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慶豐收,話旅遊!八方來客齊聚五裡街鎮埔頭村!

2020-12-16 東南早報

早報訊(記者傅恆 王盼琛 通訊員康慶平 葉國強 文/圖)踩著大鼓的節點,看看白鶴亮翅等鄉村特色文化的表演,到展示館裡瞧瞧農產品,走進民房盡情吃小吃,到田間地頭採摘水果、平菇,如果還意猶未盡,您還可以和農民一起玩點推臂、滾南瓜的遊戲……10月19日,永春縣舉行以「有一種生活叫永春——房前屋後瓜果香」為主題的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鄉村旅遊推介會活動,八方來客齊聚在五裡街鎮埔頭村,慶豐收,謀振興,賞美景,話旅遊。

活動當天,永春白鶴拳、藤牌武術等文藝演出讓觀眾一飽眼福,同時,在舞臺旁邊,由當地祖祠改造而成的農產品展示館裡,物品琳琅滿目,永春蘆柑、篾香、佛手、老醋、漆籃、紙織畫、岵山晚荔等7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和成為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永春漆籃,成為該館裡最亮麗的風景線。

民俗文化大餐讓大家樂享眼福的同時,以七組二十多間民房店面為主的特色小吃一條街,也讓遊客大飽口福。在短短的百米小街,咯攤、肉羹湯、煎芋粿等近20種永春特色小吃,應有盡有,現場人潮湧動。此外,當天還舉行具有鄉土特色的推臂、頂腰等體育活動,激烈的比賽引得眾多遊客駐足叫好。

