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了文化自信對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重要性。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古典詩詞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可是,在學習古典詩詞的過程中,很多人都產生了一個偏見。人們認為:既然是古典詩詞,那麼,當然只有古人才能夠寫得出來,只有古人才能夠寫得很好。現代人是寫不出什麼好詩詞的。事實上,這個觀點在網絡上得到了大多數網友的支持。
對於這種觀點,筆者無力反駁,因為古典詩詞的寫作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萬事沒有絕對,現代社會的人也能寫出好詩詞。就比如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偉人的《沁園春 雪》,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讀幾遍都不過癮。全詞如下:
沁園春·雪 作者: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對於偉人的這首詞,網友給出了一致好評。有網友留言說:多讀幾遍這首詩詞,會讓人感覺心中情緒高昂,無比激動,仿佛站在高山之巔俯看祖國的大好山川,令人無比自豪!還有網友說:大氣,霸氣,豪氣!巔峰之作,詩中之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毛也!
在所有網友的留言中,有一個詞語出現的頻率最高,那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大家心目中,偉人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後一個豪放派的詞作大家。他的很多詞作,無論是在藝術水平上還是在思想內容上,都足以稱得上世紀絕唱!而這首詞,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那麼,這首詞創作於何時呢?它創作於1936年2月。當時,詩人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徵部隊勝利到達了陝北清澗縣的袁家溝。為了視察地形,詩人登上海拔千米的塬上,望著眼前「千裡冰封」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氣勢恢宏的詞作。
詞作上片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大氣磅礴、曠達豪邁,表達了詞人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詞作一開篇就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詩人登高望遠,極目遠眺,此時天地茫茫,純然一色,令人為之胸襟大開。
而其後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由「望」字統領,是詩人登高遠眺後的所見所感所想,奇特雄壯,意境豪邁。詩人望見了什麼呢?望見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它們既是北國風貌的代表景觀,又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
其中「內外」、「上下」正與前面的「千裡」 「萬裡」相照應,大氣磅礴,雄偉壯觀。而「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化靜為動,想像奇特,氣勢奔放,充滿了奮發的態勢和向上的活力。詩人心潮澎湃,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也就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了。
上片末尾「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化實為虛,既與前面的實景形成對比,又翻出了一派新氣象。前面的雪景描寫蒼茫雄偉,剛健有力,而此句中想像的雪後景色嬌豔嫵媚,溫柔多情。這一剛一柔間,詞人對祖國山川的讚美之情早已溢於言表了。
詞作下片議論兼抒情。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詩人自信樂觀,品評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充分體現了一個無產階級偉大領袖的豪情壯志和寬廣胸懷。首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上啟下,銜接自然,使全詞渾然一體,流暢自然。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會讓許多英雄豪傑為之傾倒折腰,爭鬥不休。一個「競」字,既寫出了歷代王朝的興衰,也寫出許多英雄人物的崛起和衰落,充滿歷史興亡之感。而後面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是詩人於歷代帝王中選取了五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加以評說。
一個「惜」字,精確地表達了詩人對歷代英雄人物的態度,既有惋惜又有批判。在點評這些歷史人物時,詩人分別用了「略輸文採」「稍遜風騷」,「只識」等詞來評價,準確傳神,極有分寸。最後,「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豪情萬丈,傲視古今,極有氣魄。
作為一位偉大政治家,詩人無比樂觀自信,一個「俱往矣」就將那些歷史人物一筆帶過,轉向自己的時代。很明顯,在詩人心中,一個全新的時代就要來臨,而新的時代必然會有新的風流人物出現,也必然會創造出更加空前的偉大景象。這是多麼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
《沁園春·雪》充分突出體現了偉人詞風的雄健、大氣、豪邁,是一首氣勢磅礴之作,是一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作!因為,沒有救國救民於水火之中的膽量和氣魄,沒有蓋世絕頂的豪氣與文採,是不可能創作出如此偉大的作品。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詞是一篇不巧之作!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