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依託「五個重要」,把新片區打造為上海「四大功能」核心承載區

2020-12-18 澎湃新聞

習總書記第二屆進博會在上海考察期間,要求上海強化「四大功能」,並對臨港新片區提出「五個重要」的明確要求。通過踐行「五個重要」來強化上海「四大功能」、促進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新片區承載的重大使命。因此,需要深刻認識和理解新片區「五個重要」與上海強化「四大功能」的內涵和邏輯關係,結合全市「四大功能」的功能格局和主要短板,明確新片區在上海「四大功能」中的定位與坐標,真正把新片區打造為上海「四大功能」的核心承載區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一、新片區「五個重要」和上海「四大功能」的內涵標誌

(一)新片區「五個重要」

1、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主要標誌在於:一是通過人員自由進出的便利制度吸引集聚海外高端頂尖科技人才;二是成為連結整合全球科技人才網絡的樞紐,實現「不為所有為我所用」的高效人才網絡;三是能夠有效協同國際頂尖人才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國際科學計劃等;四是久久為功實現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地位,成為全球創新價值鏈的重要節點。

2、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主要標誌在於:一是擁有機場綜合保稅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機場口岸等特殊監管區域的「空間載體」優勢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制度優勢;二是集聚大批跨國公司貿易總部、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總部,集聚跨國企業訂單中心、資金結算中心、利潤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強化資源配置功能;三是打通離岸與在岸聯動的通道,能夠通過離岸業務創新和貿易便利化,帶動新興產業和實體經濟發展,不是完全的「純離岸循環」。

3、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主要標誌在於:一是擁有相對完善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擁有一批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跨境投資、走出去提供金融結算、通關便利等,;二是擁有對外走出去便利化的條件,在海外投資收益稅收方面給予支持;三是形成「國內企業海外總部或國際總部的集聚區」,擁有一大批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總部。

4、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主要標誌在於:一是成為國際貨物、商品、資本、技術、人才、信息、數據等各類要素高度集聚的區域;二是成為國際企業了解中國、走向中國市場的平臺;三是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市場的平臺;四是成為各國國際交流密集頻繁的活躍地,形成「超級國際圈」,建立中國與世界更加廣泛和緊密的連結。

5、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主要標誌在於:進行適應國際經貿格局變化下新規則的壓力測試,在準入清單、國企競爭中立、國家安全審查、強制性技術轉讓等各個方面探索試驗,積極發揮中國積極參與乃至引導國際經貿投資規則的試驗田。

(二)上海「四大功能」

1、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總體表現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鏈條整合能力、各類要素的交易配置功能和規則主導能力,包括對全球要素資源的整合力、控制力、定價權和話語權。一般通過跨國公司總部數量、金融市場交易額、離岸貿易額、航運服務功能、權威定價指數、全球權威資訊媒體等來反映。

2、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總體表現為:一是在原始創新領域形成大量積澱和突破,引領前沿技術創新;二是基礎性、應用性研發活動和創新能夠具有首展、首發效應;三是能夠吸引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創新者和發明家集聚起來並發揮科學創新、研究開發的輻射和帶動效應;四是能夠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中率先突破卡脖子技術,最終引領全球科創發展新趨勢。

3、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總體表現為:一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佔據較高比重;二是形成若干國內外領先的高端產業集群;三是是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和品牌的行業領軍企業;四是具有較強的產業創新策源基礎與引領能力。

4、開放樞紐門戶功能。主要表現為:一是城市具有較強的開放連結度,能夠吸引和集聚全球的優質資源;二是港口、機場、鐵路等各種交通樞紐地位達到了世界級的水準,成為全球流量要素大進大出的樞紐;三是擁有高能級的開放平臺,成為連接全球、融通全球、影響全球的重要載體,能夠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包括增強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話語權。

二、目前上海「四大功能」的基本格局和主要短板

目前,「四大功能」在全市已經形成一些基礎布局。同時,對標國際,上海的「四大功能」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短板。根本這一對比,我們發現,新片區在上海「四大」功能中所依託的特色、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以及作為空間,正是要充分結合「五個重要」的定位,把「五個重要」的內涵詮釋好、落實好。

三、新片區在上海「四大功能」中的戰略定位

「五個重要」與「四大功能」高度契合:「國際協同創新重要基地」是科技創新策源的有效路徑;「在岸離岸重要樞紐、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全球資源配置的關鍵抓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跳板」既體現了高端產業引領功能,也體現了開放樞紐門戶功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體現了「四大功能」的制度保障,充分體現了制度創新要服務於功能創新的要求;「五個重要」都體現了開放樞紐門戶功能。基於此,我們認為,新片區在上海「四大功能」中的定位可以凝練概括為:

1、全球資源配置的戰略樞紐。吸引匯聚全球高端要素,著力突破跨境金融、離岸貿易、高端航運、數據開放、總部服務等高端功能,實現貨物流、商務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等各類要素高度自由流動磁力場和輻射源,成為配置全球各類高端要素資源的戰略樞紐。

