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法則:人性之弱,一念之間,則亦能載舟也能覆舟

2021-01-08 青湘會

職場法則:人性之弱,一念之間,則亦能載舟也能覆舟

職場的法則有什麼?單捏句意中的兩重點是為——職場與法則,而人性之弱又為何物?通俗之意則為人身上的不足與缺點。

這三者又有何關聯,「職場」,「法則」,「人性的弱點」看似毫無牽扯,為何又因一念之差,便能載舟覆舟?

一、弱點與職場法規

很多人提及到人性的弱點,想到的淨是壞事,其實不然,法律也是因約束人性的弱點而存在,倘若人人沒了弱點,人人和睦共處,共享世間萬物,懂得謙遜之禮,自然也無需法的管制,映射至職場,同樣如此。

職場之法規又當如何?怕人之貪慾,設攜款潛逃懲罰之規定,怕人之懶惰,置工作出勤之處置,怕人之嫉妒,立損害公司利益之刑罰,種種人性的弱點從而衍生出各種職場法規,甚至於牽扯出法律之大規,只為約束人性之弱,二者相成。

人的弱點是什麼?從生理上,牙齒沒有老虎之尖銳,腿腳無獵豹之迅捷,頭腦的運算甚至比不過電腦的運算,這是生理之弱,心理之弱更是數不勝數,身體的弱點看得見摸得著,乃實質弱點,心理之弱乃抽象之弱,看不見摸不著,貪慾,嫉妒,虛榮,畏懼等等弱點,需要職場法規來約束,其中畏懼是約束之關鍵。

人沒有畏懼之心,無論行何事,說何話,沒有敬畏之心,自然都可無視世間萬物法則,肆意踐踏,正是利用了人性弱點的畏懼,才能形成完善的職場法規。

因為畏懼,害怕刑法懲罰,因為畏懼,害怕出勤缺失而造成不必要的金錢流失,因為畏懼,所以才敢遵守,其中又有不好的其餘人性弱點的參與,害怕金錢流失無非是貪慾,害怕懲罰無非是怕皮肉之苦,自由束縛。

綜上而述,似乎人性弱點盡為壞事,何來載舟一說?

二、一念載舟

世人聽說「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適者生存無錯,應當是「弱者生存」。

在職場中,暴露自己人性的弱點才能生存。職場上,只有極少部分之人能成為老闆,而絕大數人都為下屬員工,作為「完美」員工必須同時具備優點和缺點,前者受領導的賞識,後者則為領導拿捏在手的把柄。

真正完美無缺的員工,難道積攢不出雄厚的聲望嗎?這就是完美員工爬上頂峰的資本,但領導也有人性的弱點——嫉妒。當自己的下屬太過完美,鋒芒畢露,甚至遮擋了領導的光輝,難道不會慘遭職場扼殺嗎?

著眼過去,春秋時期越王勾踐階下囚於吳國,嘗吳王糞便,漢朝蕭何,不顧民意強搶民財,這些都非他們本意,只為通過展示人性弱點,表示自己貪財畏懼,無意於朝野逐鹿,在古代帝王之間,那些貪財好色,嫉妒虛榮的臣子才好控制,而那些堅守名節,甚至敢於頂撞君主的人,會因為沒有「弱點」而惹來殺身之禍。

在職場上,下屬員工太過鋒芒,對於上級領導來說,無異於是巨大危機,要麼自己等著下屬羽翼豐滿,奪權下位,要麼及早扼殺。

聰明的員工懂得職場法則,懂得展露自己弱點,讓領導放心,從而隱藏自己,等到時機成熟,便像越王勾踐那般臥薪嘗膽,達到「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目的,這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實行職場載舟。

三、一念覆舟

一念覆舟便很能理解,放縱自己的弱點,隨意讓人捏住把柄,這是愚蠢至極。

弱點又豈能輕易展現在別人眼前?有些領導貪慾過大,認為自己的可以「權傾朝野」,無視公司定下規矩法規,肆意妄為,為所欲為,不僅踐踏公司法規,更是無視世間法則,如此一來,豈能不覆舟?

在職場上,聰明的員工,無論上級還是下屬,都會懂得隱藏自己的弱點,畢竟人人都有人性弱點,只是沒有像生理弱點那樣明顯,甚至有些人會利用可見的生理弱點博取他人同情,趁機篡位也不是沒有。

日常的職場生活,是看不出個人的弱點,只能是知道大致的弱點,人人都知曉人心黑暗,但人人都生活於此,照樣歌頌陽光,是因為多數人懂得抑制自己的弱點,不讓其發散,將那些弱點統統掩埋,只為在職場過得風生水起。

在職場不管身居何位,不可過於張揚,人性的弱點終究是軟肋,過於暴露則會覆舟。

總結

我們深知職場的黑暗,卻依舊在此砥礪前行,只因總有人堅守陽光,扼制人性深處的惡,人性深處的弱點。

如果大家對這方面感興趣,想要了解這方面更多的知識,我向大家推薦下面這本書籍《生存處世全5冊鬼谷子狼道墨菲定律人性的弱點方與圓》!

