺,賦能建陶、房車、農業等諸多行業;美的集團的數位化起步於2013年,經歷過數位化1.0、+網際網路、數位化2.0、工業網際網路,到今年的全面數位化、全面智能化戰略推出,累計投入超過100億元,初步實現了研發、製造、品控、營銷全流程端到端的數位化,轉型成果顯著,美的實現了營收穩步提升,經營效率顯著改善,財報顯示,2019年和2011年相比,美的員工人數下降了31%,淨利潤提升了278%。旗下的美雲智數輸出解決方案服務汽車、房地產、紡織等眾多行業。
從美的和海爾的轉型過程可以看出,製造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需要巨大投入的過程。
為了探索家電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最優解,近日華為雲組織了「走進溪村,2020家電行業創新思享會」活動,邀請了眾多家電企業信息化和IT大咖來進行交流探討家電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之路。
在華為雲副總裁、首席數位化轉型官蘇立清看來,轉型的關鍵在於數據,是要在新架構中實現IT和OT數據的融合。轉型需要轉意識,實現業務與數位技術的「雙輪驅動」;轉型需要轉組織,需要在業務側,由業務與IT組成一體化團隊;轉型需要轉文化,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平臺文化;轉型需要轉方法,實現對象數位化、流程數位化、規則數位化;轉型需要
轉模式,做好存量應用、新增應用和數據湖同源共享。
同樣作為製造業的一員,華為的數位化轉型無疑能給包括家電業在內製造業帶來很多的啟示和引領。蘇立清透露,華為正在全面推進數位化轉型戰略,未來3~5年將實現數位化華為。
在本次活動中,華為分享了涉及研發、製造、IOT智能維護、質量檢查、財務報銷等諸多場景中的成功案例。通過華為轉型實踐,蘇立清認為,戰略得當、執行到位,企業數字轉型過程可以做到過渡平滑,避免對業務的連續性產生影響。而在總結華為數位化轉型的體會中,蘇立清強調,數位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上下同欲的戰略決心。
在5G新時代,大數據、AI、雲計算、IoT推動著製造業轉型升級,將迎來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大潮,產業數位化的商業模式以「價值經濟」為主,通過傳統行業與數位技術的融合,尋求全新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創造出更高價值的產業形態。
數位化供應鏈也是企業轉型中重要一環,華為雲諮詢部首席專家付曉峰認為,供應鏈數位化轉型是體驗創新、流程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從不同的側面重點來構建人、業務、知識以及物的更好的連接,其核心是從傳統的垂直貼身服務變為水平平臺,提效降本。在華為的實踐中,數位化供應鏈既可以讓客戶與華為做生意更容易,還可以進行產業鏈供應風險預警。
今年突發的疫情對家電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而一些數位化轉型較早的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華為智能製造高級專家何宗東表示,智能製造不僅提升了效率和產品競爭力,還縮短了產品上市周期,更能適應快節奏的市場變化。
而對具體如何推進位造業的數位化轉型,何宗東分享了華為智能製造架構,以精益生產為基礎,圍繞「三個流一朵雲」,藉助物聯網、5G技術,將整個價值鏈的資源相互連接,通過雲計算、大數據、AI實現製造資源動態管理,高質量、高精益、搞自動化/部分智能化生產。
工程數據流,設計與製造數位化融合,多角色在一個平臺上工作;生產工藝流,多級物聯,生產自動化、部分智能化,可以軟體定義;生產信息流,客戶訂單可視,共享集成,自動處理;雲化的MES,將智能融入生產流程,成為生產力。
何宗東還認為,5G在各行業的加速節奏不一,製造業將受益於5G的海量物聯、超低延時、超大帶寬三大特性。比如5G+AR的應用將輔助工業多場景應用,能帶來效率提升和故障快速解決。
在活動的「溪村論道」環節,參會的企業嘉賓紛紛就本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實踐和困惑進行深入的交流,在華為案例觸動下每個人都在試圖找到自己企業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