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第二屆進博會在上海考察期間,要求上海強化「四大功能」,並對臨港新片區提出「五個重要」的明確要求。通過踐行「五個重要」來強化上海「四大功能」、促進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新片區承載的重大使命。因此,需要深刻認識和理解新片區「五個重要」與上海強化「四大功能」的內涵和邏輯關係,結合全市「四大功能」的功能格局和主要短板,明確新片區在上海「四大功能」中的定位與坐標,真正把新片區打造為上海「四大功能」的核心承載區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一、新片區「五個重要」和上海「四大功能」的內涵標誌
(一)新片區「五個重要」
1、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主要標誌在於:一是通過人員自由進出的便利制度吸引集聚海外高端頂尖科技人才;二是成為連結整合全球科技人才網絡的樞紐,實現「不為所有為我所用」的高效人才網絡;三是能夠有效協同國際頂尖人才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國際科學計劃等;四是久久為功實現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地位,成為全球創新價值鏈的重要節點。
2、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主要標誌在於:一是擁有機場綜合保稅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機場口岸等特殊監管區域的「空間載體」優勢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制度優勢;二是集聚大批跨國公司貿易總部、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總部,集聚跨國企業訂單中心、資金結算中心、利潤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強化資源配置功能;三是打通離岸與在岸聯動的通道,能夠通過離岸業務創新和貿易便利化,帶動新興產業和實體經濟發展,不是完全的「純離岸循環」。
3、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主要標誌在於:一是擁有相對完善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擁有一批專業服務機構,為企業跨境投資、走出去提供金融結算、通關便利等,;二是擁有對外走出去便利化的條件,在海外投資收益稅收方面給予支持;三是形成「國內企業海外總部或國際總部的集聚區」,擁有一大批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總部。
4、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主要標誌在於:一是成為國際貨物、商品、資本、技術、人才、信息、數據等各類要素高度集聚的區域;二是成為國際企業了解中國、走向中國市場的平臺;三是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市場的平臺;四是成為各國國際交流密集頻繁的活躍地,形成「超級國際圈」,建立中國與世界更加廣泛和緊密的連結。
5、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主要標誌在於:進行適應國際經貿格局變化下新規則的壓力測試,在準入清單、國企競爭中立、國家安全審查、強制性技術轉讓等各個方面探索試驗,積極發揮中國積極參與乃至引導國際經貿投資規則的試驗田。
(二)上海「四大功能」
1、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總體表現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鏈條整合能力、各類要素的交易配置功能和規則主導能力,包括對全球要素資源的整合力、控制力、定價權和話語權。一般通過跨國公司總部數量、金融市場交易額、離岸貿易額、航運服務功能、權威定價指數、全球權威資訊媒體等來反映。
2、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總體表現為:一是在原始創新領域形成大量積澱和突破,引領前沿技術創新;二是基礎性、應用性研發活動和創新能夠具有首展、首發效應;三是能夠吸引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創新者和發明家集聚起來並發揮科學創新、研究開發的輻射和帶動效應;四是能夠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中率先突破卡脖子技術,最終引領全球科創發展新趨勢。
3、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總體表現為:一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佔據較高比重;二是形成若干國內外領先的高端產業集群;三是是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和品牌的行業領軍企業;四是具有較強的產業創新策源基礎與引領能力。
4、開放樞紐門戶功能。主要表現為:一是城市具有較強的開放連結度,能夠吸引和集聚全球的優質資源;二是港口、機場、鐵路等各種交通樞紐地位達到了世界級的水準,成為全球流量要素大進大出的樞紐;三是擁有高能級的開放平臺,成為連接全球、融通全球、影響全球的重要載體,能夠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包括增強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話語權。
二、目前上海「四大功能」的基本格局和主要短板
目前,「四大功能」在全市已經形成一些基礎布局。同時,對標國際,上海的「四大功能」還面臨著一些突出短板。根本這一對比,我們發現,新片區在上海「四大」功能中所依託的特色、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以及作為空間,正是要充分結合「五個重要」的定位,把「五個重要」的內涵詮釋好、落實好。
三、新片區在上海「四大功能」中的戰略定位