2、國際協同創新的重要節點。充分發揮新片區在集聚國際人才、數據、信息、技術方面的開放優勢,推動網絡協同創新、跨境集成創新、離岸整合創新等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並聯動協同長三角融入全球創新鏈,成為上海國際協同創新的重要基地。

3、承載大國重器的國家名片。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產業領域,推動核心晶片、工作母機、關鍵設備、基礎材料、基本算法、尖端工藝的創新攻關,打造若干掌握硬核科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成為摘取先進位造「皇冠明珠」、承載大國重器、參與全球競爭的「國家名片」。

4、開放樞紐門戶的前沿窗口。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為重點,努力成為統籌國際業務的重要樞紐,推動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中,構築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成為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的前沿載體。

四、依託新片區強化上海四大功能的戰略路徑

1、築牢「產業之基」,聚焦高端促發展。堅持實體經濟為要,聚焦高端裝備、海洋工程、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產業,強化精準招商、落實土地保障,深度挖掘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體制機制障礙落實一批產業制度創新,加快實施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突破性政策,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布局一批重大項目工程,培育一批創新引擎企業、打造一批功能平臺、匯聚一大批高端人才、集聚一批企業外向發展的功能要素,成為高端產業發展的標杆。

2、彰顯「功能之新」,離岸突破提能級。堅持功能創新為重,圍繞功能創新深化制度創新,著力在離岸業務和跨境功能方面聚焦攻堅、實現突破,彌補上海「四個中心」的功能短板。圍繞人民幣國際化,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在臨港設立離岸業務平臺,開展跨境金融和離岸金融業務,與陸家嘴金融城聯動,打造在岸、離岸相統籌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加快推動跨境資金收付便利化,拓展離岸金融服務範圍。加快制定出臺適應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吸引全球知名對衝基金、風險投資、私人銀行等金融企業落戶臨港,集聚一批跨國公司資金中心、結算中心、供應鏈中心等功能性機構,推動離岸貿易、數字貿易、離岸研發、離岸物流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

3、踐行「創新之先」,協同聯動優生態。堅持科技創新為源,著力在全球頂尖科技人才和國際創新協同方面發力,形成獨具新片區特色的創新生態,推動上海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依託高端產業集群,實施一批國際協同創新計劃,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協同,在極端製造、集成電路關鍵材料、航空發動機等前沿領域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與張江科學城聯動,支持企業開展基礎研究;打造國際頂尖科學家社區,繼續辦好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布局國家實驗室和高能級創新平臺,吸引全球高水平研究機構和科學家落戶臨港。

4、體現「制度之特」,先行先試探路徑。堅持制度創新為本,用好國家、市兩級層面賦予的自主改革創新優勢,打造「中國營商環境最優範本」,通過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制度性瓶頸問題,以制度創新為持續強化「四大功能」注入新動能。賦予新片區最大程度的自主權,探索管委會向法定機構的改革。

5、引領「開放之風」,充分自由樹標杆。堅持擴大開放為魂,對標國際上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圍繞六大自由創新突破,以更大力度的開放為「四大功能」提供強力支撐,成為上海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為引領全市乃至長三角更高層次的開放、為中國增強國際經貿規則及經濟治理的話語權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推出放寬外資準入、跨境資金流動的舉措,不斷縮短負面清單,加快制定國際組織機構落戶的操作辦法,加快構建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聚焦關鍵領域逐步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加快新基建布局,建設全球領先的智能城市。

