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是一回事嗎?

2020-11-28 手機鳳凰網

由惑造業,由業感苦,因苦生惑,永無了期。(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亞當夏娃,偷吃禁果,子子孫孫,都要受苦。(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佛教的「苦」相當於基督教的「罪」嗎?

一般無宗教信仰的學者的確是作如此觀的,他們以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勸人為善總是一樣的。從這勸人為善的基礎上,他們就順理成章地推想到,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當然也是一樣的了。

因為,佛教講三界的生死是苦海,眾生的感受無非是苦,所以修持的目的是在脫苦;基督教講人類都是罪人,是由人類的第一對祖先——亞當和夏娃不聽上帝的警告而偷吃了伊甸園的生命和智慧的禁果,所以人類有了生命和智慧,但也得罪了上帝,上帝要罰亞當和夏娃的子子孫孫都要受苦,這就稱為人類由第一代祖先遺傳下來的「原罪」,基督徒信仰上帝,原因是上帝派他的獨生子耶穌上了十字架,代替「信他的人」贖了罪。

事實上,佛教所講的「苦」與基督教所講的「罪」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佛教所講的苦,是由眾生自己的業感報應而來,眾生的業感是由無始的無明覆障而來,純粹是個人負責的事,與上帝沒有關係,與祖先也沒有瓜葛。眾生由於無明之惑的煩惱而造生死之業,由於生死之業而感生死之苦,正在感受生死之苦的生死之間,又因生死而造無明之惑;就這樣,由惑造業,由業感苦,因苦生惑,惑業苦三者連成一個生死之流的環狀,頭尾銜接周而復始,永無了期。因為惑是苦的種子,業是苦的陽光、空氣、水,苦才是惑與業的結果,也唯有結果才是真正的感受。所以佛教要把生死之流,稱為「苦趣」或「苦海」,所以要求超越這個生死之流而不受生死的束縛,自由生死、自主生死、不生不死,便是解脫的境界。

不過,佛教求解脫,並不是僅靠佛菩薩的救濟,佛菩薩只能教導我們如何解脫,卻不能代替我們解脫,這與耶穌代「信他的人」贖罪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因為佛教不承認眾生是由上帝的懲罰而得罪,尤其不承認人類祖先的罪會遺傳到子孫身上,正像「罪不及妻孥」一樣地簡單明了,上帝不能代人贖罪,也正像「我吃飯不能使你飽」一樣地簡單明了。佛教脫苦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的三無漏學:戒是不應作的不得作,應作的不得不作;定是心的收攝,不使放逸,也不使懈怠;慧是清明的睿智,認清了方向,努力精進。所以,佛教的脫苦決不等於基督教的乞憐上帝代為贖罪。

在此順便一提,許多的人認為佛教太重視苦,乃是一種偏激的厭世態度,因為人類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樂,並且可用人為的方法來改進生活的環境,所以認定佛教的看法是錯誤的。關於這一點,如果站在現實人間當下一生的立場上,佛教並不非要教人承認「有受皆苦」的這一觀念不可。佛教講苦,是從佛陀的悲智觀照而得的結論,一般凡夫並不是佛陀,當然不易體察出來。正像人見野狗吃屎,該是多麼的噁心,吃屎的野狗卻是吃得津津有味而樂在其中,如果人們一定要告訴野狗知道吃屎是多麼的不衛生,野狗可能還會掉過頭來吠你兩聲!由於境界的高下不同,實在勉強不來。因為,佛是站在生死之流的岸上,來看生死流中的眾生乃是唯苦無樂,縱然有樂也像搔著疥瘡殺養,搔時養得快活,搔後痛苦即至。

