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這兩顆星星命名為「羲和」「望舒

2020-12-08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龐澤欣 通訊員 肖剛)近日,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極富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而給它們取名的正是廣州市第六中學的學子。六中學子的命名提案從67份有效命名提案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採用。廣州六中天文社成為全國首個乃至全世界首批命名系外行星和恆星的中學生天文團體,並獲得了由國際天文聯合會授予的「優秀提名獎」。23日,六中天文社社長許翊芃同學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由 IAU統一分配

中國內地獲得的唯一一個命名機會

2019年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簡稱IAU)成立100周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19年舉辦了全球性的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本次命名活動是由 IAU統一分配,中國內地獲得的唯一一個命名機會。命名活動於2019年6月正式啟動,至9月下旬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大中小學、天文愛好者團體、專業天文學家及資深天文愛好者個人的共67份有效命名提案。經過專家終選評審和數萬名公眾參與的網絡投票,於11月上旬選出一個提名和兩個備選提名並上報給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核准。

其中系外行星HD173416b是國家天文臺團隊利用我國2.16米望遠鏡及日本岡山天文臺1.88米望遠鏡,使用視向速度方法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該研究成果入選了2008年度中國十大天文進展。

廣州六中天文社的提案「羲和」、「望舒」在經過層層篩選之後,最終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所採用,「羲和」和「望舒」分別作為了恆星 HD173416 和圍繞其旋轉的類木系外行星HD173416b的名稱。

六中學子赴京闡述提名過程和理由

12月21日,六中天文社受到邀請前往北京天文館參加IAU100 「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中國(內地)活動命名結果媒體說明會。天文社共派出社長(高二8班 許翊芃)、副社長(高二4班 丁昊橦、高二6班 周光俞)共三人前往北京參加儀式。許翊芃同學發表演講,闡述提名過程和提名理由,並對廣州六中以及天文社進行介紹。

許翊芃表示,羲和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太陽女神與制定時歷的女神,在後來的不斷演化發展中,羲和又作為太陽神話、天文史官的代表人物。以「羲和」命名恆星HD 173416與其「太陽女神」的身份相對應,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中,羲和又作為日月之母——太陽與月亮都是她的後代。望舒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為月駕車的女神,以「望舒」命名行星HD173416b與其「為月駕車之神」的身份相對應。

這兩個神話人物都彰顯了奮發向上、探索宇宙、不懈進取的偉大探索精神。並且「羲和」和「望舒」兩位傳說人物的身份關係又與恆星與行星之間的關係相照應。「望舒」和「羲和」作為系外行星和恆星的名稱在表達美好寓意的同時,也傳承並發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即使不被採用也覺得收穫很多」

23日,許翊芃同學表示,「知道提案最終被採用當然感覺很興奮,但即使不被採用,也感覺收穫很多。」許翊芃稱,在這個命名活動中,他和指導老師黃鳳金、曾曉以及其他同學的討論和查閱文獻中,不僅對天文學有進一步認識,還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當時我們也提出了好幾個想法,並逐一進行了斟酌,在給系外行星的命名時,除了『望舒』外,還提到『常羲』,意思就是太陽女神的孩子」,許翊芃解釋道,最後考慮到「常羲」和「羲和」在讀音上的辨識度,要翻譯成英文的話,辨識度是不夠高的,因此捨棄「常羲」,取「望舒」。

許翊芃自稱,除了自然科學外,從小也對人文學科,如歷史等有一定興趣,也閱讀過古代小說和古代詩歌。初中時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相關學科的研究性學習,也整理出一些成果展示,在這過程中已對包括羲和,望舒等在內的古代傳說人物有所了解。

「自我感覺自己還是挺有求知慾和好奇心,也愛探索。從小父母也有培養我對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興趣,鼓勵我多方開拓視野。」許翊芃坦承,小學時也跟其他孩子一樣,喜歡看動畫片,在父母的引導下,開始看科教頻道和紀錄片,「要說我天文學學習的啟蒙,應該從看《太陽系的奇蹟》開始。」快人快語的許翊芃細數從小學起就涉獵的科普讀物,如《宇宙之謎》、《十萬個為什麼》、《通俗天文學》等等。

在接觸自然科學的過程中,許翊芃開始逐漸傾向於天文學。初中就讀於六中珠江中學的他,便開始跟隨高中部的學長進行過觀測活動和研究性學習,開展天文競賽的培訓。初中時,他有一個目標,就是長大後從事天文學、航空航天研究,飛行器的設計等;高一加入六中天文社,便開始想從事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研究,在大學時報考相關的專業。

