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想睹《蘭亭序》真跡,執意要挖武則天墓,幸好周總理制止!

2020-12-09 歷史老陳皮

上世紀六十年代,陝西一工程隊無意中發現了乾陵的墓道,這是深埋秦嶺的乾陵首次揭開面紗一角,消息一經傳開,整個考古圈都沸騰了。郭沫若聽此消息,更是難掩興奮,不顧手上定陵的挖掘工作尚未結尾,他就把主意打到武則天的乾陵那邊了。

原來,根據各種史料記載,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最有可能藏在武則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乾陵裡。而郭沫若非常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一睹真跡的芳容。為了引起大眾的好奇心,郭沫若費盡心思,想盡了各種開挖乾陵的理由。

首先,他向報社寄了一篇文章,說新出土的東晉墓誌都是隸書寫的,所以《蘭亭序》很可能是隸書,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是行書。他這一言論的發表,讓很多讀者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提筆與他隔空爭論。一時間,關於《蘭亭序》真跡的消息在各報社傳的沸沸揚揚。

這一番動作後,郭沫若提出他的背後目的,說想知道《蘭亭序》真容,就只有挖開武則天墓這一條道路可走。為此,郭沫若特意找到當年的革命摯友周總理。郭說:「東晉的時候流行隸書,不可能會有行書寫的《蘭亭序》,很有可能會是後人在造假,為了證實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挖開武則天的墓。」

周總理聽聞這番說詞,連忙擺手表明自己的立場,認為目前還沒達到挖帝王陵的條件。畢竟之前由郭沫若負責的定陵已經是考古界血淚的教訓了,那麼多的文物沒有得到妥善的保護,就那麼眼睜睜看著他們氧化消失。

但是郭沫若並未就此死心,他後來聯合一批專家,共同起草了一份《乾陵挖掘計劃書》,周總理看到後,不得不對此作出批示:我們不能把好事都做完,此事可留作後人來完成!之後,周總理為了徹底讓其死心,還通過國務院對全國發出通知,明確表示「全國的帝王陵墓先不要挖」的中心思想。

小編不得不感嘆,幸好周總理明智,不然乾陵難保啊!

