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教科書》新書發布會暨福海茶廠老樹福字號新品品鑑會
西安作為13朝古都,不僅有著深厚的茶文化積澱,而且還對中國茶文化的對外輸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茶」是中國面向世界的重要符號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千百年來,中國茶經由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香飄世界,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周重林先生,則在中國這片熱愛茶文化的土地上,為茶文化的普及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
10月23日下午,一群來自雲南茶馬古道的寫茶人和制茶人,帶著一本新書在西安W酒店舉行了一場《普洱熟茶教科書》新書發布會暨福海茶廠老樹福字號新品品鑑會,一群深受歷史和文化感召的人,在絲綢之路的起點,發起了一場意義深遠的茶與書的對話。
《普洱熟茶教科書》
喝熟茶的群體龐大,但大眾對熟茶卻缺乏基本了解:例如普洱生熟茶區別在哪?熟茶工藝是否乾淨衛生?如何區分一杯熟茶的好壞?《普洱熟茶教科書》這本具有裡程碑價值的著作對這些長久以來沒有得到系統性回答的問題進行了專業且深度的解釋。
由雲南大葉種製作而成的雲南普洱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根據後期加工方式不同,可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雲南的普洱熟茶,工藝精妙複雜,每年產量達數萬噸,已暢銷國內外。
「茶書籍是大眾了解茶文化的重要載體,這本書之所以被命名為『教科書』是希望有關茶文化的闡述能夠回到常識,讓茶文化教育回歸日常。」在發布會現場,雲茶代言人,自媒體「茶業復興」出版人周重林向大家介紹了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值得注意的是「在圖書市場上,寫雲南普洱茶的圖書眾多,卻缺一本寫普洱熟茶的專著。」現代熟茶工藝定型以來,熟茶工藝是秘而不宣的。周重林的《普洱熟茶教科書》深入產區,深入廠房,走訪制茶人,揭開了熟茶工藝的秘密。他認為,這本書的出現,填補了普洱熟茶圖書的空白。
雲茶代言人 自媒體茶葉復興出品人周重林
據了解,為兼顧這本書的可讀性與科學性,本書還特別邀請了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國家標準《地理標誌產品 普洱茶》主要起草人張理珉老師以及勐海縣福海茶廠主理人楊新源先生進行審校。
聚光燈下,隨著一本大書的緩緩翻開,新書《普洱熟茶教科書》和福海茶廠新品老樹福字號的聯合發布將這場發布會推上了高潮。
在這場特殊的新書發布會上,嘉賓一同品鑑了福海茶廠出品的老樹福字號熟茶,通過聞香、品飲、交流,體驗,現場有不少茶友當即表示:老樹福字號的香甜、潤滑醇厚讓他們喝懂了「勐海味」,也讓他們更生動地了解了普洱熟茶的滋味和特點。福海的熟茶成為了很多茶友心中「勐海味」的典型代表!
福海茶廠營銷中心副總經理、策劃總監方樹宏
與此同時,福海茶廠營銷中心副總經理、策劃總監方樹宏還向大家介紹了福海茶廠從1983年建廠以來的動人歷程,他說:「普洱茶是雲南的歷史名茶,普洱熟茶的甘甜潤滑又是許多人對於普洱茶最初的味覺記憶。雲南現代人工發酵普洱茶出現的時間是20世紀70年代,隨著熟茶發酵工藝的成熟,普洱茶獲得了海內外更多茶人的喜愛。福海茶廠一直遵循傳統自然固態發酵工藝,大堆發酵、用深層地下水潮水,用技術和經驗嚴格把控熟茶發酵的每一個環節。」
此外,他還介紹了本次與茶業復興的專業團隊合作出版這本書,既代表了他們企業對於熟茶安全衛生生產的信心,也表明了以福海茶廠為代表的一批茶企,有對外傳播熟茶價值的決心。此次聯合發布的福海老樹福字號熟茶,是福海茶廠以消費體驗需求為源點,傳承傳統熟茶工藝打造的高性價比精品產區熟茶系列。
位於瀾滄江畔的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是茶馬古道的重要一站,也是「中國普洱茶第一縣」,這裡有著豐富的茶葉資源以及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居住在這裡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以茶為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
在發布會當天主辦方還特別設置了主題為「勐海風土·勐海味」的茶書特展專櫃,將勐海的土壤標本、茶葉標本、熟茶標本和珍貴的茶書古籍帶到了現場。展櫃中陳列了《車裡》《水擺夷風土記》《貝葉文化論》《勐海植物記》《勐海土壤》《勐海縣茶志》等書籍,講述了普洱熟茶勐海味誕生的歷史和風土。勐海的土壤標本和茶葉標本向大家展示了普洱茶的生長環境,不同級別的熟茶原料和福海茶廠的年份熟茶產品,讓茶友在對熟茶的原料、製作工藝和形態加深了解的同時獲得很多驚喜。
茶書特展專櫃
茶書特展專櫃
一杯茶裡,浸泡了對一個地方的想像與嚮往;
一本書裡,承載了一片土地的氣質與文化。
通過這場發布會,福海茶廠的這杯熟茶連接了茶馬古道與絲綢之路;在更遠的將來,這本《普洱熟茶教科書》也將引領健康醇厚的熟茶走得更久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