相關焦點

  • 尼採是如何看待佛教和基督教的?
    我反覆說過佛教具有百倍的冷靜、誠實和客觀性。佛教已經不需要把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受苦能力通過對罪的解釋使之成為一種禮儀說法一佛教直率地說出自己的所想:「我苦」。與此相反,對野蠻人(基督教徒)來說,苦本身並不是什麼禮儀說法。
  • 佛教和基督教的「救贖」:如何擺脫生活中的「苦難」或「罪過」?
    佛教講「苦」,基督教講「罪」,這是兩者最大和最明顯的區別了。無論是「苦」還是「罪」,都是世人所面對的最大困境,也是人類不自由的表現,只有徹底擺脫之,世人才能過上完美和真正幸福的生活,並最終獲得自由。這是佛教和基督教的共同看法,也是他們的共同立場。
  • 佛教和基督教的「救贖」:如何擺脫生活中的「苦難」或「罪過」?
    佛教講「苦」,基督教講「罪」,這是兩者最大和最明顯的區別了。無論是「苦」還是「罪」,都是世人所面對的最大困境,也是人類不自由的表現,只有徹底擺脫之,世人才能過上完美和真正幸福的生活,並最終獲得自由。這是佛教和基督教的共同看法,也是他們的共同立場。
  • 佛教的天堂和地獄是怎麼回事?
    編者按:一般人都知道,基督教講天堂、地獄(煉獄)。那麼佛教是否也有天堂、地獄?佛教的天堂和地獄,和基督教有何不同?(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佛教毫不懷疑天堂與地獄的存在,因為天堂與地獄都在生死範圍的輪迴之中。 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天堂、地獄人人都有經驗的可能,甚至可說人人都曾去過天堂、地獄。 修了上品的五戒十善生天堂,造了十惡五逆的大罪下地獄。苦報受完了,地獄的眾生可以生天堂;福報享盡了,天堂的眾生可以下地獄。
  • 佛教、回教與基督教
    遺體火化後被分成八份,由八個地區、國家分別建塔紀念。火化後骨頭的剩餘物,梵文叫saria(意即「死人的骨頭」),中譯為「舍利於」 佛教的教義十分複雜,但大體可分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三大類。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係指釋迦牟尼本人所講的根本教訓,一直持續到他去世後的一百年為止。
  • 基督教和佛教有什麼區別_基督徒能皈依佛教嗎
    基督教和佛教有什麼區別?基督徒可以皈依佛教嗎?這篇經驗的緣起是小編不忍心看到身邊一些信仰基督教的人去了寺院後的糾結,帶給了他們煩惱,所以小編決定用心完成這篇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破除疑惑。基督教和佛教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基督教講的是博愛,佛教講的慈悲,都是教人向善的;但在高度和深度的層面不同。比如因果關係、六道輪迴這些基督教就沒有談到。那麼你是基督教徒,學習佛法是可以的。對於信仰,國家的政策很明確:人人信仰自由;你感覺哪個信仰對自己更有意義是最重要的,不要畫地為牢。
  • 三觀:佛教與基督教
    佛教認為如果佛祖意識到佛祖的存在,就是佛祖有了分別心,這個意識本身都不應該存在。「無我」很重要,否則佛教的世界觀就會崩塌,但是「無我」是怎麼實現的,或者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就是將時間分成無限的等份,時間無限可分是關鍵邏輯。佛祖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是需要時間完成這個意識的,如果這個時間長度的需求足夠造成現在佛變成了過去佛,或者未來佛變成了現在佛,甚至是一千佛或三千佛的變化。
  • 不僅佛教講苦海無邊,基督教也認為人生無法避免苦難!
    人從母腹生落在地便開始了一場「苦」的旅途,在中國常有老人這樣說:「娃娃生來就哭,因為人生苦啊!」面對苦難,許多人的正常反應多為負面的,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於,過往的一些苦難經驗給身心帶來的創痛一直遲遲無法忘卻,以及面對苦難時所產生的一些難以理解難以排解的鬱結情緒,這些衍生出今日的我們面對生命時的漠然和不安全感的一些生命之慨嘆。
  • 吃齋和吃素是一回事嗎?
    吃齋與吃素是一回事嗎?這個話題,不論在什麼時候提及,總是會受到很多人的關注與抨擊。這是因為有太多的人、特別是佛教界僧俗嚮往把素食作為衡量修行高低的標尺,是決定你落入三善道(天、人、阿修羅)或墮入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基本條件。
  • 知乎上的討論:為何很多人覺得佛教、道教比基督教更高明?
    說到宗教,就不得不提中國的五大「合法宗教」,它們分別是: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由於歷史的原因,佛教擁有數量最多的信徒,但最近幾十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卻是基督(新)教。不過,在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看來,基督教的教義太膚淺,不如道教、佛教高明,這是怎麼回事呢?
  • 金剛乘和藏傳佛教是同一回事嗎?
    金剛乘和藏傳佛教是同一回事嗎?不,他們不是一回事。藏傳佛教和金剛乘佛教都遵循大乘傳統。但是,金剛乘大部分不是藏族。大多數藏傳佛教不是金剛乘。金剛乘是藏傳佛教中的聲望教學。在幾個國家(中國,日本,柬埔寨),金剛乘佛教等於藏傳佛教。金剛乘佛教是印度和周邊國家,特別是西藏發展起來的密宗佛教的一種形式。佛教史上的金剛乘(Vajrayana)標誌著從大乘投機思想向個人生活中佛教思想的確立過渡。