介紹了多種的人生定律、法則和效應,你可以利用這些神奇的定律和法則來駕馭你的一生,改變你的命運。

【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購買】

我猜,你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離過年不到2個月,同事紛紛辭職:也許不拿年終獎才是最後的贏家

窮人思維:越窮的人,越喜歡讓子女養成這3種習慣,很準別不信

領導想開除你前,會有這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一個女人,越沒錢的時候,越要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自然來!

人到中年,參加一次同學聚會後,我後悔了,這輩子再也不想去了

相關焦點

  • 荀子:水則載舟 水則覆舟
    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必須用禮義來矯正,所以他特別重視學習,並通過「君子」之口提出來。「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比喻任何人通過發奮學習,都能進步。這兩個比喻來源於生活,淺顯易懂,容易使人受到啟發。意在表明只有刻苦學習,才能達到「青於藍」與「寒於水」效果。「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緊接著文章繼續設喻,進一步從根本上闡明學習的道理。
  • 看到皮囊下的人性:應屆畢業生須知的職場生存法則
    破解職場生存法則密碼—洞察人性大家好,我是華夏盛德 禮商書院的金牌禮儀講師黃月潔,今天為大家分享大學生禮儀素養提升的內容,這次為大家分享的是——《破解職場生存法則密碼-洞察人活一世草木一寸,步入職場,不想出局, 我們通過不同個人行為的表現去洞察人的三觀,再從不同人的行為、三觀來去反觀背後的人性,以及給出不同的人性相處之道來一層層和大家破解職場生存法則。我們來看冰山上的部分,在職場中的職業人員的個人行為表現。冰山下的部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人性是複雜的,善惡盡在一念之間
    祈禱落幕時東野圭吾被稱為是最能把人性善惡情感糾葛,寫到極致的人,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這本《祈禱落幕時》。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在家庭出現重大變故後,父親隱姓埋名的為了女兒在黑暗中犯罪的故事,很多人對於這本書的評價是溫情,但書中的父親雖然是犧牲自己守護女兒的騎士,同樣便是殘忍殺害無辜者的劊子手,所以我認為就像書中說的是從一個角度去觀察,根本無法掌握本質,不管是土地,還是人,其實這就是真實的人生,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的人或事的時候都會有溫暖的一面,同時也會有惡念很深的一面,二者皆存才是人性,重要的是如何選擇,人性是複雜的
  • 一念之間 與玉結緣
    「一念之間」本質是人心。禪語中的著名辯論風吹幡動,是風動還是幡動?其實是仁者的心動。當念頭和思緒的風被吹起,我們便造善業或惡業,善惡就在這一念間,一切也都在這一念之間。在疫情之時,更能體會和田玉代表的護佑平安的意境。
  • 在職場,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掌握了九條生存法則,早晚能出人頭地
    大海有大海的生存法則,森林有森林的生存法則,職場自然也有職場的生存法則。在職場,只有掌握職場中的生存法則,才能生存得更好,也才能儘早地混出頭。以下分享九條讓你醍醐灌頂的職場生存法則!在職場,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掌握了這九條生存法則,早晚能出人頭地!一、自尊自愛。
  • 黃渤銅雕處女作1分鐘搶光,作品暗藏玄機,是佛是魔只在一念之間
    在10個小時之後,黃渤公布了銅雕的玄機,「佛魔一念間,通過雕塑不同角度的擺放,人物變化出不同表情狀態。亦慈亦嗔。所指其實對待生命生活或工作的態度如何擺放其實由你一念」黃渤給這個具有善惡兩張臉的雕塑作品取名《一念》,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 一念之間,人生哲理經典
    「一念之間」是佛教用語,亦是直指人心,最為切要的一句話。我們在世間生活,是福是禍?是貴是賤?是好是壞?是善是惡?都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哭婆變笑婆;一念之間,天堂變地獄;一念之間,立地成佛;一念之間,上窮碧落下黃泉。
  • 人性的善與惡在心中往往只是在一念之間,因為普遍存在於人的內心
    在現實生活中時時刻刻、無處不在都能感受到人性「善」與「惡」的並存。很多時候都是受自己的情緒影響,比如人都會有生氣、心情不好的時候,在這種情緒下,很多人都會把人性中「惡」的一面表現出來。而在高興、開心的狀態下,人性中的「善」也會表現得很明顯。「善」與「惡」都會存在每個人的內心,只不過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裡,哪個更佔主導地位而已。
  • 無限流:天堂和地獄只有一線之隔,人性的存續和泯滅只在一念之間
    今天為大家分享無限流:天堂和地獄只有一線之隔,人性的存續和泯滅只在一念之間《無限武者路》簡介:作為中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的格鬥教練,他已經站在實戰國術的巔峰。然而他不無遺憾,因為人力有限,國術雖精,卻仍然是有盡之「術」,而非無窮之「道」。他雖屹於絕頂,卻也止步於此,再難寸進。
