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口代表翡翠的出場地,由於每個地方的地理環境和礦物質不一樣,所以每個場口的特性也不一樣,緬甸翡翠常見的8大場口與特性:
1.莫西沙,皮呈灰色,表皮有明顯脫沙,種老起槓,皮厚的部位容易變種,個頭一般不超過兩公斤,一般幾百克的基多,基本無色,容易出冰種,冰飄藍花,高冰種牌子掛件料,賭手鐲不容易;
2.木那,皮殼呈黃色和白色,個頭小的表皮伴有脫沙,種老,底子乾淨,大料皮厚,可賭內熟,綠色微偏藍,經常出玻璃底和玻璃種,在行內被稱為神仙場口,由於多年的開採,市場越來越少;
3.莫彎基,表皮有黑蠟殼,黑蠟殼下呈灰黑色原皮,常出高色,由於種和底子不好,沒色的部分基本不能用;
4.會卡,表皮有明顯的黑蠟殼和紅蠟殼,肉質細膩,色澤鮮豔,種一般,內裂特別多;
5.南奇,表皮有蠟殼,蠟殼下有沙皮,沙皮下有霧層,肉質細膩油性好,種好缺槓,色偏老,在翡翠裡很具魔性的場口;
6.後江,皮薄有蠟,新手容易判斷,種好,色澤鮮豔,個頭偏小,裂偏多,比其它場口市場性價比高;
7.大馬坎,皮殼有紅黃霧層,出黃夾雜綠,由於顏色豐富,塑造空間和價值比較大;
8.格應角,表皮裡黑蠟殼,由於形成的時候融入了大量的火山灰,導致肉質偏油偏灰,常出油青和狗屎底,格應角也是市場最常見的一個場口。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你們對翡翠知識的評論,以翠會友,共同學習,感謝有你們的支持!#翡翠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