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19年8月,國內第一家以成語文化為核心元素的主題樂園「邯鄲方特國色春秋」開園迎客,當天接待遊客超過2萬人,截止年底,接待遊客總數已經超過60萬。
方特國色春秋主題樂園是華強方特集團在河北省建成運營的首個大型文化高科技主題樂園,總投資30億元。包含「黃粱一夢」「牛郎織女」「孟姜女」「瘋狂成語」等45個室內外主題遊樂項目及200餘項休閒、景觀項目,生動展現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和獨具特色的邯鄲地域文化。
如此出色的項目為何落戶邯鄲這樣一個地處華北南部的三線城市?華強方特集團總裁劉道強說,一方面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全國獨一無二的成語文化資源,另一方面邯鄲地理位置條件優越,位於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交通便利,輻射帶動性強,是周邊地區家庭旅遊、親子旅遊的重要目的地。
邯鄲方特國色春秋主題樂園夜景。(徐家鵬攝)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最南部,總面積1.2萬平方公裡,常住總人口954.97萬人,在近年國家先後出臺的中原經濟區規劃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均把邯鄲定位為區域性中心城市,而河北省對邯鄲的定位為京津冀聯動中原的區域中心城市。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抓住國家戰略機遇,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該市的決策者經研討後認為:現代經濟是用實力說話的經濟,無論是接受別人輻射還是給別人傳遞輻射都需要有強大實力。邯鄲地處首都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中間位置,遠離大中城市,要想實現跨越發展,就得打破常規,儘量把自己打造成區域性中心城市,只有如此,才能在首都經濟圈及周邊城市中兩面借光,如魚得水。
就是出於這樣的目的,邯鄲的決策者先行一步,早在1985年就作為發起城市,聯絡晉冀魯豫4省接壤區河北邢臺,山西長治、晉城,山東臨清、菏澤、聊城,河南安陽、濟源、焦作、新鄉、鶴壁、濮陽等城市,組建了由13座城市組成的跨省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中原經濟協作區。而邯鄲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通過建設經濟、交通、科技、文化區域性中心,帶動和輻射中原經濟協作區,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邯鄲城市中心城市建設已具規模效應。(李磊攝)
區域經濟中心迸發活力
在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一焊軌廠,多臺天車同步吊起一根百米重軌,穩穩地放在焊接輥道上。「焊接好的鋼軌將用在膠濟(青島至濟南)客專高鐵線上,這是河北省首批用於客運高鐵的重軌產品。」河鋼邯鋼技術中心重軌研發中心主任李鈞正介紹,長期以來,邯鋼作為邯鄲這座中國排名第二的鋼鐵產業大市的龍頭企業,在做精做細產品、向產業鏈高端邁進上,一直在發揮「領跑」作用。
邯鄲作為建國初期國家重點布局的老工業基地,工業體系完備,國民經濟41個行業中邯鄲有36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邯鄲很抓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開展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使得精品鋼鐵、裝備製造、家電、新材料、現代物流、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
目前,邯鄲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鑄管生產基地、天然色素生物產業基地和大型棉機製造基地,以及全國最大的辦公自動化耗材生產基地、高純氧化物粉體材料基地和重要的高強度鋼生產基地,擁有新興鑄管、中船重工、美的家電、格力電器、深圳華強、深圳華耀城和白俄羅斯戈梅利、法國聖戈班等一批國內外500強企業。另外標準件生產更是冠絕全球,產品有50多個大類、1萬多個規格型號,年產量430萬噸,標準件產銷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55%,在晉冀魯豫區域更是接近100%。白色家電是邯鄲的主打產業之一,邯鄲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生產出的空調產品佔到美的空調類產品全國市場份額35%左右,更是覆蓋整個北方市場。
河鋼邯鋼高端汽車板正在裝車,發往國內外客戶。(劉學維攝)
近年來,邯鄲市紮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多元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把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研究確定「532」現代產業體系,即優化提升精品鋼材、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現代物流、旅遊文化5大現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3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安防應急、電子信息和網絡2大未來產業。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兩輪驅動」下,邯鄲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由過去的鋼鐵、煤炭、建材、電力「老四樣」變成了如今的精品鋼材、裝備製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現代物流、旅遊文化「新六強」。