  • 這個人是韓非的老師,他認為老百姓就像水一樣,能載舟,也能覆舟
    他認為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水既能讓船安穩的行進,也能將船吞噬,以此來比喻君民之間的關係。晚年的荀子投身於教育,他四處講學宣揚他的學說。荀子最有名的兩個入室弟子就是李斯與韓非。雖然李斯最開始在朝廷中只是一個小小的官員,但他很有野心,不甘心止步於此,於是他拜師於著名的思想家荀子的門下,成為他的入室弟子。在拜師的這段時間裡,他向荀子學習了許多治理國家的道理。
  • 她是一個弱女子:人性之弱
    這本小說集完整收錄了鬱達夫1931年到1935年發表的《蜃樓》《她是一個弱女子》《遲桂花》《碧浪湖的秋夜》《出奔》等10篇經典中短篇小說,這一階段也是其寫作的低潮期,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中,他走上了消極避世之道,在其小說中寫盡了人性之弱。
  • 身處叢林法則選擇獸性還是人性?沒有經歷過的不要輕易下結論
    在這部影片中能反應人性與獸性的角色主要是鄭開司、李軍、王小胖、刀疤男,其中鄭開司與李軍的關係可以說算是從小到大一起穿開襠褲長大的兄弟。但是在劇中,男主角鄭開司的兄弟李軍,在急需救命錢的關鍵時刻欺騙了他!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背叛了他!在兩度面對金錢考驗的時刻失去了人性僅僅餘下叢林法則中的獸性!
  • 以尊重之浪,載和諧之舟
    君子並非思想一致卻能融洽相處,小人表面一致其實經不起考驗。 由是觀之,能載起和諧之舟的,一定是那尊重之浪。和諧,不是一百個人發出同一種聲音,而是當一百個人發出一百個聲音時,他們同時彼此尊重。「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維護你發言的權力。」
  • 仙俠玄幻五部曲:天地有無只在我一念之間,生死輪迴唯我一念永恆
    仙俠玄幻五部曲:天地有無只在我一念之間,生死輪迴唯我一念永恆側耳聽書聲聲不息,大家好,我是側耳聽書,感謝大家與萬千文海中與小編相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仙俠玄幻五部曲天地有無只在我一念之間,生死輪迴唯我一念永恆!
  • 職場新人初入職場八大生存法則
    許多畢業生將開始自己的職場生涯,正所謂萬事開頭難。這裡,我們為您列出幾項職場新人的法則,以免你們在剛開始工作時亂了陣腳(mess up)。  Many graduates will step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of their careers this summer.
  • 刀劍如夢,成仙成魔皆在一念之間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亦有這種刀劍如夢的組合模式。孔子的儒家講下德,包含仁、義、禮三個方面,主張人性本善,強調自律,屬於人性中陽性的一面;韓非子的法家則只講下德之末那個「禮」字的反面,主張人性本惡,強調他律,即人性中陰性的一面。但下德之中,法律與仁、義、禮又有所不同,仁、義、禮是高於法律的,法律不過是一種治國之器物而已。
  • 心的世界,無邊無際,是佛是魔,一念之間
    畫家感慨萬千,他驚嘆人性在欲望面前轉變如此之快,人性太脆弱了,欲望的力量太強大了!想到這個人的轉變是因自己而起,畫家悲傷地扔掉畫筆,從此再不做畫。不禁讓我們感嘆人性之複雜。關於人性善惡的爭辯古今中外一直都有。子曰:人之初,性本善。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就是他的人性本善論,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荀子卻認為,人都有「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的本性,好利惡害就會導致「惡」的產生,也即人之初,性本惡。
  • 《荀子》:君舟民水 得民心者的天下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由此可以簡單概括為「民水君舟說」。我們知道,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紛紛提出自己的治國思想。這裡的「民水君舟說」就是荀子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政治思想。荀子非常重視民眾的力量,他認為,民眾是社會基礎,也是君主之所以能夠成為君主的唯一源泉。
  • 我的職場進出法則之一
    四十歲的職場第二次生涯,覺得自己有點透支自己的職場經驗——只出不進。心態不對,憑藉職場經驗對新工作相對得心應手,有點只向外輸出經驗,甚至輸出的有點「不亦樂乎」,卻忘了低下身來向內輸入新知識和新經驗。想來還是「頭抬高了、腳不踏地」的心態作怪。
  • 鬼谷子3個識人術,教你看破人性,辨別小人,或許能讓你順風順水
    可以說對人性探究的極為深入了,儘管早已過去數千年,可是他的理論迄今為止都極為受用。例如這3個識人術。第一:急與之期而觀其信。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便是要注重誠實守信,人無信而不立。應對這類人最好是的方式便是,沿著他的話,他強你更強,他弱你更弱。第三:卒然問焉而觀其志。有些人,通常是徒有其表,只能賣弄自個的嘴巴,實際上肚裡腦瓜裡是空蕩蕩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