▎來源:上海臨港

原標題:《解讀 | 依託「五個重要」,把新片區打造為上海「四大功能」核心承載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五個重要」指引臨港新片區穿雲破霧
    去年金秋,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對臨港新片區提出了「五個重要」的指示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新片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實現路徑和具體舉措。今年以來,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世界變得更加不穩定不確定。但有一種聲音,能穿雲破霧,指引前行的方向。
  • 上海銀行:四大創新載體、千億專項授信支持臨港新片區發展
    一年來,作為上海本地法人銀行,上海銀行以千億專項授信額度、「四大創新載體」等創新實招為臨港新片區發展提供金融支撐。截至目前,該行已服務臨港新片區企業機構超過2000戶。        2020年以來,上海銀行積極響應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提出的《上海銀行業支持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領域發展金融服務倡議書》,制定了參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為臨港新片區重點發展產業提供全方位金融產品和服務。
  • 藉助臨港新片區等關鍵「通道」 上海正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
    臨港新片區。本報記者 邢千裡攝「我們對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和優良營商環境非常認同,臨港新片區對標國際上最具競爭力的自由貿易園區,重點支持包括生物醫藥在內的四大產業,具有制度和政策上的優勢。」「十四五」時期,上海將主動服務新發展格局,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著力強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專訪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峰:上海「十四五」經濟...
    《建議》指出,上海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引領城市,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標杆。「十四五」期間,上海硬核措施有哪些?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破點在哪?進博會和臨港新片區等如何助力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此,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李峰。
  • 把奉賢西部打造成為虹橋商務區南部重要承載區
    上海昆陽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閔浦三橋正式通車。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10月28日上午,上海昆陽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即閔浦三橋主線建成並對外開放交通,這是黃浦江上第13座越江大橋,也是繼奉浦大橋、閔浦二橋、虹梅南路越江隧道之後,奉賢和閔行黃浦江南北岸的第四個過江通道。
  • 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到2035年生產總值達1萬億元
    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設立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新片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作出的進一步擴大開放重大戰略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為深入貫徹《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和全市工作部署,推進新片區創新型產業發展,編制本規劃。
  • 上海臨港新片區的新使命
    2019年8月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2019年8月20日上午,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在滴水湖畔正式掛牌。「掛牌以來,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積極對標國際上公認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實行較大程度的壓力測試,不斷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據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袁國華介紹,今年前3季度,臨港新片區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
  • ...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峰:上海「十四五」經濟發展將...
    上海這一國內外中心節點的地位,如何做到?一定要發揮臨港新片區的作用,中國開放的模式一直以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會瞬間打開,比如我們應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國際金融市場交易平臺,把新片區的功能與作用發揮出來,以人民幣國際化為突破口,打造人民幣資產的全球配置中心。
  • 上海政協專題通報強化四大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情況
    上海政協專題通報強化四大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情況 2020-07-08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環上大科技園開園 寶山、上大攜手打造科創中心主陣地重要承載區
    據悉,環上大科技園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有效推動上海大學和寶山區產學研高效聯動,促進科研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以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為目標,以營造良好創業創新生態為著力點,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科技人才培養、集聚輻射帶動等核心功能承載區。
  • 寶龍獲上海臨港新片區地塊 助力上海自由貿易區建設
    填補區域商業空白 推動臨港片區深化轉型  據了解,該項目地塊位於四團鎮傳統居住板塊,西部緊鄰奉賢區重要交通主幹道——新四平路,輻射奉賢四團鎮、浦東大團鎮、奉城鎮三鎮,目前三鎮範圍內均無商業綜合體。同時,項目地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中心位置,所在的四團鎮南側已劃入臨港新片區先行啟動區範圍。
  • 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出爐!下一個五年上海會怎麼變化?
    臨港新城滴水湖5年上海數字城市建設形成基本框架,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5000億,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臨港新城上海近幾年的頭號任務都和新片區、長三角、科創中心這些大事相關,可謂牽一髮動全身。接下來5年上海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大家心裡應該多少有數了。2.
  •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核心承載區:湖北全域創新的戰略驅動極
    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以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向西源起於武漢市武昌、洪山等科教資源密集區,向東拓展至鄂州市、黃石市、黃岡市等科技產業集聚區,通過構築「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化」梯度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格局,打造我省區域和產業戰略發展引領區和示範區。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核心承載區規劃範圍為東湖高新區518平方公裡,規劃期限為2020至2035年,展望至2049年。
  • 新發展格局下的「上海布局」:東西「兩大扇面」,強化「四大功能」
    新發展格局下,上海正根據中央要求,以強化「四大功能」為戰略著力點,勾勒一東一西兩大「扇面」,全力構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8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丁汀攝東扇面:承接「四大功能」的重要載體從百米高空俯瞰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大型工程機械不間斷施工,新的工廠車間拔地而起,來往穿梭的集卡通過洋山港發往世界各地——掛牌一年多來,臨港吸引投資逾2700億元。這片熱土,每天都在呈現新的模樣。
  • 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十四五」規劃發布,5年內初步形成國家級集成...
    《規劃》指出,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推進100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在重大技術裝備或核心部件實現100個首臺(套、批)突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不少於1000家,建成不少於30家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開放型產業創新平臺(公司);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5000億元,形成三~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強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產業協同效應
  • 上海火力打響「搶人大戰」,一月內三推落戶新政
    ),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以及上海「十四五」重要增長極定位的張江科學城,獲得了此前臨港新片區居轉戶縮短年限的政策。在臨港新片區成立一年之際披露的數字是,申請「居轉戶」年限縮短政策的有196人,其中有60人已經獲得上海戶籍。
  • 一月內三推落戶新政,上海更大力度人才引進計劃展開
    重點區域根據《關於優化本市居住證轉辦常住戶口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以及上海「十四五」重要增長極定位的張江科學城,獲得了此前臨港新片區居轉戶縮短年限的政策。
  • 規劃精細引導、統籌空間資源——《臨港新片區地下空間規劃設計...
    」 為了落實「五個重要」發展目標,立足區域特色,持續打造體現人民城市建設理念的城市樣板間,堅持立體城市、體現產城融合,突出功能品質、強化智慧引領,科學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間資源,統籌和規範地下空間規劃設計與管理工作,協調相關開發建設活動,新片區管委會組織編制了《臨港新片區地下空間規劃設計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
  • 上海臨港新片區文化產業發展迎來新機會,專家詳解如何用好新政策
    來源:國際金融報近日,為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文化產業發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下稱《政策》)正式對外公布。臨港新片區文化產業從零開始,白紙作畫。
  • 踐行國家戰略,中建八局上海臨港新片區又一重大工程開工!
    踐行國家戰略,中建八局上海臨港新片區又一重大工程開工!新片區管委會將切實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加強工作指導,全力以赴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為項目早日建成投入使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