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14座方艙醫院全部休艙!病人從不敢進到不捨出院,經歷了什麼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今天下午,武漢市武昌方艙醫院正式休艙。至此,武漢市的全部14座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從2月3日首家方艙醫院建設開始,到27日出現「床等人」現象,歷時僅20多天,就徹底改變了「一床難求」局面。據統計,各家方艙醫院運行30餘天裡,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12000多人,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艙。

江漢方艙醫院院長孫暉在休艙後感嘆:「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在30天的工作裡,我們積累了方艙醫院的經驗,也看到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方艙的35天,患者之間互相幫助,醫患之間高度協調,有醫生感慨,感覺二十年前那樣的醫患關係又回來了。

方艙裡的一個個故事,一張張面孔,令人難忘。

3月8日,休艙後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他,第一個提出要建立方艙醫院

時間撥回到40天前。2月1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隨同中日醫院醫療隊一起到達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武漢。

當時的武漢,疫情形勢嚴峻:患者人數猛增,醫院床位全線告急。相當數量的確診輕症患者無法入院治療,增加了疫情擴散的風險。

雖然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陸續開建,武漢本地醫療資源極力挖潛,但依然趕不上快速增加的患者數量。非典時期曾擔任北京醫療專家組組長的王辰,經過調研首次提出建立「方艙醫院」,對確診患者應收盡收。

「方艙醫院」是機動醫療場所,具有緊急救治、外科處置、臨床檢驗等多種功能。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解放軍的野戰「方艙醫院」第一次投入使用。去年的國慶70周年閱兵儀式上,方艙醫院」還被列入搶修搶救方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迅速地把確診的輕症病人都收治起來,給予醫療照顧,與家庭與社會隔離,避免造成新的傳染源,至關重要。」武漢原本計劃修建60家方艙醫院,最終投入使用的是14家。這一數字,本身就說明了方艙醫院這一嘗試,在武漢取得了成功,為奪取這場疫情防控勝利築牢了基石。

他,提供了三家方艙醫院的場地

武漢客廳,這座竣工於2011年的建築,面積足足有180萬平方米,耗資高達100億人民幣!這裡有藝術館、博物館、高端酒店、大戲院,這裡舉辦過金雞百花獎的頒獎儀式。但在2020年,它更被人熟悉的名字,是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決定捐出武漢客廳建方艙醫院的,是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北首富」閻志。

「當時我建武漢客廳時,真沒想到會派上這個用場。」閻志署說,「但只要城市需要,我們義不容辭,不只免費提供,還捐床捐被,擺上鮮花綠植、書刊雜誌,組織志願者送水果送餐食,因為住在這裡的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身為武漢人的閻志,自從疫情發生就一直在忙碌著。1月23日,閻志捐出一千萬,不過隨後他就發現了問題的重點,缺的是物資不是錢。於是閻志就啟動卓爾全球的供應體系,用最快的速度購買了40餘萬隻N95口罩、30萬餘套防護服、300多萬隻醫用口罩、近4萬副護目鏡、200餘臺呼吸機和制氧機送到武漢。

有了醫療物資,閻志發現醫院不夠,卓爾一口氣在湖北修建了7家應急醫院。武漢的11家方艙醫院裡,除了武漢客廳之外,會展中心、漢口北方艙醫院也屬於卓爾旗下。

他,是首個中醫方艙的院長

劉清泉,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如今另一個身份是江夏方艙醫院院長。江夏方艙醫院是武漢市首個以中醫院運轉模式來進行臨床治療、管理的方艙醫院。

1月21日,劉清泉受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派,以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的身份奔赴武漢。2月中旬,劉清泉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寫了一份報告,提出了以中醫為主,中西藥結合,「包艙」治療輕症確診患者的理念,武漢市首個中醫方艙由此誕生。

在中醫方艙裡,劉清泉因人而異,為患者們制定了不同的方藥。中醫方艙的醫護人員還會教患者練習太極拳、八段錦。之前,很多相關的畫面在短視頻平臺走紅,劉清泉說,其實這也是中醫診療的一部分。

為重症危重症患者進行專家會診、到方艙醫院去查房、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來武漢快兩個月,劉清泉幾乎一天都沒有停下過。他說,他還沒有考慮過回北京的事。「疫情不退,我也不能退。」

她,帶領病患一起跳新疆舞

2月中旬,一段醫生在方艙醫院裡帶領病患一起跳新疆舞的視頻上了熱搜。領舞的醫生,就是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副領隊、臨時黨支部宣傳委員巴哈古麗·託勒恆。

巴哈古麗·託勒恆服務的地方,是武漢市客廳方艙醫院C區。這裡收治的輕症患者得知醫護人員是新疆來的,紛紛要求她教跳新疆舞,沒想到真的安排上了!

