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賦能老工業基地
——株洲承辦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解碼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偉鋒 李永亮
12月14日至15日,2020年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暨數字經濟產業峰會將在株洲舉行。
工業APP是支撐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新型工業軟體,是信息消費重要內容。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活動,由工信部於2018年發起,旨在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和信息消費升級。這樣一項網際網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領域的行業頂尖賽事,前兩屆分別在數字經濟發達的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舉辦,內地老工業城市株洲憑什麼奪得此次大賽承辦權?株洲在工業網際網路和信息消費領域,又有何可圈可點之處?
數字賦能,傳統產業亮出新姿態
在位於株洲的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科研人員向記者展示數字賦能的魅力:通過一款最新研製的工業APP,城軌列車的運行狀態、核心零部件故障預警信息等躍然屏上;通過運行數據分析,可綜合研判故障並遠程運維,由此成本降低20%,效率提高30%。
在中車株機公司,全球首個軌道交通轉向架智能製造車間,11條生產線馬力全開,卻無昔日人來人往景象。自動運輸小車即從立體物料庫取料,輸送到相應工位,智能製造裝備再根據物料二維碼參數信息自動生產,之後產生新的二維碼進入下一環節。「相比傳統人工操作模式,人員精簡50%,運營成本降低20%。」中車株機公司董事長周清和介紹,數字賦能的智能製造,將助推中車株機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貢獻力量。
生活領域,亦有數字賦能探索。在株洲蘆淞服裝市場,一個應用大數據建立的三維人體虛擬試衣系統,僅20秒就能獲取100多項人體數據,並立即為消費者匹配一套專屬定製衣服。
數字賦能,智造未來。近兩年,株洲已建成9個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15個省級智能製造示範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優勢產業加速融合,製造業煥發新生機。
數字產業,工業重鎮喜添新動能
受益於寬鬆的政策、強力的扶持,株洲數字產業跨步向前。
湖南長城電子依託智能終端生產線,其產能達到每月19萬臺。截至10月底,該公司自主業務訂單金額為11.7億元,同比增長377%,自營業務訂單金額為8.1億元,同比增長28%。
技術持續革新,前景無限可能。時代電氣與華為公司合作開發出面向軌道交通應用場景的5G轉儲系統,廣泛應用於幹線機車、高速動車和城軌列車以及風電、電動汽車等領域。時代電動開發的高度集成、智能、安全的網際網路平臺「雲控」系統,已接入全國2萬餘臺新能源客車的實時運行數據,形成100T的數據總量。
數字產業已成為株洲工業的新銳力量。2019年,株洲電子信息製造業營收達279.4億元,同比增長15.6%。今年前3季度,株洲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1%。
數字未來,「一體兩翼」打造新高地
12月11日發布的《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制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動數位化發展」,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壯大電子信息製造業,加快發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產業。
「大力推進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加快信息產業發展,以信息化驅動引領株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對全市數字產業高瞻遠矚。
事實上,株洲在數字產業領域,頗有建樹。
12月12日,記者在株洲經開區雲龍大數據產業園走訪,數字產業熱潮撲面而來。
中國移動(湖南株洲)數據中心,阿里、騰訊、百度、華為、浪潮等服務商籤約進駐,株洲政務雲、株洲警務雪亮雲、株洲三合道科技公司均開通運營。不遠處,湖南數據湖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主體已封頂,將成為立足湖南、面向中南、輻射全國的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產業領域,株洲布局「一體兩翼」產業體系。「一體」是株洲經開區,主要承載大數據產業;「兩翼」是株洲高新區和石峰區,分別布局株洲信息港和清水塘智能科技示範園2個發展大數據相關產業園區。
目前,株洲高新區在加速建成株洲信息港的同時,全面啟動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將引進1000家企業。清水塘將在5年內建成產城相融的生態科技產業新城。
「一體兩翼」,全域鋪開;數字經濟藍海,弄潮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