從2013年以來,邯鄲通過狠抓工業體系的優化升級,先後投入技改資金5780.6億元,完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項目約1500個,推動了鋼鐵、煤化、裝備、家用電器等產業實現全面改造升級,其中精品鋼材的生產佔到全國市場份額的10%以上。2019年,邯鄲地區生產總值3486億元,全部財政收入46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2%和6.5%。均居中原經濟協作區13城市之首。
邯鄲城市中心公園。(南德豪攝)
區域交通中心喜見功力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區位獨特、交通便捷,是東出西聯、溝通南北的重要節點城市。
為了讓邯鄲成為中原區域交通樞紐,實現「一小時經濟圈」覆蓋中原經濟協作區13個市,「兩小時經濟圈」直通石家莊市、太原市、鄭州市、濟南市四個省會城市,從「十二五」以來,邯鄲投入千億元以上資金進行交通樞紐城市建設。
鐵路方面,建成了邯長、邯濟、邯黃、京廣高鐵「四線」、邯鄲火車站、邯鄲高鐵東站,市境內鐵路運營裡程由503公裡提至939公裡,規模將近翻番,鐵路年集疏運能力由1.09億噸提高到6.1億噸,放大近6倍。邯鄲已由京廣線上的一個站點提升為四省交界區域的鐵路樞紐。
公路方面,邯鄲市公路通車總裡程1.86萬公裡,路網密度155公裡/百平方公裡。其中,高速公路533公裡,國省幹線公路1630公裡,農村公路1.65萬公裡。近年來先後建成了青蘭高速邯鄲段、大廣高速邯鄲段、邯大高速、京港澳高速改擴建工程、太行山高速等,邯鄲境內高速公路「三縱兩橫一環」的主框架已經形成。
航空方面,先後進行了邯鄲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開通了20條航線,使得這裡成了中原區域重要的航空支線樞紐。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達97.07萬人次,同比增長27%;貨郵總量達1026.5噸,同比增長2.9%。邯鄲機場綜合發展水平位列河北省支線機場第一。
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交通條件,邯鄲市物流業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市現有註冊物流企業近千家,年貨物運輸總量近23億噸,匯集商貿物流、鋼材物流、快遞物流、農產品物流、冷鏈物流、醫藥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多種業態。近年來,邯鄲市不斷加強與晉冀魯豫交界區域各城市之間公路、鐵路幹支線及配套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商貿物流合作,整合區域商貿物流資源,著力打造晉冀魯豫交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
邯鄲城市交通體系逐步完善(劉學維攝)
區域科技中心彰顯巨力
近段時間,河北邯鄲的氣體產業火爆異常。河鋼邯鋼氣體廠的「航天氙」產品市場佔有率達到90%以上,中船重工邯鄲派瑞特種氣體有限公司被稱作戰略物質的三氟化氮、六氟化鎢、六氟丁二烯和三氟甲磺酸等四種特種氣體純度達到世界領先,已經被華為、京東方等企業訂購,用來生產高端電子晶片,成功替代了進口。
邯鄲特種氣體產業突飛猛進,僅僅是邯鄲建立科技創新中心,撬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僅僅在最近五年中,邯鄲通過科技創新,共研發新技術、新產品3000多項,帶動高新技術產業始終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2019年,邯鄲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5%,快於規上工業17.9個百分點。
邯鄲的決策者明白,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決不能缺少創新中心這個支撐。於是,市裡專門出臺了《邯鄲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邯鄲市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十八條政策措施的通知》《關於深化科技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科技創新發展專件,高標準建立了「創新創業有資助、初創企業有場地、創業投資有擔保、成果轉化有補貼、企業上市有獎勵、人才引進有重獎」的政策支持體系。比如為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市裡確定對域內新認定的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補助;對新建省級院士工作站、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給予30萬元資助;對引進具有國際一流水平和重大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能力,能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經認定給予100到1000萬元不等的科研經費資助。
邯鄲臨漳無人機產業基地科技人員在進行無人機設計公關(臨宣)