巴哈古麗·託勒恆表示,帶領大家跳舞,就是想緩解大家的思想壓力,進行心理疏導,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用舞蹈撫慰患者的內心。

不止是巴哈古麗·託勒恆,來自祖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在方艙醫院和患者一起跳起了蒙古舞,唱起了黃梅戲,還扭起了東北秧歌。

看到方艙醫院跳舞的這一幕,有網友說:「我的眼淚在掉,但是我的嘴角忍不住翹,多好的人民,請一定不要辜負他們!」

她,每天用溫柔的聲音感動患者

武漢黃陂區方艙醫院,每天中午12點開飯的時候,病人們都會聽到熟悉的開場白「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少女懿」。

這個溫柔清亮的女聲來自浙江第三批醫療隊隊員、浙大四院重症醫學科蔣思懿醫生。「少女懿」幾乎每天中午都坐在話筒前播報,艙內的患者早已習慣聽她的午間廣播。她的播音充滿溫柔的力量,聽哭不少患者。

蔣思懿不是專業的播音員。她進艙查房的第一天,發現有些患者就像刺蝟,渾身長滿了刺,敏感、恐懼、充滿懷疑。「很多患者是從隔離點和其他醫院轉來的,被轉來轉去好幾次,內心處於比較茫然的狀態。」蔣思懿說,「方艙內的基礎條件相對較差,加重了他們的焦慮。」

她蹦出了做廣播的念頭,並且馬上行動起來。在廣播裡她給病人普及病毒常識,還聊起了武漢的美食。她還邀請大家,康復後到浙江衢州吃梅乾菜燒餅。

蔣思懿的防護服上寫著大大的「少女懿」三個字,她本人也長著一張清秀可愛的少女臉,但其實1986年出生的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兒不到6周歲,兒子2周歲。家裡的兩個寶貝,平時都要媽媽哄著才能入睡,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來了武漢。從2月10日起,蔣思懿跟隨浙江省第三批醫療隊,先後轉戰了3家方艙醫院。

她,想讓國家分配一個男朋友

2月25日,武漢方艙醫院湖南護士田芳芳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寫下心願:「希望疫情結束國家給我分配一個男朋友!」

恐怕田芳芳自己也沒想到,她的心願迅速火遍網絡!3月3日,火箭軍官方微博@東風快遞表示:「聽說有護士小姐姐要求分配男朋友?安排!」在東風快遞火箭軍安排的小哥哥裡,有暖男型、槍神型、愛笑型、小鮮肉型還有男神型,看到這麼多兵哥哥排隊報名,評論區頓時酸暈一大片。隨後,武警和消防的小哥哥也火速上線。

田芳芳說,她這麼做,其實主要是為了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我希望我一個小護士,能夠給大家帶來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個心願,是對美好生活的願景。男朋友會有的,疫情也一定會很快結束!

他,一個人躺在床上靜靜看書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一位年輕人躺在病床上專心看書的照片走紅,網友稱他為:「讀書哥」。

「讀書哥」姓付,今年39歲,老家在孝感市漢川,後隨父母在武漢生活。他從武大博士畢業後去美國深造,並攻讀博士後,目前在佛羅裡達州立大學教書,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凍電鏡。

對於大家的關注,「讀書哥」一直很低調,不願外界過多關注。「我平時自己就很喜歡看書,這本書純粹是因為興趣愛好,壓根沒想到自己在網上走紅。」付先生說。

他可能沒想到,自己的一張照片也掀起全民讀書熱潮。他當時閱讀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也在網上成為暢銷書。

2月28日,「讀書哥」經過20多天治療痊癒,順利出艙。他還承諾,會照顧一同出院的一位15歲小病友。

他,是一名「江漢管家」

餘紹淮,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研院職工。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兩個身份:武漢市江漢方艙醫院病友臨時黨支部第四黨小組組長,以及「江漢管家」。

