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節氣,雖然炎熱,但在這一天,各地的時令民俗年復一年地豐富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1.飲伏茶
伏茶,即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宋朝,盛於清朝。舊時南北交通要塞都有茶亭,從農曆六月到八月,當地人免費烹茶煮水,施捨行人。
2.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在沿海地區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那天,漁民們敲鑼打鼓地把「大暑船」運送到碼頭,進行祈福儀式,意思是送暑、保平、安民,最終這艘「大暑船」被漁船送出海。
3.吃仙草
大暑時節廣東很多地方有「吃仙草」的習俗。有句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是一種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由於它具有消暑解熱的功效,被人們譽為「仙草」。
4.過大暑
大暑那天,福建一帶的人們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而且在這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佳品。
5吃鳳梨
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他們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味道最好。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吃鳳梨也被認為是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6.吃童子雞
大暑時節吃童子雞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進補方法。童子雞的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來說,都是非常進補的食物。除此之外,母雞、鴨子等都是大暑進補的上選。
7.曬伏姜
曬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8.喝暑羊
山東南部有「喝暑羊」的習俗。人們在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喝得全身大汗淋漓,據說這樣可以排出體內毒素。
9 吃伏面
俗話說:頭伏的餃子,二伏的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麵,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魏氏春秋》記載:何晏在&34;這裡的&34;就是熱湯麵。
我國麵食花樣繁多,無論是濃鬱的炸醬麵,還是淋上澆頭的油潑麵,都能讓人「汗」流滿面。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也能在大快朵頤中被排出體外。這就是二伏天吃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