相關焦點

  • 《蘭亭序》真跡在哪?為找它郭沫若想挖武則天墓,周總理厲聲制止
    某天,郭沫若閒來沒事,又想起來看看《蘭亭序》的真跡,但是東西又在人家武則天那裡,沒個什麼理由你也不好讓人家拿出來,正愁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出土過一些東晉的墓誌,都是用隸書寫的,正好可以拿出來做一番文章,大喜過望的郭沫若提起筆,在紙上寫下「《蘭亭序》是隸書作品,而非行書」的文章之後,裝進信封寄向了報社
  • 郭沫若想發掘武則天墓,卻不是為了考古,還好周總理阻止了他
    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在陝西發現了武則天的墓地。當消息傳到郭沫若的耳朵裡之後,他顯得特別的興奮和激動。因為他一直以來就對保存在武則天墓葬中的《蘭亭序》原稿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在他死之前親眼看看。於是他就拿這個作為一個引子,他寫了一篇文章,大意上是說《蘭亭序》是隸書寫的,而並不是行書字體,並且在報紙上發表了。
  • 郭沫若想一睹《蘭亭序》真跡,為此提出發掘乾陵,結果被總理制止
    大家都知道,郭沫若是著名考古專家,當他得知乾陵墓道被意外發現後,第一時間來到現場勘查。當確定是乾陵地宮墓道後,郭沫若激動萬分,他對身邊陪同人員說:「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保存在墓室裡。說不定裡面就有武則天的《垂拱集》,甚至還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 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竟在這位帝王陵中,40萬人盜其陵墓都失敗
    要說書聖是哪位,肯定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了!王羲之最傑出的書法作品就是《蘭亭序》,歷代帝王都將其視為絕世珍寶來典藏,甚至是那它來陪葬。直到去世,李世民還將《蘭亭序》真跡帶入棺材,讓其陪葬自己。但是200多年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出了一位名叫溫韜狂人,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蘭亭序》真跡並不在李世民的昭陵中!他為什麼知道呢?因為他把李世民的昭陵盜竊一空,但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
  • 此墓是中國最堅挺的陵墓,郭沫若請求挖掘研究,周總理一句話嚴詞拒絕
    但始終沒有人能打開它,鐵鍬挖不動,炸藥炸不動,每次有盜墓賊靠近,都會發生靈異事件,好像有神靈在庇護。這座神奇的皇陵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新中國之前我們的文物大量流失,或搶或偷,都進了他國的博物館。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所難免形成一股股文化考古熱。郭沫若作為一個大學者,想發掘一下乾陵。當時,已經把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給發掘了。趁熱打鐵,把這個千年大墓發掘一下。
  • 郭沫若現在為什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罵?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筆名沫若。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中國的大文豪之一,中國新華社更是認為郭沫若先生:「為民族獨立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關於郭沫若的文學造詣你是不能否認的,就連魯迅罵郭沫若的時候都說一句:才子加流氓!可見,郭沫若的文學造詣。但是現代很多人對郭沫若不感冒,這是為什麼呢?
  • 《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裡?
    幾天前,一位網友加俠客微信,自稱專搞收藏,手中有(疑似)《蘭亭序》真跡,讓我幫他看看......我說如果是真跡,你就攤上事了!他就把我拉黑了。,真跡難道真成仙升天了?當年郭沫若就想打開昭陵,是周總理給阻止了。總之,對昭陵挖掘,現在的老教授們也是吵得不可開交,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蘭亭序》的保存問題。蕭翼賺蘭亭其實,蘭亭集會並非一群文人的風雅,而是一場政治聯誼。月變色,將有殃。
  • 《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裡?
    幾天前,一位網友加俠客微信,自稱專搞收藏,手中有(疑似)《蘭亭序》真跡,讓我幫他看看......我說如果是真跡,你就攤上事了!他就把我拉黑了。紹興墨華亭要知道,連神龍本這種贗品都能完好無損的保留下來,真跡難道真成仙升天了?顯然是不可能的。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在哪?郭沫若:我知道,挖開乾陵即可
    這天,王羲之決定在蘭亭(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的蘭渚山麓)組織一次集會,邀請謝安、孫綽等四十多位社會名流到場,大家飲酒作詩、曲水流觴。酒酣之際,大家各自作詩,即將結束之際,大家希望王羲之能為他們的詩寫下序文,王羲之欣然應允。於是,「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誕生了。《蘭亭序》28行324年,其中20多個「之」字,寫法竟然無一相同,高明無比。
  • 還原真相·社會熱點故事《蘭亭序》真跡不在唐太宗墓中
    書聖王羲之畫像唐太宗臨崩前,遺詔要求將《蘭亭序》枕在頭下,他要永遠擁有這件摯愛的寶貝。唐太宗墓(昭陵,位於今陝西鹹陽)被合上的那一天,《蘭亭序》就作別人間,埋入地底,陪伴李世民度過千年長夜。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蘭亭序》真跡埋在昭陵,這是目前真跡去向最主流的說法。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 歷史上被挖了三次的武則天墓,裡面真藏著《蘭亭序》?
    提及武則天,咱們第一印象便是中國一代女皇,另有便是武則天的無字碑。中國許多天子在即位以後就會設計自己的陵墓,消耗巨大的工程和金銀,在身後外面還要有許多的陪葬品。便是如許許多天子的陵墓被盜,然則武則天的陵墓被冷武器期間的刀劍劈過,被熱武器期間的機槍、大炮轟過,至今為止曾經有許多人想去惠臨都進不去?那末武則天的陵墓外面究竟有甚麼弄成為了金城湯池,無人能夠或許出來呢?在中國幾千年以漢子從政為主的社會,一個女政治家卻寄託汗青的前提、特定的婚姻、個人的才華書寫了一段光輝的女皇汗青,她便是武則天。
  • 價值連城的《蘭亭序》,真的在乾陵中?郭沫若大師:請求考古挖掘
    在東晉的永和九年,山陰城的蘭亭有一場盛大的文人聚會,大書法家王羲之也是參與者之一,他興致勃勃地寫下了一紙傳頌千古的《蘭亭序》,此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見過《蘭亭序》的人都對王羲之讚不絕口。於是《蘭亭序》就有了很多的摹本,很多文人都來臨摹這幅書法作品,現在流傳到後世的《蘭亭序》沒有一幅是王羲之的真跡。
  • 唐太宗獨享王羲之《蘭亭序》,武則天卻原物奉還王氏進獻的真跡
    「臨」是看著真跡臨寫;「摹」是把紙蒙在真跡上用淡墨細線勾出輪廓再加以填墨,也叫「雙勾填墨」,或「響拓」。「摹本」的忠實度很高,輪廓逼真,但是墨色變化與筆勢流動感就不一定能傳達出韻味。「臨本」是大書法家臨寫,書法家有自己個性,也一定會在臨寫中不知不覺帶入自己書寫風格,會失去王羲之真跡風貌。
  • 郭沫若:《蘭亭序》是假的!
    眾所周知,《蘭亭序》自唐代以來,一直是被作為王羲之的傳世真跡而受到代代供奉的。
  • 蘭亭集序真跡失傳了嗎
  • 蘭亭密碼|藏在《蘭亭集序》背後的故事
    辯才深知《蘭亭序》的價值,一直小心保管、諱莫如深。直到後來遇到了一個名叫蕭翼的落魄書生。二人攀談之下發現彼此甚為投機,無論琴棋書畫皆有不俗見解,於是結為摯友。在一次談論書法時,蕭翼說自己藏有二王真跡,便拿出來與辯才欣賞。辯才看後大加讚賞,興奮之下也拿出了智永傳給他的《蘭亭序》真跡,想分享給好友蕭翼。
  • 郭沫若究竟挖了多少陵墓?
    在考察過程中要十分的小心。新中國建立初期,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和近代詩人、學者郭沫若和幾個學者的聯名上書,做出對明十三陵進行考察的計劃,上交給政務院,獲得了周總理的批准,明代第十三位天子朱翊鈞和他兩位皇后合葬的定陵被挖掘了。。。
  • 郭沫若領導考古隊挖掘了一座帝王陵,然後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郭沫若,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當一個人成為什麼「家」的時候,那他就對他所研究的領域非常的痴迷。郭沫若就是這樣一個人,當文學和歷史碰到一起時,他就特別想知道,歷史上真實的文學成就到底是如何的。那麼,問題來了,現存於世的沒有,怎麼辦?那就去挖掘古代皇陵,皇帝墓裡可是有很多珍品呢!
  • 藏在《蘭亭集序》背後的故事
    辯才深知《蘭亭序》的價值,一直小心保管、諱莫如深。直到後來遇到了一個名叫蕭翼的落魄書生。二人攀談之下發現彼此甚為投機,無論琴棋書畫皆有不俗見解,於是結為摯友。 在一次談論書法時,蕭翼說自己藏有二王真跡,便拿出來與辯才欣賞。辯才看後大加讚賞,興奮之下也拿出了智永傳給他的《蘭亭序》真跡,想分享給好友蕭翼。