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四月本是美好的季節,可是在諸多古賢雅士的筆下卻較多傷春之作。四月芳菲季,陰晴總相依。我想,無論是「賞春」還是「傷春」,寫的都是一個心境而已。
人總有些許的多愁善感。終達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無論陰晴,都許自己一刻的異想天開。畢竟走在塵世間,許多道理我們都懂,只是約束不了驛動的心。上善若水的教誨,是否也可理解為:遇到低迷,要懂得迴旋流淌,不可壓抑在心裡?那麼,用筆疏導著如水的文字,享受著拋灑煩惱後的欣喜,這豈不是更具有紅塵靜雅的詩意!
在寂寥的時候,我們靜靜地坐在紅塵的喧囂中,提一支筆(記錄),捧一卷書(學習),品一杯茶(感悟)。給自己一份淡然從容。使心緒在風清月白中淨化;讓悲喜在似水流年中消長;聽思想在超越時光中灑脫;看繁華孤寂在自然中交錯。一支筆寫春秋,一卷書讀古今,一杯茶品人生。縱然有風吹過,依然是自己的傳說(人生)。我們也只需把屬於自己的傳說,在有限的生命中發揮到極致而已。
人生就是這個樣子,就如春之陰晴,心情總有好壞。一個心胸開闊的人,鎮靜,淡定。心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寬,不會為浮華所遮掩。因為知道急與緩,利與害,所以懂得進與退,舍與得。永遠都有一腔仁愛,博大的胸懷。也往往是生活的主角。所謂小勝靠謀,大勝靠德。有些所謂的聰明並不等於智慧。有多寬闊的胸懷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智慧的人並不複雜,卻能相對簡單。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記得,守一份念,淨一下心。
「靜則生慧,動則成昏」。靜,心態淡然才會做出正確的決策。懂得收放自如,濃淡相宜,達觀於胸,鎮靜自如。煩躁時,許一刻安靜;憂傷時,許一刻,笑容;落寞時,給自己自信;蕭條時,予自己熱情。總能適時調節極端於緩衝。人生喜怒莫強加於形,懂得靜觀風起雲湧,領會清新優雅,靈逸灑脫。那時候你的眼中所見,心中所想,也許就是另一番景象。
習慣於獨處學習、記錄、感悟的人,肯定會收穫一份心靈的寧靜和超然的性情,還會有獨到的見解。絕不是沉寂,冷漠,蕭條。當你正確地運用獨處,就會有豐富的情感,睿智的思維,優雅的內涵。必能靜觀世事,運籌帷幄,胸藏縱橫經緯。心中自有一花一天地,一水一自然。空虛的人茫茫然,獨處的人不寂寞。
人生於世,有些時候需要我們素言束塵心,素筆描心情,在靜觀中睇透,在靜處時感悟。畢竟我們不是大德高賢。我們還達不到看春花開,看秋葉落的能力。人謂精靈,我本凡俗。滄桑到妖,也終不過是冷傲多情的合併體,莫若供奉青春靜美,追逐千古痴迷。在人生道路上走一走,停一停,一路收藏,一路遺忘。總有一些感動會深藏在心,總有一些不愉快會被捨棄。打開一路的記憶,欣賞曾經的風景。你會有諸多感慨,原來歲月不曾薄待,心靈自是驚喜。
其實,人生最難克服的對象就是自己,一直挑戰的也是自己。從而更完善自我,肯定自我,充實自我。挑戰是一場很有趣的追逐,成敗皆有收穫。中途累了可以歇息,難過可以哭泣,卻不能輕言放棄。邁不過這道坎,也許會就此停留在這邊。但是並不可怕,人非萬能,不是所有障礙都能如願翻越。盡人事,聽天命,方無恨無悔。
人生是個漫長的過程,季節沒有輪迴的終結。入世的達觀不是人人都可做到,但我們可在靜中思考,在悟中追尋,我們可以多一些包容豁達。我們沒有任性的資本,但我們應有率性的灑脫。知人者智,自知者強。在喧囂處,修得暇滿身。厚積薄發,守望成功。
但願,在這個芳菲的季節,我們都能放開心中的羈絆,仰首擁抱藍天。讓心情自由飛翔,在海上,在雲端!踏著季節的輪迴,讓笑聲落滿曠野,海灘。看,海多遠,天多藍!徜徉在天地溫柔的搖籃,聽著春天醉人的呢喃,心又何曾孤單?忘記憂傷,少一些遺憾,多一份簡約,少幾分貪婪。在前進的人生途中,灑下更多的輝煌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