餘紹淮(左)為病友們服務。

春節假期還沒結束,餘紹淮就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感染者,因感染症狀較輕,於2月8日進入漢江方艙醫院進行治療。在得知江漢方艙醫院準備成立由醫護人員和黨員病人組成的病友臨時黨支部後,餘紹淮毫不猶豫地申請加入。

為協助醫護人員,病友臨時黨支部決定組織「江漢管家」志願者團隊進行病友互助,儘可能地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志願者的工作並不輕鬆,要發放醫療物資、送飯送菜、維護秩序,還是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橋梁,對病人進行安撫和心理疏導,及時反饋病人的需求、意見和建議等。

忙碌的工作,也在消弭餘紹淮自己內心恐懼、緊張及不安的情緒:「我知道,在專業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只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我們一定能早日康復出院。」

她,在方艙裡辦起了「旅行社」

3月7日,一位人稱「龍大俠」的患者在沌口方艙醫院創辦的「方艙旅行社」營業了。龍大俠自當導遊,在艙內帶領東北的醫護人員和患者「遊覽」武漢著名景點,給大家帶去來許多歡樂。

「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保存完好的只有一層的黃鶴樓,這裡兼具美觀和實用,而且還有搶救功能。」

「這裡是東湖,兩邊停的是一排排豪華遊艇。」「一會兒我帶大家去吃熱乾麵」

在「龍大俠」身後,醫生、護士和患者們都乖乖排好隊當起了遊客。護士說,龍大俠是一個特別陽光開朗的人,希望她身上的開朗和陽光,可以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用稚嫩童聲替武漢感謝醫生

3月3日上午,湖北武漢方艙醫院年齡最小的患者雯雯出院。 9歲的雯雯家人均被感染新冠肺炎,因為病情發展程度不同,她與家人被分散隔離。

由於親人們都不在身邊,雯雯只能一人生活在方艙醫院,接管方艙醫院的山東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對她也格外照顧。 「孩子那麼小,怎麼能不想父母呢,」醫生呂湧濤說,「我們經常給她安慰。經常逗逗她,每一波進去的醫護人員都去看看她,問候問候她。」

雯雯很堅強,從來不哭不鬧,在醫院積極配合治療。3月3日這天,得知雯雯要出院的消息後,正在賓館休息的醫療隊員們,紛紛趕到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的出口等候。雯雯見狀留下了激動的眼淚。

臨走之前,9歲的小女孩和所有的醫護人員合了影,並對他們說:「我替武漢謝謝你們!」

他,參加突擊隊清理方艙的垃圾

張登漢曾是一名武警部隊的軍人,退伍後已從事環衛工作11年。

得知武漢江岸方艙需要一支突擊隊時,他第一時間報名。張登漢說,遇到事情,黨員幹部帶頭上,這沒什麼可說的,從前部隊裡就一直是這樣,「怕歸怕,該衝鋒的時候,絕不含糊」。

和同事們奮戰5天5夜,將1000張床位鋪設到位。隨後,他們每天分成三班倒,負責清理全方艙醫院的垃圾。與醫護人員一樣,他們不僅承受著身體上的疲累,同樣冒著被感染的風險。

清潔隊中共有8名退伍軍人,有的人還穿著曾經的軍裝。張登漢說:「集合時感覺像是準備要上戰場了…我們會一直在這裡做,直到方艙關門。

14家醫院,全部休艙。

這是最讓人心安的關門大吉。

從馬不停蹄做加法,到穩紮穩打不斷做減法,

方艙醫院的興衰,成為疫情起落的溫度計。

從此以後,它們不再是簡單的立方體,

而有了別樣溫度。

方艙醫院裡的故事,有淚水,更有歡笑。

從最開始病人不敢進,

到最後病人不願出院,

這裡成了疫情之下的武漢,

笑聲最多的地方。

方艙醫院裡,藏著別樣的人間煙火。

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英雄,

但這裡的每個人,

都是抗疫的一份子!

再見方艙!