  • 道教儒教佛教基督教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佛教認為肉身不過是一具臭皮囊,所有物質化的東西都是每分每秒在不停的變化,前一秒的你跟現在的你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人,所有的顏色聲音感觸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只有修得無上般若智慧才能看穿世間一切幻象,渡過幻象苦海達到極樂世界,但人生苦短根本沒有時間來得及修得無上般若智慧,佛教給出一個辦法就是輪迴轉世帶著前世的智慧繼續修行。
  • 基督教與佛教的共同之處
    假如神真的按照人的想像釘了十字架,不論人信或不信,不都一樣被救贖了嗎?不是一樣都得救了嗎?為什麼還要信呢?為什麼聖經說並不是所有稱呼基督為主的人都能得救呢?為什麼還說那路是窄的呢?我這裡留下這幾個問題給你們思考一下,這裡就不作答了,否則就跑題了。前面我們講到,在新約時代,人認為基督教的重點就是「救贖」,完全在於神的作工,沒有人什麼事,這就與神的要求相差十萬八千裡了。
  • 為什麼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數要遠遠多於信仰佛教的人數?
    從此意義上看,基督教的人生觀是積極入世的。再看佛教倫理。佛教是一種典型的出世主義,無論大乘、小乘佛教都是如此。在佛教看來,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種苦難,這叫苦命。比如生老病死苦,愛離別苦,怨憎會苦,等等,也叫八苦八難。
  • 伍茲改信基督教引爭議 佛教不縱容婚外情
    北京時間1月8日,福克斯電視臺新聞分析員布瑞特-休姆(Brit Hume)上個周末呼籲老虎伍茲改信基督教的言論引起了巨大爭議。批評者指出布瑞特-休姆對於佛教一無所知,佛教同樣不容忍淫邪。一些佛教徒甚至為醜聞纏身的老虎伍茲指點迷津。佛教對高爾夫世界第一產生了很大影響。關於這一點,他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承認過。
  • 佛教,道教,基督教可以同時信仰嗎
    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煩惱,以達至善,擺脫輪迴,進入不(轉)生不死的涅盤境界。    基督教則認為,人的靈魂不滅,人死後,靈魂或上天堂,或下地獄,本來就是不(轉)生不死。人靠自身的力量是無法擺脫自己的欲望和罪惡的,既無法消除過去的罪,也無法保證現在和將來不會犯罪。正因為如此,人類需要信仰上帝。
  • 基督教是怎樣看待離婚這回事
    從耶穌回答法利賽人有關休妻的問題,基督教是怎樣看待離婚這回事。耶穌還在朝聖的人群當中,一有機會,他一定出手醫治病人,我們一點也不用大驚小怪。現在耶穌是否把這份醫治病人的工作交託給每一個基督徒?3、太十九:3 「有法利賽人來試探耶穌,說:『人無論什麼緣故都可以休妻嗎?』」法利賽人之所以這樣問耶穌是有理由的。
  • 基督教宣揚原罪說,佛教認為人間苦海,到底憑什麼?邪劍仙這樣說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認為人是先天有罪的;佛教的高僧也經常說一句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認為這都是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安撫人心而編造出來的謊言,但是少有人能真正的站在宗教的邏輯上,細細思量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
  • 基督教宣揚原罪說,佛教認為人間苦海,到底憑什麼?邪劍仙這樣說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認為人是先天有罪的;佛教的高僧也經常說一句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認為這都是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安撫人心而編造出來的謊言,但是少有人能真正地站在宗教的邏輯上,細細思量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西遊記》開篇孫悟空訪仙學道途中路過人群鬧市時,有一首意味深長的《世人歌》描述了人間百態,內容為:「爭名奪利幾時休?
  • 基督教信仰違反道德律嗎?-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隨著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罪犯在獄中悔改信主的事件恐怕將出現得更加頻繁,中國教會的牧者將因此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壞人只要信了耶穌就能上天堂嗎?我們當如何以淺顯而明了的言語,向有著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的國人解釋這一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聖經》記載裡面,的確有許多得到救恩的人是非常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