「五個重要」與「四大功能」高度契合:「國際協同創新重要基地」是科技創新策源的有效路徑;「在岸離岸重要樞紐、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全球資源配置的關鍵抓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跳板」既體現了高端產業引領功能,也體現了開放樞紐門戶功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體現了「四大功能」的制度保障,充分體現了制度創新要服務於功能創新的要求;「五個重要」都體現了開放樞紐門戶功能。基於此,我們認為,新片區在上海「四大功能」中的定位可以凝練概括為:
1、全球資源配置的戰略樞紐。吸引匯聚全球高端要素,著力突破跨境金融、離岸貿易、高端航運、數據開放、總部服務等高端功能,實現貨物流、商務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等各類要素高度自由流動磁力場和輻射源,成為配置全球各類高端要素資源的戰略樞紐。
2、國際協同創新的重要節點。充分發揮新片區在集聚國際人才、數據、信息、技術方面的開放優勢,推動網絡協同創新、跨境集成創新、離岸整合創新等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並聯動協同長三角融入全球創新鏈,成為上海國際協同創新的重要基地。
3、承載大國重器的國家名片。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產業領域,推動核心晶片、工作母機、關鍵設備、基礎材料、基本算法、尖端工藝的創新攻關,打造若干掌握硬核科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成為摘取先進位造「皇冠明珠」、承載大國重器、參與全球競爭的「國家名片」。
4、開放樞紐門戶的前沿窗口。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為重點,努力成為統籌國際業務的重要樞紐,推動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中,構築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成為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的前沿載體。
四、依託新片區強化上海四大功能的戰略路徑
1、築牢「產業之基」,聚焦高端促發展。堅持實體經濟為要,聚焦高端裝備、海洋工程、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產業,強化精準招商、落實土地保障,深度挖掘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體制機制障礙落實一批產業制度創新,加快實施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突破性政策,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布局一批重大項目工程,培育一批創新引擎企業、打造一批功能平臺、匯聚一大批高端人才、集聚一批企業外向發展的功能要素,成為高端產業發展的標杆。
2、彰顯「功能之新」,離岸突破提能級。堅持功能創新為重,圍繞功能創新深化制度創新,著力在離岸業務和跨境功能方面聚焦攻堅、實現突破,彌補上海「四個中心」的功能短板。圍繞人民幣國際化,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在臨港設立離岸業務平臺,開展跨境金融和離岸金融業務,與陸家嘴金融城聯動,打造在岸、離岸相統籌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加快推動跨境資金收付便利化,拓展離岸金融服務範圍。加快制定出臺適應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政策,吸引全球知名對衝基金、風險投資、私人銀行等金融企業落戶臨港,集聚一批跨國公司資金中心、結算中心、供應鏈中心等功能性機構,推動離岸貿易、數字貿易、離岸研發、離岸物流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
3、踐行「創新之先」,協同聯動優生態。堅持科技創新為源,著力在全球頂尖科技人才和國際創新協同方面發力,形成獨具新片區特色的創新生態,推動上海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依託高端產業集群,實施一批國際協同創新計劃,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協同,在極端製造、集成電路關鍵材料、航空發動機等前沿領域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與張江科學城聯動,支持企業開展基礎研究;打造國際頂尖科學家社區,繼續辦好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布局國家實驗室和高能級創新平臺,吸引全球高水平研究機構和科學家落戶臨港。
4、體現「制度之特」,先行先試探路徑。堅持制度創新為本,用好國家、市兩級層面賦予的自主改革創新優勢,打造「中國營商環境最優範本」,通過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制度性瓶頸問題,以制度創新為持續強化「四大功能」注入新動能。賦予新片區最大程度的自主權,探索管委會向法定機構的改革。
5、引領「開放之風」,充分自由樹標杆。堅持擴大開放為魂,對標國際上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圍繞六大自由創新突破,以更大力度的開放為「四大功能」提供強力支撐,成為上海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為引領全市乃至長三角更高層次的開放、為中國增強國際經貿規則及經濟治理的話語權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推出放寬外資準入、跨境資金流動的舉措,不斷縮短負面清單,加快制定國際組織機構落戶的操作辦法,加快構建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聚焦關鍵領域逐步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加快新基建布局,建設全球領先的智能城市。
▎來源:上海臨港
原標題:《解讀 | 依託「五個重要」,把新片區打造為上海「四大功能」核心承載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