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備受網友關注的毛坦廠中學,陪讀家長在雨中送考,有的媽媽穿旗袍送考,寓意旗開得勝。
毛坦廠中學的陪讀媽媽們,歷來有穿旗袍送考的傳統,今年不過是延續了這一傳統。
毛坦廠中學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的考生體量極其的大,另外一點我覺得更重要的就是,學生大多數來源於出身貧寒的家庭。
父母把孩子送進學校讀書,為的就是孩子能夠通過高考改變自身的命運。
某記者採訪毛坦廠中學附近的商販,對方說,這個毛坦廠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有一個特點就是,全鎮沒有一家網吧。說以前還有私人網吧,有人想貪小便宜賺這些學生的錢,後來被舉報了。
附近的居民說,陪讀的家長別說去網吧,家裡面就連一個電視都沒有,為的就是給孩子製造一個更加安靜的讀書環境。
白巖松在一次採訪的時候就說,無論如何我做不出嘲諷毛坦廠中學的事情。毛坦廠相當多的是打工的孩子,母親輪流給孩子們做飯。他們還把夢想放在高考上,這是一件好事,別去破壞它。我祝福這些普通的家庭,我希望高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高考究竟能不能夠改變命運,我說能。
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讀書可能是很多人唯一的一條出路。
很多人說,讀書讀得再高也不一定會有很好的將來,但是這裡面唯一的問題就是忽略了概率的問題。
100個讀書人裡面可能有1個會沒有成功,可100個沒有讀書的人裡面,很大可能99個都是不成功的,我們不能拿那一個個例去推翻讀書的重要性。
其實大家可以回頭看一下自己工作的地方,這些人有多少是通過讀書才走到了這一步,走到了與自己成為同事的這一天。
不是家裡面有礦,金山銀山堆在那裡的,讀書就是他們走入職場的必經之路。
如果沒有一個學歷,僅僅只靠打工,永遠不可能走進那裡。除非那個沒有讀書,但成功了的,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招聘了屬於自己的員工。
現在是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你所讀的東西,只要不是完全陷進去了,讓自己把書給讀死了,那麼讀得越高,將來的作為肯定越來越大。
所以永遠不要去否認讀書能不能夠給自己帶來改變,而應該堅信這一點,這也是我們終身學習的意義所在。
可能你已經過了去學校讀書的年紀,但是成長與讀書並不一定非要到學校裡去,每天比別人多讀一頁紙的書,時間長了總會可以看出變化。
而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就是你在職場上與別人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