這段歷史,終將被每個人銘記。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武漢大學微信公眾號、錢江晚報、齊魯晚報、中國交通報、南方都市報、華聲在線、蘭州晨報、梨視頻等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今日休艙!
    武昌方艙醫院開設病床784張,累計收治患者1124人,累計出院833人,累計轉院291人,實現了病人零病亡、零回頭,醫護零感染——這個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主導運營、全國9省市14支醫療隊868名醫護人員參加救治的方艙醫院,交出了一份閃亮「答卷」。
  • 武漢黃陂方艙醫院宣布休艙!常德醫護人員寫下這些戰「疫」心情
    3月7日,武漢黃陂體育館方艙醫院治癒出艙31人。當日下午,隨著艙內49名輕症患者轉移到黃陂區中醫院,武漢黃陂方艙醫院患者清零,宣布休艙。休艙後,所有醫護人員原地休息待命。常德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謝志惠:得知要休艙的消息,有的患者眼淚譁地流了下來,有的就像孩子一樣,站在那裡傻笑。為了不讓離別的場面不那麼悲傷,我們和患者們一起聊天、唱歌、跳舞,做著各種遊戲……當晚7點半,黃陂方艙醫院最後一位患者,在醫護人員的護送下,平安離開。
  • 武漢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告別,廣西醫療隊員和患者同唱《朋友》
    病人全部康復出院後,空蕩蕩的方艙。梁藝華攝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艙醫院舉行休艙儀式。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供圖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張若凡)這幾天,武漢的方艙醫院陸續休艙。3月10日下午,最後一家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送走了最後49名患者,正式休艙。廣西醫療隊支援方艙醫院的任務圓滿完成。10日上午,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梁藝華走進武昌方艙醫院,站好最後一班崗。從她傳回的畫面可以看到,方艙裡滿是已經空出來的病床,只剩下最後幾十名患者在做出院前的準備。
  • 武漢直擊|累計收治人數最多的江漢方艙醫院休艙!河南兩批支援湖北...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波 楊曉東 李鳳虎/文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侯建勳/圖3月9日下午,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旌旗獵獵,隨著最後一批34名患者康復出艙或分流至定點醫院,由包括鄭大一附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和我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在內的21家援漢醫療隊接管的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休艙
  • 來自武漢的鹿泉聲音(八)休艙大吉!
    2020年3月8日,武漢,陰有小雨今天是3.8婦女節,昨天下午接臨時通知要求江岸方艙醫院今日休艙。我們組醫生隨王飛院長及各位院領導來到方艙醫院進行查房,和患者告別。這可能意味著這是最後一次進艙了,我們認真地穿好防護服。我的心情複雜,五味雜陳,大家都很激動,對我們戰鬥了一個月的地方有些不舍!
  •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休艙:運行34天 留下1564張空床
    一個多月前的2月6日,她以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的身份,從該貨運通道進入由會展中心改建而成的江漢方艙醫院,與陸續到來的其他1847名患者在此處接受診療。從2月5日晚收治首批患者,再到3月9日下午正式休艙,江漢方艙醫院投用34天,總床位數1564張,累計收治的1848名患者中,轉出521人、出院1327人。
  • 風雨送春歸 「休艙」迎春到——直擊累計收治人數最多的武漢江漢...
    集結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江漢方艙醫院廣場上的醫護隊員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經過規範治療,專家組會診確認,符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出院標準,準予出院……」每個走出醫院的患者手中,都拿著這樣一份出院證明。自此,江漢方艙醫院正式休艙!廣場上,有關部門舉行了簡單的休艙儀式。
  • 剛剛,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剛剛,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艙醫院宣布休艙
  • 武漢十二時辰·未時|從武昌方艙醫院首批走出來,恍如重生
    這天是2月11日,時辰正值未時,包括彭強在內,武漢武昌方艙醫院首批28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經歷除夕夜發病、居家觀察、往返醫院發熱門診輸液、入住方艙醫院醫治,彭強走出方艙時,恍如重生。近日,他向澎湃新聞回想往返同濟醫院急診科那幾日,下午1點至3點,自己多數是在輸液或做檢查;住進方艙醫院後,一天中的未時,多數是他服藥後的午休時間,後來也成了他出院的時辰。彭強出院一個月後,3月10日下午15點多,隨著最後一批49名新冠肺炎患者出艙,武昌方艙醫院在運行35天後完成使命,正式休艙,目前涉及的場館已交給持有方,消毒後交還社會。
  • 35天收治12000人——武漢16座方艙醫院休艙,願後會無期!
