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媒記者走進文昌孔廟 感受歷史文化積澱
文昌孔廟。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文昌孔廟。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東方網7月18日消息:「文昌河畔紫貝山陽,文昌中學桃李芬芳……」正如文昌中學校歌中唱的,文昌如同其名「文運昌盛」,自古以來其重教崇禮,人才輩出,特別是近代以來,文昌更被稱為「文化之鄉、將軍之鄉、華僑之鄉」等,遊走於文昌的大街小巷,還不時的可以聽到學堂中朗朗讀書聲,尤其是在這孔廟裡。
7月18日,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南海網承辦的全國重點媒體「發現美好新海南」——2017年網際網路+城市推介大型主題活動媒體團來到文昌孔廟,親近感受古色古香、充滿儒家文化氛圍的古建築群,體味文昌人在歷史的變遷中孜孜不倦的,對文化教育精神價值的追求。
文昌孔廟位於文昌市東風路77號。據史料記載,1042年(北宋慶曆年間),文昌在舊縣治所在地安知鄉何恭都潭布村(現文昌東路鎮下路橋南)的縣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區第一座孔廟。明洪武八年(1375年)遷於現址,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我國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遊遊點之一.被譽為「海南第一廟」,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惟一一座不朝南、不開大門的孔廟。
文昌孔廟。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文昌孔廟。南海網見習記者吳勇輝攝
文昌孔廟已修葺一新。文廟平面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庭院寬廣,佔地面積共3300平方米。前庭中軸線上布有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和溫文爾雅的於孔子全身塑像。橋邊一古井、名曰「聖泉」,泉水清甜,數百年從未乾涸。後院主建築為大成門和大成殿,大成門前立有數米高的孔夫行教像一尊,大成殿屬框架式木結構,重簷歇頂,古樸莊重。內設孔子神龕、神像、神牌、配十二哲神位、楹聯,祭器齊全。還有清代康熙皇帝璽印的「萬世師表」、嘉慶皇帝璽印的「聖集大成」、鹹豐皇帝璽印的」德齊幬載」、光緒皇帝璽印的「聖協時中」四塊塗金描紅的巨匾,赫然懸掛殿中。楹聯,祭器齊全。
文廟內諸多建築上雕刻的花草、鳥獸、歷史人物千姿百態,堪稱傑作。後院兩旁的廡殿內,新近還增添了孔子箴言和名家書畫、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北京孔廟孔子72弟子圖譜的展覽。1993年重新復開放,1994年恢復了祭孔活動,舉辦「文狀元」、「理狀元」、「少年文狀元」大獎賽,重振興教助學之風。文昌孔廟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兩代建築工藝和啟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圍,深深地吸引著莘莘學子、海外華僑和國內外各界遊客。
文昌孔廟是中國惟一一座不朝南開大門的孔廟,據說是因為老文昌人曾經立誓:若文昌未出狀元,孔廟就不開大門。文昌一直沒有狀元,孔廟就至今沒有大門,只有一左一右兩個側門。
據了解,文昌孔廟既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搖籃,也是近代文昌教育的發祥地,是代表文昌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古建築群,在傳承歷史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
四川在線編輯劉暢說,孔廟的保護非常好,在孔廟裡有清代4位皇帝璽印的巨匾流傳至今沒有一點損壞,這也可以看出文昌對文化、歷史古蹟的保護力度非常大,同時反映出文昌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大眾網青島站內容總監高忠業說,他來自山東,孔子的故鄉,剛踏進文昌孔廟第一感覺很親切。他從保存完好的孔廟中看到了文昌對教育的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歷史名跡的保護,感受到文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此次活動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南海網承辦,中共文昌市委宣傳部、中共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萬寧市委宣傳部、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中共三亞市委宣傳部、中共海口市美蘭區委宣傳部、海航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三亞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特別鳴謝天涯海角遊覽區、檳榔谷、魯能希爾頓、七仙嶺君瀾度假酒店、三亞國際免稅城、香港深井陳記燒鵝餐廳、三亞鳳凰嶺海誓山盟景區等企業友情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