相關焦點

  • 古厝茶飄香——走進永春茶葉博物館
    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攝東南網5月3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文/圖)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距縣城五六公裡。樹木掩映中,一座兩進兩護厝的閩南風格古厝,靜靜立在霞陵溪旁。兩年前,這座古厝還是幾近荒廢的模樣,如今,這裡成為永春首家集茶葉歷史文化、古茶器具展示及品茶休閒功能為一體的「永春茶葉博物館」。
  • 永春埔頭村挖掘當地武術文化資源 豐富美麗鄉村文化內涵
    今年以來,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深入挖掘當地武術文化資源,進一步豐富美麗鄉村的文化內涵。圖為該村拳師在表演藤牌武術套路。據了解,藤牌武術起源於明代戚繼光抗倭、清初鄭成功驅荷復臺的「藤牌兵」,清康熙年間永春人林興珠率福建藤牌兵參加抗擊沙俄的雅薩克之戰,埔頭人林茗頌為隨軍守備,由此埔頭村傳下藤牌武術,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康慶平林聯勇攝)
  • 永春五裡街大羽村上榜「金牌旅遊村」!
    大羽村享有多個稱號——中國詠春拳第一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特色村、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等榮譽,還曾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與此同時,僅400多人的大羽村,每年迎來遊客十多萬,這還不包括每年慕名而來的數萬名武術愛好者。大羽村習武之風源遠流長,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積澱。自唐宋以來,永春白鶴拳文化長盛不衰,拳館遍及市井鄉間。
  • 永春:方七娘誕辰紀念日 白鶴拳拳師切磋交流
    潘敏星 供圖 東南網8月13日訊(本網記者 潘賢利 通訊員 潘敏星 謝麗瓊)8月13日,永春白鶴拳創始人方七娘誕辰紀念日。為進一步弘揚傳承永春白鶴拳文化,五裡街鎮政府、永春縣永春拳協會聯合舉辦以「祭拜師祖方七娘 弘揚白鶴天下春」為主題,紀念方七娘誕辰暨白鶴拳文化節活動。
  • 稻花香裡說豐年 永春岵山話變遷
    稻花香裡說豐年,美麗鄉村永春岵山話變遷。以前,交通不便住所簡陋是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如今的岵山,到處是「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土樓洋樓還有中西合璧」,坑塘清清,青山環繞,阡陌交通,綠水迢迢......不僅是一幅「自然山水畫」,而且是一張「人文山水圖」,成為我國農村小康和鄉村振興的縮影。
  • 永春舉行慈孝文化節 一位臺灣老人當場捐款10萬元
    前日,永春縣舉行首屆永春慈孝文化節暨第二屆慈孝家庭楷模評選表彰活動,30戶家庭當選慈孝楷模,一位遠道而來的臺灣老人當場捐款10萬元。該縣五裡街鎮埔頭村65歲的顏淑琴老人接過證書和獎金時,不停地跟主辦方道謝,站在一旁的小兒子小心攙著老人。
  • 永春五裡街鎮:發展「長韭」事業 富裕村民生活
    近年來,五裡街鎮通過「技術+基地+農戶」種植模式,將一棵小小的韭菜發展到年產值上億元的韭菜產業,讓當地農戶擁有一份「長韭」的事業,保障了穩定的經濟來源,鼓足錢袋子,生活變富了。在五裡街鎮吾東村韭菜基地,成片的韭菜在豔陽下翠綠瀲灩。黃光埕是村裡較早種植韭菜的農戶之一,種植韭菜已經十多年了。從早上四五點忙到八點,他已經收割了近三百斤韭菜,和家人一起分揀完,便可運到村裡的韭菜分揀與檢測中心,等待收購商上門收購。到今年,黃光埕種植了近四畝的韭菜。雖然今年韭菜的市場相對往年低迷,但對於黃光埕來說,每天保證有穩定的收入,讓他有滿滿的安全感。
  • 永春:一條溪成就一條街 五裡長街盡鄉思
    舊街上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東南網4月10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施由森 文/圖)閩南特色的騎樓商鋪、深淺不一的彎曲小巷、難再行船的溪邊碼頭……走進永春縣五裡街鎮的五裡舊街五裡街鎮是永春的著名古鎮,因從縣城的城隍廟到五裡街的新亭路總長達五華裡而得名,古稱官田市,清朝同治年間後稱豐岑頭,民國初改稱五裡街。「這裡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喧囂,但保留著的騎樓商鋪依然能夠照見當年的繁華。」從小就居住在五裡街、現在從事紙織畫製作的老人林志恩說。
  • 永春埔頭生本堂:桃谷恩榮第一家 研究清代古厝的範本
    在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有一座百年古厝——「生本堂」,被譽為「桃谷恩榮第一家」。研究清代古厝難得的範本    古代永春尚武之風的縮影  生本堂佔地約10畝,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坐東南向西北,四周山環水繞,地理位置俗稱「獅子戲水」。