    同一天進艙的彭軍情緒有些激動,他覺得現實和想像差得太遠。比他們晚兩天進艙的胡先生,也經歷過後勤保障跟不上的窘境,「晚上9、10點鐘才吃得上飯」。「進艙之前,我們都挺興奮的,覺得有救了,但剛進去的時候,確實有些失落。」陸文說。
  • 武漢首家方艙醫院休艙引熱議
    話題主要涉及武漢首家方艙醫院休艙、安徽全省退出高風險地區、湖北首次發布疫情風險等級及境外疫情動態等。(三)武漢首家方艙醫院休艙引熱議3月1日,武漢市礄口武體方艙醫院34名康復的患者出院,這是最後一批出院的患者,他們將轉運到隔離點進行14天隔離後再回家。其他76名患者將進行轉診處理,轉診完畢後,武體方艙醫院將進行「休艙」處理,不再接收患者。網友紛紛祝願方艙醫院早日「關門大吉」。人民微評指出,從住院難,到武漢首家方艙醫院休艙;從人等床,到床等人……令人欣慰的變化在顯現。
  •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正式休艙,東莞醫療隊原地待命
    今日12點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正式休艙這是武漢第三家休艙的方艙醫院3月7日下午,隨著最後一位患者轉出,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所在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患者清零,宣布休艙。這也意味著在運行一個月之後,這座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的「生命之艙」已經完成它獨特的歷史使命。
  • 「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是感恩的心」臨邑人民醫院醫療隊紀實10
    導讀這裡是臨邑人民醫院支援湖北及濟南、德州的醫療隊員發回的日記和圖片。記錄了醫療隊在一線的真實工作狀態,他們正在前方奮力與病魔作戰,看到這些文字,就看到了希望!編者按:3月8日,山東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所在的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宣布休艙。
  • 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方艙休艙之際,再看「戰袍」上的無聲誓詞
    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3月9日,武漢青山方艙醫院休艙。隨著大批患者治癒出院,武漢14家方艙醫院全部「關門大吉」。得知媽媽要遠赴武漢支援時,12歲的女兒陳彥然因為害怕,哭了起來。接受採訪時,因為方艙醫院工作繁忙,周國紅已經48小時沒有和女兒通電話了。
  • 武漢首批最大的方艙醫院實現患者「清零」,醫患齊歡跳舞
    3月7日下午3點半,隨著最後一位出院病人走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這家武漢首批最大的方艙醫院實現患者「清零」,暫時休艙。這座 「生命之艙」設置床位1461張,廣東省第十一批醫療隊303名醫務人員參與這裡的管理,是艙內人數最多的醫療隊伍。
  • 大眾銳評|全部休艙不是「休止符」,疫情防控必須慎終如始
    隨著大批患者治癒出院,武漢的14家方艙醫院裡,已經有11家休艙,患者陸續分流到定點醫院。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管中心副主任翟曉輝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下一步我們是把剩餘的艙逐漸分布實施縮艙和休艙計劃,力爭在3月10日左右,把我們的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 「願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 直擊江漢方艙醫院運行的最後一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3月9日,武漢江漢方艙醫院和青山方艙醫院正式休艙。總臺央視記者記錄了江漢方艙醫院運行的最後一天。這裡,每一個人都心存一種複雜的感情,既高興又不舍。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同時也是江漢方艙醫院運行的最後一天,雖然武漢一直下著雨,但在江漢方艙醫院裡面卻是暖意融融。 貴州支援湖北醫療隊為患者舉行了小型晚會,也是她們在方艙醫院裡的最後一個班。 患者 李嵐萍:真的有點感動。
  • 江漢方艙醫院正式休艙!院長: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浩洲3月9日晚間的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中,白巖松連線武漢市江漢方艙醫院院長孫暉。就在今天下午,運轉了34天的江漢方艙醫院正式休艙。孫暉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 戰鬥在江漢方艙醫院裡的3名交城女醫護抗疫記
    經過休整和短暫護理培訓後,2月12日凌晨,成娜和其他300多名抵達方艙醫院的醫生,開始值守第一個大早班。透過方艙醫院的巨大的玻璃窗,大街空蕩蕩的,望著城市星星點點的燈火,感覺那星星點點的燈火,就像繁華都市中的一座座孤島。「確診病人接踵而至,讓人措手不及,責任和壓力很大,生怕出現紕漏。」成娜談到第一次進艙的感受。
  • 武漢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 醫護人員:繼續保持待命狀態、守好最後...
    央廣網武漢3月11日消息(記者任夢巖 李行健)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10日)下午,武漢市最後一家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49名患者全部出艙,標誌著武漢市全部方艙醫院正式休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