通過這樣一些政策支持,使得該市創新平臺和創新企業不斷湧現,截至目前,邯鄲市共建立了市級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96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36家、省級學科(企業)重點實驗室11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7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家、院士工作站34家。其中僅北京大學邯鄲創新研究院,在不到兩年時間就在邯鄲促成21家企業與京津高校院所籤約,與全國50餘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機制。同時,研究院還獨立籤約了27個技術團隊,建成了生命科技、智能裝備、新能源材料、大數據、現代農業、人文社科等六大領域研究中心。
截至2019年底,邯鄲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894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17家,分別是2013年的9.06倍和7.08倍。2019年,邯鄲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額增長率為48%,位居河北省第一位。邯鄲晨光集團通過創新成果運用,辣椒紅色素、辣椒油樹脂、葉黃素產銷量相繼躍居世界第一,2019年,該公司出口創匯突破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2%。
美的邯鄲工業園工人在進行空調生產(吳明傑攝)
區域文旅中心更具魅力
2019年12月7日,首屆金中原研學旅行大會在邯鄲開幕,來自中原經濟協作區的文化旅遊部門、教育部門、旅行社、高校等參會,共謀研學旅行行業發展,促進研學旅行行業資源共建共享。近年來,邯鄲市與中原經濟協作區域內各成員市聯合建立了旅遊合作協調機制,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合作。早在2016年,邯鄲市聯合四省十三市旅遊部門發行了「金中原惠民旅遊一卡通」,群眾持卡可暢遊中原經濟協作區各成員市的近60個旅遊景點,其中4A級以上景區數量過半,目前持卡人數已近百萬人,有效促進了區域旅遊行業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從2015年開始,連續組織籌辦多屆中原地區旅遊博覽會,為中原經濟協作區旅遊資源和特色產品的集中展示推介搭建了平臺,有力促進了文化旅遊業的互聯互通。
邯鄲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8000多年文明史,3100年建城史,戰國時期趙國在此建都158年。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磁山文化、趙文化、建安文化、夢文化、邊區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脈系;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有1584條成語典故與邯鄲有關;享有「太極拳聖地」的美譽,是楊氏、武氏太極拳的發源地。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為邯鄲發展文化和旅遊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切實增強了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軟實力」。
為了進一步推進旅遊文化產業跨上新臺階,該市堅持「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旅遊」「文化+美麗鄉村」的思路,大力培育新興業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連續舉辦了多屆《中國成語大會》、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中原民間藝術節等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文化活動,有效提升了邯鄲特色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舉辦多屆「文化大集」,集中展示邯鄲特色文化,以及非遺項目展示、戲曲劇目展演等活動,為群眾提供優質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近年來,邯鄲市財政每年設立2000萬元的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先後引進外來資金近800億元建設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吸引了華強集團、中文在線等多個全國知名文化品牌企業入駐,同時吸引50餘家本地重工業企業轉型,100多億元資金轉投文化產業領域。
從2017年以來,邯鄲已舉辦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大會特別邀請了中原經濟協作區十三成員市有關部門參加,通過展示邯鄲獨特的旅遊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推動區域間文化、旅遊和產業的深度融合,全力構建區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涉縣紅河谷、峰峰響堂水鎮、永年廣府古城……隨著邯鄲各景區品質的持續提升和接待能力的大幅提高,邯鄲旅遊業品牌影響力全面提升。產業增加值連續多年始終保持在20%以上。2019年,該市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036.56萬人,同比增長14.90%;旅遊總收入977.16億元,同比增長22.27%。同樣在中原協作區處於領先地位。
遊客乘坐遊艇暢遊滏陽河。(南德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