  • 永春這三個景區被評定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
    永春這三家景區 被評定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 中國香都文化旅遊區 埔頭農業公園泉州市永春達埔鎮,因盛產篾香聞名海內外,這裡的制香史已有300多年之久。
  • 永春五裡街鎮儒林社區:一家4代 9個「當兵的人」
    ­  昨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日子,這一天,對於永春耄耋老人林春風而言更有不一樣的意義——她們一家4代人,先後有9人成為解放軍。近日,在永春五裡街鎮儒林社區林春風家裡,她指著自家牆壁上的字畫,大聲朗讀,表達了對家庭戎裝情結的自豪。­  走進林春風的家裡,猶如走入一處書畫展覽室,在二樓的客廳及樓道的牆壁上,掛滿了書法作品,內容以歌頌紅軍的革命精神為主,形式上則採用詩文、歌曲和對聯等。­  三張擺放在陽臺的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獎狀和作品。
  • 永春:留住「古早味」煥發新活力
    在永春,像龍水村這樣在發展中遭遇成長之痛的傳統村落不在少數。如何更好地保護和發展?永春在實踐中探索出自己的模式。衛星定位保護老記憶作為千年古邑,永春在發展中形成不少傳統村落。但因交通不便和經濟落後等原因,大量人口外出、古厝破敗。
  • 世界(永春)白鶴拳大會舉行 永春縣委書記:做大白鶴拳文化產業
    「『功夫吉祥娃』是以白鶴拳動漫裡的方七娘原型,加上中國京劇的元素設計的旅遊小商品,已經獲得國家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在去年泉州旅遊商品設計創作大賽上,榮獲泉州伴手禮創意金獎。」大羽村黨支部書記周金盛介紹說。   「功夫吉祥娃」只是永春白鶴拳試水創意文化的一個縮影。周金展說,做白鶴拳文化,就應該多方面探索,特別是把永春白鶴拳文化產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文化產業轉變。
  • 品味永春白鶴拳獨特風採
    參與此次體驗活動的李小姐說,她很感謝主辦方的精心安排,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感受「文都」文化魅力。「既是一場白鶴拳的現場體驗之旅,又是一次暢快的旅遊。」慕名參加活動的鐘先生有感而發。這次體驗之旅得到了永春當地的熱情支持,五裡街鎮駐大羽村幹部林琰梅擔任此次活動的導遊。
  • 閩南街巷故事 | 永春五裡街 千年商貿重地
    ——林鉍龍老師永春文史專家林鉍龍當時,五裡街的溪仔坂是一個貿易經商的地方,很多地方的人都到溪仔坂經商。紙織畫、白鶴拳、榜舍龜、巽來莊,都是如今五裡街的一張張名片。2永春白鶴拳五裡街人不僅懂經商,重文化,而且尚武,在這裡,人人都非常熱愛永春白鶴拳。
  • 詠春拳可能源於永春拳●追蹤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社關於李小龍的詠春拳可能源於永春拳的報導引起永春當地群眾的關注。7日,永春縣五裡街鎮83歲高齡的辜連雲老人,將一方苔痕斑駁的古殘碑送到五裡街鎮政府,經過專家鑑定,這塊雕刻著「……泉院住持沙蘭契約酬修……、……七娘追資生眾扌舍五……」的殘碑,直接證明了永春白鶴拳創始人方七娘確有其人。
  • 永春、德化、安溪、晉江上榜!
    (公益廣告)昨天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36個福建金牌旅遊村15個福建全域生態旅遊小鎮名單,來看詳情——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寧德市霞浦縣三沙鎮東壁村廈門市同安區汀溪鎮頂村村南平市邵武市金坑鄉金坑村漳州市華安縣高安鎮坪水村福州市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泉州市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
  • 僑鄉永春白鶴拳名師鄭文存故居開放迎客
    >   中新網永春5月6日電 (蒲遠寶 姚德純 林琰梅)海內外白鶴拳弟子和武術人士日前齊聚著名僑鄉福建永春縣,參加於此間舉行的永春白鶴拳名師鄭文存誕辰110周年活動。他自幼習練永春白鶴拳,少年隨父在馬來西亞練就武藝。1926年,他回到永春創辦「大羽武術館」,開始長達80年的傳藝授徒生涯,所授徒弟,分布各地。  上世紀80年代,鄭文存致力於全國武術遺產挖掘整理工作,整理了《永春白鶴拳》手稿,為永春白鶴拳的傳承和發揚作出了重要貢獻,並因此被評為「福建省為武術事業作貢獻先進個人」。
  • 有一種生活叫永春,永遠生活在春天裡的永春
    對永春的嚮往由來已久,只是每次都是匆匆而過,來不及細細的品嘗。每次經過四季如春的永春,仿佛走進森林裡呼吸著林間鮮活的空氣,沁入心田,回味無窮。 永春的鄉村旅遊正開展著如火如荼,每一個鄉村都在刻畫著屬於自己的特色,每一處特色都被傳播成文化,每一種文化融合成官方語言就是:有一種生活叫永春。
  • 八方來客齊聚滬上建言威海發展
    當時代的新風吹來,「精緻城市·幸福威海」正逐漸活躍在大眾的視線中,進博會恰是威海展示自己的一次良機,以產業為媒,主動向外推介,張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