據悉,廣州六中天文社在黃鳳金、曾曉等地理老師的推動下,於2007年9月創辦,至今已經走過了十餘載光陰。廣州六中天文社多次開展校內外天文觀測、路邊天文科普活動、邀請大學教授進校園舉辦天文科普知識講座及到中山大學、廣州大學等高校的天體物理學院參觀學習,並參與部分天文課題的研究工作。並積極參加省、市及全國的天文知識競賽。天文社活動豐富,多次組織學生前往韶關櫻花峪、從化溪源山莊等地進行流星雨、木星合月、日偏食等特殊天象的觀測及攝影;在校內對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以及太陽黑子進行觀測。


相關焦點

  • 你好,「望舒」「羲和」!
    新華社12月23日消息,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受訪者供圖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
  • 你好,「望舒」「羲和」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北半球全年大部分時間可以通過光學望遠鏡觀測到羲和的質量是太陽的兩倍而望舒的質量是太陽系內最大行星木星的2.7倍「我們非常喜歡這兩個名字,很有中國味道
  • 「望舒」「羲和」 名字我起
    12月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值得注意的是,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為什麼選擇了這兩個名字?命名的過程又是怎樣的?記者採訪了負責命名的該校高二學生、天文社社長許翊芃。
  • 太陽系外行星系統舉行命名 「望舒」和「羲和」當選
    原標題:太陽系外行星系統命名活動舉行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日前,「IAU 100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有了美麗的專屬名——「望舒」(Wangshu)和「羲和」(Xihe)。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羲和」「望舒」當選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有了美麗的專屬名——「望舒」(Wangshu)和「羲和」(Xihe)。基於此,2019年,借慶祝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成立100周年活動(IAU 100)的契機,IAU組織了「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全球活動項目,以期為世界範圍內的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命名一個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機會。
  • 廣州中學生為系外恆星和行星命名 恆星叫「羲和」 行星叫「望舒」
    廣州中學生為系外恆星和行星命名 恆星叫「羲和」 行星叫「望舒」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19-12-24 來自廣州市第六中學天文社的同學們提出的
  • 發現行星望舒 羲和!名字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北京12月22日電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
  • 「望舒」和「羲和」,中國發送到太陽系外的浪漫符號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我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終於獲得了美麗的名字:「望舒」和「羲和」。據了解,該名稱竟是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的。
  •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被命名「望舒」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劉藝煒 喻菲)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
  • 為兩顆星星取名 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採用
    南都訊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極富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而給它們取名的正是廣州市第六中學的學子。六中學子的命名提案從67份有效命名提案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採用。
  • 羲和望舒 我們因《極品修真》而相聚
    在東方的神話傳說裡,羲和與望舒分別是為太陽和月亮駕車的神。在國產經典之作《仙劍奇俠傳》系列中,羲和望舒化作一對雌雄雙劍,取日月之意;羲和劍烈如火,未近其身,便感覺到炎炎驟熱之感,仿佛置身烈火之中;望舒劍變如水,通體散發唧熒熒藍光,透露著清冷之意,靈動莫測令人捉摸不定。
  • 行星「望舒」距地球440光年,圍繞「羲和」運行,會有生命嗎?
    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人類發現的第一批太陽系外行星,它們發現於1990年,由波蘭天文學家沃爾茲森,通過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名為PSR B1257+12的脈衝星,它距離地球2316光年,位於室女座,雖然它是恆星的殘骸,但是,天文學家們仍然相信,在PSR B1257+12的周圍,存在著4顆行星,它們也是首批發現的系外行星。
  • 高中生給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定名「羲和/ 望舒」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確定了極富浪漫色彩的名字:羲和/ 望舒,而為其起名字的是幾名高中生。命名結果說明會12月21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行。因此,今年正值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成立100周年,IAU發起了「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全球活動,為世界範圍內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命名一個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機會。來自112個國家或地區的數十萬人參與了對各自分配的共112顆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的提名與投票,IAU剛於12月17日在巴黎召開了命名結果發布會。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望舒 起名望舒有何寓意?
    據了解,這是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其質量為2.7倍木星質量,公轉周期為324天。三、起名望舒有何寓意?權威的天體命名機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2019年組織了「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全球活動項目,以期為世界範圍內的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命名一個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機會。2019年正值IAU成立100周年,也是歷史上第二次對恆星和系外行星命名。
  • 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有啥含義?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被命名「望舒」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
  • 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叫「望舒」,廣州六中學生給起的名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
  • 古人為什麼會把這兩顆星命名為織女星和牛郎星?
    所以,兒時的我經常會傻傻的看著天空,看著牛郎星與織女星……長大以後,才知道那只不過就是古代的天文學家,為了好記給天空的星星所起的名字而已。古人常以天上星星的排列形狀,加以想像再參雜一些神話故事來命名星星。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今天,「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簡稱NEW)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媒體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記者了解到,這顆行星的母恆星HD173416也有了一個新名字——「羲和」,在中國神話中是「太陽女神」的意思。「羲和」和「望舒」在中國神話中的意義。
  • 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來源於中國神話
    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舒」。它原本的編號名稱由數字+字母構成,為HD173416b,如今它的新名字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將與原來的編號並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