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四十年波瀾壯闊,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堅持銳意改革,勇於突破,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深圳的文化建設濃縮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先進文化理念和優秀文化成果,體現著時代的風貌和前瞻的視野。
為了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獻禮,深圳新新美術館近期聯合深圳美術館、深圳市陳香閣、汕頭市三香茶畫館、汕頭市陳香閣共同策劃「逍遙遊——肖慶書的世界」美術作品展,展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肖慶書的水墨、水彩、書法、小品和寫生作品共計180幅,向深汕兩地的廣大市民獻上豐富多彩的文藝體驗。
展覽開幕式上,原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莊禮祥表示:「通過這次的展覽,我們能看到肖慶書在傳統與創新中孜孜不倦地探索表達自我的方式,以及在嘈雜世界中堅守本心的意志,透過其作品向社會傳達出一種開拓的勇氣和積極的面貌,這激勵我們在當下要以陽光向上的心態去熱愛生活、擁抱社會、回報社會。」
「肖慶書作為一名優秀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言傳身教地將理論研究付諸於藝術創作中,他不局限於水彩、水墨等的創作定義,而是將各種創作元素打散、重組,突破傳統的桎梏,為了表達自我對世界的覺知。」深圳市美術家協會顧問、水彩藝委會主任張小綱談到,在肖慶書的畫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他為了讓傳統的水墨媒材獲得新的言說方式所做的努力。我們應該鼓勵更多這樣的探索,鼓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傳統賦活,為時代發聲。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時代風貌。肖慶書並沒有自設條條框框,而是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創作心態,不斷提升自己對世界的感受力,並通過從漢代石刻石碑,敦煌壁畫以及宋人花鳥,徐渭、八大的作品等傳統作品中汲取營養,將傳統的沉澱和對客觀對象的觀察加以抽象化提煉,通過不斷變化筆觸、色彩、構圖等方式重新演繹,從而在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格調。可以說,肖慶書在水墨語言的抽象意味和表現意味上傾注了大量探索的熱情。
作為此次展覽的總策展人、新新美術館館長方旭東談到:「肖慶書的作品不追求宏大敘事,只在日常生活裡尋找一種詩意,山水花樹、酒壺茶具、葫蘆石榴,他儼然已在畫中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他的作品呈現的是自身的生活狀態,關注的是內心的真實感受,並以這種治癒而開放的姿態去邀請觀者共遊他畫中的世界。」
肖慶書,1963年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198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現工作生活於汕頭。其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省級展覽,從2003年開始至今,他陸續在廣州、深圳、汕頭、青島多地共舉辦了9場個人展和6場聯合展。面對藝術創作中的傳統與創新問題,肖慶書認為,最重要的是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知。因此,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他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我覺察,加以引導,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他堅信「勤於實踐與探索是最好的老師」。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